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234节

作品:《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这两人倒是没什么不得志的地方,纯粹就是家里养得太好。没什么烦恼,所以还有几分悲天怜人的想法。又因为来了这个地方,有了使命感,所以倒是可用之人。

    谢来和他们说了自己即将去赈灾的事情。

    “你们二人既然来了这里,就不要再惦记那些小利。如今灾情严重,正是你们为民立命的时候。不过如今你们势单力薄,我也不让你你们做什么。只需要为我提供当地的情况即可。如此一来,里应外合,自然能将这次灾情顺利解决。”

    两人本来还有些犹豫,听到谢来如此说,自然心生欢喜。

    谢来也知道,他们的家族和当地的官员肯定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所以也透露了自己此次的态度。那就是顺利赈灾,保证灾情结束,保证银子和物资都能到老百姓的手里。只要一切顺利,他自然不会大动干戈。

    “院长放心,我回去之后就去调查,这些事情倒是不难。”宋城保证道。

    江林玉也赶紧儿道,“我家在当地人脉颇广,我也能方便打探。”

    谢来赞赏的点头,“如此一来,就等着你们二位的消息了。

    这样一安排,谢来至少保证了当地的情况能摸清楚了,不会两眼一抹黑。

    第二日,谢来就第一次上早朝了。

    因为皇帝要当朝宣布让他去赈灾。

    看到谢来上朝,许多还不知道这事儿的文武官员暗自嘀咕议论。猜测谢来怎么突然来上朝了。

    等皇帝上朝,提到了江东水患的事儿,众人就有了猜测了。

    皇帝特意点了谢来,让他说说如何治理水患。

    谢来是没有工作经验,但是他也看过不少相关案例。

    所以提出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确保粮食充足以及银钱充足。

    粮食是确保当地水患之后粮食居高不下,给百姓带来打开恐慌。

    而银钱则保证到了当地之后以工代赈让百姓能够有收入。

    这两件事儿说起来简单,但是对赈灾□□,那是再好不过了。

    特别是谢来提出的以工代赈,让众人刮目相看。

    如此一来不止可以保证银钱都能到灾民手中,还能让灾民有事情做,不会因为太闲引起暴乱。又给这治水增加了人力。

    老皇帝也满意的笑了,觉得自己没看错。这谢来不止为人圆滑,也有几分能耐。

    他拿着帕子遮住嘴唇咳嗽了几声。

    朝堂上的众人心都提了一下,各种猜测都往脑子里塞。

    陛下怎么咳嗽了,是不是病了?

    病得有多严重?

    一瞬间,大家都往夺嫡上面去想了,哪里还在乎哪里有水患,治理水患的是谁呢?

    皇帝当场点了谢来为治水钦差,前去治水。

    从属官员的名字也早就拟旨。待当朝宣旨之后,众人赶紧回家去做准备。

    明日就要直接出发。

    这次皇帝点的名的人都是各家的后辈,没一个老狐狸。各派系里也都知道皇帝这次的意思,这新科状元年纪轻轻就被皇帝关注,还委以重任,那必然是有所图的。

    众人都在思索对谢来这个人物的态度。

    到时候是想办法拉拢此人呢,还是迷惑此人。或者是威胁此人。

    特别是寒门一脉的,也在想着这次是不是要在世家欺辱谢来的时候袖手旁观,让他记住教训了,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只是这话还没传出去,司马丞相就特意把这几个人叫进书房秘密议事了。“此次要以赈灾为主,”

    被叫进来的两人都默默不语。

    “民生最重要,不能失去民心。这谢来是寒门出身,百姓不会到他忠于谁的,只要是他能顺利赈灾,百姓念的自然也是寒门出身的官。”

    这一说,大家就懂了。

    立马表示愿意遵从。

    徐宗元这边就不用说了,直接放话了,谁要是当官不当好官,延误灾情,就逐出师门。

    别给青云书院丢脸。

    虽然这些被训话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祖师爷就突然的关心赈灾的事情了,但是老人家亲自放话了,谁还敢不听,哪怕是想别苗头的,也不敢了。

    倒是有人担心,“若是别人使坏呢?”

    徐宗元摸着胡子,“那正好让这新科状元看看我青云书院的气节。”

    懂了,祖师爷这是要争一口气。争面子。

    世家这边,云太傅也在训话。

    “谁若是此次伸手,就和上次边城那次一样。砍了谁的手。”

    “此次可不是只有你们去,司马老狐狸那边必定也有所交待,就等着抓你们的错处。陛下最近身体有恙,正是圣心难测的时候,谁若是想当出头鸟,老夫不难着。”

    这一番透着杀气的话,把小辈吓得浑身紧张。

    连连保证会按规矩行事,决不让人抓错处。

    各家如何训话不说,第二日谢来就出发赈灾了。

    有三位老师的配合,谢来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也做的很顺利。各个部门也都配合,给了多少银钱,明细都在手中。谢来坐在马车里面,就在一一的查看,做到心中有数。

    这一查不得了,钱竟然比他想的还少。

    这是从户部直接发放出来的,不可能存在中间有人搞事儿的情况。

    所以这次赈灾的款就这么多。

    谢来仔细查看之后,恨不得把一文钱剥成两半。这可真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就身边跟着的那群人,都是没经验的。

    看来治水的人还是要从当地找。

    谢来心里默默的做着打算。

    “少爷,还没到地儿呢,你先别操心,好好的休息,养足精神。我爹说了,干大事儿的人就要先睡好吃好。”柱子小心的伺候这谢来吃东西。

    他一直是谢来的书童。倒是知道谢来的习性。

    谢来吃了口糕点,“你才来这边安定不久就跟着我到处跑,能适应吗?要是不适应,就回老家去。家里会给你安排个好差事的。”

    柱子赶紧儿道,“少爷,我咋会不适应呢,我太适应了。”

    他可着急了,生怕谢来不要他伺候。

    “我爹都说我比他有福气,遇着的少爷竟然这么有出息,咱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这要搁在以前,我哪里想过能来见这么多大世面?能伺候一个当官的?”

    谢来笑了起来,想起了柱子以前的梦想就是养个儿子继续伺候小少爷。

    他问自称见了世面的柱子,“你现在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吗?”

    柱子摸了摸脑袋,“想成亲生个儿子,以后给小少爷当书童,伺候小少爷当官。”

    谢来:“……”

    第195章 大受打击

    一路上谢来都没闲着,忙着收集资料。他点的那两人是当地人,所以打听消息倒是容易。每天都有新消息汇报过来。

    谢来也因此知道了当地的问题。

    隶属江东的两个州府,江州和东州此次都是水患泛滥的地方。但是按照江林玉和宋城汇报过来的情况,两地治水都不是很积极,当地粮商哄抬粮价,官府每天虽然放粮施粥,但是分量极少。

    从他们上报上来的数字,谢来就知道这其中很不正常。每个州府可是都有储备粮的。就是防着这种时候救急用的。毕竟路途遥远,等虞都派人来,那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这些州府不拿出粮食来,是没有了,还是舍不得?

    谢来一想到两人描述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就满心的气愤。

    这些当官的真是不把老百姓当人看。

    谢来让江林玉和宋城找找当地能用得上的人,把名单报上来。另外推荐一下当地能治水的人。这种临江的州府都是有专门治水的人才当官的。平时一些小泛滥就需要人治理。

    谢来不信这地方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做了这些安排之后,谢来就在驿站和身边跟着的人一起开会。叫的都是各方势力领头的一位。

    这几日在路上,他们几人都没怎么接触。

    毕竟老皇帝的特别安排,让这几个互相敌视的势力的后辈凑在了一起。哪怕长辈叮嘱过要以治水为主,他们也没心思和其他人接触。

    特别是不想和谢来接触。

    一来谢来过于年轻,他们还要喊谢来一声钦差大人。

    另外就是谢来是皇帝亲自指派的,不知道是不是老皇帝安排来抓他们错处的人,所以更是要防备。

    只是谢来安排他们开会,他们也不能不来。

    就在他们纷纷猜测谢来的目的的时候,谢来将自己调查的情况告诉了他们,。

    三人顿时你看我,我看你的。然后看向谢来。

    青云书院出身的刘连青疑惑的问道,“大人,你为何知道这些?”

    他们可是还没到江东地界啊,而且这一路上也没见这个年轻的钦差和旁人接触。

    这是哪里来的消息,难道是皇帝?

    若真是如此,皇帝不早就问罪官员,何至于要让谢来走这一遭?

    谢来道,“我自有我法子,给陛下办事,怎能不耳聪目明呢。你们几位只管信我便是。”

    “若真是如此,那只怕不好办,要给虞都送信了。”

    说话的寒门出身的祝桥。属于寒门新秀,虽然进士出身,但是名次落后,安排的职务也不高。但是做事踏实,还算得寒门官员看重,这才被挑过来的。

    谢来看着他们,“一去一来这又不知道要等多久。且既然陛下安排我们来治理水患,若是遇到事情就往虞都送信,日后还怎么担当起大任?”

    世家出身云长玉则笑了,“寒门出身,就是没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