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176节

作品:《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还有头顶上那位封建皇朝最大的一座山。

    谢来闭着眼睛,进入梦乡。

    马老师不在,云老师和徐老师在。

    两人正在潜心研究天书,

    看到谢来进来了,徐宗元问谢来,“你怎么今日有空,不是要去体察民情吗?”

    谢来都想哭了,“老师,当官不容易,当好官更难。”

    云太傅道,“你之前还喊着要做一个为老百姓做事的官,如今怎么又喊起来了?”

    谢来郁闷道,“老师,这也不冲突啊,正因为我想做好官,才发现这样难。下面的豪□□商太厉害了,欺上蛮下,鱼肉百姓。整个国家也不知道被这些蛀虫给啃成什么样子了。”

    对此云太傅和徐宗元没有任何的办法。

    两人都不是这个领域的人。

    严格来说都是做学问的。徐宗元是真正的大学问家。云太傅倒是管一下家族,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并不会站在谢来的角度看问题。

    谢来疑惑道,“朝廷上面还整日里争来都去。都是为了权利。不管是出身富贵的世家,还是贫苦出身的寒门子弟,谁又真正的考虑过为百姓做事?为什么就不能一起联手,治理好这个国家?”

    徐宗元道,“这个就只有你云老师能回答了。老夫平日里只做学问。”

    云太傅:“……来儿啊,其实你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你想做好官,你就做好你那份差事就行了,何必庸人自扰?千百年来,百姓日子都是这么过过来的。没有人能改变。你能管的了一个豪强,你能管理好天下豪强?万事不要强求。”

    谢来听着,心里憋的难受,他问道,“老师,您是世家,您了解世家。可不可以告诉学生,若是到了存亡之际,世家会和寒门联合起来,抵御外敌吗?”

    云太傅:“……”

    徐宗元道,“他们自然是另外选一位贤明君主。”他可太了解世家了。

    谢来问道,“那若是来侵犯者是外地呢,是这个国家之外的敌人。”

    云太傅道,“那些人怎么可能打进来。千百年来就没有人能打进来的。这里始终是我们中洲人的领土。”

    中洲就是如今这块土地的名称。

    也是祖先们传承给后辈们最宝贵的财富。从来没被人抢走过。

    谢来问道,“那若是有呢,若是真有那一日呢?”

    云太傅顿时正色道,“那自然是不论男女老少,皆披甲上阵。浴血奋战。”

    谢来听着,心中一阵激荡,眼睛也觉得酸涩。还好,没他想的那么差,想来,这个时代不管是寒门还是世家,最后的底线就是这片土地了。他相信,他所在的这个世界的世家,一定也有和云老师的一样的的底线。

    徐宗元道,“来儿啊,你这是怎么了?”

    “学生只是害怕以后生乱子。学生想天下太平。”谢来擦了把眼睛,“学生只是想到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的。但是学生相信,结果总是好的。”

    徐宗元道,“来儿啊,为师还是那句话,你不要多思多虑。凡是尽力而为。你只是一个人,人的力量终究有限的。”

    谢来躬身,“学生明白。如今我也确实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但是他以后肯定不会是一个人的。

    待谢来走后,云太傅也是若有所思。

    徐宗元道,“你又是在担心什么?”

    “我倒是未曾担心,而是想到了来儿刚刚说的话。百姓于来儿而言,到底是什么?来儿为什么为他们牵肠挂肚?我们都明白,那些寒门与世家相争,不过就是为了抢占世家的地位,掌握这个皇朝的权柄罢了。他们不过是从一个阶层,跳入另外一个阶层。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不管如何争斗,最终逃不过压榨百姓。我就不信寒门得了权柄之后,会真心去为百姓做什么。”

    云太傅说着笑了一下,“这就是人心。你说是不是?来儿可真是个另类。但愿日后他能看清楚这个世道的真面目。”

    徐宗元一时之间也是感慨。

    他们做学问到这个地位上来,哪里还能不知道百姓和皇朝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就分三六九等。

    既然分了三六九等,必定存在欺压。豪强压榨百姓,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只要不出大乱子,谁又会去管。

    徐宗元认为,自己这个学生如今长大了,想法却比以往更加天真。竟然妄想改变自古以来便存在的事情。

    可惜如今这孩子越发大了,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他严厉批评几句就会认错了。

    他看得出来,这孩子倔着呢。嘴里一套,心里一套。

    等日后见面了,他一定要把来儿拘在身边严加管教。不允许他再接触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好好的学好学问,清贵的官就不错了,何必自寻烦恼?

    ……

    谢来出了学堂就不害怕了。

    他刚刚只是一时间有些扛不住罢了。如今在学堂里发泄一下,又找到了勇气了。

    孙大庆正好来给他送吃的。

    因为之前谢来进了屋里之后就未曾出房间,晚膳也没吃。孙大庆就过来了。

    “谢兄,你何故如此生气。那些人确实做了许多坏事,但是与你无关。”

    谢来道,“我不是生气,我只是……罢了,不提也罢。”他拿起一个饼啃了起来。

    孙大庆则和他说了后来的情况。

    他爹孙知府已经安排了人去下面调查了。

    全府范围内调查肯定是需要时日的,不过这附近已经有人回禀了信息了。确实是茶叶商会对一些村庄宣扬的这些。先是签订协议,然后就让这些人种植茶叶,用茶叶慌粮食。这茶叶商会也是有本事,同样价钱的茶叶,就是比拿钱去购买要买的多。

    谢来道,“这也不稀奇,在此地茶叶价钱自然便宜。但是去了外地,自然又是一个价。看似双赢。但是实际上这些商会是在用农民命根子赚钱。你说说,若是哪天他们的生意出了问题,百姓们可怎么办?”

    “是啊,这也是我爹担心的问题。不管如何,耕地是不能糟蹋的的,该种粮食不能少种。否则百姓饿了肚子要出大事了。”

    孙大庆郁闷道,“这种事情本来不用发生的,为何下面的人会……”

    “利益罢了。谁又把百姓的命当命呢?银子拿到手里了,出了事,跑路就行了。”

    孙大庆闻言,一时间也气愤难当。

    谢来见他为此事担心,问道,“孙兄,你能不能回答我一个问题。”

    孙大庆道,“当然可以,你随便问。我必定知无不言。”

    “你如此生气,是为了被盘剥的百姓,还是为了你爹的颜面?”

    “……这很重要吗?”孙大庆问道。

    谢来点头。

    孙大庆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应该是为了百姓吧,毕竟我爹是想当好官,让百姓过好日子的。我自然也想让百姓过好日子。谁知道遇到这些贼子。”

    谢来顿时笑了起来,伸手拍拍他,“孙兄,我果然没看错人。”

    “你为何突然高兴了。”孙大庆道。

    谢来道,“因为我发现孙兄与我志同道合。”

    “什么志向?”

    “给老百姓伸张正义啊。”谢来道。

    孙大庆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咱们不就是因为此事儿结识的吗?一起对付那些大瓷商,为那些被他们欺压的百姓做主。”

    谢来道,“没错,我们一开始就是因为志同道合而结识的。所以我们这种因为同一个志向而结识的人,是不是应该有一个贴切的关系?”

    孙大庆道,“知己?不瞒谢兄,我早已将你当做我的知己看待。”

    谢来严肃道,“我觉得应该叫同志。”

    孙大庆囔囔的学了一句,觉得确实十分贴切,然后点头,“好,同志这个称呼好。同志。”

    谢来闻言,忍不住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孙兄是我的好同志。”他以前从来没叫过这个称呼,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说出来,竟然觉得很亲切。亲切的甚至给他增加了点力量。让他有一种自己的同伴遍布各地的感觉。

    孙大庆道,“谢兄也是我的好同志。”

    谢来道,“以后我要多发掘这样的同志。因为靠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只能帮助一部分百姓。以后人多了,我们才能帮助更多的百姓伸张正义。”

    孙大庆十分赞同,谁不想多认识几个谈得来的知己……同志呢?若是能多结识几位谢兄这样人品与才学之人,他必然受益匪浅。

    “谢兄说的对。”

    ……

    孙知府调查的这些日子,谢来和孙大庆也没闲着。依然在各处去走走看看,“游山玩水”

    晚间谢来就回来写记录,写自己的见闻,结合实际,思索对策。

    当然也没忘了温习功课。时不时的根据当地的时政写一篇策论。

    不过谢来也知道,真的考试的时候是不能写这些的。

    当今的皇帝并不是明君,不会喜欢他这样写实的策论。

    而是需要吹捧。

    所以谢来每次都要写两篇,一篇是写实记录的策论,现实的让人满心愤慨。

    还要写一篇虚假吹捧的。数次让他自己都觉得恶心。但是没办法,为了当官,恶心也得练习。多写几次,谢来发现自己这心态也稳了。

    至少日后当着皇帝的面,夸赞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时候,他不会表现出厌恶的心情。

    谢来每日忙碌学习的时候,孙知府这边安排的人去各地调查,也得来了一些信息。

    调查的过程并没有谢来他们之前那样顺利。

    毕竟谢来他们去的地方离府城近,多少有些顾忌。不会太过。

    在下面不知道地方,当地豪强鱼肉百姓,欺上蛮下,已经能做到瞒的密不透风了。

    但凡是有生人去了当地,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要被驱赶,甚至还有被殴打的。

    甚至还有人前去调查,没有回来。

    而调查来的结果也比谢来他们之前看到的要残酷。

    谢来和孙大庆看到的,还可以说是百姓自己愿意。

    有些地方,则是直接强迫百姓种植他们需要的东西了。若是不种,放火烧庄稼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孙知府怒火中烧。

    一是为百姓所受到的盘剥。二来是有人动摇了这个云州府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