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作品:《化宋

    赵士程点头,很镇定地分析道:“上次围城,皇帝已经是惊弓之鸟,必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逃往洛阳,若觉得不稳妥,甚至还会逃往长安。”

    张荣虚心请教道:“公子,他为什么一定会按您的安排来呢?”

    “因为有神灵保佑啊,老林会给他建议的,”赵士程指点尖在图画上,“开封附近无险可守,又已经城破过一次,历来大城,只要被攻破一次,在世人心中,便不安全了。到时,再有群臣怂恿一下,可不得拖家带口地离开么?”

    张荣心悦诚服地点头。

    赵士程也有点庆幸,画宗可不是他儿子钦宗,不会因为李纲说几句话,就死守城池,这位对生命的爱惜与珍视,是古往今来的皇帝都没法比的,否则,这位要是起用李纲、宗泽这些人,他还真不好操作。

    赵士程又和张荣提起了最近在他手下工人和教派中的传法工作。

    现在对他们的恩义还停留在小恩小惠的阶段,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先画着饼,等方腊那边动起来了,杭州这边可有的是贪官污吏拿来当靶子,分财产,那时,才是大发展的时候,现在主要是把框架搭建起来,不能一蹴而就。

    张荣汇报了这些日子的成绩,比如有多少人入会,有多少人听课并且愿意主动请教,还有会费收入用在什么地方。

    赵士程很满意,和他聊到很晚,才让他回去,然后,他的兄长找到了他。

    “虎头,我看你得收些粮草了。”赵士从拿着自己整理了一天的文书,来和他汇报。

    赵士程眨了眨眼:“是舟儿又在要粮了?”

    赵士从摇摇头,将十几张消息纸排到他面前:“河北路、京东路,从二月到四月都春旱的厉害,朝廷的粮草去年给了辽人,常平仓肯定亏空不少,如果再遇到春旱减产,咱们囤积一些,也能应对。”

    “北边无雨?”赵士程看了下窗外下了好几天的雨,叹息道,“要是能把江南的雨分一半过去就好了。”

    赵士从笑了一声:“想什么呢,这天道恒常,就是这里雨多了,那边才会旱吧。”

    赵士程猛然一惊:“你说什么?”

    赵士从疑惑地看着他。

    赵士程摇头:“没事,你说得对,立刻让咱们的大船购买粮食,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赵士从点头,转身离开。

    赵士程则看着窗外的雨,不由得有些担心,他们这些历史爱好者,对哪个国家哪年打了哪场大仗如数家珍,甚至能拿着一张地图玩一下午,推演大军团作战,可让他说出哪年哪里天气情况,就完全没可能了。

    唯一知道的就是大宋历年天灾无数,朝廷甚至为此有专门的律法应对。

    希望没事吧。

    ……

    事情并没有顺着赵士程的心意发展,从五月到六月,江南的雨便没有停过。

    江南、淮南、两湖、甚至是四川路,都下起了连绵暴雨。

    东南一带更是深受其害,那雨势彷佛女娲补天时的大雨,引发的洪水让江南一带房屋大面积倒塌,朝廷给的意见是:“允许灾民借粮,或者劝上户借贷给灾民,搭一些房屋让人安住。”

    但是这些救济,几乎是杯水车薪。

    仅杭州一带,大量的工人不是在搭建窝棚,而是在给大户修缮房屋。

    赵士程站在窗边,轻叹了一声。

    若所料不错,他这次的债务,应该,过不了多久,就能销了。

    第191章 先说谢谢

    去岁, 因为辽人南侵,宋朝输得极为难看,所以, 在今年正年正月,改元重合, 想要一番新气象。

    但上天似乎并不愿意给新的气象, 东南大水漫灌, 浮尸遍地,各州各府一时间却拿不出足够赈济的粮食——为了弥补京城先前亏空,东南大半存粮,都调去了京城, 而这里郡守知州, 都是出自大奸臣朱缅的麾下, 这位做为花石纲一事的主要执行人,治下能有些什么好官?

    一时间,粮价飞涨,许多官员勾结富户,赚了大笔银两, 无数农户不得不典卖田产,以求渡过难关。

    说来也巧, 睦州青溪县是方腊的家, 而在这里的大户地主方有常,是乡中里正, 在催税时和方腊麾下的教徒们起了冲突,方有常做为地头蛇, 早就知道方腊图谋不轨, 干脆乘机将方腊抓起来, 并让儿子去县里报案。

    但青溪县令觉得这不太可能,加上方家也没有证据,不想自己的政绩被影响,不但拒绝报案,还把方家的儿子打了出去。

    而这时,方腊已经被教众救出,顺带把方有常一家灭门,将方家的钱粮分发给了教众。

    如此,就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于是,七月底,方腊在杭州西边三百里外的睦州青溪县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与朝廷分庭抗礼。

    当然,他没有说要推翻大宋,而是以诛杀朱勔为号召,攻打官兵。

    江南民众深受压迫已久,一时间望风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了一万余教兵,并且把前来剿匪的五千朝廷兵马打败,占据了整个睦州县城。

    一时间,人心惶然,许多畏惧战为的百姓纷纷逃往杭州、苏州等防守严密的大城,整个江南的局面都混乱起来。

    但是,朝廷对此仍未重视,而是宰相王黼为了粉饰太平,直接封锁了东南的消息,任东南糜烂。

    ……

    东南百年来未见兵灾,方腊起事如烈火燎原,在短短三月间便烧起了数十州府,可见东南官吏,是何等地不得人心。

    赵士程在杭州收到的消息与他记忆中的历史相差无几。

    张荣这些日子也未闲着,他从北方调过来数十名骨干,安插在治下的教众中。

    随着战火越烧越大,杭州府想要调动重军守城,但包括摩尼教和杭州官府都没想到的事情是,杭州的守备带着大量兵马跑去苏州,和朱勔一起,渡过长江,往东京跑了!

    这一下,可把整个杭州上下的官员们都整不会了,如今杭州只有少量的兵马,而知州赵霆听说此事后,也带着老婆小妾悄悄出城,不知所踪……

    张荣是真没料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模样,干脆的邀请了城中大户和剩下的官员们商议,接下来要怎么做。

    而他的提议,根本没人理会,不仅因为他的只是一个商人,还因为很多大户和官员们都已经收拾细软,带着家人,逃跑了,官员们逃跑。

    失去官吏,杭州城立刻便乱了起来,到处都是抢劫收刮,欺凌弱小……

    面对这种情况,赵士程忍不住摇头:“我还以为要来一番威逼利诱,又或者打土豪分田地,结果,就这……”

    但也很正常,历史上,赵霆等人也是直接弃城逃了,方腊军当天到当天就攻下了杭州,在纵军抢劫掠中大火烧了杭州城六天六夜,让整个城里的数十万户人家无家可归。

    张荣倒是很淡定:“公子便在这稳定大局,我出去收拾一番。”

    说罢,便去见了自己的那些工人、教徒、手下。

    那些人都很稳定,看张荣的目光都充满了信任。

    “兄弟们,如今城里老爷们都跑了,大家都是本地人,我也不说虚的,对面的大军若是攻下来,必然会烧杀一番,咱们妻儿老小都在城里,能不能让他们横行?”

    立刻有捧哏挥拳大声道:“不能!”

    周围也稀稀拉拉地说起了不能。

    “如今生死之际,蒙大伙信任,我便领大伙起事,占了这杭州,愿意跟着咱们干的,给分田给分房,若不愿的,就自离去,如何!?”

    “我听大哥的!”“大哥说得对!”“咱烂命一条,干了!”

    立刻便有人大声呼喊,把气氛燃起来。

    于是在一番的动员后,张荣让手下兄弟分成二十组,每组上街维持治安,敢有乱来的,就地处决,凡良民若无大事,皆闭门莫出。

    然后,张荣才汗颜地对赵士程道:“公子,您为什么不去说呢,弟子口拙,刚刚说的那些话,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够霸道……”

    “要什么霸道,你又不拉选票,”赵士程微笑道,“行了,给方教主他们发书信吧,如我所料不差,你响应之后,他们怕是要把杭州做为都城了。”

    张荣皱眉道:“那如何可行,咱们可得让他们前去东京城的。”

    “想要北上京城,最大的需求就是拿下南京、咳,拿下江宁府与镇江两地,若无此地,就无法渡江,但若渡过大江,便是一路坦途。”赵士程坐在地图边,“所以,你与方腊会师后,他必然会派你去攻打四方,你便动身,前往润州,只要占据此地,便能立于不败。”

    张荣看着润州镇江的位置,陷入深思。

    倒是一边的赵士从看不下去了,道:“阿弟啊,张荣过去了,你呢,你不会还在留在杭州吧?”

    赵士程撑着头,蠢蠢欲动:“我有点想会会方腊,试试看能不能影响到他……”

    “不行!”张荣和赵士从都断然拒绝。

    赵家大哥更是左右寻找什么能拿来打人:“方腊最恨朝廷中人,凡是被抓住的官员,无不被其施以酷刑。你关系重大,岂能立于危墙之下!”

    张荣也用力点头:“大公子说得对!此事公子你万万不要妄想。”

    赵士程劝慰道:“可我总得用东西影响方腊啊,不能让他就这么在东南乱来,你要知道,他们这一路烧杀抢掠,只破坏不建设,会伤了东南元气,若想咱们有更大根基,必须有人坐镇杭州……”

    “让王洋来,”赵士从果断道,“你要是这样乱来,我还会发信给陈行舟,相信他也不会愿意你胡闹,会过来给你帮忙。”

    “大哥别闹,舟儿关系太重大了,有他在,金人才没那么容易下来,要是他离开,咱们在辽东,就麻烦了。”赵士程头痛道。

    但无论他接下来怎么舌灿莲花,面前两个石头就是咬死了绝对不会让赵虎头范险,大不了一拍两散,赵士程无奈,只能后退一步,让王洋过来,配合张荣在方腊军中打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赵士程可以遥控指挥他们,但绝对不能亲自进入方腊的阵营。

    在说好后,赵士从几乎是用跑的,去拿鸽子找王洋。

    诸人倒也没有担心王洋会被方腊拒绝——以王洋这些年的声望,说句不好听的,来投奔方腊都是给他面子,方腊就算把他供着,不可能拒绝一位名士。

    而王洋在两天后收到消息时,这位文弱书生几乎是立刻南下,同时回消息,让张荣护好师尊,若出了什么事,千万不能让公子由着性子来。

    赵士程看得颇为无语。

    明明他已经是十五岁的成年人了,这些人还把他当孩子,就离谱。

    不过,既然不能亲自在方腊那里搞事,赵士程就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纸上,到时托付给王洋了。

    同时,也要试验一下。

    这也是他这次一定要亲自来杭州的原因。

    他要利用方腊那追求平等的教义,在他这里搞一个土地分配试行政策,将周围世家大户的土地统计丈量,看要如何分配。

    不要小看了“分配”这两个字,古往今来,这永远都是王朝轮回的关键,哪怕是一个村的土地,也会有离水源近、有离水源远,有贫瘠、有沃野,有的人家丁口多,有的丁口少,有的势大——如何建立一个基础组织,怎样才能让如今的农人接受这样的分配,又要怎样管理。

    这些都是当年在马爷课程上老师和书本都不会写的东西,他必须利用方腊这个注定会失败的政权,来试一试要怎么进行,同时最好能培养出一些管理分配土地的人才,将来在大宋施行时,才不会像王安石变法那样,人亡政息。

    他相信王洋也会知道这事有多重要,只要王洋同意给他打掩护,大哥和张荣就都会很好糊弄过去。

    江南本来就是大宋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凡举宰相六部一级的高官,都以在江南的置地养老做为退休理想,比如蔡京就在这里有数千顷的土地,朱勔更是有良田30万亩、有比皇宫更华丽的林园、江南第一的“朱氏林园”,用这里来实验,再理想不过了。

    如果能将方腊军再改造一番,嗯,到时抵抗金人的大军说不定也有了。

    这要是实验失败了,倒霉的也是方腊一家,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人,没有良心的负担。

    所以,他在这里,就先谢谢方圣公了。

    第192章 您放心吧

    王洋收到消息就立刻快马加鞭地赶过来了。

    不敢慢啊, 公子素来心思诡秘,去晚了说不定他便又搞出个什么大摊子,让大家都没法收拾,只能由得他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