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作品:《化宋

    于是赵家大哥做好心理准备,终于有点要干事的样子时,豁然发现,自家弟弟已经让那个跟班领了五千人,住在兵营里,还有几十万贯的钱财随意支用……

    一时间,他有些晕眩,忍不住按了按太阳穴,等回过神来,他寻弟弟问道:“你借那么多钱,到时无人购房,要怎么还?”

    赵士程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还?大哥你这就说笑了,我连京城五哥的那些债主都送走了,这小小江南债主们,弟弟我还送不走么?”

    赵士从目瞪口呆,三观碎裂。

    第189章 略做调整

    赵士程的计划十分完美, 进行得也顺利。

    杭州古城墙是五代十国时,由吴王修筑,至今已经快两百年, 虽然几经修缮,但确实不太拿得出手,青苔遍布, 不少垮塌之处,都是用黄土垒上去的。

    既然说到要重修城墙, 那么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勘探土地, 杭州城在西湖的东南方一角,东边是西湖,西边是一望无际的杭州湾, 南边是钱塘江, 想要扩张, 还真有一个选择。

    张荣先购买了城外的土地,然后开始修筑外围的城墙——一般而言, 城市扩建是不会拆原本城墙, 而是将原来的城划为内城,作为将来城市防卫的一环,毕竟方不方便是普通人的事情,安不安全才是老爷们要重视的。

    江南的天气虽然阴冷,但工作条件却是比北方好多了。至少, 不结冰的江南土地十分好挖,土方也好, 堆石也罢, 很多工人做得热汗淋漓时, 甚至会把衣服脱掉, 光着膀子干活,这在北方的冬季是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张荣有钱,给的待遇也就还行,不但饭管饱,偶尔还会给上一两片肥肉,七八天加一个鸡蛋什么的,有吃的,还有工钱,当然也就有了民心。

    加上他平日都会巡视,严禁民夫间的欺压行为,所以,不到一个月,就建立了大把威望,有了威望,在发展这些人时,也就很好说话。

    这些江浙的民夫发现,张工头是个很好的人,平日里没有架子,和他们能坐到一起吃饭,还能给他们讲好听故事,很多人觉得,跟着张荣干活,那肯定是有前途的。

    平时工作累了,晚上吃饭时,张荣还会组织他们一起聊聊天,唱个歌,表现好的,纪律好工作快的,都给加餐。

    这样,到新年时,张荣大手一挥,不但给他们发了一百文过年钱,还每人送了二两肉、放了十天的假。

    这种行为当然价格不菲,但也让这数千民夫都对他心悦诚服,许多人感激得直接跪倒在地上磕头……因为这肉和钱,都是能拿回家,让家人过一个好年的东西。

    他们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家,上一次吃肉是在哪年哪月,都已经不记得了。他们不是买不起,是舍不得,一年到头赚的钱,要交丁钱,夏税、秋税,还要给布捐、盐捐、差役来了要给免役钱,可给了还是得服役,家里人的吃食,都指着这点钱生活,又哪里敢想吃肉的事情。

    张荣还专门收留了一些人,这些人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也没有回家地方,他也请到一起,摆上浊酒豚肉,一起过年。

    其中有一个人,说自己来自南边的台州,前些日子,送一颗奇树,被征为民夫来到杭州,却没有回家的钱,全靠在张工头这里做活,这才有了活路,十分感激。

    张荣自然不敢不敢。

    那人又感慨自己活了那么多年,也就遇到张工头这样的富户有点良心,言谈之间,都在夸奖张荣同情弱小,他十分钦佩。

    张荣虽然喝了点黄汤下肚,但却没有醉,他敏锐地察觉到异样。于是,他便做醉酒状,义愤填膺地表示朝廷懦弱,奸臣当道,要不是自己为了报恩,决然不会给这里的官员做事,等做完这事,他就要离开,找一山清水秀之地隐居。

    那位工人也顺着他的话,谈起了朝廷无道,居然让北方两万辽人攻下京城,实在是太过废物,且遇到如此大难,众臣不思兴国,反而还压迫百姓,让东南之民,更加艰难。

    张荣仿佛遇到知己,感慨地谈起自己这些年走南闯北遇到的各种不平之事,两人越说越是投机,说到后来,几乎要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最后,张荣吃得醉过去,对方也倒在桌上,被周围的弟兄拉起来,送到通铺里。

    只是,才坐到床铺上,那人更睁开眼睛,目光炯炯,没有半分醉意。

    “这张荣倒是个人物。”他沉吟道,“如能拉拢于他,于我教大业极是有利。”

    ……

    另外一边,张荣被亲随放到房间后,也睁开眼睛,从床上爬起,提着灯笼就去找公子。

    他家公子正在和兄长围着铜炉吃羊肉汤锅,看张荣来了,顺便给他打了一碗蘸料:“阿荣来了,快来,豆腐乳香菜和羊肉是绝配!”

    张荣也不客气,刚刚的那一桌他其实没吃到多少,都让人灌酒去了。

    “鲜美!”张荣赞了一声,然后兴奋道,“公子,我刚刚遇到一个人,琢磨着可能是有条鱼咬钩了。”

    赵士程眨了眨眼,给他倒了杯酒:“哦?细细说来。”

    “那人姓吕,叫师囊,带了十来个民夫入我麾下,干活不如何,但却经常在民夫中串联传教,他说是信佛茹素,但其中的教义却常不示人,”张荣回忆道,“今晚,我专程留下他们吃酒,他们言谈之中,都在试探我对朝廷是否忠心。”

    他把这些日子遇到的事情都详细说出来,然后评论道:“依我看,再过些日子,他们必会继续同我拉关系,还会试图让我入教。”

    赵士程满意地点头:“阿荣越来越细心了,这事有些危险,你觉着,是另起炉灶,还是加入他们,以图后事?”

    张荣道:“当然是加入他们,第一,他们所图甚大,若我拒绝,必会灭口;第二,他们那教义太过简单飘渺,不如由我来执掌,免得浪费人力。”

    赵士程轻笑道:“那便由你来做主,等他拉你进团、咳,等他拉你入教,你便来告诉我,我来试试,能不能反客为主。”

    张荣顿时展颜,抱拳敬仰道:“公子说笑了,以您的本事,就算是摩尼教的神灵下凡,也要归您坐下。”

    赵士程摆摆手:“哪里有,你这样夸就是胡言了。”

    两人一番互吹,听得赵家大哥头皮发麻,连吃了五块羊肉,才把身上的鸡皮疙瘩消下去。

    ……

    时间一转而过,张荣那边在继续,而辽东的消息也在传来。

    正月时,辽国和金国暂时议和,金国人少,听说辽国在宋朝重签盟约,并且回了一口血后,暂时消停,派了使者,去请辽国册封。辽国早就被金人揍懵了,遇到这样的机会,立刻抓住,辽帝派遣使者去议和。

    同时,因为战乱,辽国上京道、中京道的饥民又开始往南边跑和东边跑,辽东之地成为东京道的避难所,陈行舟很谦卑地表示这次不用师尊您加钱了,从大宋那拿过来的钱还有得剩,足够用几年了。

    同时陈行舟还抱怨辽国真是没救了,好不容易从大宋弄了一笔钱粮应急,但这些却有一大半被辽帝拿走重建军队,剩下的也大多被权贵瓜分,贫民们几乎没有受到一点助益,全用作平定叛乱的钱粮了,辽帝更是在往西跑,都快跑过黄河了。

    赵士程回信安慰了徒弟,又打开了大宋这边的消息,而大宋朝廷也没有变好,赵画宗觉得这次能死里逃生,是神灵庇佑,又开始大兴宫观,同时亲手为《道德经》做注解,并且出书,而宰相王辅为了讨好皇帝,这次科举贡士的题,准备从《道德经》里来出。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

    赵士程和大哥都看着直摇头,赵士程更是对大哥叹息道:“不是弟弟我想搞事,实在是不把这些官吏的皇帝一股脑端掉,就没法办事啊,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累。”

    赵士从摸了摸弟弟的头,赞同道:“虽然如此,我也不会去劝老爹当皇帝,他那胆子,一个不好,没准要用自尽威胁我呢。”

    “他最多也就装个样子,”赵士程一点没带怕的,“这次不是很多宗室官都没了么,你想想办法,把老爹调回东京试试,接下来有场大戏,他不在京城,咱们没法演。”

    “行吧,”赵士从摸了摸良心,惆怅了一下:“唉,我当年我怎么就那么话多,硬要让你认真起来呢?看你如今这同室操戈的模样,我心痛啊……”

    “就你话多,书信整理好没有?”赵士程志头问他。

    “都是些细小杂事,耽误一会又怎么了?”赵士从翻看着各种消息,懒懒道。

    赵士程挑眉道:“是么?你儿子兄弟可都还在我手上呢,认真点。”

    “……”

    ……

    二月时,杭州那有十里长的新城墙已经起好了一圈地基。而张荣,也顺利地进入了摩尼教中。

    因为他社会地位较高,且还能提供一些铁器,所以直接跳过了普通信徒这个阶级,当上了“选民”,在他们教中,名为“一切纯善人”。

    赵士程则暂时以“张荣”的子侄为名,开始接触这个来自西方教派。

    他翻看了教中的书籍,发现这摩尼教很多教派安排都是照抄的基督教,张荣的介绍人吕师囊是教中的“长老”,长老之上,还有一位“持法者”,被称为教主或者主教,听说这位教主在外地,不是随意能见的,想来就是方腊了,而在教主之上,就是十二使徒,他们在波斯,不在大宋。

    排序就是十二使徒-主教-长老-选民-信徒。

    教义是三印十戒,但可能是因为本土化的原因,基本上不怎么执行,方腊甚至还从佛经中照抄了许多,拿来使用,让这些教义看起来十分割裂。比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照抄《金刚经》里的原句。

    赵士程拿起笔,咬着想了一会,思考从哪入手,过了片刻,便有框架,很快,便落笔成书。

    第190章 很快就好

    大宋的城市户口也和农村户口一样, 分为主户和客户,农村的主客之别在于有没有土地,而城中的主客之别, 当然就是区别于在城中有没有房, 是的, 如今的大宋, 已经有许多民工了,但这种民工却不像后世的农民工那样混不下去还能回家种地。

    在这里, 他们是没有退路,大宋的繁华市井,大部分都是靠剥削这些无片瓦遮身的客工们, 他们会为几文微薄钱财走上几里地送吃食, 会为一口饭吃在码头上一整天地卸货,会为生活而出卖身体,无论男女。

    所以,张荣招人时,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 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激他。

    赵士程还发现, 城市中的客户,地位比农村里的佃户地位更加低下——低下到连摩尼教都嫌弃,不怎么在这些人中发展信徒。

    而他询问原因,是佃户们至少还稳定, 基本上在一个田庄佃地就是一辈子, 而这些市井里的客户,则有很大的流动性, 常常因为商户经营不下去, 而要另谋生路。

    对于摩尼教来说, 你又没钱,又没势,需要时还很可能找不到人,他们当然便会将更多精力放在那些活不下去的佃户里。

    杭州作为大宋排行前三的发达城市,如今的行当十分地多,其中最赚钱的就是房屋租赁。比如当今的奸臣之一何执中,他的家族就广置房产,仅在江南就有十万间房屋,每天赚到的钱,不比宗室搞的什么泽园少,简单地说,大宋,想要做生意,就逃不过依附这些官吏。

    赵士程分析之后,也不客气,拉着张荣做了一点规划,在摩尼教里建立一个“杭州互助会”,名字什么的,不需要太有内涵,简单易懂就好。

    他的要求是,入会至少要给十文钱,能领一个牌子,加入了互助会。在遇到困难,实在活不下去的关键时候,会里会帮助你,平时呢,会提供一些课程,帮着推荐工作。

    十文钱不多,但也不少,能买好三五个蒸饼,穷人能吃上一天的饭。

    这个是筛选,把有一点眼光的,大胆一点的人招进来,并且把一些胆小凑热闹的筛除。

    其中的一些纲领当然是抄的未来,并没有太多的内涵和太高的目标。简单说,就是做成一个大帮会,要帮城里肯干勤快的人一起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这当然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唯一反对的就是杭州城里的一个小帮派,依附着廉坊使赵约生活,靠小偷小摸,勒索小户为生。

    张荣是什么人,就算现在还没崛起,那也是有本事的,这种不过三五十人的小帮派,他抽空带人去活动活动了筋骨,不到半天,就已经全加入了他的互助会。

    摩尼教的吕师囊对张荣十分钦佩,觉得他将来一定会是教中一员大将,每天都来找他聊天,还会借着酒劲,试探地问一下“若是将来乱起,你会怎么做?”

    张荣作为野路子出身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将领,又被赵士程拉着补习了文化地理课,在指点江山这事上自然不输于人,立刻便一番豪情,指出如今江南武备松弛,必然能轻易攻下无数重镇,但要想得天下,那必须在有一定的力量后,直击东京,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

    “这是为何?”吕师囊忍不住问道,“朝廷如今虽受了损失,但还算强大,为何不积蓄力量,反而要去以弱战强呢?”

    张荣大笑一声,放下酒杯,用手在桌上随意画了个圈:“这里是江南,这里是东京城,所隔不过,一千余里,其中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要切断漕运,东京便能不战而降。再者,大宋强军都在秦凤、河北等路,若一鼓作气,拿下京城,天下便立刻乱起。群龙无首,我等方可从容经营天下,否则,等数十万大军攻来,我等又如何抵挡?”

    吕师囊觉得此计虽然险,但却也有几分道理,不由又道:“朝廷如此颓废,便有大军,又如何不能一战?”

    张荣摇头道:“朝廷毕竟武备精良,西军常年与西夏相争,战力不会太差,更何况,若是大宋以盟约相求,邀请辽国铁骑南下相助呢?”

    吕师囊神色一震,这位看着就像大侠的国字脸中年人摸着胡须,疑惑道:“可如今大宋刚被辽人所辱,朝廷若如此,岂不是失颜于天下?”

    张荣冷笑一声,轻蔑道:“朝廷连皇子宗室都能送给辽国,还能在意什么脸面么?再说了,社稷宗庙面前,又能有什么选择?若不一战胜之,到时朝廷引辽军南下,怕不是很难成事。”

    “可是,朝廷难道不怕辽人来了不走么?”吕师囊继续请教。

    “吕兄啊,你是不知道北方局势……”张荣一边叹息,一边将辽国在金国面前一败涂地的事情讲出,辽人无暇南顾,并且在最后,大口饮酒,借机抒发心胸,热泪盈眶:“外族战乱,本正是我朝崛起之机,却因为朝廷的奸臣当道,只能坐视如此良机尽失,将来金人若一统关外,我等汉儿的天下,怕是危矣!”

    吕师囊虽是摩尼教的长老,但摩尼教的势力并没有发展到辽国,哪里知道这些机密的情报,顿时如获至宝,光是这一点,他就觉得将这位张兄弟发展入教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

    这位带来的消息,实在是太重要了,他需要将这些消息尽快传给方教主,才能让将来的起事更加稳固。

    喝完酒,吕师囊立刻离开,他需要将这些日子在张荣这得到的消息都亲自告诉教主。

    ……

    “你把这些都讲给他了?”在一张巨大又详细的地图前,赵士程微笑着问张荣。

    “当然,这可不骗他们,”张荣露出自信的微笑道,“就算他们去打听,我说的也都是真事,按我最近探听到的消息,摩尼教势力最盛的,便是两浙路与江南东路,按您的意思,只要他们以一支强军北征,那皇帝老儿,必然会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