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殿春 第22节

作品:《深殿春

    昔杳院那边的动静不出意外地传进了齐王妃的耳中,儿子一句话,倒还得她忙碌了起来处理杂事。

    不过这样也好,沈氏耳目不通灵了,才好她动手。

    那日儿子和沈氏吵完后就让人传了话来。

    一句“听凭母妃做主”齐王妃就知道这事成了。

    她见日子也差不多,随意翻看罢账册,说道:“去把沈氏叫来。”

    沈观鱼以为王妃是找她问账册的事,梳了妆就过来了。

    “那日的动静闹得整个王府都知道,我也不说你,容你们都冷静了几日,你可还有气?”

    王妃睇了一眼堂下淡漠的女子。

    “儿媳过得甚好。”

    沈观鱼不说有气没气,只说过得挺好,这是根本不在乎她儿子会不会冷落她吗。

    齐王妃见娶回来的儿媳对夫君冷淡至此,不就是嫌弃的意思,还能嫌弃什么!

    嫌弃她的儿子不行呗,齐王府指甲狠狠攥进肉里。

    沈观鱼不知道一句话能让她发散这么多,只瞧着王妃面容越来越冷,心道不好。

    齐王妃松下绷紧的脸,勉强笑道:“这孩子在意你,是气急了才会动手,你不知道,他还在外头说你的好呢,做人娘子的气性也别太大了,正经夫妻哪能这么一直生分下去。”

    沈观鱼道:“儿媳谨记。”

    “这样吧,他如今在华章园与人结诗社,恐又会误时辰,今日他表妹自阜宁上京来,家宴自然不少他在,你亲自去催他回来,说几句软话就行了。”

    齐王妃暗暗琢磨着计划,要让沈观鱼相信睡她的是自己的夫君不是别人,就得让夫妻俩的关系好一点,别跟个陌路人似的。

    “对了,把你的脸遮一遮再去,别惹流言。”

    沈观鱼缓慢地眨了下眼睛,慢慢应道:“是。”

    出了齐王妃的院子,沈观鱼只略遮住脸上的痕迹,就往华章园去了。

    进了一处名为“取清池”的园子,粉墙花窗,幽情环护期间,蔷薇开成了一路花墙,如梦似幻,不禁让人感慨,在华章园包下这样一个园子作乐,得花去多少真金白银。

    远远就听见一阵男女欢畅的笑声,转过花墙就见到一处临池的水榭,门栏窗隔,五色云纱缠绵悱恻。

    莘娘正轻贴着赵复安的手臂细声说话,抬眼就见花墙走进来一位女子并两个丫鬟。

    那女子虽着得素净,头戴银丝?髻,通身清凛无一丝艳色,却未被怒放的蔷薇淹没,美得如一株带露的幽昙,遗世独立。

    今日赵衣寒不在,园中众人见到,也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

    一位行首说话娇柔又带着揶揄:“这位是哪个道观里修道的俏道姑,可是走错了,这儿可不办法会。”

    原还在看着沈观鱼的众人回过神来,忍不住发笑。

    赵复安正凝神写诗,听到一句,罢了笔抬头看,才知道是沈观鱼来了,他本不想给好脸,但奈何齐王妃传了话,他不得不做了样子。

    清雅的脸上泛起笑意,“你来了。”

    沈观鱼未说话,扶秋先斥道:“瞎了你的眼,世子妃也敢编排!”

    她指的正是那个开玩笑的行首。

    “扶秋,罢了,”沈观鱼不喜欢逞世子妃的威风给谁看,转而对赵复安道:“王妃让妾身请夫君回府。”

    原还娇笑的行首面色一白,哪想得到这打扮的会是世子妃,忙屈膝赔了礼,只是沈观鱼从头到尾未看她一眼。

    赵复安略点头:“知道了。”

    莘娘见她就是世子妃,垂落在案下的手捏紧了,这样一个女人要求夫君院子里只有她一个,倒也不算过分……

    鬼使神差地,她开口朝要转身的沈观鱼说道:“世子妃请留步,如今京中都在的传颂世子些的诗,读来实在让人动容,世子妃可曾见过?”

    赵复安晲莘娘一眼,她回视浅笑,一片温婉,他瞬间就明白了,莘娘这是想帮他和沈观鱼重修旧好。

    莘娘将赵复安的其中一首朝沈观鱼呈起:“世子的缱绻深情,还请世子妃一观。”

    沈观鱼望着这个没有报上名来,和赵复安站得极近的女子,笑道:“好啊。”

    她也想知道赵复安是怎么‘爱’她的。

    扶秋上前接过那雪浪纸来,“卷却相思千顷雪,笑看鬓霜更莘莘。”[1]

    缓缓读来,那想要相扶到老的情谊,当真情深似海,让人感动。

    但见那“莘莘”二字,听到别人夸他们夫妻恩爱,沈观鱼只觉像被啐了一口,还真是莫名恶心。

    赵复安瞧出她的异样,不自在地轻咳了一声,负手走到她身边低声解释道:“巧合罢了,当时只觉得这两字最合适。”

    “夫君说是就是吧。”她放下那首诗,也不管那个所谓的莘娘是不是就是他身旁之人,转身离开了。

    赵复安将手搭在她的肩上,朝后边的男男女女说道:“失陪了。”

    “世子……”莘娘目光追着他,下意识往前一步,世子这一去,又该何时才想起她。

    可他们已经走远,没人理会她,园中诗社也到了尾声。

    在座的行首谁不是见惯风月场把戏的,世子这边写诗向自己的夫人表情,和一位清倌卿卿我我的,其中情意真假,当真值得细细揣摩。

    方才被沈观鱼放过的行首笑道:“莘娘,我瞧那世子妃是个温和大度的人,不若你主动去求了,让她放你入王府?”

    莘娘僵硬地转过脖子,也道一声“失陪”。

    “哼,心比天高,自取其辱。”不知谁说了一声。

    另一边,赵究低眸瞧着那些算得上垃圾的诗词,寒声仿佛能浸透人的肌骨:“你说,赵复安打了她?”

    作者有话说:

    [1]魔改了苏轼的《次韵林子中见寄》,俺没文化俺先说,大家不要把改的这句当真,感谢感谢。

    第21章 家宴

    “你说,赵复安打了她?”

    赵究的眼神太过锋利慑人,回话的暗卫下意识地低头,有些艰难地答道:“是,齐王世子打了世子妃的脸。”

    良久的一阵寂静,“下去吧。”年轻的皇帝声音已经冷寂下来。

    候在外面的申敛进了御书房,就见赵究将诗词一张张投入螭龙纹炭盆里,火焰跃动,融不去他的眉眼间的坚冰。

    赵究问:“吴尚书那边如何?”

    申敛道:“他动得十分隐蔽,文书已经送到了附近军镇,卑职也派人假意追查,若是他动作快,就在这一个月内了,只是不知道他坐不坐得住了。”

    这事倒不必担心,吴谟做的是无本万利的买卖,赵究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他自然舍不得手中权势削弱,换印的三月之期剩半,若再不行动,那就是坐以待毙。

    如今隐在幕后做一个推波助澜之人,之后攫取大权,这么大的诱惑吴谟绝舍不得错过。

    起先任何一个皇子上位,都不会想早早挖掉吴家这颗毒瘤,他以为赵究也一样,现在只怕是要追悔莫及。

    “登州卫和雍州卫都可以悄悄潜动了,吴谟那边你盯好,皇觉寺该是出意外的时候了。”

    “是,”申敛应得干脆,又问道:“卑职觉得让齐王世子妃来担此揭发之任,会不会不好?”

    他们本意是寻个朝中的清正小官来做这个角色的。

    赵究轻勾起唇角,难得夸赞谁,“她做的很好,如今已经派人往登州去了吧,沈钧之女,不必朕再多加提醒就摸到症结,比许多官员要有本事。”

    况且,不管谁阻止,沈观鱼都会去查这件事,还麻烦别人做什么呢。

    到时看她放弃贤良淑德那套,站在大理寺的石阶上,惊掉齐王府下巴的模样,赵究就忍不住笑。

    申敛也只是提一句,既然陛下不改主意,他也就不再说了,低头推了出去。

    灰烬在炭盆上飘荡,赵究紧蹙的眉间不曾松下,说道:“康业,去齐王府传一道旨,既无功绩,往后齐王府降等袭爵,赵复安承爵后,称南瑞郡王,另,赐官。”

    既然他郁郁不得志,那就给个官儿让他好好施展一身抱负,也不必再承祖辈恩荫了。

    原本齐王这一辈就该从亲王降为郡王,先帝念及老齐王是睿宗唯一的弟弟,才让齐王未降等袭爵,如今人人知道齐王府不得圣心,这道旨意下去,无人会置喙。

    “是。”康业领了旨就手脚麻利地去了齐王府。

    彼时齐王府正举办家宴,齐王妃的妹妹嫁到了阜宁的世家,王府里称姚姨妈,生有一女还未出阁,叫姚敏俞,生得温婉婀娜,颇通诗书。

    对外的说法是姚姨妈身子不佳,进京求医问药,舍不得女儿才一块儿带上,要在齐王府借住些时日。

    齐王妃倒是知道底细,姚姨妈一生耿耿于怀的就是自己嫁得不如姐姐,没能留在京城,索性生了个女儿不错,如今新帝后宫空置,她才带着想早早带女儿入京来,以备宫里传出大选秀女的消息,若是选中入宫侍奉皇帝,也算扬眉吐气一回。

    齐王妃倒没多少什么意见,她如今全副心神都在儿子身上,姚姨妈要来借住便住吧,左右中不中就是她自己的造化。

    赵复安早年和姚表妹倒是要好,常护着她,只是多年不见也难免生疏了。进花厅见到一个浅色衣裙的少女,娴静照水,一时差点没认出来这是他的表妹。

    姚敏俞被盯得娇颜晕晕,眸泛波光,赶紧盈盈一拜:“敏俞见过表哥,一别多年,表哥愈发文采斐然了,在阜宁就曾读过表哥的诗,敏俞着实叹服,早就想来请教了。”

    他果然笑道:“表妹远道而来辛苦了,请教之事多的事时候。”

    “表嫂。”姚敏俞也给沈观鱼行了礼,沈观鱼点头道:“入座吧。”

    赵复安以大哥的身份多问候了几句便罢了,倒是赵飞月,什么都不知道,见姚表姐要住这么久,亲热地拉她说话。

    沈观鱼陪着客套了几句,一直安静吃饭。

    待客的花厅里正是热闹温馨,一屋子丫鬟伺候着传菜倒酒,老齐王虽然无力起身,也让人捎了话来,算是给齐王妃脸面。

    正是叙不尽话的时候,外头忽听高喊一声:“圣旨到!”

    小厮也跑进来说道:“陛下跟前的康公公来传旨了,如今在正堂等着呢。”

    众人碗筷停驻,虽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起身去了正堂,老齐王被人扶着,也慢悠悠来了,堂中乌泱泱跪了一大片人。

    “奉陛下旨意……降等袭南瑞郡王爵……齐王世子任僧录司右善事……钦此。”

    待康业公公宣读完旨意,上下一片静默。

    降等袭爵……好大一个巴掌打在了齐王府的脸上,老齐王瞪突了眼睛,几下喘不过来又要气撅过去。

    齐王妃和赵复安晕懵着,还在想皇帝为何忽然下旨,让他去做管和尚的差事,还是区区右善事,这实在也欺人太甚了些!

    还是齐王反应快些,他倒为所谓,反正自己还是个亲王,喊了一声“谢主隆恩”就接了圣旨,这才让老齐王早早被搬里正堂。

    康业照着赵究的吩咐,瞧着离去的老齐王点了一句:“陛下吩咐,无论是皇觉寺、宗人府,还在觉得自个高枕无忧,享着厚禄的宗室,不修口舌,都在陛下眼底瞧着。”

    这话是要将所有人觉得这份旨意是为老齐王出言不逊而下,康业说罢就回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