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23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虽然是自家的仓库,但即使是齐政,想进入这个储备库可不容易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库门钥匙由专人看管。

    毕竟,这是一个国家储备肉代储库!

    很多人都知道国家有粮食储备体系,但其实不仅仅是粮食,很多战略物资包括食盐、橡胶、钢材等,国家都有相应的储备体系。而猪肉,也是其中一环。

    应该说,国家在猪肉储备上是近两年才重视起来的。08年初的雪灾之痛,让国家决定增加冻肉储备量,同时改变以往全部租用社会冷库的做法,建立国家直接管理的储备肉冷库,有效调控猪肉市场进入到新阶段。

    当然,即使有了国家直属库,还是需要代储企业的。

    想成为代储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国家对代储企业资质也有严格规定。除了有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冷库、活畜储备基地场之外,还要求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低于70%。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养猪巨头以及拥有较为完备的国内仓储网络的粮油巨头,嘉谷集团经过主动申请,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如愿成为了国家储备肉代储企业之一。

    ……

    伴随着冷库门缓缓打开,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冷库内的冷气是从顶部及四周散发的,为确保冷库中心点温度能在-18c以下,设置温度需要更低,冷库内温度计指针显示,当前温度为-20c。

    如果是一般人,尽管裹上了棉大衣,并且里面还穿了羽绒服,还是会被冻得瑟瑟发抖比如陪同进来的李东亮,只感觉冷气从水泥地穿过脚底进入四肢,冻到“脑壳疼”。

    齐政倒是不怕冷,进入冷库后环顾四周。

    和想象中的场景不同,并没有一片片白条猪悬挂在铁架上,冷库里是一层一层摞到屋顶的纸箱,按照批次和入库时间有序排放,生猪肉的气味透过纸箱散发出来。

    冷冻肉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种将猪宰杀后,直接扔到冷库里保存就行了。

    工作人员介绍道,冷冻肉的保存技术是一项很复杂的学科,需要经过预冷排酸、肉冻结前处理、控制冻结速度、一次冻结、二次冻结、冻结肉冷藏等多道工序,能最大程度减少肉类在长时间的冷冻过程中的各类损耗。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冷冻肉除了口感、香味上和新鲜肉类有些许不同,其营养价值,食用安全性是没有变化的。

    齐政和李东亮靠近一看,纸箱中的冻猪肉是猪的不同部位,有前腿肉、后腿肉、无颈前排,还有五花肉、碎肉、猪蹄、猪肚等。在每个批次的箱子外,还绑着一张政府储备肉保管卡,上面明细列出了库号、堆号、数量、产地以及生产时间等一系列信息。

    李东亮喃喃道:“我们从坪山县收购的生猪,都储备在这里了?”

    齐政颔首:“应该说,符合储备要求的都在这里了。”

    按照国家要求,在这个储备库里的猪肉储存规模在万吨左右,但是嘉谷储存多了一倍的猪肉。

    “一半是普通猪肉,一半是我们的嘉谷猪肉。后面再视情况增加。”齐政淡淡说道。

    李东亮打着颤问道:“这些肉会储备多久?”

    这点齐政倒是清楚,也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储备的猪肉不是“天长地久”的,而是永远处于“动态”之中。

    “一般来说,储备肉的储存时间是6个月,但为了保证质量,其实每轮是储存4个月左右,每年储备3轮,也就是说,这些冷冻肉是不断的‘更新’的。”

    李东亮想了想:“时间倒不算长,香味、口感应该影响不大!”

    其实,正常来说,冷冻肉在香味、口感上还是不如新鲜猪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猪肉中的水分流失。即便是冷冻状态,肉类也会失去水分,在冷冻肉的技术上这个叫“干耗”,也就是水分升华了,固态水分子直接气化,导致肉类品质变差。

    但是嘉谷体系的冷冻库,从来不能用“正常”来看待。

    “履霜凋秋阵触发,主水火系,范围:方圆一百公里。效果:凝霜,结冰。能使履霜坚冰,入秋至冬。”

    在这个“冷”灵阵的作用下,对冷冻产品的锁水效果杠杠的,冰冻后对品质的影响微乎其微。齐政当然不会主动解释,以至于李东亮等人会产生错觉冰冻对产品品质影响甚小。

    “不过,即使品质影响不大,冰冻肉始终不如新鲜肉受欢迎;我们超出要求储备这么多,真的有必要吗?”避开工作人员,李东亮轻声问道。

    齐政严肃脸:“当然有必要,这是事关国家安全的保障之一!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我们的储备越完善,对国家的帮助就越大!”

    李东亮闭口不言了。国家安全,这四个字,无论何时,都仿佛具有一种特异的魔力。

    其实,齐政没有说的是,这不仅仅是安全的保障,还意味着调节猪肉市场的能力。

    众所周知,需求弹性小是农产品的普遍特点,这意味着供给的小幅度波动,极易引起价格的剧烈变化。所谓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所以能够炒起来,跟农产品的这种特性不无关系。

    猪肉也是同样道理,微小的供给减少就会引发价格暴涨。比如在07年,生猪供给不过是减少了8%,而猪肉价格却上涨了65%左右。

    一般的企业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意识,自己搞几十万吨的储备肉,只有靠国家。而如果嘉谷在国家储备体系里拥有一半的储备量,到了价格波动剧烈,或者猪肉供应紧张的时候,那贡献,大了去了。

    不仅仅在冀省,在越省,在鄂省……嘉谷在全国的仓储冷库,也是国家储备“织猪网”的一部分。

    嘉谷为国家储备猪肉,当国家借此调节市场时,嘉谷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最少要提高一个数量级!

    ……

    第389章 一触即发的食用油大战

    2009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

    国外衰退的经济形势和国内回暖的经济复苏,使得嘉谷所从事的农牧业和粮油等领域,充满了变数。

    生猪养殖江湖风云变幻,谁能问鼎未来的霸主地位,犹未可知;而在粮油市场,一众粮油巨头,也开始了群雄逐鹿。

    按照去年国内公开的油脂加工企业排序,前十位的分别是嘉谷粮油、益海嘉里、九三油脂、国粮集团、嘉吉、来宝集团、邦吉、汇福集团、渤海集团、路易达孚刚好中外资各占一半。

    与此同时,因为产能过剩,国家发布了《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业,严控大豆加工产能。今年,中小民营油脂加工企业被淘汰的同时,外资油脂加工势力开始被压缩。

    一方面,随着益海、嘉吉、邦吉等外资对国内粮油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国家扶持国粮、国储粮等央企进行扩张,以对抗外资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而在油脂业快速崛起的嘉谷粮油同样得到了国家的注意和重视。

    另一方面是政策上的偏向。在国家下发的《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规定企业可以参与托市收购,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在这份100多家企业的名录里并没有一家外资企业,益海嘉里也不例外。

    事实上,虽然有了嘉谷的插足,外资控制的油脂加工能力占不到一半,但益海嘉里在食用油领域凭借着起步早的领先优势,仍然占据了市场差不多四成的份额这几乎已经触摸到了垄断天花板。国内舆论对其威胁粮油安全问题的担忧不绝于耳。

    ……

    “益海嘉里无疑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我听说,他们已经在和高盛、大摩和中银国际接洽,开始了其中国业务ipo的筹备工作,而这个上市地点将选在港岛,时间上据说是‘越快越好’。”王昱业对回到总部的齐政说道。

    不同于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外面“巡视”产业的齐政,王昱业日常坐镇公司,统领全局。像是直接竞争对手益海嘉里谋求上市这样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他。

    “益海嘉里这是想从‘根子’上实现蜕变,以应对我们和国粮集团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政策方面不可预估的风险啊!”齐政瞬即反应过来,对益海嘉里的心思一目了然。

    作为本土化最成功的外资粮企,如果益海嘉里在港岛上市,将会使企业顺理成章变身成为一家国内企业,既摆脱“外资”的称号和限制,也有利于中国业务的稳定以及减少在国内可能遇到的政策阻力。

    可惜益海嘉里运气实在不咋滴。

    齐政对此有印象,原时空差不多同时期,益海嘉里也有港岛上市计划,但因为股市低迷,最终不得不选择搁浅。

    嘉谷对股市可没什么“蝴蝶效应”,因此,益海嘉里大概率还会重蹈覆辙。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益海嘉里放弃战术上的竞争。”王昱业意有所指地说道。

    齐政微挑眉:“益海嘉里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王昱业淡淡一笑:“还能有什么手段,继续运用价格杠杆呗!”

    别看王昱业说得轻松,但益海嘉里这一招玩得那叫得心应手。

    其最显眼的战役就在去年。

    都知道去年初,次贷危机正是隐而不发,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均是一路看涨,豆油原料大豆同样如此,飙升了近30%。

    在成本的巨大压力下,国内各粮油企业叫嚣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当其时,金龙鱼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涨价申请,并顺利获批。不过,在涨价获批后,金龙鱼却一直按兵不动,其他食用油企业虽颇有微词,却也不敢轻举妄动金龙鱼毕竟是国内食用油领域的霸主,它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着市场的走势。

    一直到中秋旺季之前,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国际大豆原料价格开始下跌,嘉里粮油这时突然宣布了:旗下金龙鱼价格全线下调,涉及大豆油、菜籽油和调和油等多个产品线,降幅超过10%。

    金龙鱼的人称,本次降价是因为成本下降,及时下调产品价格,这是负责任的企业做法。

    咋一看,嗯,这没毛病啊成本降了,产品也跟着降价,妥妥的“良心”企业。

    但如果将目光放到整个业界,那简直是一片哗然。

    毕竟,此前大豆成本高涨,行业龙头金龙鱼压着不涨价,大家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品牌知名度已经比不上人家了,要是价格还比人家高,岂不是将市场拱手相让?因此大家忍受着每压榨1吨豆油,就要亏损200~300元的现状,看谁先破局。

    国家大豆价格下跌后,国内食用油企业不见得有多高兴,因为他们当时所用的大豆是在之前高价位采购的。

    但金龙鱼的降价,无疑是雪上加霜,令他们难以承受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以更低的终端价格卖出,而这导致压榨亏损就更大。

    众多压榨企业就这样被逼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涨价涨不上去,降价又不敢贸然跟风。进退之间,大片的市场失去,金龙鱼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当然,这一招对那些实力不济或判断不出经济形势的压榨企业很有效,但对于嘉谷这样拥有大豆种植加工全产业链的巨头来说,同样是闷声发大财的机会嘉谷粮油在食用油市场的份额就是在这之后超过福临门的。

    所以事后金龙鱼也颇为郁闷。自己的市场份额是扩大了,但它本来就是第一,增加的份额其实并不明显。反而是嘉谷粮油,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食用油商,趁势大大拉近了与自己的距离;真的有种自己背了骂名,却为嘉谷做了嫁衣的感觉。

    当然,王昱业和齐政都知道,这也是嘉谷覆盖了整个大豆产业链,根本无惧跟随金龙鱼的步调,才能闷声发财这再次阐释了,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

    “近年来,国家有意减少油脂界的外资影响,金龙鱼的发展势头受到影响。益海嘉里的全外资属性决定了他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所以,金龙鱼又亮剑了!”

    王昱业说这话的背景,是进入5月以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市场极为敏感的金龙鱼随即行动,率先透露出将要涨价10%的风声。

    一向紧盯金龙鱼的福临门这次憋不住了,全线随即涨价10%~15%。而排行第二的嘉谷粮油镇定自若,还没有表态。

    一触即发的食用油大战态势拉开。

    ……

    第390章 跑偏的画风

    “福临门中计了!”王昱业扼腕叹息。

    他敢肯定,即使金龙鱼涨价,涨价幅度也肯定在10%以下,没看它只是放出风声,而不是直接涨价吗?

    更何况,有嘉谷粮油在后面虎视眈眈,金龙鱼的价格调整肯定会更加谨慎。

    想不到国粮集团这么按捺不住,王昱业仿佛已经看到了福临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场景。

    然而,事态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金龙鱼确实只打算调整部分产品涨价,并且涨幅暂定在6%左右。现在就看嘉谷粮油怎么应对了。

    但还没等他或者嘉谷粮油做出反应,战火就已经自动烧到了他们身上。

    却是食油界的一条水下大鳄西旺集团跳了出来,推出自己的玉米油产品,并高调打出了“不管几比几,不要转基因”的广告标语,矛头直指金龙鱼调和油,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食用油市场主要分为单一食用油和调和油两大类。而后者,目前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金龙鱼、嘉谷粮油、福临门三家品牌垄断。

    而在单一食用油市场,以花生油为主的鲁花凭借着创新,在各大巨头的鲸吞蚕食下,保持屹立不倒;西旺集团则是国内最大的玉米油加工生产商,之前一直在消费品市场不为人知,是因为多年来都是给其他品牌提供原料。

    如今,西旺集团不甘为人做嫁衣,想要推出自己的品牌,这无可厚非。但其一出手就直接对上国内食用油霸主金龙鱼,确实让人跌碎了眼球。

    不仅如此,西旺集团还像个“愣头青”一样,向媒体曝光了不少“行业机密”嗯,大部分是针对金龙鱼的。

    “大家都知道,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照营养和风味,以一定比例调配制成。这样看起来比单一油的品种更多,但不能说调和油一定比单一油的营养价值更高。”

    “调和油如果配比得当,的确可以满足三种脂肪酸的摄入,但这样做的成本极其高昂。市面上打着调和油旗号的大多是廉价油的混合,里面的比例很难达到企业所宣传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