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72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要改变“种草不养畜,养畜不种草”的传统体系,走种养结合之路,也算是一场革命了。

    齐政点点头,“嘉谷牧场也是在人多地少的传统上不生产牧草的南方地区,强力带动大面积牧草的种植,通过养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来拉动牧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方面,你是行家,嘉谷牧场的建设和经营就要靠你多操心了!你觉得有必要添置的设备、增加的设施,公司都会在资金上给予满足。”

    “得奶源者得质量,得质量者得市场,得市场者得效益,得效益者得天下。希望嘉谷乳业能在你的带领下,打下乳业半壁江山。”

    杨业闻言心里一松,知道自己是通过了大老板的面试。

    听到大老板展示的雄心,杨业面不改色,嘉谷投入这么大,想想也不是闹着玩的,没有一个宏伟的目标,也不需要辛辛苦苦挖自己过来了。

    他说道:“要做就做有根的乳业,这个根是草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有扎根的机会;这个根也是扎根乡土,开发农业,回报社会。我们要把最好的牧草献给奶牛,奶牛才能把最好的奶回馈给我们。当牧草的核心竞争力和牧业的核心竞争力联起手来的时候,嘉谷乳业就有了一切可能。”

    齐政对他“做有根的乳业”的说法很是赞赏,从农业到牧业,种草是最佳的桥梁。嘉谷人也要像草一样,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扎根地下,向上长。嘉谷乳业需要这种深扎荒原的顽强精神。

    “走吧,我带你去看看你以后扎根的牧场,以后就是你的地盘了。”齐政站起身,邀请杨业道。

    ……

    第103章 牛在天上飞

    如今的嘉谷牧场已经完全大变样了。

    广袤的盐碱地经过治理后,种下了紫花苜蓿和紫云英。

    贫瘠的土地并没有阻碍牧草的破芽而出,焕发出勃勃生机。

    放眼远眺,曾经的不毛之地变为巨大的草坪,郁郁葱葱,一片翠绿。

    空气中,草木的清香四处弥漫。这是雨水滋润后留下的气味密码。

    靠近海边,低矮的防护林绿意流转,在雨后的晴空下,洗尽铅华。

    杨业看着眼前辽阔的草场,对齐政说道“刚接触时我听说你们要在南方建设一个大型牧场,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你们怕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吧。”

    “再然后听说牧场的选址是在海边,我都觉得你们怕是脑子坏掉了。”

    齐政闻言莞尔一笑。

    杨业主动解释道“国内最优质的草场在北方,而南北地域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我很难想象在南方能建设大型的优质草场。”

    “一般来说,牧场需要的饲料量大、种类多,运输量大。所以从降低成本、保障供应的角度出发,最好能靠近饲料资源生产地。所以大型的牧场分布在北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要在南方建设牧场,要克服的难题可不少。因地制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譬如南方的特点主要是夏季高温、高湿,因此,南方的牛舍首先应考虑防暑降温和减少湿度。这就导致在牧场建设的成本上要高出一大截。”

    “不过现在看来,条件比我想象中要理想多了。”

    说完他看着海边的防护林,又补充道“最让我满意的还是这片海防林。从中就可以看出嘉谷的深谋远虑了。”

    齐政对他的关注点放在海防林上很感兴趣。

    杨业说“在海边建设牧场,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台风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牧场来说,不是开玩笑,一个不小心,真的会出现牛在天上飞的奇观。”

    面对齐政询问的目光,他笑着道“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亲眼见识过龙卷风将牛卷上天的景。好家伙,一个牧场的两头牛,飞到几公里外,从天而降,砸伤了一栋房子,幸好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但那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我一听说在海边建设牧场,就会想起那两头飞上天的牛。”

    齐政听了也忍俊不,这真是牛都被吹上天了,是要把牛吹死啊!

    不过最倒霉的还是那被砸中的屋主了吧,估计平时是吹牛吹多了,结果就真的天降两头牛,那心里影面积该有多大?

    “当然,台风应该不至于出现这种况。需要预防的是引发的海啸可能冲走牛。不过有了这片海防林的守护,牧场的安全系数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杨业如是说道。

    两人一边说着笑,一边走到了规划出的牧场主体区。

    牧场一般划分为行政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四个既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的区域,各区内分别建设相应的各种设施。

    当然了,由于牧场现在一头牛的影子都还没有,再加上之前忙于草场和海防林的建设,包括牛舍、生产检疫中心等主体建筑一直没有动工。

    直至等到了杨业的加盟。

    牛的养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仅是牧草、饲料方面就拥有很多的学问,嘉谷牧场作为一个新建牧场,在很多方面需要作出改进。而最重要的挤车间、加工工厂,自然要等到专业的人来接手。

    “老杨,你是行家,牧场的具体建设就靠你了。”齐政指着眼前的工地,对杨业说道。

    杨业蹲下去拨弄了一把土壤后,站起来,拍拍手上的泥土,点头说道“确实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就说这土壤吧,对于牧场来说,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和透水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最好是调制一下这块区域的土壤。”

    齐政点点头,“这种事你决定就好,一切以科学为主。”

    这是早就说好的,杨业也没有推辞。

    他看着眼前的工地,像是想起了什么,又笑着说“在建设牧场中,牛舍的建设还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因为嘉谷不差钱,舍得投入,否则的话,就轮到我烦恼了。”

    “在牧场这个行业干久了,多奇葩的事都能见识到。牛放,都可能会引起爆炸。”

    这就真的是闻所未闻了,齐政都被镇住了。

    杨业含笑道“蒙省一家农场上的牛牛舍,因冬季通风不良,导致空气中牛带来的甲烷含量过高,结果一次偶然静电反应的火花,引发了爆炸,损害了牛舍屋顶,数头牛也因此而受伤。”

    原来,牛每都会打嗝放,排放出大量的甲烷和氨气。如果牛舍中没有做好通风措施,真的会出现一个引发的血案。

    “嗯,放的问题很严重,这钱可不能省,省了会出大事的。”齐政故作严肃地说道。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笑话说完,回到眼前的牧场。

    齐政提出要求,“嘉谷一向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牧场也是同样的要求。不能对本地的环境、水源和空气等造成破坏,因此方方面面你都要考虑到。”

    杨业也表示赞同,“生态牧场必须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因此,除了考虑牛生产养殖管理外,必须在场址规划中设计有牧草或农作物种植区。这一点嘉谷牧场无疑是符合标准的。”

    “剩下的,就是要根据种植区的面积,核算能充分消耗养殖产生的粪污量。也就是说,依据牧场周围有多少土地供牧场消化牛产生的粪污,就养多少头牛,这一点才是关键。”

    齐政没有异议,他只是提醒杨业道“你最好跟嘉谷实验室做好沟通,我们之前在岷省也种植牧草,无论是牧草的产量还是消耗的粪肥量,可能都超过一般的标准。”

    杨业当即表示会记得这一点。

    因为有灵阵的助力,齐政特意提前打好预防针。

    现在嘉谷的所有项目,实验室都会定期派研究员巡查、同时采集相关数据,一方面随时考察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以便建立档案。因而将功劳推给实验室,毫无破绽。

    可以想象,到时牧草大丰收,牛产好,实验室又该收获一波满满的称赞了。

    ……

    第104章 乳业背后的军火商

    待两人来到牛加工厂的建设基地时,话题也从牧场转移到加工生产线上。

    而说到牛加工生产线,就避不开牛灌装包装线。

    齐政眯着眼,向杨业问道“老杨,你在伊力工作,对利乐应该不陌生吧?”

    杨业不疑有他,痛快地点头道“当然不陌生。没有利乐的大力扶持,甚至可以说就没有今天的伊力。所以我们也是准备采用利乐的包装生产线吗?”

    齐政摇头,“恰恰相反,如果可以,我不想和利乐进行合作。”

    “呃……”杨业闻言很是惊愕。

    利乐,这家相对低调的瑞典公司,是全球纸业包装巨头。

    后世有个说法,以伊力和猛牛业双雄为首的国内企,大部分是在为利乐打工。

    这并不算夸张。

    利乐堪称国内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军火商”扮演的是隔岸观火的角色,一直是齐政最为警惕的对象。

    当国内消费者从“豆浆时代”一脚跨进“牛时代”,把吸管插进砖形软包的小孔里,或者在枕形真空包的边缘撕开一道小口子,已经成为一种近乎本能的动作,就算在查看营养成分表时不经意间瞥见利乐无菌包装的三角形图案,也不会对这个不起眼的标识多加留意。

    其实,不仅是业,果汁、凉茶也不约而同地将这枚神秘的三角形印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就算你对利乐不甚了解,也一定会对这样的左右逢源印象深刻。

    说起来,利乐能成为中国业背后最大的赢家,也是一段商业传奇。

    7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的利乐,以销售灌装机为主要盈利模式,在国内市场并无多大建树。

    直至90年代中期,利乐遇到了伊力,怎么说呢?金风玉露一相逢,就确认过眼神,对方就是一直要等的对象。

    利乐高温灭菌技术和包装技术帮助伊力发展常温,伊力依靠国内业市场旺盛的需求为利乐订单,两家企业一拍即合。

    之后又是猛牛。猛牛刚起步之时,藉藉无名,这时慷慨的利乐又出现了。

    利乐将价值千万的灌装包装设备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了猛牛,从那时起,利乐和猛牛就结下深厚渊源。

    坊间传言,猛牛上市成功的时候,服务猛牛的利乐团队和猛牛的管理团队甚至一起抱头痛哭。

    由于利乐的大力扶持,草原双雄借常温之力,开始在全国范围扩张。

    虽然通过相互借势,伊力和猛牛成为了业巨头,但最大的赢家还是利乐。

    在两家业巨头拉动常温销售后,利乐包装的制品逐渐为市场接受,利乐的行业地位也被确立,之后的利乐就露出了獠牙。

    利乐采用了特殊的捆绑销售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设备我可以先赊给你,以后你用包材的使用量价款来偿还,包装纸和机器之间有识别代码,你要用我的机器,就只能用我的纸。

    因为利乐的设备都是成销售的,客户如果要买一利乐的液态生产线,一次要投入几百万元,淘汰原有设备的沉没成本也很高。

    而利乐的这个类似租赁融资的方案,受到了面临激烈跑马圈地的企的欢迎。即客户只要拿出20的款项,就可以安装成设备投产。而以后,客户只要每年订购一定量的包装材料,就可以免缴其余80的设备款。

    无可否认,利乐无菌包装的出现,对牛运输意义重大,也开启了国人的牛时代。

    但这是一个很深的路。

    利乐下了个。首先给企业设备,又指导企业如何做广告、搞营销,指挥他们做常温打市场,等到常温打遍国内无敌手,利乐也就成功占领了市场。

    在常温最为黄金的时期,真正能制约到业公司扩张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源,二是利乐所能的产能。

    利乐在国内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垄断让利乐在国内获得了极高的利润。

    利乐包装成本一度占了每盒牛成本的40,每销售一份利乐包装的牛,制品企业获得利润的14,而利乐获得34,因此,企都是为利乐打工的说法,丝毫不为过。

    直至国家针对利乐开展的业反垄断调查,并开出了巨额的罚单,利乐才收敛不少。

    ……

    齐政剖析着利乐的如意算盘,没有想到这一层的杨业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