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刀照雪 第82节

作品:《携刀照雪

    随即她却愣住了,李放的脸颊边竟然挂着一行晶莹的泪珠。

    他的眼泪,她从来未曾得见,没想到竟然会在此情此景下看到,一时间不由得慌了神:“喂,李放。你怎么了,你别哭啊……我不是讨厌你,拒绝你。只是……只是剑阁的李阁主说了,我们卓家与李家是不能结为姻亲的。我……我……”

    她语无伦次,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可是李放却噗嗤一声笑了,他重新将她搂在怀里:“阿星,你可真傻,我没哭,我是太高兴了。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父皇并非我的亲生父亲,我身上所流的也不是李周皇室之血……”

    卓小星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你说什么?”

    李放低声道:“这是关于我身世的最大秘密,我的母亲当初在认识父皇之前便已有了身孕,嘉平帝并非我的生身之父,我的生父另有其人。你若是嫁给我,并不会像发生像你祖母碧华长公主一样的悲剧……”

    卓小星欣喜万分,原来她担心了许久的问题从来就不曾存在,原来这些日子自己不过是自伤自苦。如果李放并非李周皇室血脉,他们之间根本就毫无关系,她几乎雀跃道:“你说的是真的吗?”

    李放含笑望着她:“当然。我又怎么会拿这种事情骗你?”

    不过,李放是怎么知道碧华长公主的事,她狐疑道:“你早知道融血之事?”

    李放点头道:“当初李阁主给你讲述卓李两家旧事时,我就在窗外偷听。”

    “李阁主的墙角你也敢偷听?”

    李放微笑道:“李阁主也有心让我听,她这么做便是警告我,不可对你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因为我没应允,她不但扣下了我的龙渊剑,还揍了我一顿,将我困到蜀山崖底的迷阵之中,害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走出来。”

    卓小星愣了神,她知道当初李放与李空花动手,被打下山崖,困在崖底之事,可是万万没想到此事与她有关。

    当时李放便拒绝李空花一番好意,难道说李放当时便对她有意,这又怎么可能——

    她脸色微红:“可是那个时候我们才刚认识未久……”

    李放摇头道:“你可还记得,在卓将军停灵在凉州城主府的那七天。你在大厅守灵整整七天七夜,有一个人亦在卓将军灵前跪了七天七夜,直到最后一日才离开……”

    卓小星张大了嘴巴:“当年的那个叫花子便是你——”

    李放脸上露出无限愧悔之色:“我当年受人利用,错伤卓将军。可是大错既已铸成,在灵前跪上七天七夜也是于事无补。万幸让我在城主府遇上了你……”

    那个美丽纤弱的小小女孩终于让他那腔无所安放的悔恨之心有了寄托之地。当时他便默默在卓将军灵前发誓,即使拼尽性命,也一定护她此生安然。自离开凉州之后,纵使他身居竟陵王之位,也从未有一日快活。直到时隔八年之后再遇见她,他才知道自己心上的某一部分早已遗落在她的身上。彼时他才知道,那一程跋山涉水的初遇,是他此生救赎的开端,从此他的命运便与她紧密相连。

    卓小星问道:“当年落日关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放毫不隐瞒道:“当年我十四岁,学艺初成,便按照母亲遗命,寻找杀死我外祖父外祖母的凶手。我依照我母亲所言,以伶仃夫人的身份找到生死阁,他们让我在那一日下午申时,到落日关找到一个被众人围攻之人,使出生杀刀法第八层的终招‘一瞬昙华’,便会依约告知我仇人的下落。‘一瞬昙华’之招使用之后,会用掉全身内力,三日之后才能恢复。我完成任务之后,因怕人寻仇,所以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躲藏了三天。三天之后,见到凉州军扶柩回西北,才知道我当日出手的对象,竟然是卓将军。”

    尽管早料到此事可能与生死楼有关,此刻从李放口中得到证实,还是让卓小星一阵迷惑:“可是生死楼为什么要杀我爹?当时生死楼与你接触的人究竟是谁?”

    李放道:“生死楼不过是一个收银买命的杀人组织。按照生死楼的规矩,何人买凶素来都是机密。落日关之事后,我再次以伶仃夫人的身份前往生死楼调查此事,却被告知上一次的任务完成之后,我已经成为生死楼杀手中排名第八的重光令主。按照生死楼的规矩,伶仃夫人之前所参与任务的全部资料都已被销档,所以背后究竟是何人委托,我始终没有查出一个确切的结果。我在无意中倒是探得一事,为了万无一失,除了我以外,生死楼另一位杀手‘蜂后’也参与了这次刺杀。”

    “蜂后?”卓小星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睁大了眼睛。

    李放道:“你可听闻蜂族?”

    卓小星摇了摇头。

    李放道:“江湖上有一个以暗杀闻名的家族,这个家族的人天生身材短小。女子身高不超过三尺半,男子不超过四寸。不仅无法长高,她们的外貌也始终和孩童无异,最容易使人失去警惕之心,从而偷袭得手。而‘蜂后’便是他们的族长,也是他们族内武功最高之人。这个家族据说与李周皇室有一些不清不楚的联系,只是自承圣帝破国之后,诸多内情再也无人知晓。”

    卓小星愕然道:“难道如今你身为南周竟陵王,也不知道其中缘由吗?”

    李放道:“慕容傲占领稷都之后,除了我的父皇远在丹阳,七公主李阁主因为拜入蜀山剑阁免于劫难之外,别的宗室子弟俱已被戮。别说是我,就连父皇恐怕也不知其中内情。”

    “那他们又怎么会和生死楼扯上关系?”

    李放摇头道:“个中详情我亦不清楚。生死楼绝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只是他们立足蜀中,远离中原,不参与天下纷争,我们和北梁也无暇顾及他们。你以后遇上生死楼之人,务必要小心行事。”

    卓小星点点头,没想到慕容傲刚死,又冒出一个生死楼。落日关之变涉及如此多的隐秘,真相只怕更难以厘清,一时之间不免惆怅。却见李放正色道:“当年之事,不管真相如何,不管涉及何方势力,我一定会将事情查一个水落石出,给你一个交代。”

    卓小星摇头道:“此事牵连甚广,九年都过去了,也不必急于一时,你还是先忙你的事。”她遥望广袤的江面,李放为了她的事已经在北方迁延许久。一晃眼,已是由夏经秋,她断不可因为自己的事再让他徒费精力。

    李放道:“这是自然。”他轻轻握着卓小星的手,取笑道:“以前也就罢了,如今你既然要嫁给我,当我的竟陵王妃,你的事情自然便是我的事情。”

    卓小星面色微红,嘤咛道:“谁说要做你的王妃了,我明明说的是我们可以做朋友……”她害羞得闭上眼,不去看他。只恨刚才月色太美、芦花太软,才让自己口不择言。

    耳边传来他的低笑声:“是是是,除了不能嫁给我。其他的事,你都能帮我。那能不能劳烦王妃赏脸看我一眼?”

    卓小星臊得更厉害了,她用手蒙住双眼,只从指缝里透出一条缝去看他。却见那人正一脸笑意地望着她,那双眸子如明灯灼灼,蕴含着万千柔情。

    卓小星懊恼地看着他:“你这人怎么这般无赖。明明以前我认识的竟陵王不是这样的……”

    李放促狭道:“我以前是怎样的?”

    卓小星道:“以前的你疏离又淡漠,客气有礼,可不像现在,尽想着捉弄人。”以前的李放,明明站在她身边,她总觉得两人之间隔了偌远的距离,甚至从未确认他对自己的心意。与之前比起来,现在的李放似乎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李放敛了笑道:“阿星,你可知道为什么这次见到你,我与从前不太一样?”

    “为何?”

    李放低声道:“因为你回来找我,我很开心。我本以为那日在荒原之上你哭着离开,便再也不会见我啦……我知道,一旦你知道当年落日关的事,我们之间可就全完了。可是我却不愿意瞒着你,自九年前我就知道,你终有向我报仇的一天。在荒原之上面对魔教之人,我使出‘一瞬昙花’之招,一来是为了退敌,二来便是想让你知晓我就是当年参与落日关之战的伶仃夫人……”

    “为什么?”

    “从慕容青莲的别院出来之后,你决意西归凉州。我就觉得你我之间的恩仇总归要有个了结。”

    卓小星点点头,这些事她心中早有猜测。至于原因,李放此人有时看似乖张肆意,心中对自己却很是严苛。他一直执着于当年之事,认为自己有错,所以就算多次救她性命,却故意疏远自己。所以明明陆万象与红酥夫人都曾说李放对自己有意,自己却始终看不出他真正的心意。并非当局者迷,而是他故意将自己的心藏起来,不让她知晓。

    李放又道:“虽然我早想着大不了将一命还你。可是你刺我一剑,我的心可真痛……”

    听着他低沉的话语,卓小星只觉得胸口蓦地一痛,仿佛有人拿剑捅过一般。不知为何,她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李放利刃穿心之痛,脸色变得煞白,几乎喘不过气来,她心中喃喃道:“李放,伤了你,我的心也好痛……只是,这些话却不能让你知晓……”

    李放抱紧她道:“我本来想过,此后你若是西归凉州,你我终究无缘。恩怨两清,此后恐怕亦无再见的机会。你若是回来找我,便足证你心中对我不是全无眷念。既是如此,我又何必再压抑自己心中的感情?横竖不过一条性命,我欠你的,就用此生来还。”月光之下,他的玉容无比温柔:“阿星啊,你可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自今晚遇到李放伊始,卓小星一颗心就彷如在温火上煮着的鱼儿一般,被各种横七竖八的情绪炙烤着,上上下下地,却终无法脱出宿命的格局,只能随波沉浮,到此终于扬汤止沸,安静了下来。

    她将他的手牢牢握住,轻轻道:“李放,你听我说。你并没有做错什么,爹爹被奸人所害,你不过是被人利用,便要将所有的罪孽算在自己头上吗?若说有罪,慕容傲与十大罪者才是罪魁元凶,而且根据陆三叔所言,我鸣沙寨中有奸宄,才会导致十大罪者重新现世。这天下纷乱,南北对立,绝非因为你当初在落日关之下出了一剑。若非李周王室执行融血大计,又怎么会酿成我卓氏一门的悲剧,若非承圣帝李楠昏庸无能、嫉妒贤能,疑心我卓家的忠诚,又怎么会放任慕容氏崛起?若非他连下数道急诏逼我爹爹回京,又怎么会有落日关的事,又怎么会导致天下倾覆,南北分治?天下兴替,本是天下人之罪,又怎么是你一个人所能背负的?”

    李放定定地看着她,心中鼓荡不休。他是曾有此心,可她却是从何而知?

    这些年,他四处征战,每见生民百姓饿殍遍野、流离失所;见南北山河分裂,人民相见如见寇雠;见慕容氏戕害侠义,谋杀忠良;他便会想,若是当时不是他要报仇,如果他没有发出那一剑,是不是结果便会有所不同。

    他虽有此心,但是却从不敢与旁人言说,即使是自幼一起长大的师兄,亦不知晓。

    他只是每次打扫完战场之后,便为亡魂念一卷往生咒。

    他只是年年征战,将那些被北梁侵蚀的土地一点一点地夺回来。

    他只是矢志发愿,定要让这残破的山河重归太平。

    可是,他这从未宣之于口的心思,却终有一人料着,为他开解。

    少女空灵的嗓音在夜空中回荡,目光中充满了坚定豪迈:“如果你真的要将所有的错都算在自己的头上,那便也算我一份,让我与你一同背负。李放,我可不要你的命。我要见证你结束这乱世,到那时,我们再一同看遍这世间繁华。”

    明月旷照,江水粼映。

    李放眼中似有泪光,他亦牢牢握住她的手,坚定道:“好,我们一言为定。”

    这莽莽洪荒,苍凉人世,终是有一人能知他怜他,此生又是何其有幸啊。

    第119章 与子同归

    南国的秋色比北地来的晚得多。虽然已经进了十月, 官道两旁树木的叶子并未落尽,犹带着颇为苍劲的红色或浅黄色,挂在枝头, 映衬着山景水色。不远处可见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绕人家,烟波如画,若非急着赶路, 她简直想驻马流连一番。

    而进了金陵城, 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各处可见烟雨楼台,飘香舞榭, 管弦歌吹,红妆斗艳。卓小星到此,方知为何诗词戏文皆是“人人尽说江南好”了。若是在往年,瀚海该已是下过好几场雪了。就算是不下雪,也不过是对着几处光秃秃的石山,无甚意趣。

    马蹄踏过金陵城纵横阡陌的街道, 终于在城西的一座大宅门口停了下来。

    宅子上的牌匾上写着竟陵王府四个大字, 虽然李放久不在金陵, 这座宅子却并未荒废,窗瓦明亮,就连门口镇宅的两头石狮子都十分干净, 一点泥印子都没有, 显然是常有人扫洒。看起来倒是比襄阳城的竟陵王府气派多了。

    李放在偌大的王府面前站了许久,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道:“想不到他这么有心……”

    卓小星接口道:“你是说谁?”

    李放摇头, 轻轻叩了叩大门上的铜环。

    清脆的铜铃声乍响, 过了一会, 重重的大门才吱呀一声打开,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谁哟——王爷几年都不回金陵城喽,今日怎么还会有访客……”

    老人探出头来,看清在门外站着的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小人乌桕参见王爷……王爷您可终于回来了……”

    李放笑着将他扶起来:“这些年劳烦乌大伯您一个人帮我守着这个空荡荡的房子,让您受苦了……”

    乌桕拭了拭眼角的泪:“不苦,不苦。您就算不在金陵城,也是咱大周一等一的王爷,又有谁敢小瞧了咱们这座竟陵王府。就连陛下,也是时常盯着呢……”

    李放点头笑笑,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好,咱们回家——”

    “是是。”乌桕大喊一声道:“都是聋子吗,王爷回府了,一个个还不赶紧过来伺候?”

    话音刚落,门厅之上,两行内侍宫女或端着热水,或捧着毛巾、香膏等物,列队而出。

    李放皱眉道:“这是怎么回事,之前我不是写信让您将家里多余的下人都遣散了吗?”他久不在金陵,不如省下这笔开支,想不到几年不见,人数反而更多了。

    乌桕道:“王爷,这些都是宫中新赐下的。陛下前些日子降下口谕,说已下旨召王爷回京。因府中荒废已久,怕王爷住着不便,特地着人重新修葺一新,并赐下这些宫女听用……”

    李放摆摆手道:“我素来不喜欢这些,让他们都回去吧……”

    乌桕哭丧脸道:“王爷,我知道您自小跟着清徵仙师长大,不耐宫里这些繁文缛节,可您好歹也是个王爷,咱虽不像广陵王府那般,娶上好几房正妃侧妃,仆妇成群结队的,但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冷冷清清的。而且这些人好歹是陛下所赐,您才刚回京,总不好这么快驳陛下的面子……”

    李放微微一愣,咂舌道:“想不到几年没见,乌大伯您的嘴皮子倒是越发厉害了。”

    乌桕不敢答话,愁眉苦脸地杵在一旁,李放笑道:“也罢,王妃总是会有的。这些人就暂时先留下吧,等新王妃过府了再好生安排。阿星,我们先进去……”

    他掩着笑,也不管卓小星两颊又飞上的酡云,拉着她进了竟陵王府。

    他这厢前脚刚进门,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金陵城传了开来。一时之间,明里暗里不知有多少人拉长了脖子往竟陵王府那精致华美的大宅里张望。无数的车马在竟陵王府门口驻足,留下一纸又一纸的拜帖。

    书房内,李放稍洗风尘,看着乌桕递上的一大捆礼单与拜帖苦笑。久不在京城,这些迎来送往的复杂礼节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襄阳之时,虽然也少不了应酬,但毕竟是在自己的地头,失礼不失礼的没人和敢自己计较。可是在京城就大不一样,见不见谁,先见谁后见谁都有极大的讲究。他无奈地张了张嘴,道:“乌伯,将这些帖子都收下,先按礼单回礼,至于其他再慢慢计较……”

    他说完这句,方想起在外面过了几个月之后,自己带的盘缠仅剩下些许碎银,莫说回礼,只怕连出门应酬的银子都不够。这些金陵城的宗亲贵族、王公大臣、世家名流哪一家不是显贵无比、出手阔绰,与自己根本不是一路人,难怪这些年一直看自己不顺眼。

    他苦笑一声道:“也罢,先放着吧,等我明日进宫去见了陛下再说。”

    就在此时,门外忽起一阵喧哗之声。一位身着蓝灰色衣服的太监高声道:“圣旨到,请王爷接旨——”

    李放一惊,不料他前脚进府,后脚圣旨便到了。

    大厅之中,一位四十上下、老成持重的太监正含笑望着他,李放认得他是一直跟随在嘉平帝身边的大内总管马公公。

    马公公从袖中取出一张明黄绸布包裹着的圣旨,念道:“竟陵王李放接旨。”

    李放正欲跪下,马公公却一把拦住他,微笑道:“陛下有言,王爷站着接旨便可。”

    他接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竟陵王李放勇武有谋,千里驰军一解兰陵之围,大败北梁,于国实有大功。加封淮阳之地,并赏赐黄金一千两、白银五万两。并赐南海珍珠一斛、夜明珠两颗,如意一对、珊瑚一丛、蓝田玉镯两对,白玉两件,各色锦缎二十匹……”

    “李放领旨谢恩。”

    流水一般的赏赐被一件又一件地抬进王府大门,琳琅满目,直将整个大厅塞了个满满当当。即便是李放贵为竟陵王,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好东西,不由微微出神。

    加封淮阳之地么,可以理解,毕竟淮阳之地也是卓小星回程之时顺带拿下,如今亦在自己管辖之下。除了与自己所辖的荆襄接壤,与南周其他地方并不相邻,更不消说将来若再起战事,此地必为要冲。可是后面赏赐的那许多东西,正是天子表达对臣下的恩宠,而这些可是自己成为竟陵王八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只怕明日金陵的大街小巷便会遍传竟陵王李放一回京便得盛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