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作品:《小村医

    牧兴怀总觉得这个年轻男人有点眼熟:“他是——”

    刘婶子:“他就是两个多月前,你获得见义勇为奖的时候,跟着其他网红一起,跑到北定村来围观你,结果被你当场确诊肾虚不育的大网红‘松市逗逼哥’啊!”

    “他回去之后,就老老实实地遵照你的医嘱吃药锻炼,结果这才两个多月的时间,他老婆就真的怀上了——”

    拿着手机的刘婶子喜笑颜开。

    手机里面的‘松市逗逼哥’同样笑得合不拢嘴。

    在看视频右下方的评论数量……已经超过三千了。

    牧兴怀脸上的表情却反而僵住了。

    因为一股不好的念头突然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

    另一边,松市桐济堂。

    这会儿陈老的诊室外,也还有三个病人在等着他叫号。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老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他拿出手机一看,发现电话是他的那位在上京医科大学当教授的忘年交柳景焕教授打过来的,于是他便示意一旁的弟子唐波峻暂停了问诊。

    而后他接通了电话。

    寒暄了两句之后,柳景焕教授便说道:“陈老,其实我今天给你打电话主要是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你。”

    陈老:“什么问题你说?”

    柳景焕教授:“中医能治疗肺纤维化吗?”

    陈老:“只能说我从医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哪个大夫治愈过肺纤维化,哪怕是早期。”

    “所以你的意思是,有一位肺纤维化患者在中医的治疗下,痊愈了?”

    柳景焕教授:“也不能说是痊愈了吧?但是那名病人在接受了那位中医大夫半个多月的治疗后,虽然他肺部的纤维化病灶并没有减少,但是他的肺功能指标都已经恢复了正常。”

    “其实那名病人是我妻子的一个表姐的儿子。”

    “上个月月底,他们曾给我打过电话,询问我,他们是去看中医比较好,还是看西医比较好?”

    “我告诉他们,肺纤维化几乎是不可能治愈的,西医最多只能帮他们控制住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中医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后来,他们还是去看了中医。”

    结果那位中医大夫还真就让他的病情好转起来了。

    所以他能不惊讶吗?

    陈老也当即说道:“那位中医大夫都给他开的什么药?我能看看吗?”

    柳景焕教授便把他之前从他妻子的那位表姐那里要来的药方和针灸处方的照片都给陈老发了过去。

    陈老第一时间打开微信,点开了那张药方。

    他第一时间看向处方单右下角的签名。

    ‘牧兴怀’。

    他直接就愣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位肺纤维化病人第一次出场在第四十章 。

    他是因为青霉素过敏导致的,他本来是准备听从柳景焕教授的建议,直接去看西医的,但是他妈妈因为对西医产生了心理阴影,所以不嫌麻烦强行带他去了北定村,想要找牧兴怀再给他看看,结果半路上他们的车胎漏气了,牧兴怀帮他们换了备胎……

    第45章

    对于‘牧兴怀’这个名字,陈老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

    毕竟这半个多月来,玥玥的病情可以算得上是每天都在好转。

    在陈老原本的预估中,玥玥至少还需要再持续用药三个月,才能逐渐减少药量,可是现在看来,估计再有两个月,他就可以开始逐渐给玥玥减少药量了。

    这足以证明,那份经过那位牧小大夫修改后的药方有多契合玥玥的病情。

    但他也是真没有想到,牧兴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仅擅长针灸和脑病,在肺病上也这么有研究。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来着?

    陈老仔细回想。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才刚刚出师呢,碰到点比芝麻稍微大一点的病,都得去找师父帮忙把关。

    随后他才抬头看向那张处方单的正文。

    但是仅仅只是看了七八行之后,陈老就突然把手机翻转了过去。

    ——因为这是一张他从医六十年来,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药方。

    也就是说,这张药方很有可能是那位牧小大夫的秘方。

    不管这张药方是那位牧小大夫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他的师门或者是他的祖上传下来的,他都不应该私自验看。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唐波峻出声提醒道:“师父?”

    陈老当即抬头看了过去。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在桐济堂坐诊,而且还有好几个病人没有看完。

    他当即压下心底的失望,坐回到了问诊桌前。

    就这样,等他给那些病人看完病之后,已经是八点半的事情了。

    到这时,除去中午休息的一个小时,他们今天已经在诊室里坐了整整十个小时了。

    就连年纪轻轻的唐波峻起身的时候也忍不住扶了一下腰,更别说是马上就要过八十大寿的陈老了。

    唐波峻连忙伸手扶住了他。

    “那您看,一会儿我们是出去吃,还是点外卖?”

    “你点外卖吧,我是懒得再折腾了。”

    陈老一边按着腰,一边向门外走去。

    唐波峻:“好。”

    而后他们就看见赵老也正好在这个时候,被左自从不远处的另一间诊室里搀扶着走了出来。

    显然,他们也是刚刚才把今天的病人看完。

    于是他们打了个招呼之后,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陈老:“你今天看了多少个病人?”

    赵老:“不多不少,正好六十六个。”

    “你呢?”

    陈老:“跟你差不多,六十四个。”

    “还是老了,这要是年轻那会儿,一天看七八十个病人,气都不带多喘一声的。”

    等下了楼,他们就看到针灸科那边也还亮着灯。

    “老董那边竟然到现在都还没有忙完吗?”

    左自当即解释道:“没办法,因为陈师伯你上个月治好了那位德国来的大学教授的慢性肾炎,对方回国之后,在社交网站上连着发了三篇夸赞我们的长文……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来我们桐济堂看病的外地人又多了不少。”

    说到这里,赵老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对了,肿瘤科的徐高谊,还有内科的粱泰宁、汤桦,是不是都要回去了?”

    肿瘤科的徐高谊是陈老的四师弟的弟子。

    内科的粱泰宁和汤桦,一个是他的一位好友的弟子,一个是他的外甥。

    他们和左自一样,都是来桐济堂进修的。

    本来半年前他们就已经完成了进修任务了,只是因为当时桐济堂人手有些不足,所以就跟他们还有他们的师父商量了一下,让他们在桐济堂多留了半年。

    所以现在,桐济堂也确实是不好再留着他们了。

    这也就意味着桐济堂马上就又要失去三员大将。

    偏偏眼下又正好是桐济堂最忙碌的时候。

    赵老:“看来得尽快再招一批人手才行。”

    “我记得我的那位五师弟的六徒弟好像已经出师了,他的基本功还挺扎实的,我一会儿给我的那位五师弟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把他要过来。”

    不过除了他之外,赵老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了。

    至于他的徒弟,这会儿也大多在他的那些亲朋好友的医院或诊所里进修呢。

    “好。”

    陈老:“我一会儿就给人事科那边打个电话,让他们尽快把招聘公告发出去。”

    “希望这一次我们能招到几个靠谱一点的医师。”

    从社会上招聘的医师肯定没有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弟子靠谱,但是中医传承难啊,想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弟子怎么也要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是只能把希望寄托到社会招聘上。

    话音未落,陈老就愣住了。

    靠谱一点的医师?

    他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掏出他的手机。

    这里不就有一位现成的吗?

    ——所以他说的可不正是牧兴怀。

    论医术,他都不知道从桐济堂‘抢’走多少个病人了。

    论年龄,他才二十五岁,正是年轻力壮,能担重任的时候。

    想到这里,陈老越发的心动了。

    只有一点,那就是牧兴怀会愿意来桐济堂吗?

    陈老觉得,牧兴怀应该是会愿意的。

    毕竟村里没有外卖,没有快递,没有烧烤奶茶,没有网吧电影院,像是牧兴怀这样的年轻人,一般是很难耐得住农村的冷清的。

    所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牧兴怀应该会向往城市。

    更何况他们桐济堂的工资可不低,左自一个还没出师的进修大夫,一个月都能拿到一万多块。

    而且他们还有完整的福利保障体系,双休,五险两金,包吃包住,年底双薪,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