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拒婚后,我在国营厂开饭馆 第86节

作品:《八零拒婚后,我在国营厂开饭馆

    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其中的一个姑娘一直没说话。

    大伙儿聊到她的时候,就听她道:“我要调岗钢铁厂了。”

    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吃惊了:“啥时候的事儿?”怎么以前没听说呢。

    “就刚刚。”她们是考上的,有内部调动的机会,以前就觉得党政办里好,安静做办公室,但是参加完烧烤节,想法都变了。

    在场的其他小姑娘大为震撼,就为了一口吃?

    调动工作,要不要这么夸张。

    明明心是这么想的,但隐隐升起一丝羡慕是怎么个事儿?

    而且张嘴说的居然是:“张姐,我吃萝卜干的事儿就拜托给你了。”

    “我也是,帮我捎点。”

    “要是有内部烧烤节,叫上我。”

    “还有我。”

    ……

    省报记者要上火车,临行前对贺政晨道:“你真不跟我回去啊?”

    贺政晨道:“嗯。”

    省报记者眼瞅火车都嗡嗡鸣笛要进站了。道:“其实我也不想走。”

    昨儿那好吃的,那份热闹,在省城都没有。在省城这种地方呆久了,冷不丁遇到这种地方,说是流连忘返也不为过。

    贺政晨道:“回去吧,下次有烧烤节我再叫你。”

    省报记者有点酸意,还是贺政晨这日子爽。想怎样,怎样:“那你打算怎么样?”

    贺政晨道:“把你送走,我去看看老房子。”

    没等说几句话,火车挺稳了,这年头挤火车全靠野蛮,下车的,上车的一股脑的冲。

    省报记者没辙,只好先跟着人挤上车,没等站稳呢,火车开动了。

    虽然来思云县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已经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深深的留恋。还没走呢,就舍不得了。

    省报大记者只好在这算,自己工作几年的存款够不够在思云县买房的。

    ……

    烧烤节的魅力远不止这样,一早上,县里一把手收到的来信,用麻袋装的。

    以前从这种情况。底下的人汇报上去,一上午,把县里有份量的人都叫来了,一起拆群众来信。

    说的全都是烧烤节办的太有意思了,求继续办下去。

    第112章 招人

    沈清月把东西归拢到家里。

    春杏姐和英嫂子从外村收购回来的大萝卜洗干净晒去水分。

    三个人把十个缸的萝卜给续上。

    这是老泡菜缸,三天萝卜就能吃了。

    再加上盐和糖醋,还摘了很多新鲜辣椒泡进去增加辣味。

    “都说这个泡菜好吃,用多少好东西配他啊。”春杏姐说着。

    以前村里腌菜,就是放一把粗盐吃的时候洗一洗,除了咸没有其他味。

    沈清月这不同,用的都是白砂糖和米醋,一放就是好几斤,调出来的糖醋汁酸爽可口!

    泡菜萝卜作为一道赠菜,现在火起来了。

    很多人花钱去买。

    村里现在种萝卜的人家可多了。

    像云婶儿家萝卜已经长的不小了,等这些缸萝卜卖掉,村里的萝卜就能续起来!

    英嫂子跟她们一边干活儿,一边道:“月月,最近村里人总找我,旁敲侧击的问这边还缺人不?”

    春杏姐道:“也找你了?我娘家几个嫂子也来找过我,都被我回绝了。”

    以前俩人在村里过的都什么日子。

    英嫂子以前男人是个知青,抛妻弃子的回城里了。

    村里人明面上不说,暗地里也笑话。

    时间长了连娘家人都嫌弃她。明明在自己家,却住成了寄人篱下的感觉!

    后来帮沈清月干活,每个月给家里交十五块钱生活费。

    包括自己爹妈,都对她好了起来。

    现在沈清月还器重她。收菜,管理啥的都让她弄一弄。

    兜里有钱腰杆子硬,英嫂子气质都变了。

    现在在家里成香饽饽了,嫂子想要说啥知心话都找她,不知道的还以为姑嫂之间相处的多好呢!

    春杏姐也是一样,当年父母贪图彩礼高,把她嫁了个药罐子,后来生出的孩子也爱生病。

    家里过的不好,跟娘家也断了亲,现在娘家有事儿没事儿就来她这串门。

    春杏姐看他们就烦。

    把人都赶了出去,撕破脸也不在意。

    沈清月的地位在村里非同寻常,连带着她们也跟着水涨船高。

    以前村里人只知道得找个铁饭碗,吃公家饭,但是这年头有个工作是多么不容易!

    在村里没路子,想花钱都不知道找谁办,现在沈清月这边用人,帮着忙活,还能做个小领导。

    给钱还痛快,不克扣底下人的钱。

    一下子成了最好的工作。

    村里的人都想去,但是沈清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根本摸不着人影。

    大花婶子是村长媳妇,村里人也是有些怵的。

    就只能把主意打到了春杏姐和英嫂子身上了。

    现在来找她们的人不少,还送礼。

    俩人觉得不对,想把这个情况跟沈清月说一声。

    沈清月道:“缺人是一直缺的,但是现在买卖大了,人品是最重要的考察一项。要是碰不上合适的人宁可不招。”

    免得起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英嫂子道:“对啊。”

    俩人再不提这个事儿了。

    把十缸的菜都腌好了,沈清月有事儿,又出去一趟。

    特意选了个下午钢铁厂上班的点,回厂子一趟来找李大厨。

    李大厨可累屁了。

    连续几个月特色窗口卖的好,他们为辅助,没那么累,过惯了这种日子,现在冷不丁做三千人的饭菜,累的不行。

    才一天功夫就渴望特色窗口回归了。

    李大厨刚坐下来休息,就听下面小学徒说沈清月来找他。

    他立刻起身出去了。

    沈清月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跟李大厨说了。

    李大厨睁大了眼睛,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听了半天最后皱着眉头道:“啊?你让我给你介绍一个厨师。”

    沈清月嗯了一声。

    现在她需要对接的事儿太多,想要找一个真正有本事的大厨师,工资上没问题,肯定让人满意。

    李大厨忍不住看了沈清月,眼神古怪,他自己的水平都比不上沈清月,高水平的厨师哪儿那么好找?

    但是转念道:“我给你引见一位老人家吧。他说不定有这认识人。”

    “那就太感谢了。”

    李大厨把厨师的白大褂一脱,直接带沈清月去了县里一个大宅子里。敲了敲门。

    “谁呀?”

    “陈叔,是我。”

    吱嘎,门打开了。

    见俩老人正在那下象棋,双方手里都吃了对方不少子,正下的激烈。

    其中一个胖墩墩的老头道:“啥事儿?”他的目光还在棋盘上。

    李大厨道:“陈叔,这是我们国营厂特色窗口的负责人沈清月,想找一个做饭好吃的厨子。菜做的好的,工资不低。”

    胖墩墩的老头抬起头来,有些意外:“特色窗口?”

    老陈厨子人不在江湖,但消息可敏锐!

    最近已经听好多次特色窗口的事儿了。什么卤肥肠,麻辣烫,捞汁海鲜,还有烧烤节。

    没想到都出子这个年轻人之手。

    “陈老,您好。叫我小沈就行。”来之前李大厨已经跟她说清楚了。

    陈老可不是一般人,祖上就是名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