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作品:《深情男配身残志坚[快穿]

    他穿着那人的衣服,戴着那人的玉冠,身形也与那人如此相似,但萧晦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具冒牌的尸体。

    他静立在原地,手中利斧不知什么时候脱手落地,他浑然未觉。

    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那张脸,嘴角慢慢勾出一个森寒的微笑。

    突然他拔出腰间鱼肠剑,狠狠刺透那张脸。白骨断裂,碎屑飞溅,放开手后,剑柄因为毫不收敛的力道仍在白骨之间轻轻抖动。

    “向吉,你跟了孤多久了?”

    他声音很轻,在寂静空旷的墓室中响起,阴森飘渺得如同鬼语。

    向吉跪在地上,做着弯腰磕头的姿势。

    他额头早已经磕出血,面前人劈棺的速度却分毫不减。他自知磕死在这里也无用,却仍不肯抬起头,只因这样便可以不必去看面前发生的事。

    “回殿下的话,已经十七年了。”

    “十七年,呵。”

    萧晦拔出鱼肠剑,慢慢走到向吉面前,踢了脚他的肩膀,“抬头。”

    向吉只得跪坐起来。

    鱼肠剑锋轻轻拍了下他的脸颊。

    “十七年,这样长的时间。可怎么连你也背叛孤?嗯?”

    剑锋逐渐用力,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扎破皮肤刺进去。他忍痛默不作声,心里很明白摄政王问的并不是他。

    “孤在外征战,只有你有冰宫的钥匙。你放走了子弗,另找一具尸体来替代,和外面那帮逆臣合起伙来骗孤。你说,是你亲手为子弗入的殓,你确定棺中之人就是子弗。连你都这么说,所以孤信了。”

    向吉低头不语。

    他还记得那天,也是在这里,钟王妃下令几人拉住几乎失去理智的摄政王,而摄政王连钟王妃的面子都不给,即使当着她的面,也一定要开棺再见一次军师。

    那一次他也像今天这样砰砰磕头请求摄政王不要开棺扰了亡者安宁,那次他成功了。

    摄政王在棺旁守了很久,最后站起来,在钟王妃面前跪下。他向钟王妃一声声告罪,也是在一声声承认,斯人已逝。

    “你的命是子弗救的,名字也是子弗取的,子弗让我相信你,我便从未怀疑过你。你告诉我,你如何能忍心让一个莫名其妙的人躺在我为子弗修建的陵寝里?”

    鱼肠剑收了回去,向吉心中却没有半分宽慰,他知道自己今天难逃一死。

    “军师救命之恩,向吉无以为报。既然军师想离开皇宫,向吉自然鼎力相助。”

    他抱着必死的决心说出这句话,摄政王蛇一样阴冷的视线落在他身上,想象中那柄短剑的锋芒却始终没有落下。

    良久,他听见摄政王轻声说:“杀了你,子弗会生我的气。子弗这样心软……”

    萧晦拍了下手,一名暗卫飞下,恭敬地在他身后跪下。

    “看好他,别叫他寻死。留着他,孤还有大用处。”

    晓城诸人暂时过上一段还算安稳的生活。

    尸体已经清扫完毕,一把火过后,所有血腥之物都烟消云散。战争的阴霾逐渐退去,百姓重新开始欢笑,太守府寂寥多日的院坝中又一次人声鼎沸。

    钟情坐在案前,手中是一大摞折子。

    他批阅得很仔细,累了便站起身,在拐杖的帮助下到处走走,放松身体。

    他没有用轮椅。

    摄政王退兵之前,面对满地北地士兵的尸体毫无动摇,却没留下一丁点战车的残骸。

    山路崎岖不能通车,故而晓城千年来都很闭塞,加之城内沃野千里足以自给自足,便很少与外界交流。

    这样一座城池,旁人想要攻下它实属不易,但它若想攻下旁人,也很困难。

    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交通问题,钟情于是把自己的轮椅交给工匠,让他们研究车轮上减震的原理,再应用到别处。

    这一研究就是好几天,元昉不忍见他每日靠着拐杖强撑着走来走去,便越发爱腻在他身边,有什么事情都抢着帮他做了,省得他再去动弹。

    城中有一位名医,隐居避世多年,本不再行医。元昉硬是找到他踪迹,每日前去叨扰,终于求得一个药方,叫人熬制出来后,天天雷打不动为钟情涂抹按摩。

    钟情一开始总是推辞,但拗不过元昉,只好随他去。

    他告诉过元昉此物并没有什么大用,只不过在按摩的时候才有丁点感觉。元昉却浑不在意,似乎只要有那一点感觉便够他心满意足了。

    渐渐的钟情也被打动,某次问起元昉想要什么回礼。

    元昉想了许久,才道:“我觉得现在的日子简直美妙极了,再想不出还有什么缺的。若一定要说,那便是每日在殿中议事的时候,子弗腻你戴着面纱,我看不清你的表情,无法揣测你的心思,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钟情笑问:“明时何必看我心思?跟随你心中想法所言便可。”

    元昉很是理所当然地说:“子弗是我的贤内助,我自然那要样样都看看子弗的意思了。”

    钟情又听见这种一本正经的调戏,已经能一笑置之,不过还是用戒尺在元昉胳膊上轻轻一抽,以示惩罚。

    第二天议事的时候,钟情仍戴着那顶罩了黑纱的帷帽。

    他素来是与元昉在殿前同坐,那日却坐得远了些,微微侧过身子,一面对着殿下群臣,一面对着元昉。

    元昉当即心中一沉,以为是昨晚那句玩笑话冒犯到军师,正要装可怜道歉,却见钟情突然撩开面对着他的那一半黑纱——

    然后在元昉震惊的视线中,朝他很小地微笑了一下。

    在群臣眼中,军师依旧黑纱覆面神秘无比,但在元昉眼中,黑纱下军师面容如玉,巧笑倩兮。

    那一刻,他听见自己心中发出巨大声响,有什么东西崩倒后开始重建,那响声不绝于耳,让他几乎控制不止自己的表情。

    议事结束后,元昉本想跟着钟情一起离开,却被众将缠住,只能眼睁睁看着钟情离开。

    钟情回到房中后,没多时就听见有人前来拜见。

    来人进门后,钟情看了他一眼,觉得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来人拜下:“属下薛庭,薛敬安。”

    钟情抬手虚扶:“原来是敬安兄,听说你病了许久,现下可好些了?”

    “已经大好了。”

    钟情见他面色依然苍白,不过说了几句话便沁出一片冷汗,摇摇欲坠,不像是已经康复的样子。心中疑惑,但也没有多问。

    “敬安兄可是有事找我相商?”

    薛敬安垂眸,忽而问:“军师可是来自京畿之地?”

    “……”

    薛敬安苦笑:“军师不必疑虑,我只是听军师口音有些像罢了。”

    钟情微微皱眉:“可我说的不过是最普通的官话罢了。何来口音?”

    薛敬安笑着摇头:“军师有所不知,官话与官话也是不同的。我曾听闻宫廷一皇室之人说话,气口较常人略长,咬词方式也略有些特殊,听来缱绻缠绵,如同仙乐。宫外之人以此为美,想要效仿,却往往学不到家,反倒弄得自己矫揉造作。”

    钟情正想开口,嘴一张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已经猜到薛敬安口中这人是谁。

    钟王妃自小在宫中长大,说的是最标准的官话,而钟王爷却在南地长大,说得一口温柔缠绵的吴侬软语。钟情在他们身边耳濡目染,渐渐也带上了双方的特色,一口官话说得无比标准,但尾音总爱像南人那般翘一下。

    这是口癖,他改了多年也没改掉,渐渐的就不去在意。

    没想到,竟会在离皇城千里之外的地方被人指认。

    薛敬安隔着一层面纱,也能看出钟情此时的左右为难。

    他道:“军师说话让我想起了此人。此人两年前离世,讣告发出后,不少人从京城辞官离去,军师可知为何?”

    钟情摇头。

    “因为那些人本就是为了见此人一面,才宁愿守在京中做一个七品芝麻官,也不愿外放出去当一城之主,一州之牧。”

    “……何意?”钟情实在没忍住,尽量板正地问出这两个字。

    “此人身体不好,从不上朝,只有逢年过节时会在宫宴上出席。京官每逢节日都可入宫赴宴,若运气好,便能在宴会上见他一眼。那些没这个好运留京的,就只能在每年一次入京述职的时候,才能见他一面。可惜述职需得摄政王同意,故而他们宁愿冒着惹摄政王发怒的风险,也要日日上奏请求述职。”

    钟情:“……”他的确不止一次听见过萧晦抱怨这些折子,还以为是这些臣子实在热爱工作呢。

    “后来此人离世,没了想见之人,他们不必再守着一个无聊的芝麻官当,自然各自散去。”

    薛敬安轻咳一声,声音染上一份悲意,“但他们万万想不到,摄政王多疑,适逢此人离世,又恰好大批京官离任,摄政王便派出探子,在暗中监视每一个离京的人。整整两年,事无巨细,一概向京中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