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56节

作品:《庶女上青云

    一炷香的功夫,大家都交卷,小舅舅开始一首一首评选,大家都凑在一处看热闹。

    六娘子所写自然又是最好,小舅舅和易大家都赞不绝口:“自在飘逸,不落窠臼。”

    二娘子的诗句也得了赞赏。

    卢兰陵倒觉得大娘子写得好:“这首诗清新,如小品文一般。”

    大姐赶紧打岔:“我随便写的,不算什么。”

    顾一昭心里知道大姐是不愿意跟卢兰陵结亲,所以刻意疏远卢兰陵呢,不由得心里又叹息。

    她在这里看别人热闹,却不提防轮到她的歪诗被点评:

    腊月雪忽至,送我满头霜。非我夸海口,天下第一妆。

    小舅舅皱眉:“好……”

    他搜刮尽脑子,只想出一个词评价:“好毒辣的诗。”

    毒辣在让他哑口无言。

    姐姐妹妹们笑作一团。

    儿郎们也忍俊不禁,顾一昭不依:“小舅舅才毒辣呢!我是初学者,难免笨拙,舅舅不应当取笑我。”

    “实在不是取笑,而是……发自内心。”小舅舅神色沉重。

    大家更加笑作一团。

    这回赛诗毫无悬念是顾一昭又输了。

    姐妹们就笑:“下回又是五娘子坐庄。”

    二娘子曦宁调皮,故意道:“我懂了,五妹是喜欢请客,故意寻这机会呢。”,恼得顾一昭去挠她痒痒。

    六娘子毫无悬念得了透明的琥珀砚台,大家都凑过去看,淡黄褐色透明琥珀磨制成的砚台,里头还包裹了小虫和松针,看着很有意思。

    “多谢小舅舅,我一定妥善保管这一方砚台。”六娘子郑重答。

    六娘子拿了奖,想着书上有“烹雪煎茶”的典故,就带仆从去娶雪中竹叶上的雪,打算煮沸了给大伙儿烧茶喝,大娘子不放心她一个人去,便跟着她同去。

    因着雪大周围又没人,大娘子就体贴得不让别人下去陪同:“在窗口就能看见下面,有什么事大家都尽收眼底t,下着雪,就不下去了。”

    四姨娘到底还是不放心:“我陪着你们便是。”

    眼看着采完雪正要上楼,就见竹林小径那头走过来几个人,为首那个抱拳就大声道:“雪天相遇,真是好大的缘分!”

    四姨娘警惕拉着两位小娘子拔脚就走,将采雪的陶土钵落在了地上都没顾上拿。

    大家也都围在了窗边,往下看去。

    赵飞鸾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那人是邓毅连。”

    邓毅连?

    不就是上次山道上抢道还出言不逊的那个坏人吗?

    顾一昭也想起来了,很是着急,忙两步并做一步去接姐姐。

    好在种地出身的四姨娘动作远比一般内宅妇人敏捷,一手扯了一个小娘子已经进楼了,眼看就马上上二楼。

    邓毅连眼见三人要走,赶紧大声喊:“小娘子,小娘子们留步,在下并非歹人,而是归华堂邓家邓毅连,因见娘子们雪下扫竹的风姿,为之倾倒,所以才上前一问。”

    眼看他说得不成样子,楼上崔题冷冷开口:“大声呼喊旁人家女眷,你真是归华堂的人?”

    邓毅连抬头,见楼上阁楼站了好几个儿郎,其中还有最怕的赵飞鸾,当即心里打个忽。

    本来他最怕赵飞鸾,可是却见到人群里还有顾温弘。

    顾家嘛。感觉那个顾介甫没什么骨气,上次他当着顾家小娘子的面骂了顾介甫是小白脸,谁知顾介甫居然舔着脸跟自己亲爹就此攀附上了关系,这让邓毅连对顾家人有点轻视。

    他就嘿嘿一笑:“怎么不是了?我们都认识呢,赵公子跟我家沾亲,顾知府是我爹座上宾。大家都算通家之好。”

    “谁跟你通家之好?谁知道你是不是冒充的?”李宾吃了顾家的美食,正期待着用雪水煮茶清清口呢,谁知道冒出个不速之客。

    他的脾气就不大好,仗义执言开口。

    “这不是李公子?”邓毅连脸皮城墙厚,非但没有恼火,反而笑嘻嘻搭讪,“没想到大家都在,那我岂不是也能来?”

    说罢就提起靴子,看那架势就要上楼。

    女眷们这边起了不少骚乱,上次听大姐姐说过邓毅连在山间的事,今日又眼见他嚣张跋扈,便都对这人存了几分排斥。

    李宾恼火了,隔着窗户挥舞拳头:“若是你听不懂,我也略懂一些拳脚功夫。”

    元风也恼火了,就要冲下去打人。还是赵飞鸾拉了妹妹一把,示意她冷静。

    小舅舅则不语,直接从二楼将窗户开大些,随后纵身——潇潇洒洒从二楼跳了下去。

    大家惊讶,免不了惊呼一声。

    就连那邓毅连也面色煞白。

    他没想到这堆公子哥里居然有了练家子,本来想欺人,此时也生了畏惧之心。

    要是这男子冲他比划拳脚,想必不好收场。

    却见小舅舅轻松落地,捡了六娘子落下的陶土钵,又潇洒利落纵身一跃,借助外头的竹子,脚跟一点上了二楼窗户,翻身进来。

    全程那陶土钵晃都没晃,里面的雪原样放在里头。

    大家惊呼。

    邓毅连面色煞白,连声招呼都不打转身就走,他为非作歹,自然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

    大家看向小舅舅的目光已经全然佩服无比了。文能浪迹山水,武能轻功驱赶宵小,这不是全才是什么?!!

    易大家也不例外,她今天本来对小舅舅不假辞色,此时神色好了许多,甚至还上前问他:“是自己请的师傅,那师傅可愿意教授女子?”

    小舅舅不好意思笑笑:“我平日里行走山岳,也跟着镖局里师傅学了些招数,否则难免遇上歹徒。”

    古代治安没那么好,就算带上仆从也都难免遭遇强盗,所以自己会点保命技很必要。

    他还给易大家热心推荐自己的师傅:“沧州那里是镖局世家,我师傅就是那里人,那边除了有男镖师还有许多女武师,能贴身教导女子。”

    等回到顾府后,小舅舅还特意又寻了易大家一回,将自己师傅的名帖递给她:“你可以去学武,顺带去看沧州铁狮子,那是大周广顺三年精造,历经许久都仍旧闪亮,据说能镇海,被称作镇海吼……”

    絮絮叨叨跟易大家分享旅途见闻。

    这回雪中游虎丘的经历太过有意思,困在深闺中的小娘子们都意犹未尽,就连遇到邓毅连这样不好的插曲都被大家自动忽略。

    四姨娘找到太太汇报了这件事,太太也无所谓:“我听老爷说过,他如今与邓家交好,想必是那邓公子为人孟浪,好在有惊无险,也就算了。”

    易大家等不及去沧州学武术,自己拜托了太太在苏州寻女镖师。

    以顾家地位此事自然不难,太太很快就寻了两位女武师进宅教导大家习武健身。

    易大家自己学,还要自己学生学:“不如让小娘子们都跟着女武师学些拳脚功夫?”

    顾介甫闻言大摇其头:“难道要拳打公婆,脚踢丈夫不成?”

    不过太太劝他:“女孩子身子骨强健,以后也好说婆家,再者日后生育时也能少遭不少罪。”

    顾介甫便应了下来。

    于是小娘子们的老师就又增添了两位,变成了六位老师,五门课程,每天忙得团团转。

    轮到有空第三次结社时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七,顾一昭准备了咸菹和麻羹豆饭1。惹得社团姐妹们嚷嚷:“怎么能用这样乡野的粗糙食物应付?”

    顾一昭笑:“黍曤是选了今岁新出的豆和米煮出来的,咸菹是用各色杂菜干加糯米胡麻汁腌渍出来的,一会你们别跟我讨要。”

    大姐也笑:“《祢衡别传》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曤1。这可是于古有征的。”

    姐妹们吃起来却觉得风味不同:切成碎末的霜燕菜干咸菹油爆双脆,猪肚头和鸭胗一起打花刀腌渍后大火爆炒,几乎是片刻功夫就能爆炒出锅。

    猪肚头微微有点柔韧,又有点脆,而鸭胗花是极致的脆爽,两者大火热油爆炒后火候刚好,这时候再加上咸菜末,正好可以缓解内脏的油腻。

    整道菜又脆又爽,微微带咸香,下着热气腾腾的饭正好。

    菁菜干咸菹则被切成了细丝,垫在了葱油鲍鱼片下面。

    硕大的两头鲍被切成了薄片,而后用热油泼过淋上了葱油与豉油汁,现在这个年代的豉油没有加添加剂,所以更加香醇。

    顾一昭吃起了鲍鱼片,柔韧而清新,因为片成薄片所以很好咀嚼,被热油激发出来的葱香混合着菁菜干咸菹细丝独有的咸香,滋味复合。

    原本菁菜干咸菹切成细丝后就很有嚼劲,咔嚓咔嚓的脆爽口感配上柔韧的鲍鱼片,两种口感让牙齿大满足。

    葵菜干咸菹爆火炒熟加水煮,再选用硕大的大青鱼片成了鱼片,用豆面浆糊满后下酸汤煮熟,起锅前撒上厚厚的青花椒、茱萸、麻椒,而后浇上一勺滚汤的热油。

    “又辣又酸,又香。”曦宁吸溜着舌头,眼睛被辣红了,不停大口喝着菊花茶,可还是舍不得停下。

    鱼片爽滑,内里的肉嫩嫩的,蒜瓣一样四散分开,青花椒的麻辣和葵菜干咸菹的微酸配合,酸中有辣,辣中带酸。

    里头的葵菜干咸菹是整条腌制,已经失去了葵菜本身的绿色,变成了灰绿,但菜叶柔韧,还单着脆爽微酸,吃下去之后极为开胃。虽然本身有咸度,但腌菜的盐在鱼汤中煮过之后稀释不少,反而咸度适中。

    这似乎配上那干巴的黍曤下饭接辣正好。

    六娘子适时开口:“今天几道菜虽然选用了粗陋之物,做出来却很精致,每一样都好吃,可见菜也不可貌相,不如我们以此为题各写一篇赋?”

    这就是学霸思维吗?

    上学时春游要写观后感,在古代吃顿美食还要写赋。顾一昭狂掐人中。

    自有二娘子上前闹她。姐妹们打闹做一团,近日里萦绕在顾一昭与曼宁心头的阴影也散了不少。

    【作者有话说】

    咸菹和麻羹豆饭1:《荆楚岁时记》

    2(《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

    针对评论区宝宝们的问题回答一下:

    一、全员不会在18岁之前结婚,但会定亲。

    二、女主永远不会有同胞弟弟,弟弟在天堂[狗头]

    三、姐妹排行表:

    1曼宁 13岁

    2曦宁 8岁

    3时宁 8岁

    4晃宁 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