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作品:《我在三国当团宠

    可见季汐和他们关系不一般。

    诸葛亮只看了几眼就将扇子还给了季汐,问道:“不知可否让我仿造一把这样的扇子?”

    季汐爽快地道:“你想仿造多少把都行。”

    他想象了一下诸葛亮不拿白羽扇而是拿着折扇指挥千军万马的样子,有点破灭啊。

    张飞这时说道:“我也要一把。”

    他虽然是个武将,但是十分敬重文士,是想让两个儿子以后都当文官的,而非子承父业。

    这扇子非常适合文士使用。

    若不是他年纪大了,拿在手上没有年轻人拿着好看,他自己都想要一把。

    季汐点头,说道:“可以可以。”

    诸葛亮和张飞都这样了,待会儿关羽进来也问他要折扇,人手一把折扇用来扇风也就不奇怪了。

    他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太美了。

    想象终归是想象,关羽进来的时候并没有问季汐要折扇。

    黄忠和魏延随刘备攻川去了。

    关羽亲自去通知的,其实就只有赵云,其他人都是王基去通知的。

    所以关羽和赵云先回来。

    赵云见到季汐时同样吃惊,更为吃惊的是:他和关羽过来时,见到他们三人有说有笑的。

    这……这么快就混熟了?

    关羽都介绍完了,见赵云还傻站着,于是悄悄地将手伸到赵云背后,轻轻推了赵云一把,作为提醒。

    赵云硬着头皮道:“季军师。”

    他愿意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是因为佩服诸葛亮的才华,欣赏诸葛亮的为人,再加上诸葛亮比他也小不了几岁。

    这季军师至少比他小了二十岁吧?

    赵云想到自己以后还要听从季军师的派遣,就有点……

    季汐微笑着说道:“赵将军。”

    赵云觉得这见也见了,就想着先离开,于是说道:“季军师,我先离开了。”

    他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下。

    季汐说道:“不忙,你先在这坐会儿,一会儿我和孔明兄有事要同你说。”

    赵云:“……”

    他看向了诸葛亮,只见诸葛亮煞有介事地朝他微笑点头,说道:“子龙,你先坐会儿。待其他人都来拜见了明哲之后,我们再谈正事。”

    赵云:“……”

    他错了,不是以后还要听从季军师的派遣,是现在就要。

    赵云,字子龙。

    赵云和关羽坐下来之后没过多久,王基就领着一票的文武官员都来了。

    这些人是来拜见新来的长官的。

    他们当中最年少的也有二十多岁了,看到季汐这么年轻,一个个都傻眼了,谁都没有见礼。

    关羽见状,咳了两声。

    作者有话要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加油!

    第37章

    众人听到关羽的咳嗽声,迫于关羽的淫威,才纷纷向季汐见礼。

    在场的官员无一人不比季汐年长。

    关羽知道他们肯定心有不服,因为他当年就不服诸葛亮,当然现在也不服。

    以己度人,他们肯定不服季汐。

    关羽取出了鲁肃的推荐信,说道:“鲁肃说季汐的才华不在庞军师之下。”

    庞军师大家都知道是谁。

    庞统的谋略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刘备带着庞统攻川去了。

    大家听到关羽这么说,都愣住了。

    诸葛亮想不到替季汐出头的人会是一向看不起文人的关羽,更想不到鲁肃会对季汐的评价这么高。

    季汐到底是有什么来头?

    张飞看到这些人听到关羽说的话后一个个的都在发愣,就很想笑。

    他当初听到消息的时候也愣住了。

    这些人步了他的后尘哈哈哈哈,咦?怎么连季汐也在发愣?

    季汐到现在才知道是鲁肃坑了他。

    他还以为跑到了刘备的地盘之后,鲁肃以及孙权就拿他没办法了。

    可以假装投奔刘备,其实闲着。

    没想到鲁肃会有这么执着,看不得他在南郡当一条咸鱼,于是给刘备写信推荐他。

    得鲁肃推荐,刘备的突然来信也就有了解释。

    季汐想通之后有些感叹,当初天真的伪造徐庶的推荐信没能用的上,而今反倒是得了鲁肃的推荐加入了刘备阵营。

    怕是之前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事情。

    鲁肃若是知道他大力推荐的人会联曹灭吴,不知会作何感想。

    关羽这么说了后,众人明显服气。

    庞统也是鲁肃大力推荐的人,入职也有好几年了,其才华有目共睹。

    鲁肃推荐的人靠谱。

    他们就是不相信季汐,也该相信鲁肃的眼光不会有错。

    关羽见状满意了。

    季汐跟随他学武有三个多月了,他的得意门生不容旁人质疑。

    他已经想好了和季汐的相处方式。

    在公事上他听季汐的,但在私事上,季汐得听他的。

    习武的事不能落下。

    难得见到一个好苗子,不能就这样放弃了,那也太可惜了。

    在缺将领的时候,军师可以顶上。

    王基领来拜见季汐的官员们,陆陆续续的都走了。

    王基没有跟他们一起走。

    房间里坐着五个人:诸葛亮、季汐、关羽、张飞、王基。

    诸葛亮开始说正事。

    在座的几人当中以他的官最大,当由他来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