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品:《我在三国当团宠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查到季汐的身份了。

    季汐忍不住就想炫,得意洋洋地道:“丞相提了些问题,关心我的学习,还让我给他出谋划策。”

    他给曹孟德出的渡江策略若是成了,必然名声大噪。

    有了名气,身价也就水涨船高。

    将来投了刘备,不会像庞统一样一开始只做个县令,还被免官。

    只是东吴这条路就彻底断了,不能投奔孙权。

    “出谋划策?”陈长文重新审视了季汐,见季汐意气风发的样子有些担忧,到底是年轻气盛。

    这里是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不方便交谈。

    陈长文压下心中想要劝诫的话,准备等季汐放学回家后再登门拜访。

    两人就此别过。

    季汐是算准了时间从木工的店里出来的,回到学堂时刚好到上午放学的时间,接了二哥荀俣一起乘车回家。

    荀俣是荀文若的次子,比季汐大一岁。

    荀文若年轻的时候是世间少有的美男子,有史料为证。

    荀俣肖父,长得也是一表人才。

    他一上车就忍不住问道:“你怎么去了这么久?丞相和你说什么了?”

    季汐说道:“他问了我的学习情况。”

    荀俣想起季汐第一次见丞相就行大礼的怂样,有些担忧地问道:“我帮你写作业的事你没说吧?”

    季汐说道:“当然没有,你当我傻啊?”

    私学里的学子都是从小学习四书五经百家论,写诗作赋是必修课。

    季汐才刚学没几天,和他们比不了。

    其他作业都能完成,唯有赋词要用文言文书写,还得押韵。

    他实在是做不来,便托了荀俣帮忙。

    “没说就好。”荀俣凑近了一点对季汐耳语,“我知道爸爸在桃树下埋了杜康酒,晚上我们偷偷的挖出来喝几口怎么样?”

    未成年不让喝酒,古今中外都是,但往往会偷着喝。

    荀俣想拉个垫背的,选中了季汐。

    哥哥不敢找,弟弟们的年龄都太小,不敢带着他们喝酒,只有季汐和他年龄相仿,可以一起喝酒。

    “好啊。”季汐犹豫了一会儿点头同意。

    他觉得自己是醉酒后穿越的,想着如果再次喝醉,说不定就能回家了。

    这个时候普通人没有钱吃饭,一日两餐。

    像荀文若这样的高门士族有钱吃饭,一日三餐,偶尔还吃夜宵。

    家里已经做好了饭,就等他二人回来开吃。

    课本上说分桌而食到围在桌子上吃饭的转变是进步的体现。

    但随着使用公筷的推广,课本需要改了。

    应该改成分桌而食到围在桌子上吃饭的转变是退步的体现。

    分桌而食最卫生,不易传染疾病。

    季汐吃过饭后如往日一般,回到了自己的房里练习毛笔字。

    王二过来喊他去荀令君的书房。

    季汐来到荀文若的书房后看到了陈长文,客气地打招呼:“姐夫来了啊。”

    陈长文点点头。

    季汐找了个凳子坐下,望着荀文若问道:“爸爸,你叫我来有什么事?”

    不会是逃课的事吧?

    荀文若听陈长文说了,只是不太敢相信:“我听闻曹公让你给他出谋划策?”

    季汐才多大啊,就能出谋划策了?

    他觉得陈长文是在和他开玩笑,所以把季汐叫了过来当面问清楚。

    季汐点头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荀文若震惊了,问道:“曹公问了什么,你又出了什么主意,能否和为父说说?”

    本以为是开玩笑,没想到却是真的。

    他想起了周不疑,给曹公献策的时候也是十六岁。

    周不疑的结局是被曹公杀了。

    他和陈长文都担心季汐会落得一个和周不疑一样的下场。

    季汐说道:“丞相询问我的学习情况,见我答的不错就让我分析天下形势,再让我出谋划策。”

    荀俣身无官职。季汐是瞒着他的,只说了些无关紧要的事。

    陈长文虽然是荀文若的女婿,但是只比荀文若小几岁而已,和荀文若同是曹孟德的手下,告知他们也无妨。

    在计策成功之前,他们肯定是不会将这种军事机密泄露出去的。

    “要取益州需先取汉中,益州牧得知消息必定会邀请刘使君入益州。益州易守难攻,先打江东是上策。然而江东有长江天险……”

    季汐将他和曹孟德的对话都说了,只隐瞒了白面馒头的事情。

    他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制造混乱,策反孙权的将领,窃取军事情报,动员百姓起义。

    主要就是这么几点,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

    荀文若顾虑的是儿子的安全问题,说道:“周不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向曹公献计拿下一城,结局是被曹公杀了。”

    季汐完全没抓住重点,说道:“我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荀文若顺着他道:“嗯嗯。”谁信啊?

    季汐明白荀文若的担忧,宽慰道:“周不疑以前是刘表那边的人,而我是你儿子。你都跟随丞相二十年了,有你在我不会有事的,不用担心。”

    然而明年曹孟德想称魏公,荀文若持反对意见,结果被贬,不久后就忧郁成疾病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孟德『逼』荀文若自尽,这个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