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瓦片

作品:《程雪羽文集

    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  在看世界之前,我没有看过贾樟柯的电影,只是听说这个人的电影在国外获得过一些奖项,在国内这些电影反应似乎不甚响亮。在秋阳很灿烂的下午,我拉上窗帘在色彩暗淡的房间静静的阅读完这部电影后,似乎明白了反响不那么令人高涨的原因了。是的,我是“阅读”世界的,而非简单的“看”

    讲故事是电影这种艺术方式的一个作用之一,贾樟柯这部作品似乎回归到了讲故事的规律上,而把那种追求商业及其刺激人视觉的华丽色彩、暧昧气氛、繁琐的舞台道具一一剔除,剩下的只有简朴的故事。整个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们在平淡质朴的色彩下领略那一群年轻的漂泊者的梦想、渴望与梦想破碎后的忧伤。看完世界就如读过一部文学作品,有一种掩卷长思悠扬感。纯商业的电影与这肿髌凡煌u谟冢恢秩缡祥巢迹持挂粢嘀梗灰恢质强丈降荩钢乖弦谰苫氐础?

    故事中的人物是一种不适雕琢的,浓浓的山西方言,没有华丽优美令人回味的语言。他们的语言甚至可以说很拖沓,但是这种乡音拖沓的话却给人一种朴实的冲击。如果你是个没有高等学历而闯北京的人的话,当故事展开后,随着人物的出现,令人感觉你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自己已经置身其中。这不再是艺术而是现实的生活,宛如你就在其中,听着他们说话,看着他们生活,也许你就是他们其中的某个人。或许你是个刚来北京的人,那么你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或许你是一个来北京很久得人,那么这就是你曾经生活的场景;或许你没感受过他们,但是他们也可能是你望到的那些人。这些人物生活在郊区、市里的工地上,生活在你旁边小区的门口。他们是来自乡野到北京城讨生活的——民工。这些人物有公园的女性服务人员、保安、建筑工人、小商小贩、收破烂者,他们出现在一切需要民工出现的场地。他们卑微的生活,怀着自己的理想与梦幻。

    贾樟柯在电影里真实的再现了农民工生活场景,潮湿的只能穿着雨衣睡觉的地下室,没有任何娱乐的民工宿舍,脏乱的建筑工地,流血流汗的民工那一张张饱受风霜的脸,还有那些梦想破碎后被痛苦扭曲的哭声。他们透支着生命体力建成了五光十色的城市,却在城市之外;他们把城市的灯光打扮的五彩缤纷,却睡在灯光的后面。

    贾樟柯把故事场景安排在北京世界公园,似乎是在讲一种对立,繁华与破败,优越与贫困,喧嚣与平静,富足与苦难。从故事一开始这种对立就存在。

    故事开始是一种喧嚣、富丽堂皇浓艳的表象,凌乱的幕后道具间女主人公小桃喊着:“谁有创可贴?”这似乎照应着故事的结束,但是实物的创可贴能缝补人心灵的创伤吗?凌乱的道具间,还有小桃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把故事拉进现实,幕后现实生活化场景。接着故事转换到色彩绚丽的舞台,五彩缤纷的灯光下这些年轻的躯体表演着人生光华的表面。这是故事的前奏,在前奏里我们看到了斑斓的舞台,而以后就是舞台背后的故事。似乎这生活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平淡化一出一入,让我们看到理想与现实的两个对立,这种对立在后来的故事延续中变成人物心灵的呐喊。

    人物心灵深处的渴望与呐喊在成太生与小桃的对白中可以聆听,甚至我们可以把他当成每个来北京民工的内心独白:“我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躺在床上,听到火车的声音,我发誓在这地盘上,一定要混出名堂,让你过上好日子。”可以说每个来北京的人,都曾望着那一栋栋高耸的灰色的建筑群,踌躇满志的发这样的誓言。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那些高楼大厦广厦千万间中,又有那间属于这些人。梦想总是破碎在冰天雪地的失望中,仓皇而去又是多少人多少人的结局。

    画面里的每个人物都充满了朴素悲剧性。小桃抱着理想与传统的悲剧;成太生梦想与人性劣根性的悲剧;梁子一个被迫者与懦弱者的悲剧;“二姑娘”陈志华一个年轻的农民工的生活无奈的悲剧;俄罗斯女子安娜的寻梦与被迫的下滑的悲剧这些悲剧没有死心裂肺只有无奈的认同的感受。有其当陈志华在工地被摔成重伤直至死后留下的遗嘱,是一张欠帐清单,七个人的欠帐最多者五十元,最少者三元。这些帐单表明了下层人们生活的贫困,同时也在表明下层人们那种质朴的善良。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画面让我黯然伤神。那是“二姑娘”陈志华被摔成重伤致死后,他的父母从汾阳来到北京领取工地赔偿的钱时,他的父母拿着赔偿的三万元钱,一句话也没有,似乎没有痛苦,掂掂那三叠钱,他父亲慢慢的结下外衣衣扣,把钱放到内衣里,然后再慢慢的把衣扣系上,再摸摸钱是否放好后,一抬手时拭了一下眼睛。整个画面没有任何声音,只有动作。动作很慢,像儿子那苍凉生命的一个手势。一叠钱,一个生命,这就是那些在城市里殇死民工的了结方式。我无言。

    当整个社会镜头对准那些一掷千金洒脱的富豪小资们的时候,太少的人去真心的关注那些贫困善良的人们。社会镜头对准那些人的时候,明星家一个小狗小猫怀孕都要报道的时候,那些贫困的人们一年的收入恐怕还没有那些狗猫宠物消耗的多,在这里一个人的生命或许还不如他们的一个宠物值钱。生命是无价的或许只有人与人的生命对等时才能谈的道。报纸、电视一切媒体的报道让这个社会出现的是虚假的繁荣。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小康水平这些名词到底是来到我们这个社会了,还是它们依旧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

    为什么这部作品在国内评论界那么黯淡,在小桃与成太生躺在冰雪的街上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评论界的人太怯懦了,他们不敢揭开虚假面纱下的血淋漓的真实场景,他们需要的只是歌舞升平的娱乐与轻松,粉饰太平无疑是掩盖真实,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摧残。

    作品里小桃有两句话让我不断的回味。其一是在成太生那句独白,后小桃说:“这是北京,卧虎藏龙。”北京藏龙卧虎,长安居之不易,北京居之何易!记得当年我来北京的时候,有个朋友对我说:“每个来北京的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个能在北京安居的人都是一部书。”(指的是闯北京的北漂者)北京城高校林里,人才济济,想在这里立足谈何容易。这里有梦想,也有失望,并且失望占绝大多数。生活是残酷的现实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每个梦想在拼搏之后都有回报,每对经历磨难的男女最后都过着王子和公主的生活。生活有时候就像种在土里的庄稼种子,土壤、气候、种子自身都具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备才能生根发芽,如果一样不具备就可能腐烂在泥里,就是能够长成苗遇到狂风暴雨也可能夭折。

    其二,小桃在把自己给成太生时说的:“我也就有这点资本了,你要是骗了我,我可是什么也没有了。”小桃是个怀着简单梦想的传统女孩子,她把幸福寄托给自己深爱的男人,而当一个人把自己命运交给另一个人的时候,幸福就无法自己把握了。在小桃说完句话后,那个让她寄托的男人却说出来“你也不要相信我。这年头,谁也靠不住,我也靠不住,你只能靠你自己。”所以小桃的梦想在这个喧嚣的城市注定是个悲剧。这是中国传统遭遇现在生活所遇到的悲剧。小桃可以说是民工打工妹的一个代表,她的梦想很简单,找一个可靠的男人,不图这个男人什么,只要对她好,为了爱她可以抗拒一切诱惑,然而爱却深深伤害了她。小桃在整部片子里重复了好多次一个词“自由”自由,她怀着梦想走出家乡追求自由,可是到了北京以后现实生活依旧不自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自由的奔走,可是我们从降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不自由得,每个人都像被绑着翅翼的天使,挣脱一重绳索又被另一道绳索捆住。

    这些民工兄弟姐妹一个个梦想在这座城市里被摔得支离破碎。他们要不在破碎之后逃离这座城市,要不就是被城市腐化烂掉。他们的梦想对这个城市而言,不过是一片瓦片,他们是被摔碎的瓦片,落地无声,不会激起城市浪潮的任何涟漪。城市依旧风光,依旧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他们却带着痛远远的消逝。

    片子结束于一个落雪的早晨,零乱的落雪抬出被爱情伤害后中煤毒的小桃与伤害她的成太生。洁白的雪能掩盖住那破碎的忧伤吗?所以在结束时有一句寓言式的画外音对白:

    成太生说:“我们是不是死了?”

    小桃说:“没有。我们才刚刚开始。”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编者按 以饱满的热情去解读一部电影,字字含情,句句带意,是一篇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