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断想

作品:《苍耳冲文集

    1)

    时光不仅治疗伤口,而且模糊记忆,叫人记不清又忘不掉。曾几何时,我坐在老宅破败不堪几近腐朽的门槛上,满目白花花的阳光,若有似无的风声在记忆深处呼啸盘旋,恍若隔世。在城市开始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以后,我以为我彻底脱离了老宅,忘记了黄昏时挂在屋檐下那些令人目眩的光芒。然而祖母的一声叹息轻而易举唤醒了尘封多年的记忆,抹去浮尘,它们依旧如昔,像那张用旧的木桌,只要用力擦拭,准能明亮得照进人,让我看见过去的影子。原来,曾经的一举一动都被藏在角落的时光机器拍了照,可悲之处在于不是每个人都有洗印的机遇和技艺。

    2)

    风夹杂着田野的气息翻过荒草离离的墙头吹醒了习惯沉睡的几棵桑榆,它们无精打采地伸着懒腰,在夕阳的余晖中无力呻吟,一如既往等待夜晚的到来。树下的两只草鸡吃饱了卧在浅浅的土坑中闭目养神。谷雨时祖母洒下的几粒葵花籽长成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被迫完成使命似的憋出几盘小且瘪的脑袋,垂头丧气仿佛丧夫后的祖母。山墙严重地留下了风雨侵袭的罪证,土坯的轮廓与后来粘上去的泥巴混在一处难以分辨。其实山墙下的土地是比较平坦的,但自从母亲告诉我那个秘密以后,我的目光总是怀疑墙角处突起了小土包。母亲是无意中提起的,在我出生的前一年,母亲曾经生下一个内脏不健全的孩子,他只活了不到三个小时。按照风俗,月子里的孩子是不能出院的,于是被埋在后院的东南角。我用惊愕的目光久久注视那个布满荒草的角落,猜测着下面那具细脚伶仃的弱小白骨是不是对生命的无常充满了愤恨呢?生命对个体来说仿佛一件侥幸而得的礼物,充满玄妙,完全是无中生有,当你茫然四顾时,它已握在手中了。我想我应该感谢这个未曾谋面的哥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改变了父母孕育后代的计划,因此才会机缘巧合地产生我。

    后来在我的追问中,母亲终于说出实情。原来那个婴儿的残废并不是偶然,在母亲怀上他的日子里曾经服毒,原因是和父亲以及祖母生气感到万般委屈,想用死了结自己。她没有告诉我当时的具体情况,只惭愧而迟疑的说,都是年轻气盛惹的祸,糟践了一个无辜的生命。见母亲眼中噙满泪光,我不忍心再问下去,只是迅速转移了视线和话题,我真不知道如何安慰一个在自责中度过二十多年的生命。

    3)

    桑榆对面是闲置已久的柴棚,祖父在世时,它曾是毛驴的安乐窝。祖父像呵护孩子一样溺爱着毛驴,酷暑时钻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里割草,冬日戴着老绿色的棉手套练习“蹲起”--那是在铡草。迟钝的铡刀有意与他较劲,他不得不使出浑身力气,哐当哐当的铁器相撞声来回响彻在寒冷的空气中。如果毛驴在干活时擦破了皮或者崴了腿,祖父的火气一触即发,额上青筋像大雨过后的蚯蚓在湿泥中肆意爬行。骂完用驴的人(限于父亲和二叔),祖父用一瓢玉米粒慰劳受伤的毛驴,并且让它休息一两天,即使农活再忙,也不准父亲或者二叔牵到地里。祖父说过他宁愿和小猫小狗打交道或者伺候花草也绝不跟任何人来往共事,他觉得没意思。他说,有那么多闲功夫还不如给驴顺顺毛或者修剪一下花草。巴掌大的前院被他种满了各种花草,月季、天竺葵、死不了、包指甲草、韭菜莲每至夏夜,整个小院便氤氲着草茉莉古朴的香味,令人沉醉。祖父几乎收集到所有颜色的草茉莉,水红、酒红、淡黄、橙色、紫色、白色由于多年生长在一起相互受粉的缘故,往往在一株上会开出两种颜色的花或者一朵花呈现一半红一半黄两种色彩。祖母笑意盈盈充满希望的说,五子登科,真是好兆头!祖父并不言语,一口接着一口吧嗒着大烟袋,漫无目的望着渐渐浓厚的夜色。

    老宅终于在一个沙尘暴肆虐的早春送走了祖父。火化的路上,一直刮着大风,阳光变得苍白而憔悴,一如祖父僵硬的脸庞。才开不久的桃花碎瓣在漫天尘沙中零落飘散,与去年的落叶混于一处在空灵的旷野奔跑,寻找最终的落脚点。走完最后旅程的祖父--生前对各种宗教信仰嗤之以鼻的老者,却在弥留之际接受了民间传教士大伯母屡次提及的教义。大伯母说就算是在最后时刻加入基督教,亦能得救,灵魂将升入天堂。她在祖父遗体前端祷告,嘴里喷吐着我们陌生且不想关心的东西。从火葬场捧回祖父的骨灰时,一抬头,那高耸的烟囱便闯入了我的视野,犹如利器豁开巨大的伤口,内心一阵尖锐的疼痛。猛然间感觉祖父化作青烟翘首企盼着与家中的炊烟相遇,相互倾诉离别之情。时光是一条河,祖父撇下我们上岸了;时光如列车疾驰,祖父的站点到了;我们能做的惟有继续前行,偶尔回眸,映入眼帘的除了苍茫只剩无边的黑暗。

    4)

    黄昏一点点儿燃尽,墨色的夜终于吞没了小村。祖母手里握一把蒲扇,有一搭没一搭拍打着自己的身体。凌乱的头发偶尔飘起,然后轻轻落下,复归原位,仿佛生命的来去一般自然。祖母的脸浸在黑暗里,模糊的轮廓看上去颓唐之至,像一座被人遗忘任凭风吹雨打日渐消蚀的雕塑。祖父去世以后,祖母瞬间苍老起来,我一度怀疑死去的祖父变成蚕食生命的幽灵附在祖母身上不离不弃,与时光合谋算计着祖母已能预见的残生。致使祖母对死亡越发执着,恍惚看到几年后的自己。

    死亡之所以令人畏惧在于其权利的确定性与何时行使权利的不确定性。最初的日子里她反复念叨着,男管女三年里,女管男整三年,意思是一对老年夫妻,如果男人先死的话,女人活不到三年就会随他而去;如果妻子先走,那么丈夫所剩阳寿不多不少正好三年。我不知道她哪儿来的这套理论,但我看得出祖母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无奈。更多时候她不说话,一个人在记忆中沉睡,逆时光之河倒流,寻找早前散落的恩怨情仇。那些陈年往事在我眼前模糊成黄泥大道的颜色,散发出时光发霉的味道,到了祖母眼中,却连细枝末节都纤毫毕现。

    每位祖母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只看到发黄的封面,祖母在阳光下随意翻阅,给我们讲述陌生、真实而久远的故事。你知道小说的主人公除了祖父不会是别人,也许她在前面讲了一大堆与祖父无关的事情,到最后还能牵扯到祖父身上。故事的起落转承合情合理,衔接无比自如,浑然天成且充满人生况味。那时我在城里上学快三年了,想起在学校写下的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都觉得自惭形秽,怪自己浪费了时光和生命,有那些码字的时间不如多听听祖母讲故事。那是完全扎根黑土自生自灭的神话,是上帝的旨意,是诚实朴素的灵魂一步一个脚印谱写而成的生生不息。悲伤的灵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祖母嘴里永远听不到大悲大喜大彻大悟,有的只是譬如朝露般短暂的幸福以及如时光静静流淌的永恒忧伤。

    5)

    黑暗如此熟悉,与史前无异;阳光亦散发着似曾相识的光亮和温度;只是我,还是从前那个玩儿累以后就坐在门槛摆出守望状态的男孩吗?我想是,也不是。老宅存在一天,我的记忆便有清晰回放的保证,那个懵懂无知的男孩依旧欢快地跳跃,孤独的悲伤;如若老宅消失,那个长存记忆中的男孩形象也会随之隐没,那时我便是个真正四处漂泊的人了,无家无根无牵无挂,多年前的走出彻底兑现它的意义。

    老宅作为被遗忘的一种存在,在我离开它多年以后,终于真正地被我意识到,尽管它逃脱不了消失的宿命,在我心里却是不朽。阳光恬淡的下午,微风如往事低诉,我闭上眼睛,于是看见了大地茫茫,看见了老宅像失事已久的飞机残骸静卧原野,看见了逝者在黑暗中面无表情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