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作品:《穿书酱油党的日子

    明日便要登船离开余杭了,红鲤和绿水在小院子里指挥丫鬟婆子们收拾东西,整个院子里的人被支使的团团转,从院外涌进来了几个人,仔细一瞧,是李嬷嬷带着两个婆子进来了。

    绿水赶忙紧走几步到李嬷嬷面前,微微躬身:“嬷嬷来了,小姐在屋里歇着呢,嬷嬷可有甚吩咐?”

    李嬷嬷笑着还了绿水的礼,这才问道:“夫人让我来问问小姐的行装收拾得如何了?”

    “大件的家什已经全部装进了箱笼,剩下的再过半个时辰也可归置妥当了。”

    李嬷嬷又问:“小姐今日和明日启程前还需要的可备下了?莫将还要用的也一并收起来了。”

    “嬷嬷只管放心,小姐需要用的单独安放了,明日用后再打点,承装的箱子也已经收拾出来了,连路上给小姐拿来解闷的书本玩意儿也清点好了。”

    “恩,你素来谨慎,又是夫人亲自□□出来的,你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李嬷嬷满意的点点头,“不过我还是要再嘱咐一句,明日离开前你还要再检视一遍,莫要落下什么东西。”

    “嬷嬷只管放心便是。”绿水笑着应下。

    李嬷嬷进屋时林曦正在看书,见李嬷嬷进来,林曦笑眯眯的放下手里的《大乾九域志》,受了李嬷嬷的礼后便招手让青姗看座,李嬷嬷推辞了几下后便恭身在下首的小凳子上坐下了。

    “夫人让我来告诉小姐晚上不必再过去了,让您今天好好休息,明儿辰时便直接从余杭渡口登船了。”李嬷嬷道。

    林曦点点头,问道:“那咱们明日登船之后还需几日才能抵达京中?”

    “咱们的船快,在各个渡口也不需打点,且近日顺风,说不得十几日便可抵达京城了。”李嬷嬷沉吟了下答道。

    见林曦没有了别的问题,李嬷嬷笑着起身告辞:“小姐要是没有别的吩咐,我就先回去了。”

    林曦也站起身送客:“劳烦嬷嬷跑这一趟了。”

    李嬷嬷笑着推辞,屈膝行礼后退了出去。

    第二天刚刚放亮红鲤就轻声唤醒了林曦,伺候她洗漱装扮,在嘉平郡主那里用过早饭后,一家人便在丫鬟护院的簇拥下乘坐马车向渡口出发了。

    知府后院离余杭渡口较远,林曦感觉马车行驶了好一会才在渡口停下。

    渡口早被人用帷幔里三层外三层的仔细围了,闲杂人等也早就清理干净了。渡口边也已站了一群送行的人,林士英和嘉平郡主与众人客套了一番后,林家人才在众人的目送下登上早已等候的官船,驶离生活了近七年之久的余杭。

    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只灰色尾羽的鸟儿疾掠而过。

    烟波万里,浩瀚无涯。

    星移斗转,时间推移,人间改朝换代,帝王翻覆无常,这条自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也只是静静的流淌,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南来北往。

    这次出行,林府一共派出了四艘官船。一艘大型楼船载着林府众人,一艘安置行李箱笼,一艘放置到京里要送人的土仪,一艘则是护卫船只。

    上船之后嘉平郡主听着过道里仆妇管事们如过江游鱼般穿梭,又带着李嬷嬷把一切琐事安排的井井有条,之后便叫人唤来三个儿女,与他们一一科普京城里英国公府的情况。

    “你祖父共有四子三女,除了你大伯父、你父亲和四伯父是你祖母亲生的,其他的三伯父和三个姑姑都是庶出。大伯父家里有三个姐姐和三个兄弟。其中你大哥哥、二姐姐和四姐姐都是大伯母亲生的,大姐姐和三姐姐是庶出。你大伯母是当今奉国公嫡长女,为人宽厚,行事手段颇有其法。你三伯父家里共有一子一女,全是嫡出,你三伯父为人到是个好的,只是你三伯母素来有些拎不清,好在你祖母不理她,你们对你三伯母只需面上挑不出错即可。这四伯父是你祖母幼子,目前只有二女一子,也全是嫡出。”

    喝了口茶后,嘉平郡主继续道:“你们这四伯母却是个好的,是威远候嫡次女。在闺中的时候,我和你四伯母还有如今的安定将军夫人,我们三个人最是要好,你们回头见了她就知道了,最是个爽利不过的性子。”

    说着嘉平郡主把目光转向林曦,从罗浮暗香盘中拈了一块蜂蜜桂花糕递给她,道:“你这一辈共有八个姐妹,你排行第六,以后回去也只唤你‘六小姐’了。这些女孩儿里只有你大姐姐已经出嫁了,剩下的全待字闺中。你二姐姐今年及笄,和你四姐姐一样是大房的嫡出,其中你四姐姐长你两岁。你三姐姐是大房庶出,长你六岁。你五姐姐是你三伯父家的嫡女,痴长你一岁。你七妹妹和八妹妹则是你四伯母的嫡女,她们是双胞胎,只比你小五个月。”

    介绍完这一辈姐妹的情况后,嘉平郡主又看向两个儿子:“至于兄弟你们这一辈目前有七人。你们的大哥哥是大伯父的嫡长子,今年十八,尚未娶亲;二哥哥是你们三伯父家的嫡长子,今年十六;昊儿你排行第三;之后是你四伯父家的嫡长子,今年十二,比玉儿大两岁;玉儿你排行第五;之后你们的六弟弟和七弟弟都是你大伯父家的庶子,今年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林曦听得头大,捧起只青釉刻莲花纹托瓷茶盏,嗅了嗅西湖龙井特有的清香,才觉得舒适了不少。京城中有这么多的堂兄弟和堂姐妹们,连打麻将都能凑个四五桌了。

    正在神游间,又听到嘉平郡主嘱咐:“我和你父亲已六年多未曾回过京城,对于京里这些人的印象现在也不一定做的准。你们只管记住,既不能对长辈们失礼,却也不要显得过于外道了。兄弟姐妹虽多,只捡那合得来一起玩耍学习便是,若有那不合心意的,只要大面上不出错也就罢了,不必委屈了自己。”三人一时都笑着应下了。

    路上已行驶了十天,船只也出了山东境内。这日林曦看腻了两岸风光后,正懒懒的躺在一座花梨木雕刻花草纹的贵妃塌上翻着之前未看完的《大乾九域志》,青姗手里托着一个茶盏掀开帘子进来了。

    把茶盘放在贵妃塌边的小几上,青姗将茶盏端给林曦:“小姐,这是从余杭带来的君山银针,您尝尝。”

    林曦不忍拂了青姗好意,笑着接过茶碗,用碗盖轻轻拨了下浅黄色的茶水,金黄光亮的茶叶悬空竖在水中,浅浅啜了一口,清香润口。林曦眯了眯眼对青姗夸道:“你泡茶的手艺越发好了,这茶泡的恰到好处。”

    青姗听到之后嘴角微翘,又惋惜道:“只可惜船上没有泉水,只能用普通的水凑合了。”

    “无妨,这已经很好了。”林曦安慰道。

    站在一旁的白桥转向了林曦:“小姐,咱们的船再过几天应该就到京城了,也不知道京城是个什么样子,比之余杭又如何。”

    林曦随口套用了一句红楼梦里的词:“我也不知,左不过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了。”顿了下,又正色吩咐道:“京城不比余杭,母亲也说过咱们府里规矩森严,不比我们在余杭松快,你们要谨言慎行,不可堕了咱们二房的声名。”

    几个丫鬟忙恭敬应了。

    青姗给林曦又续了杯茶:“小姐只管放心,我们都有分寸的。”

    “你们都是跟了我多年的,在我心里自是与旁人不同,我知你们向来知理,不过白嘱咐一声,未雨绸缪罢了。”林曦摆摆手,让她们放松些。

    红鲤从青花瓷碟中拣了个蜜金钱橘拨开递给林曦,笑道:“小姐如今也还小呢,行事却看着比一般的大人还要强些。”一时船舱里其乐融融。

    舱外的阳光透过月白色的窗纱照进来,被窗棂可怜的分割成了不规则的一块一块,目目分明。

    此后的几天,河面平滑如镜,船帆高高挂起,风将船快速推行着,水疾船快,很快抵达了京城。

    船只停在了一个修建的大气庄重但往来人口甚少的码头,巨大的青石板铺就的一层层台阶,刚发新芽的树木,远远望去,还能依稀看见四角飞檐的双层塔台。

    林曦有些奇怪,乾朝海贸发达,这里又是一国都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怎么码头如此冷清?

    直到坐上了英国公府派人来接的马车,林曦将自己的疑惑问出了声。

    嘉平郡主的笑意深入眼底:“难为你对什么都好奇。”

    没等嘉平郡主说些什么,李嬷嬷就笑着接口道:“小姐没出过远门,不知道也不足为奇。这京城地广人多,一个码头哪里够使。从城东到城西,少说也有二三十个码头呢。刚刚咱们靠岸停的是平潮埠,是历代皇亲国戚的专用码头,不远处还有朝德埠,是供朝中大臣及其家眷所用的,还有专供平民百姓所用的石兴埠等。”

    林曦听得明白,点点头,一时心里五味具杂,原来是沾了自家美人儿娘亲的光,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果然不是随便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