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作品:《皇后归来

    只要不贪心,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而且,没准这回还能再给她升到良娣呢。

    徐长甯道:“我今天要去东宫。昨天承儿竟然就穿上披风了,我要去好好给他诊下脉,再看看过往的脉案。”

    徐茂想了想,“嗯,你去也说得过去。”

    徐长甯静默了一会儿,“当年情势危急,守城的将士不够。眼瞅着城门就要被攻破。我只能拖着怀孕七个月的身子上了城楼给他们打气。最后将士用命,奋勇杀敌。就算是无力再杀敌,也抱着冲上来的敌人从城门楼子跳了下去。最终守住了城门不失,等到了你们回援。可承儿却因此早产,一直体弱。”

    当年守不住,当年就大溃败了,不会有今日。

    但一切后患都归于承儿一身,以至于他病弱至今。这又造成了如今储位动摇的局面。

    老二、老三都是她休养好之后,安安稳稳生下的,身体很壮实。

    甚至姬天御那么急着生下老二,也有几分担忧襁褓中呼吸细弱的承儿会夭折的缘故。

    当时的他,太需要一个健康的儿子来稳定人心了。

    当时混战不断,就连他自己都是处在朝不保夕中的。

    但只要他能留下一个健康的儿子,那些下属就能保着他的儿子继续和前朝末代朝廷、和各路反王去争斗。

    不然,一齐起事的众人都很难有好下场。

    关键是徐昭甯很难保全。

    当如果有个健康的儿子,她应该能摆得平局面,努力为自己和儿子搏一个未来。

    当年,徐昭甯身为母亲,自然是倾注了所有心血,为长子调养身体。

    但稍微养好了些的承儿也不及另一个健康的儿子来得让人放心。

    如今,老二想争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战功赫赫,有众多武将的支持。

    如果他们老子真的有什么不测,他也是可以继续慑服四夷的。

    从这一点看,就是勋贵也很支持他。

    现在老三觉得老二都能争,他又不是小娘养的,他为什么不能起来争?

    而且大哥病弱,二哥私心太重,他如果能兼具两个兄长的长处,为什么储君不能是他?

    徐茂道:“当年,肯定得先解了眼前的危局再说。你也别觉得是你没把承儿保护好。如果一旦城破,你肯定会被挟持做人质。到时候他安稳被生下、平安归来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当时城破了,那些人八成是会屠城的。咱们再想想,事在人为。也许还有四全其美的解决办法的。”

    徐长甯点点头,然后道:“莫家嫡长女约我两天后一起去逛城外的白石观,不知所为何事。”

    “白石观?我倒是听说白石观来了一个医术非常高明的道士,正打算让人去探探底。她难不成想约你去一起去看看?”

    徐长甯道:“是她想找那个道士,还是那个道士主动找上的她?”

    徐茂想了想,“可能是后者。这些年皇上也好,徐国公府也好,甚至大荒山都一直在为太子的身体寻觅良医、良药。不过这些年大多劳而无功。先天胎里弱,后天调养到如今的程度已经是众人耗费心血的结果了。但不乏想凭此一飞冲天之辈。”

    如果找他们三方都没门路,那想法子搭上莫家的线也很有可能的。

    太子身体不好,找个习武的太子妃的可能性很高。

    那能做太子妃的几家里,女儿习武的可就是莫家和钟家了。

    钟家家主是一路跟随皇上起兵的。但东宫后院已经有一个同样出身的吴良媛了。

    功臣之后入选的概率就大大的降低。

    徐长甯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她找上我,可能是想我分担下压力吧。”

    如果是莫家推荐这个道士去东宫替太子调养身体,万一有事莫家搞不好要陪葬。

    所以就想找徐国公府一起去鉴别一下那个道士的成色,分担压力。

    知道是这么回事,徐长甯也就搁下了。

    她看看钟漏,“我先去东宫了。”

    她出门坐上马车,径直往东宫去。

    国公府是专门拨了一辆马车给她用的,十分的方便。

    拿着昨日承儿给的腰牌,从侧门进宫再进东宫就十分的方便了。

    这会儿太子还没有回来,吴良媛得到通报忙道:“快快有请!”

    太子看重的长辈,她肯定不能有所怠慢。

    想了想太子昨日的态度,她也跟着迎了出去。

    因为承儿昨天的话,徐长甯也就没给吴良媛行礼了。只点点头道:“良媛娘娘——”

    吴良媛笑着过来,“小皇姨,快里边请。殿下知道你来,一定会很高兴的!”

    她把人迎到花厅里坐,又上了茶水、点心,陪着聊天。

    东宫占地跟整个皇宫比其实不大。如果后院的位置都有人了,估计住着还会很拥挤。

    所以,略逛了逛,吴良媛问道:“小皇姨,要不要去御花园逛逛?宫中女眷如今差不多就我时常去御花园逛逛。”

    徐长甯道:“都这会儿了,承儿还不忙回来么?”

    “可能朝上有事吧,我也不敢派人去打听。殿下每日早起去听朝,早膳也不能好好用。只能是垫吧一下,下了早朝跟着父皇一起用。中午再回来用膳。但如果有重要又紧急的事,议得比较久。午膳也只能是在议事的地方和父皇、朝臣用。有时候事情忙起来,或者父皇情绪不好,就不能好好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