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作品:《一枝火焰里

    “谢谢你。”周厉行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好像自从认识你之后,我才开始明白,每个人都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我也需要一些依靠。”

    路池雨心里一颤,他更加用力回抱住了周厉行,他很坚定说:“那就依靠我吧。”

    路池雨甚至破天荒在想,只要周厉行需要,他就愿意这样一直做他生活里的藤蔓,哪怕是以一种不计得失的方式去承担起他的喜怒哀乐,他也觉得值得。

    夜幕渐沉,巴格玛蒂河也迎来了它每天最盛大的仪式,夜祭。

    据说,夜祭是为了告别逝者,也是为了感谢帕斯帕提纳神庙供奉的湿婆神才举行的一场人与神沟通的仪式。

    路池雨眼看着河岸两畔观礼的人越来越多,从桥上一直到塔上,到处都是人头,这里面有不少尼泊尔本地人,也有一些来旅游的亚洲或欧洲面孔。

    周厉行和路池雨两个人没有在人群中拥挤着,只在桥边找了一个宽敞的位置,伴随着篝火的点燃,手执铜铃和烛塔的婆罗门祭司开始主持仪式,冒着烟雾的铜壶伴随着空灵缥缈的摇铃声四散开来。

    祭坛上空传来的空吟声让所有人都沉浸其中,当祭司将花瓣撒向空中的那一刻,路池雨的呼吸也不由自主跟着紧了一下。

    河岸两畔的人,大家都载歌载舞,跟着音乐拍手打出节拍,有人祈祷,有人笑闹,如果不说的话,没人能看出这是一场与逝者告别的仪式。

    “要不要去买几盏花灯?”周厉行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个穿着蓝色莎丽的尼泊尔小女孩正在卖花灯,看着年纪很小的样子,于是他便指了指那个方向,问了路池雨一句。

    路池雨不太懂这些仪式,不过他也注意到了那个小姑娘,他点点头说:“去吧。”

    小姑娘卖的花灯做成了非常精致的花瓣图案,燃烧着的烛火在夜色之下看着颇为精致可爱,路池雨想了想,最后买了四盏。

    二一五事故里,他失去了四个队友,从此这件事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的心上,挥不去抹不平。

    可是眼下,在巴格玛蒂河畔,听着摇铃声和人们的祷告声、欢笑声,路池雨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懂得了死亡的真正意义。

    他想,也许他也该放过自己了。

    路池雨蹲下身子,任由花灯随着河水逐渐远去,就像是在和过去的一切做最后的告别。

    死亡不是离别,就如同物在人去,记忆永恒,不舍是人之常情,可是学会接受却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巴格玛蒂河的河水仍旧奔流不息,它会把灵魂带去远方,再带回思念者的身边,只要记得,便是真正的重逢。

    第28章 多谢你爱我

    夜祭结束,在回去的路上,尼泊尔的夜晚再次归复于寂静与尘嚣。

    街边有不少仍未打烊的店铺,偶有来往的行人神色匆匆,走到一半的时候,天色突变,又开始下起了雾气森森的小雨。

    索性为了避避雨,在路过一家便利店的时候,周厉行停下脚步去买了包烟。

    路池雨过去没注意,这回头一次发现尼泊尔的香烟做得竟很有意思,香烟盒的包装上印着一些看起来毛骨悚然的照片,包括但不限于被尼古丁熏染变黑的肺部、破烂的牙齿等等。

    路池雨抽出一根烟后没忍住笑着说:“这个可比咱们那一行香烟有害健康的小字有震慑力多了。”

    周厉行伸手去帮他点烟,他解释道:“对当地人来说,香烟很贵,所以他们很少整盒去买。”

    闷热潮湿的空气混着微凉的雨水吹到脸上,路池雨侧了侧头去吸烟,而下一秒,周厉行便有意稍微往他身前站了站,替他挡住了一些雨水。

    他们两个人就这样安静地站在房檐下躲雨,分享着同一盒香烟,在尼古丁燃烧的气味里,路池雨莫名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在这一刻,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这种感觉竟让他很安心。

    “萨南老师留下的这栋小画院,你打算怎么处理?”路池雨吐了口烟问道。

    “眼下就先空置在这吧。”周厉行低着头,脸上没什么表情,“以后如果有合适的人愿意继续做唐卡,再把它交出去。”

    “那我们接下来去哪儿?”

    周厉行笑了笑,用空闲的那只手去牵他,他说:“我带你去博卡拉吧,那里风景好,适合散心。”

    “好。”路池雨点点头,他一向对于出行安排没什么意见,都是随遇而安,他试探着去攥了攥周厉行的手,轻声说,“那你呢?你现在心情还好吗?”

    周厉行没有说话,在寂静的雨声里,不远处二楼的酒吧传来了吉他的乐声,听起来像是当地的歌曲,很有异域风情,但是却隐隐约约的,并不真切。

    “池雨,你从家出来这么久,会觉得想念家人吗?”周厉行看着路池雨的眼睛问他。

    路池雨认真想了想回答说:“倒不是想念,是牵挂吧,总觉得父母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忍不住多挂念一些。”

    “你父母一定是很好的人。”周厉行笑了,他又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来缓缓点燃,“看你的性格就能知道,你一定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

    “我父母,确实是很好的人。”路池雨诚实道,“他们给了我很多的自由和包容,以后如果你愿意,我带你去见见他们,你也会喜欢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