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打工妹 第55节

作品:《九十年代打工妹

    声音平和,似乎并没有生气,颜冬姿稍稍放心,不多时,就又被紧张的剧情吸引,投入进去,怕自己一惊一乍地再麻烦到周先生,她展开双臂抱住自己。

    光影晃动中,周锦程默默转头,静静地看着她的侧脸,看着她的表情随着剧情的推进,时而紧张,时候焦急,时而被台词逗笑……好一会儿后,周锦程才转头,看了会儿自己的手,才将那只手掌揣进裤袋里。

    第三天,周耀祖把人生中的第一封信虔诚地寄出去,花了8毛钱的外阜邮费加上两元钱的加急挂号费。

    为了充分让周耀祖小朋友享受这份仪式感,颜冬姿自己的家信没随同他一块寄出去,而是单独寄的平信,省得被柳桂珍女士骂败家。

    从周耀祖寄出信后的那一刻,就开始等待着回信,颜冬姿跟安慰他说,虽然是加急了,但信件寄过去,起码也得三五天的时间,而且寄送的是北方乡下,乡村邮递员,一般是两到三天才会送一次邮件的。

    收到信件后,颜凌霜同学还要给他写回信,字没认全几个,拼音也不熟练,也不知道得写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一封信,所以让周耀祖别着急,慢慢等。

    周耀祖能理解,但不妨碍他继续期盼,像是等待一个重要礼物,每天都有盼头,也过得很快乐。

    等周耀祖同学终于收到颜凌霜的来信时,时间已经到了4月中旬。

    在这期间,颜冬姿已经收到过一回家信,信中说,颜凌霜收到比他还小的周耀祖写来的信后,大受震撼,为了不至于在笔友面前太丢人,她正努力学习汉字,还学会查字典,现如今她已经能写出来几十个字了,希望周耀祖耐心等待,不要太着急。

    颜冬姿看完这封信,笑个不停,把信拿给周耀祖看,说道:“谢谢你啊,joey同学,让颜凌霜同学发愤图强了。”

    周耀祖看完了信,强压着被重视的喜悦,叹口气说,“拼音我也看得懂的,不用这么努力。”

    颜冬姿没拆穿他,问:“去不去买风筝?”

    “去,去的!”

    周耀祖蹦哒哒地跟在颜冬姿身后,嘴里头唱着小曲:“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这么充满乡土童趣的歌,自然是颜冬姿教给他的。

    周耀祖学了这首歌后,就一直期盼着三月三的到来。

    颜冬姿觉得,自己大概是把一个好好的英伦小绅士,给带成农村土娃了,不过周耀祖确实比以前要活泼开朗了,颜冬姿几次试探周锦程,他也并没有不赞成的意思,那就是肯定了她带娃的方式。

    第二天是1994年4月13号,阴历三月三,星期三。今日有些微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颜冬姿和周耀祖看着周锦程将他们精心挑选的蝴蝶风筝小心地放在后备箱里,又将大大的野餐篮子放到旁边,这才坐上了后座。

    昨天,颜冬姿和周耀祖在研究去哪里放风筝,周锦程便提议去平城大学。

    平城大学两人之前去过一次,那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地,确实适合放风筝。

    但是吧,他们两个作为社会人士,去大学校园里放风筝,人家让吗?周耀祖虽然是周老先生的孙子,可是除了校长也没人认识他,力度不够。总不能为了去放过风筝,让周锦程给校长打招呼吧,这也太兴师动众了!

    颜冬姿和周耀祖对了个眼色,周耀祖会意,便立刻请求周锦程和他们一起去,有他当靠山,自然就不用考虑让不让的问题。

    周锦程摇头,说自己明天还有重要会议。颜冬姿和周耀祖都很失望。

    周锦程考虑了一下后,勉强说他可以把会议推到后天。

    周耀祖欢呼雀跃,颜冬姿也不禁露出大大的笑容。

    周锦程看着他们,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上次过来平城大学还是一个月多月之前,这一个月的时间不见,却发现去平城大学的路上,原本一大片闲置的土地已经被围了起来,里面堆上了钢筋、水泥、砖块之类的。围栏上面也贴起来了购买期房的广告。

    很明显,这边也要盖楼房了。

    第52章 、新气象

    颜冬姿来平城这一年多的时间了,每次出门,总能感觉到平城有些许变化,在建的楼房越来越多。据说,现在有买房子带户口的房子,就是单价会比较贵,不知道成为了多少想在平城扎下根来外乡人的梦想。

    颜冬姿不由得问周锦程,“这边的房子大概得多少钱一平?”

    周锦程从后视镜看她,“这个地段现在市场价在二千到三千一平,你想买吗?这个楼盘是一个朋友的,如果你想买,可以给你拿到比较低的内部价。”

    颜冬姿摇摇头,笑了下,说道:“就是问问,我又不会一直在平城,等攒几年钱就回来老家去,听说我们老家县城也准备盖商品房了,应该能比这边便宜很多。”

    周锦程沉默了,过了几分钟之后,忽然问:“你回老家准备干些什么?”

    颜冬姿说:“大概在县城租个店面开个小饭店吧,还没想好。”

    周锦程:“开饭店的话,在平城也可以,这边人员流量更大,应该比老家更赚钱。”

    颜冬姿:“我的家人都在老家,我想在他们身边。”

    周锦程又不说话了,静默了一分多钟之后才开口,“或许,你可以让他们都到平城来。平城不管是气候条件还是生活条件还是赚钱机会,或许都比你们老家要好得多。”

    颜冬姿说:“这个我也想过,可是,很难。我们那里的人呢非常保守,宁愿守着自家一亩三地受穷,也很少出来打工。我当初想要南下时,跟家里人闹了好久,他们才同意的。”

    周锦程:“也就是说,他们最终还是会同意的。听你说过,你家里有二哥,二十来岁的男孩子,正是做事业的最好年华,这边工作机会这么多,不来闯荡可惜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在方舟集团帮他安排合适的工作。”

    颜冬姿听着,有点动心,她也觉得二哥憋在老家太可惜了,但依着她对父母的了解,恨不能将自家子女都归拢到身边,好不容易放她出来了,就不太可能再放二哥出来。

    “谢谢你的好意,周先生,我得好好想想。”

    周锦程:“好,如果需要我帮忙,随时找我,你帮了我这么多的忙,我也很希望能帮到你。”

    周日下午,颜冬姿去看梁小华。

    大周日的,梁小华仍旧在公司里加班。

    潘佳玉的佳玉传媒有限公司位于平城市最高端的商业街区,和火车站步行街、方舟大厦相隔得都不算太远,但不算是同一商业区内。这边以时尚、新潮,小型的公司居多,聚集了很多传媒公司、影视公司、服装设计公司、还有时尚杂志等。

    这一片不光是建筑各有风格,就连街边的路灯、垃圾桶都时尚感、设计感十足,好多漂亮女孩子喜欢到这里来拍照,这里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好,也未尝不在等一个被慧眼识珠的机会。

    颜冬姿忽然发现,她第一次去人才市场时,给她递过名片的模特公司也是在这边,和佳玉传媒一个在五楼,一个在六楼,更巧的是,颜冬姿在电梯里遇到了那位和她聊了很久,极力邀请她来公司参观的女士。

    那位女士大概是觉得她眼熟,看了她好几眼,颜冬姿友好地对她回以微笑。

    那人便跟她搭话:“你是演员还是模特?是哪家公司的?”

    颜冬姿:“都不是,过来看个朋友”。

    那人立刻来了兴致,上上下下打量她一番,说:“你条件这么好,来我们公司吧,以你的条件,我们肯定能把你捧成国际名模,去巴黎走秀!”

    电梯正好到了五层,停住,打开门,颜冬姿说了声“谢谢,不用了”便走了出来。

    梁小华在电梯口接她。

    梁小华外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长头发剪短,烫成了花苞头,脸上薄施粉黛,化了眉毛、口红,戴了耳坠、项链,身着利落飒爽的套裙,脚踩半高高跟鞋,身板挺直,抬头挺胸,整个人显露出白领丽人的风采。

    “哇,小华姐,你变得太好看了!这要是在大街上遇见,我绝对不敢认你!”颜冬姿笑呵呵地围着她,左看右看。

    梁小华笑着,转了个圈,说:“好看吗?这身行头都是佳玉姐带着我去置办的,我穿着别扭了好几天才习惯,就这高跟鞋,我现在穿着还老崴脚呢。”

    “好看,特别好看,发型、衣服都特别适合你,佳玉姐眼光真好。”

    “肯定的,整天跟大明星接触,能不好吗,走,带你去我们公司参观!完了我请你去楼下日料馆吃饭!”

    日料馆里,梁小华点了生鱼片、寿司之类的,还要再点,颜冬姿忙阻止她,“就咱们两个,别点那么多,日料太贵,吃这一顿,得赶上普通餐厅两三顿了!”

    梁小华:“这点不算什么,你姐姐我现在怎么是公司的人事副主管了,这点钱我还是花得起的!”

    “啊?”颜冬姿惊喜,“小华姐你升官了?”

    梁小华点头,说道:“来了公司我才知道佳玉姐是有多难,之前在医院里对咱们不阴不阳的那个女的是办公室主任,伙同财务部主管趁着佳玉姐住院时搞了猫腻,差点把公司账上的钱全都划走,幸好她及时发现。但因着一些原因,佳玉姐还不能跟他们翻脸。

    我过来时,正是她最难的时候,我赶紧学习上手,慢慢一点点把事情从那个女的手里接过来,就是财务这方面,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财务就是得找知根知底又靠得住的,不好找啊!”

    颜冬姿心里一动,说道:“我倒是有个认识的人,你也见过的,就是我们宿舍的高群,她是东北人,性格耿直、做人通透,人性也好,她原来是东北那边老家厂子的会计,因为厂子改制,在老家赚不到钱,才跑出来打工的,因为对口工作不好找,就一直在工厂干。”

    梁小华点点头,说道:“这人我倒是很有印象,人是还不错。这样,你约她明天抽个时间来公司找我,让佳玉姐亲自跟她聊。佳玉姐现在急招财务人员,要是高群合适,大家就都省事了。”

    梁小华和高群是她在平城最好的朋友,他们都是很好、很努力靠自己双手在生活的人,颜冬姿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好。

    颜冬姿夹了一片鲜艳的三文鱼片,沾了些芥末酱油放进嘴里,小口地咬着,说:“我忽然想吃老家的芥末菜了。还是老家黄芥末的味道更冲。”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吃了,你要是做了给我弄点。”梁小华说。

    颜冬姿点头,说:“也不知道平城能不能买到芥末面,要说芥末菜,还是我二哥做的好吃,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手法,你说奇不奇怪。”

    “想你二哥了?”

    颜冬姿点头,“有人说,我二哥正是年轻做事业的时候,窝在乡下老家太可惜了。”

    “有人说?周先生说的?”梁小华放下筷子,看着她问。

    颜冬姿:“是,周先生还说,如果二哥能过来,他可以把二哥安排到公司去。”

    梁小华:“你们怎么忽然聊起你二哥了?”

    颜冬姿就始末大概跟梁小华讲了下。

    梁小华:“也就是说,周先生不想让你回老家,所以跟你提议,让你把家人都带来平城?”

    颜冬姿责怪地看她一眼,“你这是曲解,什么不想让我回来家,他就是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上分析了一下。”

    梁小华看她一眼,笑了下,说:“好,算是我曲解,那你打算怎么办,听从周先生的建议吗?”

    颜冬姿:“我觉得,周先生是对的,不管将来怎么样,我二哥是个大小伙子,确实应该出来闯一闯,你看平城这些打工仔,不管在平城混得怎么样,但是出来长了见识,回老家之后不管是眼界还是思想都要开阔不少,回去是种地还是做生意,也都比别人更有优势。”

    “既然你想清楚了,那就让他来啊。”

    颜冬姿摇摇头,说:“我妈那人吧,矛盾得很,想我想得不行,却心疼我坐火车来回折腾,过年也不让我回家。叮嘱我在东家好好工作,又老是催我,让我别再在外边飘着了,让赶紧回家去。之前我打电话或者写信时都试探过我妈的态度,她觉得已经搭进去我一个了,坚决不能再搭进去第二个,是坚决反对的。”

    梁小华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寿司,在嘴里慢慢咀嚼着。咽下嘴里的食物后,她说道:“你要是真想让你二哥也过来,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妈不是最疼你嘛,你就说在这边需要帮忙,比如说是生病啊,还是遇到什么事了,特别需要你二哥,你妈肯定就能同意他过来了。”

    颜冬姿仔细思考了下,觉得确实可行,不过生病这个借口还是不要用了,不然她妈恐怕也得火急火燎这边赶,搅合得全家人都不安宁,她说:“行,就用你这个思路,我好好想想。”

    和梁小华的这次见面,非常有收获。分开后,她就直接去了谦和村高群家。

    高群高兴得不得了,抓着颜冬姿的手,说:“冬子,你真够意思!”

    颜冬姿忙说:“还不知道能不能成,要是能成对你对小华姐、佳玉姐三方都是好事,要是不成,高群姐你也别怪他们。”

    高群:“怎么会,我不是那样的人。”

    以前不觉得,孩子过来之后,她才发现,花销太大了!要交学杂费,餐费、校服钱,因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家长们下班都比较晚,学校办了兴趣班,说是兴趣班,跟花钱找人看孩子差不多,这又是一大笔费用。

    高群夫妻俩往返一次东北老家,过年期间各家亲戚走礼、孝敬两家老人就花了一半的积蓄,再加夫妻两个空闲了一个来月没上班,来了平城之后孩子的费用、房租、吃喝等等……

    两口子算了算,要是再这样的话,一个月恐怕连一个人的工资都落不下。高群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她是很想找赚钱更多的工作,可是找不到啊!

    她倒是想干老本行,可用人单位招聘财务人员,要么招本地户籍的,要不就是通过熟人介绍,知根知底的,更何况她干了好几年的生产线,职务降下去了,就很难爬上来,除非有人肯给搭个梯子。

    对高群来说,颜冬姿就是那个给她搭梯子的人。

    梯子搭好了,至于能不能爬上来,就是她自己的事了。爬不上来,只能说是本事不够,但始终得感激那个给搭了梯子的人。

    颜冬姿告辞时,高群跟她一块出来,说是准备去书店买本最新的财务书籍,临时抱佛脚。

    颜冬姿看着高群那股子认真劲儿,觉得她的某些品格跟佳玉姐、小华姐很相似,从佳玉姐对小华姐的态度老说,她更注重人品,至于能力,她愿意给人家时间来慢慢提高。颜冬姿觉得高群应该能应聘成功。

    果然,第二天,颜冬姿就接连接到两通电话,一通是小华姐打来的,说是高群过来了,佳玉姐面试后觉得她很适合,就决定录用她了,一通是高群打过来的,也是通知她这个好消息,声音激动,语无伦次,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