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52节

作品:《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听闻陛下的话,工部尚书直摇头:“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百姓?”

    其余百官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在他们看来,百姓是被官员们带着、推着往前走的。

    陈庚年闻言摇摇头,没应声。

    当时江县被破坏后,他跟县区里的人说,要走出去,一起建设乱世。

    其实就是在提前做打算,新政策推进困难,百姓难以第一时间进入状态,这些事情如果让官员们去调度,首先是效率低,其次也很难短时间内有奇效。

    要有一批地位相当、互相能共情的‘革命战友’带领大家一起努力,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啊。

    基建,基础建设。

    就是要基层劳动人民来搞建设,把‘劲头’释放出来,齐齐撸起袖子加油干,味儿才是对的!

    没有谁比江县人更适格干这件事了。

    可惜,北方下雪,路况不好,县区里的人暂时过不来。

    “你们先把计划往前推,实在不行就耐心些,稍微牺牲进度,给工人们先培训明白。”

    陈庚年说道:“炼出来的钢,以制作热武器为主。朕这几天,派遣骑兵走一趟凉州,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去凉州?

    那跟解决当前困境有什么关联啊。

    百官在心里嘀咕,可也不敢明说,最后唉声叹气的走了。

    孙川一家也在哀叹呢。

    厂子效率低,产出量不行,就有可能影响明年的征兵。

    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各个愁眉不展,连话少的儿媳都罕见参与进来,小声道:“或许可以少吃一点,厂子里的伙食太好了,我做饭的时候,都害怕把厂子吃穷了。”

    孙川和吴清闻言愣住,随后都笑了。

    可见,钢厂的福利是真好啊,好到工人会担心厂子被吃穷。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这个新的钢厂,新的国家,新的陛下,有多么喜爱。

    “陛下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

    最后,仍旧想不出解决办法的孙川笃定道:“他那么厉害,又体恤百姓,肯定能带领大家造出很多钢,给士兵们配装备,打胜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谢陛下’成为了百姓们的口头禅。

    虽然没人见过他,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皇帝嘞。

    就连从来不关注这些的吴清,都难得认同:“这么好的陛下,肯定□□。”

    家里的盐罐,又装进了盐,米缸里有米。男人月钱八百文,儿媳月钱五百文。

    左邻右舍、街道弄堂里,老人开始带着孩子遛弯,年轻男女出去上工。

    金州的粮食车队,要赶往洛州赈灾。

    铺子纷纷开门营业。

    天儿冷了,吴清一咬牙,给家里人都添了件御寒的衣裳。

    连屋子里的油灯,都舍得多加一些油,比往日更亮堂。

    虽然屋子窄小、破旧,也没几样家具,可最近他们睡觉的时候,都踏实很多。

    这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变化,从最细微处,从这家、到那家,一点点记录着整座金州城的变化。

    日子在变好,变轻松。

    而这些,都是行宫里的陛下给大家带来的啊!

    百官在发愁工作进度。

    就连钢厂里的师傅、普通员工也在忍不住担忧。

    陈庚年准备派遣骑兵,去凉州‘求援’。

    而也就是朝堂议会散了后的这一天,大概十几辆马车,冒着风雪严寒,一路从西北凉州跨越上千里路,来到了金州城外。

    北方最近在下雪,但南方没下。

    从凉州出发以后,约莫走了数百里,雪就没了,但天气冷的很。

    好在他们都穿着棉衣,板车上有棉被御寒,就连赶路的战马,也很有劲儿——蛮子骑兵留下来的战马,能不有劲儿嘛!

    “是不是快到了?”

    “哎呀,我看的也不是太懂,头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路上也没遇见个人能问问。”

    “豁!阿花,快看,你快看呐!”

    “我的个老天爷。”

    这群板车队伍上坐的,是江县李家村的人。

    他们村够幸运,在抽签派遣的时候,抽到了金州——县太爷就在金州啊!

    听说金州大的很,人也多,县太爷在金州登基,人生地不熟的,也没个帮衬,指不定得多忙呢。

    所以,趁着西北雪下的小了以后,张阿花跟李福一合计,带着李家村的人就赶来了。

    他们是真胆子大,一群没出过远门的人,拿着地图,都敢走上千里路去金州。

    “管它一千里还是两千里,有县太爷在的地方,怎么能算远呢!而且县太爷当了皇帝,咱江县人就得去帮衬他。在一个陌生新地方从头开始,多难啊!”

    用张阿花的话说就是:“以前县太爷带着咱江县最开始搞发展的时候,还有不少百姓误会他,嫌弃他二世祖,嫌弃他年轻,现在想想,县太爷受了多少委屈。咱要是不赶紧过去帮衬,说不定金州的老百姓也会觉得县太爷年轻、不靠谱呢!”

    哎呦,这话一出,李家村人当即开始脑补‘县太爷在金州可怜巴巴的’。

    于是村长李福带头,村里人收拾好行囊,当即就赶来金州了——来给县太爷帮忙,也来撑腰!

    可此时此刻。

    张阿花从板车上下来,看着远方那座雄伟到堪称吓人的州城,目瞪口呆。

    李福,和其余李家村的人,也都满脸呆滞。

    “乖乖,这就是金州城?”

    “凉州和这里一比,都像是个小县城。”

    “这么大的地方,都是县太爷的?”

    “我都有点不敢进去了。”

    张阿花本来也挺没底的。

    可听见村里人这话,当即不乐意了:“有啥不敢进的?县太爷在的地方,能委屈得了咱江县人?放心大胆的进,谁都不能给江县,给李家村丢脸!更不许给县太爷丢脸!”

    后日史书工笔,总会歌颂陈庚年,歌颂蒸汽机,歌颂泰安元年这个奇迹之年。

    少有人知道,大时代的奇迹,是一群不起眼的小人物一点一滴铸就的。

    史书上没写,但这年冬天——

    江县李家村的人,冒着风雪,不远千里来到了金州城。

    第150章 150

    ◎奇迹江县人,带头搞建设。◎

    冒着风雪, 一路奔波赶路上千里,其实还挺累的。

    但瞧见那座宏伟的金州城以后,包括李福、张阿花在内, 都精神了。

    不愧是‘江县人’。

    当初裴宝来等年轻的兄弟们,第一眼看到金州城,就稀罕的不行。

    张阿花等人也是一样。

    哎呦,这么大的州城,里面肯定住着很多人。人多了, 就有市场,那就有赚不完的钱呐!

    于是,他们一行人也没耽搁时间,紧赶慢赶一路来到金州城门处。

    金州城被接管以后,守城军都换成了江县的士兵。

    神机营的老大吴恒被封了禁卫军统领, 百人小队中有一批人, 也被提拔了上去。

    比如周禾,他现在被封为四品武卫将军, 负责镇守城门。

    这天, 他跟往常一样在巡逻,目光在进城的众多百姓中随意一撇,瞧见了十几辆马车拉着的板车队伍。

    说不上来为什么,周禾就是觉得这些人看着眼熟。

    那板车的样式, 那战马的毛色, 还有那些人身上穿着的棉袄——

    “哎哎!小周!”

    在周禾认出张阿花等人之前,张阿花就认出了他。

    县前村的周……周什么来着?

    哎呀, 一时间也想不起来啦。但这家人张阿花知道, 县前村以前在商铺街有铺面, 这个小周的婆娘吴小霞, 在铺面里上工,张阿花去买衣裳的时候,还跟吴小霞唠的可好呢!

    这个点,进城的百姓很多。

    人们本来对张阿花这群坐马车的人就比较关注,又见这妇人竟然朝着周将军喊‘小周’,都大为震惊。

    这妇人好大的胆子,不要命啦?

    可随后,让周围百姓们更震惊的一幕来了。

    就见那位向来冷着脸的周将军,还真快步走了过来,神情迟疑的看着张阿花等人。

    李家村人都在哄笑。

    张阿花‘嗐’了一声:“别看了,都是江县过来的!我李家村的,你得喊花婶子,这是我们村长,你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