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13节

作品:《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似乎是知道裴宝来心里在腹诽什么。

    下一刻,就听陈庚年又笑着调侃道:“但刚才本官在外面听了会儿,你们裴厂长气场属实有点惊人啊,险些把本官都给吓到了。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要是你们也被裴厂长吓到了,来本官这里,本官亲自安慰你们。”

    白脸红脸打配合管理厂子,虽然管用,但裴宝来这白脸若是做久了,难免会惹人怨愤。

    陈庚年作为领导,自然得出面做个缓和,帮这小子一把。

    果然,听到县太爷这调侃般的话,众人都哄笑出声。

    裴宝来感激的看了一眼陈庚年,心里一暖。

    陈庚年朝他鼓励的点点头,随后在一片笑声中离开。

    院子里。

    裴宝来聪明的接过县太爷递来的台阶,笑道:“好了,都开始干活儿吧。不是,我真这么吓人?先说好啊,被吓到了可以私下找我沟通,可不许去县太爷那里告我黑状。”

    这下,院子里的员工们笑的更欢乐了。

    但凡牵扯到钱,牵扯到个人利益,哪有不产生纠纷矛盾的?

    可只要前途一致是光明的,福利待遇是真正好的,大家心里都是能拎得清的。

    你只要把活儿干好咯,还能没前途?看看顾真经理,一介女流之辈,可人家有本事,什么都懂,照样坐上经理的位置!

    除了经理,厂子里的小组长、部门主管可都没定呢。努努力,一切都皆有可能呐!

    走出院子的陈庚年,听到里面裴宝来的话,和员工们的笑声,也跟着笑了。

    县太爷抬起头,微眯起眼睛。此时正值十一月初,上午的太阳照应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坦。

    他心里也是舒坦的。

    县衙这帮小子,一个个都立起来,开始顶在各个岗位上干事实。

    再想想他们刚进来时候那个愣头青模样,陈庚年突然就有种微妙的、养成快感?

    毕竟这群小子,可是他一步一步带起来的呐。

    物流厂。

    因为心里有野心,人们干活儿也麻利。

    当天下午,厂子租赁来的八十个板车已经整装完毕,排出长长的队伍从郑家宅院门口浩浩荡荡出发。

    这个场面还是挺震撼的。

    一排长长的板车从商铺街穿过,向着县城外走去,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凉州。

    路上,江县民众们瞧见这一幕,都在惊叹。

    “乖乖,这么多板车啊。”

    “听说这都是物流厂的员工,他们要去凉州采办猪崽,整整两百头猪崽呢!”

    “对嘞对嘞,我也听说啦,养猪厂这次要养二百头猪。”

    “那等过年的时候,咱们都能吃上猪肉啦。”

    其实这采办队伍,和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关系的。

    可人瞧见了,就是会心里舒坦。

    这些天,随着县衙的厂子陆续开业,北部的窑洞挖造也纷纷开工,江县到处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碌搞发展。

    这种忙碌,单单是看着就觉得心里踏实。

    大家都在忙,说明都在赚钱呐!

    哎呦,那这日子可不就会越来越红火嘛。哪跟以前似的,到处都冷冷清清,人们脸上也没个笑容。

    再看看现在,多热闹!

    咱江县人,是真要过上好日子咯。

    物流厂已经开始运转,建筑厂那边,甚至先一步在挖建窑洞,大江村都开始施工了。

    那么砖瓦厂自然也得跟上步伐。

    烧制砖瓦,可是陈庚年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可是制造工业化的开端啊!

    因此,陈庚年不仅亲自担任厂长,还要亲自盯着第一批砖瓦出窑。

    唯一遗憾的是,燃料没有煤炭,因此烧砖只能用桔梗、木材等等。

    这样温度也是可以达到效果的,缺点是很消耗木柴。

    也不知道江县地下会不会有煤炭。

    陈庚年在心里稍微畅想了一下,但很快就摇摇头,这种事情过于缥缈,暂时还是把眼前的事情解决好吧。

    砖瓦窑厂开工当天,工人们合力,把废弃的砖瓦窑内部重新修缮整理一番。

    从各大木匠铺连夜迅速定制的一批砖瓦模具,也都陆续送过来。

    不仅如此。

    县太爷还非常大手笔的,在现有的砖瓦窑旁边,又建造了两个砖瓦窑。

    因此,相比于别处的热火朝天,砖瓦窑这边今日同样十分热闹。

    有人在挑黏土,有人在整理窑洞,有人在摆放模具,有人在建临时厂棚,还有人在收拢民众们送来的木柴。

    当然,木柴肯定也是要给钱的。

    所以有相当大一部分没获得工作的人,尤其是孩子们,最近都喜滋滋往山里捡木柴,搞创收。

    一个厂子,能养活太多太多人了!

    除此之外,建筑厂那边也来人了。

    邵安太忙抽不出时间,因此这次过来的是经理曾文。他带着厂子里的二十多位员工,在挖建砖瓦窑。

    建砖瓦窑,地下部分无所谓,地上窑门部分,肯定得用到砖。

    但砖还没生产出来。

    没辙,曾文带着员工去了郑家,拆了郑家一间房屋。

    郑家的羊毛,可真是被薅的淋漓尽致。

    “县太爷,县太爷!”

    往日荒废无人烟的砖瓦窑,如今入目之处都是热火朝天干活的人。砖瓦窑第一技术首席周茉急吼吼拨开人群跑过来,喘了口气后才急声说道:“我刚才去看了曾文叔那边挖建的砖瓦窑,怎么,怎么是圆形的啊,而且那窑门跟——跟——”

    说到这里,周茉涨红了脸,没好意思说下去。

    因为江县现在的砖瓦窑,地面窑门部分是方形的,跟个房子似的。而县太爷要建造的新砖瓦窑,窑门部分却是圆形的,远远看过去,跟个坟头似的。

    跟了好几声,周茉都没把‘坟头’二字说出口。

    可她一个转身,瞧见原本砖瓦窑的窑门,竟然被工人们拆除了,看样子,竟然也准备重建成‘圆形坟头’。

    这下不仅周茉傻眼。

    后面跟来的周亮,以及其余工匠们也都傻了。

    他们刚才忙着去指导工人们淘洗黏土,怎么一个转眼的功夫,砖瓦窑都被拆了呢?

    周亮更是急切道:“县太爷!我们当时可是亲自去凉州看过,他们的砖瓦窑就是方形的,咱擅自改了窑门,这损失不可估量啊!”

    县太爷这次可是一口气开了三个砖瓦窑。

    那三个窑同时工作,一次能起出来九万块砖、十五万块瓦片。同时还要耗费木材、工匠人力成本,这绝对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哪能就这么随便把窑门给改了呢?

    这也太草率了点!

    “跟什么似的?”

    陈庚年当然知道周茉什么意思,他先是调侃了对方一把,没有真把‘坟头’二字说出来。随后没等周茉接话,他安抚般朝着周亮等人摆摆手,示意他们看向窑门:“那个窑门,是本官特地改良过的,你们且放心,不会出问题的。”

    特地改良过的?

    周亮等人闻言都有些狐疑,他们知道县太爷本事通天,可——县太爷难道连烧砖都懂?

    “这种方形的窑门,只能烧干内窑的水汽,却又无法在烧制的时候均匀的给水。所以导致很多时候,砖窑里烧出来的砖瓦,青红不均,甚至大部分都是廉价的红砖。”

    陈庚年笑道:“别看这个圆形的窑门不好看,但其实窑门顶部,不是平的,而是一个凹陷的水池子。池子底部用的是两层木板,底层是扎满小细孔的木板,上层是完整的木板。将来等封窑以后,揭开上层木板,把水倒进窑顶的池子里,水会穿过细孔,均匀的流进窑洞里。周茉,还记得你昨天说的话吗?”

    周茉原本还在纠结那窑洞的形状。

    听到这番话,愣住片刻,随后激动道:“烧砖瓦的时候,得把窑内的水都烧没,但是又不能全部烧没——我懂了!要先把里面的水都烧没,然后再外部给水!不能打开窑门进去给,得在窑门外面给水!”

    看,多聪明。

    她不懂‘打开窑门空气里的水蒸气会流进去’,但她懂怎么给水是正确的。

    周亮就像是那种班级里中等的学生,虽然看似也是好学生,可就是死板,很多事情都不开窍,死读书那种。

    他闻言喃喃道:“可是,凉州那边就是这么做的啊。”

    周茉回头看向她哥,坚定道:“那就说明凉州那边错了。因为他们开窑以后,窑内出的砖瓦,通常也都是青红混合,甚至有时候全都是红砖红瓦。”

    青砖瓦,结实耐用,还好看大气,所以很贵。

    反之,红砖是次等砖,不仅不结实,还不好看。

    凉州的有钱老爷盖房子,从来都不会选择红砖的。

    可偏偏青砖很难生产,所以这就导致,青红砖瓦差价惊人。

    凉州那边错了?他们生产出的砖瓦青红混合?

    听到这话,连周亮身后一个年纪大的工匠都忍不住蹙眉说道:“小茉,别胡说,砖瓦窑青红混合在所难免,没有人能完全烧制出全是青色的砖瓦。”

    要是都能烧出来一整窑的青砖瓦,那利益得多吓人呐!

    正当他们彼此争执的时候。

    就听县太爷轻笑道:“周茉说的不错,凉州那边的砖瓦窑做错了。按照本官的办法来,我敢保证,咱们厂子产出的,肯定全都是青砖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