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09节

作品:《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孙成也笑了笑,随后照例开始公事公办询问:“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情况,你面试的是养猪工人对吧,不用太紧张,说说自己平时养猪吗,怎么维护猪圈的,有没有什么给猪喂食的小诀窍。”

    “我,我叫张阿花,今年34岁,李家村人。我家里养了三头猪,平时每天都会给猪打扫猪圈,还会用草木灰给猪圈消毒,做除臭处理。”

    张阿花本来有些紧张,可打开话匣子,想着自己每天养猪要做的事情,越说越顺畅:“喂猪的时候我发现,上午给猪吃好的,猪一整天都精神,所以上午可以喂点精饲料。中午和下午可以喂麦麸、猪草之类的,但是不能喂太干……”

    看得出来,为了让家里的猪崽长肉,张阿花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

    她说的很详细。

    孙成和其余两位差役听得眼睛都亮起来,这就是他们要招收的人才啊!民众当中果然是卧虎藏龙,各行各业都有真正的人才。

    “好,花婶儿,你被录用了。拿着这个牌子,去那边找郎中简单号个脉,然后就可以签契书了。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不许透露这次面试的问题给其余求职者,不然你会被开除。”

    面试已经完成,孙成憨笑道:“三天后,你得来县城外砖瓦窑东边五百米的平坡,那地方你知道吧?我们准备在那里建造红阳养猪场。”

    张阿花怔怔的接过牌子,随后喜不自胜。

    她被录用了!

    那岂不是代表着,以后她也能像男人们一样,出去干活儿、挣钱了!

    “谢谢,谢谢!我知道那地儿,三天后我一定准时到!”

    张阿花激动的走出棚屋,不出意外被一群人羡慕的注视着。她心里得意极了,以后她张阿花,说不定也要出息了,变成厉害人物了呐!

    不仅仅张阿花。

    今天还有太多太多曾经只懂在田地里忙活的农民,通过了县衙的面试,或者参与养猪,或者参与制砖瓦,或者参与运输,或者参与建造房屋。

    人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整个县衙外都是憧憬的笑脸。

    因为日子从今天开始,会变得越来约好啊!

    感谢县太爷,感谢县太爷啊!

    他们此时还只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份工作,能在农闲时候赚很多钱,所在感谢县太爷。

    但其实呢?

    这不仅是县太爷对他们金钱上的馈赠,还是在能力、思想上的馈赠。因为从今天开始,他们将会成为江县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工人。

    他们的能力,绝对是目前整个县区都靠前的。

    只要肯努力,将来升为组长、部门主管、经理甚至厂长,那是可以改变阶级命运的啊!

    这是一个百废待兴,各个行业初步开始腾飞的‘黄金年代’。

    是县太爷为江县制造梦幻经济的开端。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江县虽然看似仍旧贫瘠,但贫瘠的表象下,其实遍地都被陈庚年塞满了金灿灿的黄金。

    只要有能力抓住一捧金子,就能搭上县太爷的快车,自此乘风而起,创造奇迹!

    第52章 052

    ◎全民努力搞创收,厂子开业,大奇迹年代下的小人物们。◎

    张阿花在孙成那里通过了面试, 即将成为养猪厂的一名工人。

    另一边。

    陈庚年的砖窑厂招聘现场,也招收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人才。

    养猪虽然也需要技术,但部分百姓家里好歹养过猪, 知道大概流程。

    但烧制砖瓦不一样,这种技术活儿,寻常老百姓甚至从未接触过,根本就无从下手。

    因此,来陈庚年这里应聘的, 大多都是苦力劳作者。

    比如挖、挑黏土,再比如制作砖坯、瓦坯,和最后开窑取、送砖瓦。这些工作基本上全都是力气活儿,甚至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身体健康结实, 就能上手操作。

    刚开始陈庚年还有耐心面试。

    可越到后面, 心里越急迫。因为他需要的是技术人才啊,砖瓦烧制工匠, 才是砖瓦厂的技术工种, 没有这群人,总不能他这个县太爷亲手去烧吧!

    再者说,他只是有系统给予的【砖瓦烧制技术】教材,他能看懂, 但并不代表他真的一上手就能当砖瓦窑工匠去工作。

    门外汉一秒速成砖瓦窑师傅, 天底下哪有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理论实践知识,要交给有技术的工匠, 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啊!

    这个时候, 陈庚年其实已经意识到, 江县还是太偏僻落后, 极度缺乏人才。

    导致很多工作无人可用。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问题,一时半会儿是根本无法解决的,或许等这几个厂子效益好了,江县的工商业初步发展起来,县衙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以后,可以考虑开办学校。

    比如扫盲啊,比如教习各种行业技术啊,这样就能补齐人才匮乏的不足。

    但这个是真急不得,目前阶段,江县实在没能力开办学校,先把民众们的生活水平提上来才是重中之重啊。

    就在县太爷心里想着,要不要暂停砖瓦窑厂面试,再去孙成家走一趟,问问孙元河那批砖瓦匠师傅的家庭地址,然后亲自登门招收人才的时候。

    外面传来差役兴奋的声音:“32号,周亮,应聘砖瓦窑烧制工匠,快进去吧!”

    棚子里,陈庚年精神一振,总算是来了个技术人才!

    可让县太爷没想到的是,那位叫做周亮的在喊号以后没有第一时间进来,反而有个女子在外面压低声音哀求着什么。

    随后,是那位周亮微怒道:“好了,你别闹了,赶快回家!哪有女子来做砖瓦烧制这种苦累活儿的!妹子,算哥求你了,这里可是县衙,你再闹腾下去,咱兄妹俩都得完蛋!”

    可那女子竟半点不肯服软:“县衙告示上写了,招工男女不限!当年你们烧制砖瓦的时候,我在旁边给你们端茶倒水收拾瓦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你们烧砖瓦。你们会的,我都会!”

    听到这话,陈庚年挑了挑眉梢。

    看来,外面这来面试的兄妹俩,应该就是当年在郑文峰砖瓦窑里干活的技术工匠。

    秉承着人才越多越好的原则,他提高声音道:“发生了何事?都进来说话。”

    外面有片刻的沉默。

    随后,一个年龄在二十岁出头、身材壮硕的男子,和一个模样在十多岁的女孩先后走了进来。

    大概是没想到县太爷会听到他们的谈话,兄妹二人面色都有些忐忑,进来以后立刻跪拜:“草民见过县太爷——”

    陈庚年摆摆手:“今天这是面试招聘,不用做这些虚礼。本官且问你们,你们可是孙元河老爷介绍过来的?”

    之所以询问,是他没想到这对兄妹会如此年轻。

    时间倒退八年,周亮估计顶多也就十五岁,至于他旁边的妹子,可能十岁?

    穷苦家的孩子不容易啊,这么小就出来做工赚钱。

    “回县太爷,正是。”

    那周亮回答完毕后,小心觑了一眼县太爷的脸色。发现他并未生气,在心里松了口气,然后歉意道:“方才是家里小妹不懂规矩,冲撞了县太爷,您放心,我这就让她回去。”

    旁边,周亮的妹妹看着很不服气。

    但碍于县太爷在场,所以没有敢反驳。

    “来都来了,那就一起面试吧,她说的对,除了绝对的力气活儿,县衙招工男女不限。”

    陈庚年看向那年轻女孩,笑道:“简单介绍下自己。”

    女孩估计没想到自己还真混上了面试,惊喜道:“回县太爷,我叫周茉,今年十九岁。十年前,我哥在砖瓦窑上工,我就住在窑洞里负责给他们端茶倒水打扫收拾。因为我家穷,爹娘走的早,我只能跟着我哥出来干活儿。但是县太爷你放心,江县的瓦窑开了两年,我在里面住了两年,平时无聊发呆的时候,就看他们造砖瓦,怎么干的我都懂,还上手做过砖瓦呢!”

    周家兄妹很穷。

    后来砖瓦窑厂倒闭了,他们只能靠着家里微薄的几亩地生活。

    听到妹妹说自己十九了,周亮眼睛里浮现出一抹自责和心痛,妹妹模样长得不差,但这么大岁数还没嫁出去,还不是因为他们家穷!

    可没等周亮继续自责。

    听到周茉说她上手做过砖瓦,顿时皱眉问道:“你什么时候做过砖瓦?”

    周茉摊摊手:“趁你们睡着的时候啊,你当我傻,你们醒着的话我哪敢上手。”

    周亮闻言脸都绷紧了。

    她当时才几岁?就敢上手去烧砖瓦,那是多危险的活儿啊!

    看着这对兄妹互动,陈庚年有些想笑。

    目前来看,他其实挺欣赏这个周茉的,这女孩儿跟丁晴一样,说话很利落,姿态也不怯场,一般来说,站在领导的角度,都会欣赏这种人才,尤其是女性。

    因为可塑性更强。

    “砖瓦窑当时关闭,据说是因为窑内生产出来的砖,大多都是劣质的红砖,甚至不成型的碎砖。你们烧制的时候,有很多技术难关没有克服。”

    陈庚年看向那周茉,状似随意的问道:“你既然上手烧制过砖瓦,有没有思考过,这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面试的关键就在于聊。

    很多时候,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肚子里有没有货,聊几句就出来了。

    周茉闻言一怔,表情有些迟疑。

    旁边周亮怕妹子说错话,赶忙说道:“县太爷,那是因为我们去凉州砖瓦窑学习的时候,那些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故意隐瞒了一些关键诀窍。我敢保证,我们就是按照他们说的流程在烧制,可烧出来——”

    陈庚年摆摆手:“本官没有问你。”

    周亮脸色一僵,神情惶恐着噤声。

    而周茉则是迅速抬起头。

    跟县太爷鼓励般的视线对上,她仿佛得到了勇气,迟疑着说道:“不瞒县太爷,这个问题其实我想过,怎么流程是一样的,但烧出来的砖瓦就是次等或者劣质的呢?由于年代久远,一些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始终觉得,应该跟窑内的温度,以及水汽有关。就是——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相当于做饭?火候太大饭会糊,火候太小饭不会熟。烧砖瓦的时候,得把窑内的水都烧没,但是又不能全部烧没——啊,我在说什么!”

    话说到最后,周茉自己都窘迫的红了脸。

    周亮更是尴尬的低下头。

    但兄妹俩没有发现的是,县太爷的眼睛已经彻底亮了起来。

    你看,你得承认,有的人生来就带着某种天赋或者直觉,她和某个行业极度适配,能轻而易举看穿一些别人一辈子都看不懂的难题。

    周茉的问题不在于技术不达标。

    她是因为缺乏文化知识打底,所以不能把一些原理用科学的语言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