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42节

作品:《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没人信石门村地下会有水源。

    更何况, 这话是从二世祖裴宝来嘴里说出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正当大家将信将疑的时候。

    就听裴宝来头也不回的补充道:“县太爷亲口说的,爱信不信。”

    因为怀疑石门村人故意陷害裴家, 所以他态度很恶劣。

    但石门村人闻言眼睛都亮了起来。

    县太爷说的!

    或许陈庚年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江县一些贫苦的村子里,多么具有传奇色彩。

    人们憧憬着谈论他研发的耕犁,比锄头好使一万倍!谈论他研发的三足耧车播种机,每亩地能节省二十斤种子, 不仅发芽率翻倍,秧苗还嫩绿嫩绿的!

    可惜大家太穷了,买不起啊。

    所以只能在路过别人家田地的时候,远远地,羡慕地看上几眼。

    但石门村人也不是没有享受过县太爷研发出来的好东西。

    比如藿香正气汤!

    那可真是神药啊, 得了热病以后难受的不行, 但喝一碗那汤药,立刻就好了!

    先前, 他们受郑文峰那狗东西挑唆, 去县衙游/行。

    可县太爷非但没有惩罚他们,还给他们喝藿香正气汤,让他们去衙门打井水。

    因此石门村人心里,对县太爷是感激且信任的。

    “真是县太爷说的有水?”

    “咱们去看看, 县太爷那么厉害, 连热病都能治,说不定真知道怎么挖水!”

    抱着某种小心翼翼的期待, 人们纷纷跟上裴宝来的脚步。

    就连最近才把父亲下葬, 哭的眼睛仍旧在红肿的石满, 在愧疚的盯着裴宝来的背影片刻, 也迟疑着跟了上去。

    让村民们惊喜的是,裴宝来没有骗人,县太爷亲自来他们石门村了!

    临近村子后面的一个矮坡处,陈庚年正猫着腰,凝眉沉思,也不知道在研究些什么。

    大家不敢打扰,只敢在旁边小心等着。

    许久后,就听陈庚年长舒一口气:“第一口竖井的位置,确定了,就在这里!”

    裴宝来闻言脸色一喜。

    他现在大概懂了坎儿井的一些原理。

    第一口竖井其实就是挖井的起始点。

    “第一口竖井?”

    “县太爷,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我们村地底下,真有水?”

    石门村人本来没抱有太大希望,可一听县太爷这话,心脏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苍天呐,他们村地下竟然真的有水源!

    “是的,本官可以确定,只要你们按照我定好的标记点来挖,绝对能挖出水。”

    陈庚年拍了拍裴宝来的肩膀,对满脸欣喜的村民们说道:“至于掘井的办法,我已经教给了裴宝来差役,接下来,裴差役会带着你们凿井挖水。”

    说完后。

    陈庚年以‘衙门公务繁忙’为由头,走了。

    裴宝来傻眼。

    不是,你可真是我亲哥啊,这就走了?

    凿井啊,坎儿井,这么重要的任务,甚至关乎到整个江县是否能够平安渡过这次大旱灾。

    你交给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二世祖?!

    裴宝来不知道的是,曾经三足耧车研发出来的时候,胡铭也被陈庚年这样‘坑’过。

    于是他和当时的胡铭一样,心里突然就有了‘压力’和‘责任’。

    石门村人信任县太爷,却对裴宝来充满怀疑。眼看县太爷走了,大家面面相觑。

    裴宝来心里本就没底,看到这群人不信任的眼神,更加来气:“挖还是不挖啊,给句话。挖的话就赶紧去拿锄头、铁锹。”

    挖,那当然要挖。

    明知道地下有水,不挖是傻子!

    石门村的村长看了裴宝来一眼,咬牙道:“每家都出个男人来挖井,没有男人的,带着篮子来装土。”

    在活命的水源面前,什么成见都得先放下。

    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简单的挖一口井。

    可随着开工以后,才知道这是个多么庞大的工作量。

    按照陈庚年做的标记,这条坎儿井的长度在12丈,也就是大概四十米。

    从起始点的竖井,到最末端的高坡出水层,中间这四十米的距离,分别定了八口竖井。

    人们要先用锄头,铁锹,挖出这八口竖井,至少挖五米深。

    然后进入井下,在地底挖暗渠,暗渠要挖四十米,分别连通这八口竖井,最后才算是挖成功。

    至于这些竖井,一是用来确定坎儿井的走向,二是暗渠里挖掘出来的土,方便从竖井运上去。

    地下作业暗无天日,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陈庚年多定了两口竖井,确保空气流通顺畅。

    石门村的人,绝对是属于吃苦耐劳的。

    可,听到这堪称恐怖的挖井方法,仍旧觉得头皮发麻。

    乖乖,这得挖到什么时候去嘛。

    到时候万一什么都挖不出来,岂不是白费力气。

    但最后他们还是挖了,而且还是劲头十足的挖。

    因为裴宝来在一旁阴阳怪气:“怎么,砸我家的时候不是挺有劲儿的吗,现在挖井反倒是没劲儿了?”

    这狗地主家的儿子!

    大家被他刺激得不轻,一个个闷头开挖。

    而刺激完别人的裴宝来,同样拿着一把铁锹,用力开挖。结果——

    一铁锹戳进去,不仅没挖出土,反倒是卡进土里拽不出来了。

    裴宝来憋得脸色通红。

    石门村人在旁边哄笑。

    也是很神奇。

    明明条件那么艰苦,天上日头毒辣,旱灾随时要来临。

    可双方就是这样互相较劲儿,闹哄哄的开始挖井了。

    石门村开始挖井的同时。

    江县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水源枯竭、庄稼秧苗泛黄,都引来无尽的恐慌。

    但这个时候人们惊奇的发现,泛黄的秧苗,基本上都是洒种子的田地。

    用耧车播种长出来的秧苗,虽然没有先前翠绿,但至少没有泛黄枯萎!

    这件事传开后,很多人后悔不跌。

    早知道当时就应该咬牙出些钱,租赁耧车播种!

    另一边。

    作为缺水恐慌的制造者,郑文峰自然也在密切的关注着陈庚年的动向。

    “那二世祖说石门村地下有水,让村民们挖井?”

    打听到消息的郑文峰先是一愣,随后笑的前仰后合:“既然这样,那就帮他把消息散布出去,让大家都看看,县太爷是怎么挖水的!”

    或许江县地下真的有水。

    但靠近沙漠、连耕田都被沙化的石门村,绝对挖不出水!

    陈庚年这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病急乱投医了呀。

    因为这场旱灾只要解决不了,陈庚年身为县令,一定会受到牵连。

    除此之外,陈庚年身上还有个更致命的问题。

    受贿买官。

    治理无方,外加受贿买官,这两条罪责,足以让陈家小子彻底完蛋。

    但郑文峰暂时不打算去举报陈庚年买官,因为他并不确定,陈家走的是凉州那边哪位上官的关系买来的官。

    正所谓官官相护,冒然去举报的话,很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郑文峰决定,以这场大旱灾为由头,先逼迫陈庚年主动辞官。

    有郑文峰故意传播消息,很快大半个江县都知道了,县太爷正派遣人在石门村凿井挖水。

    带头挖水的,是黑心地主裴仲家的儿子裴宝来!

    出于对县太爷的信任,大家报着期待去查探情况。

    可每一个亲自去看过的人,回来后都直摇头。

    “肯定挖不出来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