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688节

作品:《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大闹天宫】彻底完工,怎么也得等到明年了。

    让张浩哲把玉皇像盖了起来,李逸就来到了隔壁新建好的厂房里。

    闻惯了玉皇像飘散的竹香,新厂房里崭新的钢结构气味,混在水泥特有的味道里,顿时就将李逸带到了工业时代。

    工人已经按照李逸设计的图纸,将厂房里划分出了八个车间。

    这八个车间也对应了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八个主要工序。

    但目前车间搭建还没完工,采购的窑炉也才刚刚送进来,还没有开炉。

    刚好李逸这次过来,就开机试了一次。

    新设备的效果很不错,李逸很满意。

    随后,李逸就让工人把材料拿了过来,开始动手制作了。

    这一批的国礼订单,上面并没有对器型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是提出要展现国家文化,民族特色。

    这个要求就比较宽泛了,李逸的发挥空间很大。

    这次用国礼订单当借口,来让上面帮忙解决,其实是有一些冒险的。

    因为这有种拿捏对方的意思。

    不过对方还是妥协了,因为目前只有李逸有这门技术,而且国礼的清单已经定好了,没法更改。

    所以,这件事说起来,是李逸摆了对方一道。

    任何人被拿捏,肯定都是会不高兴的。

    只是对方为了大局为重,没有跟李逸计较,但并不代表对方会忘记这个亏。

    因此,李逸并没有沉浸在轻松搞定对手的喜悦中,而是第一时间赶了回来,制作国礼景泰蓝器。

    他要用最快的速度交付这批订单,应该还有机会缓和关系。

    毕竟对于那些人来说,能办得好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李逸做好了计划,要在三天之内,把这一批国礼景泰蓝器交付出去,展现出自己的诚意。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李逸再次进入了废寝忘食的极致工作状态。

    最终,他在第三天的晚上,做完了最后一对【铜胎画珐琅赏盘】。

    这一批订单里,一共需要十二件礼器。

    想要在三天的时间里做完,做掐丝珐琅或者錾胎珐琅都肯定是来不及了。

    所以李逸就做了比较简单的画珐琅。

    画珐琅和掐丝珐琅、錾胎珐琅一样,都属于传统三大珐琅器工艺。

    而景泰蓝就是掐丝珐琅,是珐琅器的一种。

    只是因为珐琅器在当时又叫珐蓝,而它的制作工艺是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巅峰的,所以就把这种珐琅器中最精致的产品叫做景泰蓝了。

    景泰蓝需要掐丝焊接,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也比较耗时。

    而画珐琅相对简单一些,只需要涂好珐琅料以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就可以了。

    但虽然工艺相对简单,但和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相比,画珐琅却更有中华文化的韵味。

    因为画珐琅需要用到国画基础,画工同样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价值。

    因此宫廷造办处里的画珐琅匠人,无一不是临摹高手。

    李逸的画工也是承袭了被乾隆逼着训练过的张东官,并且自己也偷学过,水平虽然不至于和名家媲美,但临摹名家还是能学个十之八九的。

    于是,他就在十二对【铜胎画珐琅赏盘】上画了二十四幅山水名画,每一幅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董源的《夏日图》,巨然的《层岩丛树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在经过烧蓝,磨光之后,十二对赏盘摆放在一起,赫然有一种走进了国画展厅的感觉。

    张浩哲就是这种感觉。

    看着十二对依次排开,古色古香,雅韵至极的赏盘,他两眼放光,啧啧赞叹:“太漂亮了!能直接放去博物馆了!”

    李逸吃着他送来的饭菜,含糊示意:“包装盒都准备好了吧?”

    “准备好了,专门找厂家定制的,绝对上档次!”

    张浩哲说着,就跑去库房,推着个箱子回来了。

    李逸指挥着他,让他把十二对赏盘都用绸布擦了一遍,擦得光亮后,就卡在了檀木架子上,放进了订制的礼盒中。

    看着他把赏盘装好后,李逸就找出了一个号码,编辑了一条短信发送了过去。

    发出了短信,李逸就继续吃起了饭。

    已经是晚上了,对方回信息应该也到明天了。

    但刚扒了一口饭,他的手机就响了,却是对方回了条信息回来。

    “你在厂里吗?我现在过来。”

    见状,李逸有些惊讶,但随即就回复,表示自己在厂房等他。

    半个多小时后,一辆黑色的红旗就开进了厂里。

    李逸在厂房门口等着,看到车开过来,就迈步迎了上去。

    车子停稳,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就从车上推门下来了。

    看到迎过来的李逸,他微微笑着,和李逸握了握手:“小李同志,辛苦了。”

    第802章 专业技术就是先进生产力

    “应该的,应该的。”

    李逸伸出双手,和他握了握,笑问:“领导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见他没提别的事儿,中年男人笑容中多了一丝赞许,随即笑道:“还好,没到十二点,刚好看到你说东西做好了,我就来看看,能早点带回去,也好早点做规划。”

    “领导太辛苦了,这么晚了还在为人民服务。”

    李逸小小的送上了一句马屁,随即抬手招呼:“那先看看东西吧!”

    中年男人也正有此意,点了点头,就跟着他进了厂房。

    “厂房刚搭建好,有点简陋,领导见谅。”

    李逸引着他往库房走去。

    中年男人不置可否,只是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厂房中央的几台设备。

    见窑炉口还在向外散发着高温,他抬手指着问:“你的景泰蓝,就是从那里烧出来的吗?”

    “对。”

    李逸笑道:“真金不怕火炼,景泰蓝想要成器,也要经过火的考验才行。”

    “不错。”

    中年男人满意点了点头。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库房。

    张浩哲紧张的守在厂房门口,见李逸两人过来,赶忙伸手打开了库房的门。

    装好的礼盒已经摆放在桌上了,精致的包装礼盒和杂乱的库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在一片杂乱之中,更显得精致奢华,就像是落入了垃圾堆中的珍珠。

    中年男人迈步上前,打量了一番,才笑道:“这盒子不错。”

    李逸笑着拿起了一盒,递到了他面前,笑道:“明珠在内。”

    “哈哈!”

    中年男人被他逗笑了。

    李逸说明珠在内,显然是在用买椟还珠的典故开玩笑,意思是说里面的东西比盒子好。

    他笑着伸出手来,接过了礼盒,冲李逸打趣:“那我倒要看看,你这个明珠到底品质如何了。”

    说着,他就捏着提手,打开了礼盒。

    礼盒开启,盒中卡在檀木架上的赏盘就出现在他眼前了。

    看到赏盘,中年男人的眼神一凝,顿时“咦”了一声。

    将盒子放在了桌上,他将盖子彻底掀开,借着灯光仔细的打量了起来,神色认真了几分。

    “这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啊!”

    他认出了盘中的山水画,有些惊讶的问:“这个是打印上去的吗?”

    “当然不是。”

    李逸笑着抬手示意:“你可以摸摸看,那些料都是凸起来的。”

    中年男人闻言,就伸手摸了下盘中山水画的纹路,果然摸到了一条条凸起。

    见状,他更惊讶了:“这是画上去的?”

    “用毛笔蘸着珐琅料来画,烧完以后就定型了。”

    李逸简单的说了下做法,随即笑道:“领导对山水画也有研究啊?”

    “哪有什么研究不研究的?就是经常陪外宾参观。”

    中年男人笑道:“比较细分的画我可能不认识,但这种国宝级的画我还是认识的。”

    “这样啊!”

    李逸点了点头,随即就把剩下的礼盒也逐一打开了:“那这些画你应该都不会陌生的。”

    看着李逸打开的礼盒,和随之出现在面前的赏盘,中年男人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浓了。

    等到李逸把二十四个礼盒全部打开后,中年男人忍不住感慨:“你这是把山水名家的名作全画出来了啊!”

    “给我的要求是展现传统文化,水墨丹青肯定是最有华夏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