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638节

作品:《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740章 兄终弟及

    “对。”

    李逸应了声,才看了眼郝力保,笑道:“不愧是郝师傅,看一眼就知道要做什么菜了。”

    郝力保呵呵一笑,摆了摆手才解释:“这菜比较特殊,就这菜的肉馅儿得洗,但凡是干这行的都看得出来。”

    张国利在一旁听到,有些好奇:“我刚才也想问,好好的肉馅儿,洗它干嘛?我还从来没见过洗肉馅儿的。

    洗完的肉馅儿,那肉味儿不都跑没了?”

    郝力保笑呵呵的解释:“这道菜是鄂省的一道名菜,也叫蟠龙菜,当地人叫剁菜,一般是宴席上的头碗。

    据说这道菜是明代发明的,当时的皇帝是朱厚照,他没有儿子,死了以后,没有儿子接任皇帝。

    所以太后就传了懿旨,给朱厚照的两个叔叔,还有堂弟朱厚熜发了消息,告诉他们先到京城者为君,后到者为臣。

    但朱厚照的两个叔叔距离京城只有几百里,朱厚熜的封地距离京城有三千多里。

    后来严嵩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假扮钦犯,坐在囚车里,日夜不停的赶路,这样没人敢阻拦,也没人敢接应,可以省好多时间。

    那两位亲王以为路近,肯定大张旗鼓,各地官员肯定争着送他们,日夜宴请不断。

    这样一来,此消彼长,朱厚熜肯定可以提前抵达。

    但这样有个问题,既然要坐囚车,那肯定要吃囚饭。

    为了不引人瞩目,随从的人也不可能生火做饭,给朱厚熜做热乎饭菜吃。

    而且囚饭肯定比较简陋,不能见荤腥,否则肯定被人发现。

    所以朱厚熜马上下令,让府上连夜做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来。

    有个叫詹多的厨子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猪肥肉,精瘦肉和鱼肉剁成泥,调成馅儿,用白薯皮包裹起来,上锅蒸熟。

    这样做出来的菜,看上去就像是白薯一样,就不会引人瞩目了。

    不过为了让里面的肉更白,更像白薯,在剁馅儿的时候,精瘦肉都要用水洗干净,把里面的血水都洗出来。

    这样洗过以后的瘦肉在蒸熟以后,就都是白色的了,和白薯一样了。”

    张国利听完了他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砸了下掌心,笑道:“原来是这样,妙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典故。”

    直播间里,观众们也听得心驰神往,一个个都在兴奋的聊着。

    “好家伙,龟兔赛跑的故事原来是从这发展出来的啊?”

    “选皇帝比赛跑,谁跑得快谁当?老朱家的人果然不一般,哈哈!”

    “抢皇位这么大的事,居然还有心思考虑囚饭好不好吃?就是吃真白薯也没事啊!当了皇帝,那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

    “哈哈!听着好玩,但有点假,一听就是编排嘉靖帝得位不正的。”

    “我就是鄂省荆门人,我爷爷就给我讲过这个故事,所以我小时候吃席,就喜欢吃卷切,以为吃得多以后就能当皇帝,哈哈!”

    “这应该是假的吧?皇位更替怎么可能这么儿戏?”

    直播间里,有人调侃,有人质疑。

    李逸一边洗着肉馅,一边扫了眼弹幕,笑了笑,却没有解释。

    这个故事的确是当地流传比较广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但真实性也的确存疑。

    根据李逸的了解,在《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里有记载过,正德年间,也就是朱厚照还活着的时候,因为他姓朱,而且生肖也属猪,所以比较忌讳吃猪肉,曾经一度敕令全国禁食猪肉。

    他的堂叔朱佑杬,也就是嘉靖帝朱厚熜的父亲,在当时被封在了湖广安陆州,受封兴王。

    朱佑杬深知民间百姓离不开猪肉,但又不好直接违抗皇命,为了变通执行,他就发明了这种吃肉不见肉的卷切。

    后来随着朱厚熜即位,猪肉禁令解开,这道卷切却也流传了下来。

    这个记载还是比较有可信度的,因为朱厚照本身就是个喜好玩乐,施政不循常制的皇帝。

    他之所以挂掉,也是因为出去游玩,自己驾着小船去积水池里抓鱼,却不小心翻了船,掉进了水里,结果着了凉,直接病死了。

    从他的死因也能看出他有多不靠谱,能颁出这样的禁令也实属正常。

    而且朱祐杬所处的湖广安陆州,就是现在鄂省荆门下辖的zx市。

    而zx市正是卷切的发源地,当地县志上也有记载。

    最重要的是,明朝皇帝的皇位继承,是有明确规矩的。

    《皇明祖训》里就明确写过,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

    所以朱厚照死了以后,该即位的本来就应该是朱厚熜这一辈的兄弟,跟那两个叔父亲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由此可见,所谓三位候选人飞奔去京城抢夺皇位的故事,本身就是没有根据的。

    不过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就是讲来开心的,没必要考究太多。

    所以李逸也没有多嘴,只是清洗着肉馅,不停的将瘦肉中的血水挤出,让肉质更白。

    在淘洗了五遍之后,洗肉的水终于变得清澈了,瘦肉馅儿也变得快和肥肉一样白了。

    将这些肉馅儿拿到了案台旁,李逸又让张国利帮忙去把张铁霖剁好的肥肉馅儿拿了过来。

    草鱼肉馅儿是上午剁好的,李逸也一起拿了过来。

    随后,李逸又去储藏室取出了昨天磨好的米粉,开始配起了馅料。

    这个米粉并不是条状的米粉,而是将籼米泡发后,磨成米浆,过滤掉水分后烘干留下的米粉渣。

    卷切里是需要加入面粉或淀粉来增加粘性的,否则做熟以后,肉也很难成型。

    现代制作卷切的商家,都是直接加淀粉。

    加淀粉的成团效果的确好,但质感更像火腿肠,而且没有米香味。

    传统的卷切,是要用米粉渣来做的。

    这样做出来的卷切不光会有肉香,还会有浓郁的米香,比淀粉卷切好吃得多。

    把瘦肉、肥肉、鱼肉按照1:1:1的比例配好肉馅儿后,李逸又往肉馅儿里加了五分之一的米粉渣。

    又往里加了姜蒜末,盐,胡椒粉等配料后,李逸就开始搅拌了起来。

    很快,肉馅儿就全部搅拌均匀了。

    第741章 看不透

    李逸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纱布,用水打湿,就铺在了案台上。

    舀起一勺肉馅,倒在纱布上,倒成长条状,李逸用纱布将它包裹起来,向前一推,肉馅翻滚,很快就成了长条状。

    没一会儿,李逸就将所有肉馅儿全部包了起来,一共做了二十多条,整齐的码放在了托盘里。

    随后,李逸就将它们送进了蒸箱里,蒸制了起来。

    大功率的蒸箱效率很高,半个小时后,卷切就全部蒸熟了。

    但这还不算完,李逸将它们取出来后,剥掉纱布,露出了完整的肉条后,就用调好的红曲水和打散的蛋黄,各自刷在了它们的上面,又送进了蒸箱里,蒸了五分钟。

    五分钟后,李逸打开蒸箱,将它们取出,此时的肉条已经被上方的红曲水和蛋黄染上了色。

    被红曲水染红的卷切看上去和红薯还颇有几分相似,如果能将形状也做成红薯的样子就更像了。

    而被蛋黄染成了金黄色的卷切,看上去则像是一根金条一般,充满了富贵的气息。

    这种金黄色的卷切,是用来做给主宴上的【盘扣金龙】的。

    所谓【盘扣金龙】就是【蟠龙菜】的进阶版。

    蟠龙指的是地方诸侯王,并未飞龙在天,登基称帝,所以用红色卷切来做就可以了,但只能上次宴。

    而主宴上的菜,自然要用金色的金龙卷切了。

    不过李逸刚刚只刷了一个面,将所有肉条都翻了个面后,又在下方刷满了红曲水和蛋黄,送进蒸箱蒸了五分钟后,这些卷切就算是全部蒸好了。

    拿过了一把片刀,李逸往刀刃两旁抹上了猪油,就拿过了一根红色卷切,趁热快刀切了起来。

    滚烫的卷切融化了刀刃上的猪油,猪油则隔离了卷切和刀身,让它们乖乖的一片片分离开来,听话的躺在了案板上。

    切开的横截面白生生的,只有外圈一层是红色的,乍一看像是红薯片一般,但却散发着浓郁的肉香。

    郝力保在一旁看着,忍不住伸手捏了一片切好的卷切,送入了口中。

    刚出锅的卷切是最好吃的,虽然放凉以后再蒸熟也可以吃,但总没有刚出锅的有味道。

    薄薄的肉片入口后,肉香味愈发浓郁了几分。

    牙齿落下,紧致的肉质甚至有几分弹牙。

    不过再稍稍用力,牙齿就压破了肉质,将内部的汁水挤压了出来。

    此时,夹杂在肉馅儿里的米渣早已化为了淀粉,和肉馅儿融合到了一起,为肉馅儿增加了几分软糯的口感。

    刚刚被李逸抹在刀刃上的那些猪油,为卷切的横截面附加了一层薄薄的油膜。

    而滚烫的卷切则激发出了猪油的香气,让卷切的香气更上一层楼,越嚼越香。

    最重要的是,这盐口拿捏得恰到好处啊!

    郝力保低头看了眼卷切,眼神有些讶异。

    到了他这种水平,一些复杂的技术,已经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

    这么多年以来,早就熟能生巧了。

    但越是他这个水平的厨师就越清楚,好厨子一把盐,那是绝对不假。

    几十年的老厨师,都有拿捏不好盐口的时候。

    而且越是分量大的菜,越难拿捏。

    西餐厨师有个笨办法,就是严格控制量,不管是食材也好,调料也好,都会用克数记好比例。

    中餐厨师往往是靠经验,多或少都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