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嫡谋 第338节

作品:《庶女嫡谋

    朕会给你送来酸枣的,以后想吃什么就让人做,委屈了谁也不能委屈了咱们的孩子。”

    “皇上言重了,不过是一点口腹之欲,没那么夸张的。”

    “你如今一个人吃两个补,还是要多吃一些的。”

    皇帝陪着她又吃了一些,然后带她去花园散步,闻风赶来的妃嫔们心思各异地道喜,皇帝第一次用严厉的语气警告她们,“从今日起,免除你们每日的请安,都安安分分地待在自己宫中,不可去打扰皇后,后宫的事宜……”

    林皇后急忙打断他,“皇上!……臣妾有些不舒服,想回宫躺一会儿。”

    皇帝忙带她回宫,招来太医诊脉,一番叮嘱后才离开凤仪宫。

    他一路沉着脸回到御书房,看着堆满案桌的奏折,突然没了批阅奏折的心思,甚至觉得有些疲惫。

    太多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太多太多别有用心的人在扰乱朝廷,自从坐上这个位置,他其实一直不曾安心过。

    从前因为有杨钺在,他觉得他们是一体的,有杨钺做后盾,他什么都不怕。

    可现在呢,他真的还能完全信任杨钺吗?

    一个人无比强大时,当你需要仰望他时,或许信任会成为一个笑话。

    “派人去北六州给皇后买酸枣来,顺便去各地转转,朕要知道北六州如今的真实情况。”皇帝低声吩咐,御书房的阴影处传来一道回应,很快那人就消失在宫里。

    皇帝喃喃自语:“杨钺,你可别让朕失望啊。”

    杨钺从关外回来,一路上竟然听到了关于太祖的许多光辉事迹,而且似乎特别耳熟,总觉得在哪听过。

    朝中许多世族勋贵的孩子,都是从小听着太祖的故事长大的,要说几百年前,百姓对太祖的爱戴才是真正的狂热,杨钺这都根本不算什么。

    只是时间过去太久,如今已经很少人提起太祖的光辉事迹了,但只要一提起,百姓们心中还是很快能想起那个一统中原,建立大庆王朝的神奇男子。

    “快!快去关公庙,今日是关公庙正式开放供奉的第一日,咱们赶紧过去抢个好位置,要是能抢到头香就好了。”

    “不急,这次抢不到还有下次,咱们北六州一共建了三十几所关公庙,不怕抢不到。”

    “听说关公神像是将军夫人亲手绘制的,一定十分威武!”

    “那是自然,到时候请一张关公像回去当门神,一定百祟不侵。”

    暗卫扮成普通百姓,跟着人流走去关公庙,他记得朝臣们说的是武神庙,庙里供奉着杨将军,可他来了两日,并未见过一座武神庙,更没有杨钺的

    雕像和功德碑。

    甚至连大臣们传颂的英雄事迹也并不属于杨钺,而是太祖。

    他还以为是自己探查的地域不同,这两日走了许多地方,就连最偏远的小山村都去了。

    村民们在忙着种植冬小麦,许多被军营退回来的男丁被家里人数落,除此之外,他们谈论的话题也大多数是粮种、耕牛以及农具。

    据说有人改进了农具,官府正在加紧打造,明年开春他们就能用上新农具了。

    暗卫入城出城都十分顺利,听说前几日城里混进了探子,城门防守严密了许多,进出都要搜查,但探子抓到后就解禁了。

    街上有穿着军装的士兵与衙门的衙役对峙,很快那士兵就被衙役抓走了,暗卫稍一打听,原来是那士兵吃了东西不付钱,还打了食肆的小二,这才被逮捕的。

    北六州随处可见战争留下的痕迹,被毁坏的城墙还在修建,被烧毁的房屋还空置着,经常能看到官府贴出的招人告示。

    暗卫了解过过,所谓的三十万户军户,人口并不多,甚至凑不出军营征兵的数量,东北军的军营还不足二十万人,而且因为粮食不足,所有士兵都跟着开荒种田去了。

    他在北六州待了十日,甚至混进将军府送过菜,听说杨将军总是不着家,跑去关外养马了,才回来不到两日又走了。

    夫人不爱应酬,一个人闷久了也追到关外马场去了,甚至有人私下传,将军带着夫人去草原

    跑马,玩得乐不思蜀。

    暗卫回京后将消息如实汇报,皇帝听完心情十分复杂。

    他甚至怀疑暗卫是不是被杨钺收买了,为何与所有人说的不同?

    但暗卫的真容只有他知道,连皇后都未曾见过,杨钺更不可能知道他并收买他。

    第566章 关公庙

    “所以,朕被大臣们欺骗了是吗?”皇帝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这件事到处透着古怪。

    朝臣们一反常态的对杨钺赞不绝口,京城里盛传的消息在政令下达后不久就开始传开了,速度太快反而让人生疑。

    是有人故意散布的消息,目的就是为让他怀疑杨钺,忌惮杨家。

    真是好手段啊!

    暗卫不会轻易下判断,他只负责将查到的消息禀报给皇上。

    皇帝又问:“那北六州内就没有百姓称颂杨将军的事迹?”

    “有,尤其是杨将军解救过的几个地方,百姓们对其十分推崇,据说改军户也是这些地方的百姓最先支持的。”

    这才对,如果百姓们对杨钺丝毫不感恩,那也太假了。

    “还有什么消息?朕从未出过京城,北六州大致是何模样?百姓生活还好吗?”

    暗卫挑了一些民俗风情讲了,还说了那边的天气和饮食,百姓们虽然过得温饱不济,但起码不用流离失所。

    “马上又要进入寒冬了,每年北地的雪灾都是朕与大臣们最记挂的事,也是朕疏忽了,那边常年动乱,每回征兵都是最先响应的,青壮年少,就靠着一些老弱妇孺能种多少粮食出来?

    难怪杨爱卿执着于改制,十几万的将士就是最好的劳动力,确实不该浪费了。”

    “皇上英明,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种植冬小麦了,兵民一起,百姓们热情高涨。”

    皇帝露出笑容,这是他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只有百姓们吃饱穿暖,才有余力壮大国力。

    杨钺伏在马背上,抓紧缰绳冲刺过障碍,然后看准时机用力挥舞马球棍,抄起地上的马球,用力一击,球落入球门内。

    “哦吼……将军威武!”围观的士兵敲锣打鼓,大声欢呼。

    杨钺直起腰背,朝对面的曹副将挥了挥马球棍,“曹副将,你倒是快打啊,磨磨唧唧的像个娘们!”

    曹副将咬牙切齿地看着嚣张得意的杨钺,哪里是他磨蹭,是杨钺跟发了疯似的抢球,不给他任何机会。

    从开始比赛到现在,对方已经连进五个球了,对比惨烈。

    他求饶道:“将军,您太厉害了,属下不是您的对手,您换个人吧。”

    其余队友也跟着哀嚎,这样下去怎么比?他根本连球都摸不到。

    杨钺朝一旁坐着看球赛的妇人瞥了一眼,笑着点头:“行吧,得给你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否则夫人看球赛都看得不尽兴了。”

    曹副将这才想到这茬,难怪杨将军今日跟吃了鹿血似的,原来是为了在夫人面前好好表现啊。

    那接下来的比赛他可得好好打了,不能在夫人面前丢脸,输给将军不丢人,但输给其他副将就难看了。

    之后换石蒙远上场,杨钺坐到邵芸琅身旁陪她观赛,问:“怎样,是不是比京城里那些软趴趴的公子哥打得好?”

    邵芸琅平静地回答:“我不曾见过公子哥打球。”

    杨钺轻轻“嗤”了一声,并未拆穿她

    他靠过去将一枚果子塞进邵芸琅嘴里,轻声问:“咱们还需要在这里待几日?”

    “想待几日待几日,你急着回去了?”

    “我不急,不过眼看就要下一场大雪了,怕到时候马车不好走,你得回去了。”杨钺习惯了这北边的气候,就在草原上过冬也没问题,但这苦头不能让邵芸琅吃。

    邵芸琅挺喜欢这里的,附近就是马场,里头已经养了上千匹马,一大半都是杨钺带人抓回来的野马。

    两国大战,跑到野外的战马也不少,杨钺接下来还会继续到处寻马,这可比培育速度快多了。

    邵芸琅抬头看了眼天色,北六州的冬季太漫长了,此时乌云压顶,连吹来的风也裹挟着刺骨的冰冷。

    “好,我明日回去,也该去验收成果了,京城那边可以开始行动了,不能每回都被动挨打。”

    “放心,老太君在呢,那些人总当我们杨家的人是死的,要不是你之前不让我动,我早把他们的罪证送到御史台了。”

    “不用你动手,你查出来的证据别人会怀疑,皇上也会怀疑你别有用心,就让他自己睁大眼睛看看,到底谁忠谁奸。”

    杨钺伸手撸了一把藏在她怀里的猫,“这眼前的平静弥足珍贵,我可不想让人破坏了。”

    夜里下起了大雪,邵芸琅晨起时发现他们住的木屋被雪覆盖了一半,积雪没到了杨钺的小腿肚,可见昨夜大雪下得有多大。

    杨钺护送她回锦州,

    一路上看到有受灾的百姓,官府正在四处巡查救灾,大家司空见惯,并不如何焦虑。

    路过关公庙,邵芸琅带着杨钺进去上了一炷香。

    杨钺盯着那比人还高的雕像,摸着下巴想:“听说这些的雕像几天时间就雕刻好了,工匠们怎么做到的?”

    邵芸琅将香插在香炉里,如果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里的香炉只摆在院中,大殿内没有香炉,没有烛台,连个灯笼都没有。

    “你上手摸一摸就知道了。”

    杨钺走过去摸了一下雕像,入手冰凉,低声笑了笑,“胆子不小啊,冰雕的雕像也维持不了太久吧?”

    “到时候自然就有石像替换上了,总之不会是你的雕像。”

    杨钺一想到自己的雕像会出现在各地受人跪拜就浑身不自在,还好邵芸琅制止了,否则他可能会亲自带兵毁了那一座一座的武神庙。

    他怕自己折寿。

    “这把刀……也该换了。”关公手里的大刀与杨钺的武器一模一样,冰刀容易露馅,所以关公手里的刀还是原本雕像手里拆下来的,是杨钺的武器。

    邵芸琅淡淡地解释:“百姓认知有差异,一把武器而已,重新打造过成本很高。”

    杨钺给长戈使了个眼色,后者无奈地耸耸肩,他虽然是听命于少爷的,可夫人的话也不能不听。

    杨钺又瞅了瞅这座关公庙,在北六州这种好战的地方建关公庙合情合理,只不过百姓们凑集的钱财有限,这庙看着

    就十分寒酸。

    第567章 求情

    一名老者拄着拐杖带着铲子进来,看到一行人来拜关公庙,语气不善地问:“你们是哪个州府的?我们这儿的关公庙不许外人来的。”

    邵芸琅好奇地问:“为何?庙建了不就是为了香火供奉?难道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