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嫡谋 第324节

作品:《庶女嫡谋

    邵芸琅把礼还给她,“董姨娘,事情我会让人去核实,若如你所说,那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个。”

    “这东西是送给姑爷的,庆贺他凯旋,普通的东西也拿不出手,二姑奶奶看一眼,若他不喜欢,我就带回去。”

    董姨娘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座玉马,马上配金鞍,毛发根根生动,若爱马之人见到了确实很难挪开眼。

    “这东西……哪来的?”邵芸琅觉得眼熟,似曾相识。

    董姨娘以为她心动了,介绍说:“这是我娘家从南边寻回来的,花了不少功夫

    这是上等的和田玉,通体白净透亮,最难得的是,马脖子和马尾巴上透着棕红,就像天生的鬃毛,金鞍倒不值什么若是你们不喜欢,也可以去了。”

    邵芸琅一时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就先收下了,董家想搭上杨家这条路,也不可能只靠一匹玉马。

    第541章 判决

    邵宛妍看到生母与邵芸琅在说悄悄话,还把一个明显贵重的礼盒递给她,心中有些不愉快。

    连她母亲都要巴结邵芸琅了吗?

    想到出发前丈夫和婆婆交代的事情,她重重咬了下嘴唇,她也要像他们一样去讨好她,求她吗?

    她刚迈出一步,就听见三老爷在身后喊她:“宛妍。”

    三老爷打量着女儿,朝她坚定地摇摇头,虽然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但三老爷不想看到那局面。

    邵宛妍跺了一下脚,转身跑出了园子。

    邵芸琅和董姨娘也看到了这一幕,除了一声叹息,董姨娘并未多说什么。

    邵芸琅好奇地问:“四妹妹在夫家过得不如意?董姨娘应该有能力帮她的吧?”

    董姨娘无奈地笑道:“有些事情是她必须经历的,否则她永远长不大。”

    邵芸琅见她心中有数,也就不问了,邵宛妍的情况和邵宛茹的不同,她想帮也帮不了。

    回去的路上,邵芸琅把那匹玉马给杨钺,说了董家的事情,以及通关处的弊端。

    玉马很漂亮,但杨钺还不放在眼里,观赏后就随意丢在一旁,思考起了这件事,“我会派人去密查,董家敢来找我们求助,说明他们知道事情不大,否则就不敢只通过董姨娘来找你。”

    “对,或许这次真的只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货物,但难保次次都是这些。”邵芸琅和董家没交情,如果董家走私的东西不是这些,她也不会帮的。

    杨钺牵住她的

    手,在她手心里挠了挠,“这件事交给我处理,你过几日回她,让他们耐心等待。”

    他把邵芸琅拉到怀里坐好,闻着她身上熟悉的味道,问她:“你答应邵子瑜什么了?梁氏居然没找你求情?”

    “她不敢,她知道我最恨的人就是她和邵承德,她来求我只会适得其反。”

    “你当初要让邵承德回不了京城,如今他是回来了,不过看样子以后也不能出来恶心你了,你可以决定他的生死。”

    “不必,流放吧,越远越好。”

    邵家人永远不知道,决定邵承德命运的是他女儿的一句话。

    邵承德的案子没什么疑问,三司会审只是走个过场,皇上要办的人,谁都阻止不了,最后的判决是没收贪墨所得,流放岭南以南的琼台岛。

    没有连累家人,这已经邵家齐全家之力运作的结果了,否则大房上下都得受牵连。

    梁氏只伤心了几日,之后重新振作起来,将邵承德的几个妾全卖了,几个庶子庶女被关进了沐园,过上了邵芸琅小时候的日子。

    惜琴被卖后想方设法通知了惜月,才被高价从人牙子手里赎了回去,但邵家,她是再也回不去了。

    姐妹俩多年后重逢,悲喜交加,惜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在邵家过得不好。

    “惜月,你带我去见夫人吧,我想求她帮我的孩子带出来。”惜琴哀求道。

    “姐姐,那可是邵家的孩子,他们怎么可能让你带出来?”越

    是高门大户,越看重血脉。“那毕竟是邵家的小少爷,他们不会不管他的。”

    “不,你不知道,梁氏就是个疯婆子,她……她肯定会折磨我的孩子的,我一定要把孩子带出来,你带我去见夫人,她最了解梁氏了,一定会帮我的。”

    惜月也觉得那么小的孩子放在梁氏身边不安全,答应带她去见邵芸琅。

    不过最后邵芸琅却没同意,“我可以替你安排一二,但想把他接出来是不可能的。”

    惜琴崩溃地问:“为什么?难道你不愿意帮我……是了,我只是一个奴婢,没什么能帮您的,可那也是您的弟弟啊。”

    邵芸琅无动于衷,淡淡地说:“先让惜月给你找个住所,以后的事情你自己再做打算,我已经将你的户籍改成了良民,你可以过自由的日子了。”

    乍一听到这个好消息,惜琴愣了一下,“良民?可……可我一个人该如何生存?”

    惜月抱着她说:“姐姐,你还有呢。”

    惜琴低头看着自己养尊处优的双手,又看了眼惜月,“是了,你如今也是有钱人了,仆从环绕,比我好太多了。”

    “姐姐……”

    “可那毕竟是你家,哪有投靠妹夫家的?能找个庵堂了度余生就知足了。”

    “你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没人逼你。”邵芸琅不负责给她养老,也不想管她的后半生怎么过。

    “我……对不起夫人,刚才是我僭越了,多谢夫人。”惜琴语无伦次,

    邵芸琅离开后,她坐在地上又哭又笑,一脸茫然。

    没过几日,听说武侯将家里的几个孩子送到了边关,准备让他们在军营里长大,也好为家里培养更多的人才。

    明眼人都知道,那都是邵承德的庶子,也都是弃子,将来能否成才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惜琴得知这个消息后反倒平静了,是窝囊地在武侯府后院长大,还是去军营里磨砺着长大,她其实心里知道该怎么选。

    封赏大典在夏季的末尾举行,不仅凯旋的将领们来了,就连各地的封疆大吏们也回京了,包括熹王。

    京城多年未有过这样的热闹了。

    “走过路过都来喝一杯我们酒坊的凯旋酒,不要钱,庆祝咱们大庆的将士打了胜仗,这个月,我们酒坊的酒全都半价。”街上的商铺趁机做起了宣传。

    “老酒鬼,别拿你那几斤破酒出来丢人现眼,客人们,都来看看我们家的布,新到的货,有蜀地的有江南的,都是最时兴的花样,满十两银送一方帕子,走过路过都别错过……”

    “你个老抠门,十两才送一方帕子,这也叫普天同庆?”

    “呸,你懂个屁,那帕子可是最上等的锦缎,绣着最精美的花样,一方就要一两。”

    两个门对门的商铺掌柜,站在门口互相争论,吸引了不少行人来围观,顺便讨了一口酒喝,或者顺便扯几尺好看的布回去。

    “王爷,您想去的那家酒楼已经关了,如今那

    里是一座书肆。”引路的随从怕王爷生气,赶紧说:“不如咱们去天下第一楼吧,小人记得您最喜欢那里的火炙熊掌。”

    第542章 主仆一场

    熹王没有说话,他穿着便服带着几名侍卫走在京城的街道上,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

    京城变化还是很大的,他与这里阔别的不仅仅是一年,而是整整四年,从他被圈禁到离开,他都没有机会好好看看这座城池。

    他喜欢的酒楼关了就关了吧,他的王府都换了一处,何况是一座酒楼呢?

    物是人非,他如今走在街上已经无人认出来了。

    转个弯后,熹王看到迎面走来一书生打扮的男子,一眼辨认出是滕安之,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相认,就见一人从铺子里跑出来,揽着滕安之的肩膀往前走。

    “那是……杨威?”杨三郎何时与滕安之关系这么好了?

    随从硬着头皮说:“王爷,滕公子如今是小杨将军的军师,很受杨家器重。”

    “呵,杨钺的军师啊……吃里扒外的东西!”熹王此时完全忘记了当年自己对滕安之做过什么,只觉得他一早就背叛了自己。

    提起杨钺,熹王什么兴致都没有了,“不逛了,回府吧。”

    熹王一转身,发现背后跟着的人,冷哼一声,“老二也就这点本事了。”

    他回到王府,偌大的王府冷冷清清,府中的宫女太监全是皇后安排的,他带来的人则被安排在了城外京畿营。

    这么多眼线盯着他不够,还要派人跟踪,看来皇帝始终不放心他啊。

    当年要不是有人从中作梗,那个位置本该是属于他的。

    该死的杨

    钺!该死的杨家!

    他冲进书房,把院子里的下人全赶了出去,只留了自己人,抵着书房门低吼道:“本王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走到哪都被人跟踪监视,还有杨钺,本王一定要让他死!”

    新来的幕僚不了解往年的恩恩怨怨,不过也知道熹王要想成事,最先要解决掉的就是手握兵权的杨家和邵家。

    邵家大老爷被流放,邵家再忠心心里也有了疙瘩,唯有杨家是最大的障碍。

    “王爷,您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怂恿朝臣离间皇帝和杨钺的关系,还以为杨钺会被皇上猜忌,没想到皇上会对他如此信任。”

    “信任吗,倒也不至于……皇帝的心思谁猜得准呢,没准他只是不想过河拆桥呢,毕竟当初是杨钺助他登上了皇位。”

    幕僚急于表现自己,给主子出了个主意,“王爷,其实咱们的力用错了方向,急于离间皇上对杨家的态度,光劝诫是没用的,得反着来。”

    “如何反着来?”

    “咱们得夸!使劲夸!将杨家的功劳夸大数倍地夸,夸到皇上听腻了为止,朝臣都针对杨家,皇上也就放心了,但假如满朝文武都向着杨家,您觉得皇上心里能高兴吗?”

    熹王也是从小接受帝王教育的,自然明白这一点,脸上露出一点笑容。

    不过没得意多久,他就为难住了,“可是咱们的人脉用尽了,谁还会肯替本王卖命?”

    熹王烦躁地在屋里走来走去,他的钱财

    并不多,封地不过是一块贫穷落后的地方,收上来的供奉还不够他过上好日子的,更别说收买朝廷大臣。

    若不是他从前还掌握着一些大臣的罪证,想指使他们干活可不容易。

    “王爷,我觉得您这次没必要威逼利诱,朝中那么多眼红杨家的大臣,只要有人牵个头,事情很容易办成的。”

    熹王默默在心里过了一遍名单,写了一封信交给随从,“等天黑了偷偷送到岳次辅府上,走侧门,就说你姓丁。”

    “是。”

    “如果岳大人肯牵头,那朝堂上小半数的官员都会愿意说上一句话的,都是赞美的话,杨家难道还能找他们麻烦不成?”

    “清水煮青蛙,还是太慢了,就没别的方法能早点报了这个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