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庶子之陪读_18

作品:《侯门庶子之陪读

    ☆、驾崩

    深夜,天牢,只有墙上挂着几盏微弱的灯,昏黄的光映着一片不大的地方,其余全被黑暗吞噬着。通道深处的一间牢房前摆了一座舒适的软椅,坐在其中的正是轩帝,而牢中盘腿相对而坐的正是张延。

    自张延被押解回京后,冯太后便要求轩帝将他打入了天牢,如今在这天牢中已呆了小半月,只见他面色憔悴,头发凌乱。张延给轩帝行过礼后,整个人像尊木偶般,便再也看不出什么情绪。

    “朕今日来是与你告别的——”

    张延听得身体微微震了震,可脸上的表情又像解脱般。

    这段时间以来,轩帝一直死命地透支着生命,此时轻笑了声,整个人却像带着些奇异的精神,“呵,朕不会处死你的,不仅不会处死,还会让景儿一直重用你,直到你垂垂朽矣,再也无法有所用。”

    张延听得,微微叹气道,“微臣罪该当诛,圣上又何必留下这条贱命?”

    “朕自然不会要了你这条命,岂不是要让你先走一步赶上云儿呢——朕要让你在人世间蹉跎了那几十年,等到身没黄土时,不管来世今生,云儿还是属于朕一人的。”

    张延听得嘴角不禁溢出一丝苦笑,轩帝如今有时候还是行事像个小孩般。他直直看着前方,对面的墙上方有几扇不大的窗,望出去一片浓重的黑色。前尘往事,如过往云烟,如果当初自己不是一念之间,不忍心看周云勉强和自己在一起而退了一步,也许,那人如今还能好好地陪在自己身边,轩帝哪还有被原谅的机会呢。再坚持一点,大概那人是会死心的,只不过,终究是对自己少了那份信心,不相信那人会喜欢上自己,不愿那人心如死灰之木。

    也许,他做的还是对的,如果坚持,只不过是三个人的负担,毕竟心不在那,放手,反倒是成全。只要肯原谅,便也被原谅。有时真难想象,像周云那般骄傲的人,也会为了自己那颗心妥协,不过,事实证明,妥协的对价也是值得的,毕竟,那样一个帝王,意已经为他做到如此地步。

    那自己又算什么呢?想得再多,又有何益,如果那个人注定不会爱上自己,为何老天又要让他去爱上那个人?!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己的愚昧?到最后,过了大半生,世事也算看遍,曾经贪恋过的五味辛欢,早已碾作无意义的浮尘,可那人,却还是清晰地烙印在心底,即使化身为牢,也甘之如饴,果然,还是执念么?!

    张延俯首道。“臣不敢心怀妄想。”简直是心尖上开出的苦,他还是选择了低头,谁知道向什么低头。

    轩帝其实所来本意也并非如此,生死两隔,来事谁能说得清楚,只不过知晓时日无多,仅仅只是来做个告别罢了。无论是兑现作为一个君王的承诺,不会无端折了他的性命,还是希望最后能寻得一处能够共同缅怀周云的地方,在真真赴死之时,也像对那人的记忆多了些,又鲜活了些,黄泉路上仿佛就不再那么孤单,仿佛那点心中最后存留的意愿,真会带着自己找到周云一般。

    心中不免又有些乏味的沮丧,叹道,“朕与周云追谥平乐侯,让平川侯家之子楚嫣袭爵。那孩子从小拜周云为师,也算养在周云跟前一般,周云向来待他如亲子。以后若有机会,能照拂一二也算全了周全九泉之下的心愿。”

    张延对楚嫣连耳闻可能都谈不上,一个身为侯门庶子的小陪读而已,不涉朝堂、不涉宫闱,也很少与长安贵族有所往来,在此之前,几乎毫无印象。不想竟然与周云之间关系那么近,定是向周云习读刑律,以后难免碰上,轩帝才交待一声。一时之间,张延心中不免十分感慨。“圣命所托,定不相负。”既是周云牵挂所在,也算稍慰心中痛楚。

    当夜轩帝回到寝宫后,凌晨时分,整个苍玄宫便传来轩帝驾崩的消息,那丧鼓之音,随着初升的太阳,久久袅绕在长安城上空。

    海公公当庭宣读轩帝遗诏,诏令五皇子继承帝位,命李太傅、冯太尉、司寇、云中侯四人辅佐新帝,并在遗诏中追谥周云为平乐侯,念其无后,由平川侯幼子楚嫣承嗣袭爵。云中侯楚原由挂名闲职迁为司徒。

    却说苍玄国官职多承继前朝,但却有所变动,随前代帝王的喜好有的偏重,有的减轻,而前朝官职比较成为体系。就前朝而言,官职以六职为首,分别是天官祭司,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而其中又以天官为首。前朝祭司知天文、晓地理,算国家气运与百姓祸福,引导君主的权力;到本朝以来,基本已不存在权力如此之大,本领如此神通的祭司,只剩下为帝王占占卜、看看星相的太卜,于国家大事是没有丝毫发言权的。

    司徒掌财政支计,协君主理人政,权力也不可谓不大。前朝几代君主设丞相之职理政之后,司徒基本只涉财政支计。陈皇后之兄陈衍年纪相较而言虽不是太大,却任丞相,那时虽还不足以为惧,若再过一、二十年,必生根为庞然大物难以摇撼,也正因为此,隐太子性格不够杀伐果断,轩帝才削羽成单,逼得陈衍早早告老还乡。

    再说宗伯,也被削减为九卿之一的宗伯,主管皇族事务,实权被抑制得不剩一二。毕竟,帝王的存在,已是皇族的至高无上,又怎么还会像部落社会一样,保留宗伯的尊位,只是在对百姓的治理中,以宗族为单位还没有被替代。司马一职,如今则变成了太尉,同样掌军事,只不过太尉之外还有将军,太尉理军政,将军行兵作战。秋官司寇,理刑狱,司空,主水利土木建设,职能也无太大变化。

    作者有话要说:

    ☆、驾崩2

    李夫子乃三代帝师,德高望重,以太傅之职身兼丞相,身为当朝宰辅,辅佐幼帝,不可谓不位高权重,但也无人不服。冯太尉乃冯家家主,功勋卓著,又是当朝太后兄长,如今也算武将中屈首一指的老人,担任躬辅大臣之一,群臣自也是觉得理所当然。至于司寇周连和云中侯楚原,一个并非周家嫡系,总有那么点不够冠冕堂皇的意味,一个慵懒散漫,向来也只是在朝中挂了一个散职,两人又比冯太尉低了一辈,不过好歹也是现任周家与楚家家主,怎么着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那周云是何许人也?凭何就被封了平乐侯?!当初苍帝可曾立下规矩,无军功、不封侯,后世偶有破例,也只是给像李夫子这般的耄耋大儒嘉勉而已。那周云,身无寸功,也无作为,凭何就平白封侯?一时间,群臣私下底都只能感叹道,文又何,武又何,不若爬床最奈何!

    若说周云乃轩帝心头之人,轩帝积威太盛,一个帝王任性一点,那些底下的人也没奈何,但竟然让楚家的一个庶子袭爵,没有血缘,八竿子打不着,简直是荒唐!一个十几岁的黄毛小孩,闻所未闻,就平白袭了平乐侯的爵!而且,遗照中为显恩慈,从楚嫣子辈才降等。一时间,世俗的人当了个八卦,豁达的人便当了个笑话,愤愤不平之辈也是大有人在。

    但德高望重的李夫子不言,重权在握的冯太尉不语,周云再怎么说也是周家的人,周连怎么也不会站出来反对,而楚原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无所谓。再说这些是遗诏诏令,谁又能妄加非议并站出来反对!如果遗诏有不被遵守的可能的话,也必须是新帝委婉的嬗变,不过玄景也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除此之外,遗诏中总总交待的事情还有许多,诸如皇子在二十岁并成亲之后就必须前往封地,生身母亲也可一同前往,葬礼从简,对冯太后不孝的悔罪等等。一纸遗诏,不管能或不能,也算作了轩帝身为帝王一生的交代和终结。

    楚嫣自为周云守丧,便一直住在椒风殿还未离宫,待玄景继位迁入含元殿料理后事,楚嫣便还待在那并未变化。但玄景也只是白日在含元殿处理朝政,夜晚便歇在椒风殿。

    后宫一宫的女人们,自突然得了轩帝驾崩的消息后,简直可谓哀鸿遍野。冯太后失了这唯一的亲子,心中悲痛自是不必言说。其他妃嫔,那些对轩帝还有些情意的,人都去了,那些嫉妒、哀怨、痴念,便也消散一空,那无尽的感叹与怀念却越发浓了些。一朝君王一朝臣,莫不是说身为臣子的命运,但一朝君王一代妃,却更为严苛,那些不受宠卑微的,随着轩帝的驾崩,或要永居冷宫,或要长伴青灯古佛,即使往常仿佛过的日子也差不离,毕竟帝王也不会来临幸,但从今日起,她们便真正不再是尘世间的女人,尘世间女人的种种瓜葛便再与她们无关,若不甘寂寞,便是难以想象的后果。如此这般,轩帝的驾崩又如何不让这些人神伤。

    不过神伤也莫奈何。

    那后宫女人千千万,心情再复杂不过的便是邓夫人了。玄景终于登上帝位,自己也晋升为太后,虽还有太皇太后,但终归时日无多,媳妇熬成婆,更大的权力还等待着在自己手中绽放,如何不让她激动。但轩帝突如其来的死亡,却让她心中又像有些空了一般,不知是因为毕竟恋过、伴过,不习惯,还是仅仅因为一个男人的离开仿佛就像完全否定了她作为女人的存在一般觉得可悲。她还要在玄景身后处理许多玄景顾不到的琐事,还要安慰太皇太后,还要料理后宫,种种宫事简直纷至沓来,甚至连自己的心情也不太顾得上。自然,还未来得及注意楚嫣那一小只。

    再说楚弥与吴应子。自楚嫣与玄景从武陵回长安后,轩帝便在来年开了科考以擢取天下贤能。虽说未明确,但百姓间都在相传轩帝是因五皇子化险为夷,便增开科考,以显皇恩浩荡。不管是与非,虽然明显是轩帝为玄景拉拢新晋士人,但再老套的办法还有很管用,转眼新帝登基,他们也便是第一批自认为属于新帝年间的取士。

    这科考与后世的科举有所不同,同样需要考试,也有固定的科目,但针对的对象多为府学、太学学生,考试优异,便为朝廷征召或为五府、州郡辟用。出身名门而自身又的确才华横溢之人,也会出现五府共同征辟的情况。一般而言,普通书生往往被辟用,从小吏历练后,再被朝廷征召委以重任;直接征用的虽为考试名列前茅者,但多数也只是靠近权力中心比较近的小书吏而已,年纪轻轻便委以高官的,在经历四世太平盛世后,实在少之又少。不过也有奇人异士,帝王或一州之长,确实认为其人才赋异禀,便直接征辟为其所用。这等自由,好的时候便成就一代佳话,不好的时候便成了虫蠹(du,四声),你若用它容易失控,你若不用又容易僵化。不过惟时惟人惟境而已。

    楚弥便也参加了那次科考,为司空府辟用,如今也已就任一年有余。从初始的打杂、整理图卷、文书,到跟着勘测实地、督建土木修建,倒还很是专注。有时候楚嫣也会很纳闷,兄长以前那般闲散、不问世事的性子,虽说家丁总是会在背后感叹长公子多么出尘、多么静谧,楚嫣觉得自己兄长只是在发呆而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兄长去做那么接地气的事情,还做得那般专注。

    吴应子自与楚嫣到长安后,便一直住在平川侯府中,他也没觉得有丁点不好意思,白痴一点的那只脸皮太厚,严肃一点的那个又控制不住自己想黏着楚弥的心情。

    而黄河、长江中下游有几段经常泛滥,一涨水便淹没民居良田,成为老大难的民生问题,楚弥便难免要多次实地勘察并随在司空左右丞的身边打杂,在外的时候,武力值高的吴应子便像一把宝剑一样,出鞘可作保镖,入鞘可作小厮苦力,一体两用还高效,实在是实地察访首选。司空左右丞早瞧上了吴应子的武力值,只可惜吴应子不愿为司空府所辟用。

    作者有话要说:  =3=:最后一段坑爹的放在新章里真是不伦不类,不写话外题真是不欢快啊不欢快。楚嫣,出来说句封侯的感想呗

    楚嫣:=○=,what感想?!封侯有神马用?!你没看到大家都很鄙视我么?!你就不能把我写得高大上、强悍点么?!不用说了,早就知道你不是亲娘了?!

    =3=:=○=

    ☆、青云上

    自玄景继位后,整日便忙了起来,但与楚嫣处在一起的时间反倒多了些。如今辟雍学堂早没了学书的皇子,楚嫣也只三不五时去藏书阁寻一下扬夫子。其余时间便跟在玄景身边,做着小侍中的活,虽说没有明诏受命,但谁人不知啊。不管上朝还是召集重臣殿议论,楚嫣都会随侍在玄景身边。

    玄景命人给楚嫣制了一身正服,与他人皆不一样,鱼白锦服,朱雀暗纹刺绣,玉冠修簪,垂缨至胸前。楚嫣如今恰十四五,初才抽身,整个身姿如一枝虽修而韧的幼竹,在朝堂平静的暗涌之下随风扬扬兮,自是特别诱人目光。

    却说楚嫣诱人目光,并非如今变得多么美,只是从小被玄景好衣好食的养着,肤嫩身华不说,那周身的气度也是很不一般。加上朝堂之中,皆是深色的朝服,混到如今列席庭议的地步,再怎么论出身、论才干,三十左右也算好的。轩帝当政时,又偏好重用年纪大性格老成之人,因而放眼望去,中元殿朝堂上便数楚嫣最引人眼球了。

    百官私下早打听的一门二清,楚嫣自幼就被新帝养在身边,到如今,不管吃穿住行更是形影不离。皇帝的所有物啊,这是多么令人垂涎、升腾起占有欲的标签,更何况还是这么大喇喇地站在皇帝身边,这般婉娈翩翩的年纪,如何不引人目光、令人遐思。

    玄景身边的名春、祈夏、知秋、云冬,只有云冬是内侍公公,身边便很少再有近身的公公。自周云去逝、玄景继位,辟雍学堂停学后,楚嫣便跟在玄景身边,做着小书童的活,端茶、研墨、整理百官上由李夫子把关,在四宰辅之处便分流了些,只剩些重要的、或者有助于玄景把握国家大势的折子才送过来,因而楚嫣整理起来也不算太难。

    周云早将朝堂基本的分工教与楚嫣,按照天、地、人、财、兵,将政事按级别分类。天谓天时,多为天灾,如地震、旱涝、蝗虫过境、天冻饿殍等,便归为天类,像占星、测天文,或是与这些有关,或是占卜国家大气运,如大贤大能的降生陨落,不过这般能耐,前朝倒有听说,到苍玄朝便少了许多。地谓地用,如春种秋收、土木兴造、水利工程等,也是关系社稷民生的问题,便归为地类。人则多属用人、治人,惟贤惟能治国,以律矫正不端,春选良才,秋后算账。

    财、兵倒也好理解,不必细说。兵在末位,并非不重要,一来兴兵不利;再次,天、地、人、财、兵,五者息息相关,天灾人祸,朝政大事,皆须人力应之,以律匡之,散财消之,惟兵克之。周云当初所教楚嫣,楚嫣惟今也才能领略一二,不过用来整理奏折、处理些杂事还是绰绰有余。

    不过在端茶倒水之余,楚嫣第一次见到他那位陌生的堂叔楚原时,还是很有些诧异,再加那么一丝丝熟悉的亲切感。楚原乃楚家嫡系,从小可算金尊玉贵的养大,一身庸懒散漫的优雅味道,那模样看起来才真真像个前朝皇族后裔。楚嫣父亲楚越则严肃了许多,整个一煞气凛凛的武将模样,楚嫣从小就带着些憨气,虽说也是前朝皇族后裔,明显一个就是圈养的嫡系模样,一个就是散养的旁支。

    楚原与楚越轮廓有些相似,但楚原要精致些,乍看去两人完全不像。那股子熟悉感,也不知是楚嫣哪根筋颤抖了一下,就觉得这位半道的堂叔和周夫子有些神似的感觉,虽说像猫一样懒怠的楚原和周云,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种。楚嫣从小可说从未见过这位堂叔,虽说楚家子孙也不算太多,但向来不得不十分低调,即使是重大节气和祭祀,也就各家数得上数的家主和嫡子列席。

    楚原更是将懒怠与将我无视做到极致,他自己并无子嗣,也并无功勋要职加身,这般年纪也不好再学纨绔般走马探花,只是喜好些奇山异水、奇人异士,一年之中大半载也寻不到人影。不过即使他不在朝中,心中惦记他的人倒不少,毕竟他也是楚家家主,还有一个一军功封侯的家弟。

    楚原倒是晓得楚越的嫡子,不过他连名字都可能记不太清,只觉得那小孩有些被宠坏的模样,不堪大任的模样,祖宗荫蔽就好了,堪大任又有何用。不晓接连三番,楚越的几个庶子倒让他心生惊讶了一番。

    自轩帝遗诏诏命他为司空后,为作作模样,他倒也在司空府晃悠过几趟,不想见到通过科考,在司空府中做着小吏的楚越庶长子楚弥。楚弥如今身姿初长成,一副当水临风,眉清目淡的,很是好看,如今靠着自己还算有为,楚原突然生出一股家中晚辈长成的欣慰感。

    虽说目前看不出什么,但通过科考与其他途径任用的小吏来说,自是前途好上许多,更何况楚弥有出身、有能干,做事又够认真,成长为堪大任的栋梁之才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看到楚弥也只是欣慰而已,当见到楚嫣时,楚原心中不可谓不惊讶了。不想这小孩憨人有憨命,竟这般成了楚家封侯第三人。看那模样,也是个实诚的孩子,瞧着自己的眼神还有些孺慕的情怀,一时让无子的楚原很是生出些怜爱之心,便常常送些奇巧的小玩意过去。

    自从玄景继位后,邓夫人便作主安排,将李夫子的幼孙与柳家嫡四公子,赏了一个恩职,常在帝王跟前行走。那柳传烟正是当初恋慕于秦玉,求而不得的那位,不过对秦玉恋慕于玄景却不知晓。当初虽有耳闻,但玄景与秦玉的接触为数不多,而且只有少数人在场,他并未听得清风阁中有传言。

    而李家幼孙名言,年纪与楚嫣相差不大,生性有些骄矜傲气。自见到楚嫣起,便对楚嫣十分瞧不上,觉得楚嫣也不过尔耳,如何能小小年纪便封侯?!他自小便很是崇拜他的爷爷李夫子,凭何他爷爷如今都未能得此恩宠,这个一无是处的小孩倒可以平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