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庶子之陪读_7

作品:《侯门庶子之陪读

    玄景不禁很是气闷,心想无非是趁如今非常之时多添些筹码罢了。不等他有何反应,便只听邓夫人继续道,“我瞧马家那女儿挺不错的,年纪和你差不多大,听说小小年纪便饱读诗书,出身大家,自是识大体的。”

    “母妃难道就不怕惹来忌惮?!如此明显讨好太后之举,也不怕弄巧成拙!再说马家有自己嫡亲的外孙,倒为何要与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站在一边?!父皇平日最厌后妃皇子钻营了,惹得父皇不悦,母妃也只不过是舍本逐末而已!”

    邓夫人听得儿子驳斥不以为忤,倒好好地思索起来,“既然景儿心中这般明白,母妃也就与你敞开就好了。太后年纪虽大,心中却不糊涂,鲁殿下是个什么气候,她心中是最清楚不过。若你娶了马家女儿,不仅能延续马氏一族的富贵,连鲁殿下反倒也安全些,想来太后并不会不乐意。你最后说的倒有些道理,帝王的属意倒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人的忌惮,有的人根本无暇顾及,有的人根本就没那个本事吧。”邓夫人看看邓允,问道,“不知允弟意见怎么样?”

    邓允掌管邓家生意,平日便行事洒脱不羁,又自幼被邓夫人带大,在长姐面前很是随意,瞧玄景那模样便知他不乐意。虽向来邓夫人有何想法和愿望他都全力支持,但从秉性来说还是更像他父亲,骨子里带着的是商贾性子,又夹杂着几分江湖人的爽气,对政治权力不像他母亲和长姐那般执着。他自看出外甥不乐意的态度,便顺水推舟道,“景儿所言言之有理,如今形势微妙,还是低调谨慎为好。成亲之事并不急于一时,那马家的女儿也才不到十岁呢,这几年又不会飞了,急什么——”

    玄景得知那女孩的年纪,不禁很是无语,不过她母亲向来这般有些不择手段,打十岁的女孩主意自然也不是太过分了。

    邓允见邓夫人不知还思索着什么,便试图转移话题到,“阿姐,其实弟弟来还有一事。”邓夫人挑挑眉,示意邓允继续,“喜儿最近在家缠得我不行,非要进宫给景儿当陪读,弟弟抵不过,便来向你求个恩典罢了。”

    邓夫人听着不禁笑了起来,“我当什么事,改日给陛下说一声罢了。喜儿那孩子我看着心中也喜欢得紧,以后进宫常在跟前也亲热高兴。不过,喜儿这孩子怎么突然这么想进宫做陪读呢?”

    “姐姐有所不知,自上次喜儿在宫中见到景儿的小陪读后,就喜欢得不行,经常闹着要进宫找那小陪读玩。你也知道,喜儿在家中被宠得不行,那时年纪还小,便哄了他等他长大后就如他所愿,本以为小孩忘性大,不想近日他又缠了起来,便依了他。”其实邓夫人心里也明白,这弟弟向来对他亲厚,喜儿稍大也迟早会送到玄景身边作陪读,一来培养感情,二来既是邓允的表态也是玄景将来的一大助力。不想其中还有这般趣事,便也笑笑了事。但玄景听着却眉宇跳跳,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不久轩帝即允了邓喜儿入宫作陪读之事,还把这当趣闻说与周云听。周云近年来身体每况日下,除了楚嫣让他开怀以外,便也很少有事让他觉得那般单纯了。轩帝虽对他也很好,情深意重的样子,但有时候,情人之间,尤其是帝王与情人之间的事情,总不会那么单纯地一直快乐着。

    轩帝也知道周云看起来云淡风轻、平静风流似飘离于世一般,实际上却是个心思重的性子。按说当年那毒,虽不能根除,也不会让他这般日益病笃,应该也是那心思重的原因让他总有些恹恹的。有时候他还真挺羡慕楚嫣那小屁孩,能和周云之间这般单纯亲密。他自是知道周云有些把这小屁孩当亲生儿子般的意思,谁让他这辈子也没什么希望娶妻生子,而那小屁孩又那么会在他面前卖乖讨好!不过那小屁孩还算有眼色也从没碍他的事,倒也乐得如此。谁知道楚嫣实际上根本没那个眼力见,只不过事有凑巧而已。这么多年,周云过的日子也淡,这么点牵挂,轩帝自是无不从讨好周云的角度对楚嫣也十分照顾。

    邓喜儿很快即入了学堂作陪读,不过与其说他给玄景作陪读,倒不如说他给楚嫣作陪读。不管上课还是随扬夫子去藏书阁都在一处,自他来后,便好像突然发现楚嫣长大的事实一般,也就不能再在上午李夫子讲课时与玄景坐在一处了,便在玄景的旁边隔着条小走廊腾了个座位,邓喜儿就坐在楚嫣前面。只要一有空闲,楚嫣便被邓喜儿缠住,根本没精力觉得不习惯,只有玄景一个人老在那里有些不习惯还莫名地有些失落。

    下午一起呆在扬夫子处时,楚嫣觉得比往日还热闹了些。邓喜儿脑袋灵活,学东西很快,在家中也上过蒙学,跟上楚嫣的节奏一点也不费力。现在邓喜儿更是出落得跟个小金童般,人见人爱,除了玄景,总觉得这个表弟太伶俐,而且对自己有些微微的敌意。

    楚嫣下午还是定时会去周云处,轩帝保险起见,并未让邓喜儿也去,毕竟情势不同,邓氏姐弟在他看来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初邓喜儿知道楚嫣就住在椒风殿内,也闹着要住到椒风殿去,不过邓老夫人年纪大了,舍不得孙儿,再加上皇宫之内总不是省心的地方,便也没如了他的愿。

    作者有话要说:  33:小嫣儿,你景哥哥要娶亲了肿么办?

    楚嫣:【愤恨地睁着大眼】你不是我亲娘!

    33:······

    ☆、议亲2

    自邓喜儿入宫陪读后,邓夫人便常把他接到苣若宫吃晚饭。虽说对邓喜儿亲热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但实际上邓夫人心里对邓喜儿还是很亲近的。一来邓喜儿长得像自己,小金童般的模样也很讨喜,二来邓夫人把邓允带大,对邓允感情也很不一般,再来玄景从来早熟,与邓夫人不是很亲热,而且邓夫人对他寄予厚望,自是严格一些。虽说还有两个女儿,但却早已嫁作人妇,很是无奈。所以邓夫人未能有用武之地的母性,倒像累积发酵一般,在邓喜儿身上得到了寄放。

    当自己嫁到深宫之后,心里越发对家依恋了起来,深感女人生如浮萍,随波飘荡,出嫁后割断了与家族社会意义的牵连,惟剩血缘的牵系,而与夫族则仰赖于自己的运气,识人淑否。不过对于后宫作为妃嫔的女子来说,反倒简单了许多,完全融于皇族的牵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过是生物工具而已,运气再好一些得到君王的恩宠,那又如何,此时感情也不过是权力与利益下脆弱而又嬗变的笑话而已。但血缘终归还在,而身份尊贵的女子与家族,既无利害冲突,又能相得益彰,因此深宫的女人越大容易对家族生出些依恋,更何况邓夫人这般与幼弟关系比较好的。

    不过说起来复杂,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邓夫人很喜欢邓喜儿。

    这日,邓夫人又把邓喜儿接到苣若宫,准备吃了晚饭再送回去。邓喜儿拉着邓夫人撒娇,“姑母,让表哥和楚哥哥一起过来吃晚饭吧。”楚嫣平日和邓喜儿一起下学后还要去挽风阁周夫子处,邓喜儿不太清楚,邓夫人却是心知肚明。本来对庶子出身的楚嫣就有些不大瞧得上眼,但想着可能还有几分用处便也和颜相对,不想这小崽子却和那人亲近起来,邓夫人想到此茬心里就膈应得慌,能不见楚嫣就不见。而若只召玄景过来,要么玄景会将那小崽子带上,要么对自己故意撇开小崽子的行为会心生不满,因而前几次倒也只接了邓喜儿过来。

    不过这次邓喜儿缠着她没法,倒应了他的乞求,派人给椒风殿传了话。苣若宫里的饭食素净许多,邓夫人平日生活习惯很是简朴,早已无意精致而引得君王注意,这般倒很讨太后的喜欢。而她本人样貌和身段,却是不妆而艳。楚嫣心中对邓夫人实际上还蛮喜欢的,因为她是玄景的母亲,而母亲在他幼时的记忆中以及这个身份给他带来的感觉,是多么的温柔又满满的爱。通过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导和演变,而邓夫人又那么漂亮,反正楚嫣倒满喜欢邓夫人。

    小孩子在想讨好的人面前,总会变得很乖,楚嫣无疑即是如此。不过他感觉到邓夫人貌似有点不喜欢他,这让他有些无措,更加地缩起了手脚,想让邓夫人不那么讨厌他。邓夫人也没把心思放在楚嫣身上,给邓喜儿夹了一箸菜后对玄景说道,“上次我去太后那探过她老人家的口风,觉得你与冯家那闺女很般配,想着择日先给你们定下来,等年纪大了再成亲。”

    玄景本来在给楚嫣夹菜,想着晚上回去肯定还得给他准备点夜宵,这么素净的菜对于无肉不欢的小孩来说肯定有点不适应,不过瞧他这缩手缩脚的模样,就觉得好笑,这小孩也太看人来了,平常都装得乖巧的要命,在他面前,就一副痴娇赖馋的模样。

    玄景听到邓夫人那一番话,顿时有些烦躁,虽说成亲本是很正常的事,玄景也并非对婚姻怀有很大的期待,只是很讨厌这种被安排的感觉——自己的生活、人生随意就被这样安排,只是为了迎合某种更有利的需求,完全不曾考虑他的意愿。也许在他看来,冯家的女儿与别家的也没多大区别,但是如果自己能够选择,大概还是会有所不同吧。

    不过事到如今,他也别无他法,就是这种被安排然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最让他上火。楚嫣听得这个消息很是震惊,但是他感觉到玄景因为这事很不高兴,这让他既有些忐忑又有些安慰,虽然很大程度上并非因为他的原因。他心里也有些不满,但是他不敢表达出来,玄景已经很不高兴了,邓夫人还在旁边,想着还是只有明天找周夫子诉苦才好。邓喜儿虽然对表哥就要娶妻了有些惊讶,想着玄景也没比他大几岁,不过成亲也是寻常事,这样一来楚嫣再也不能住在表哥那,他还可以缠着父亲把楚哥哥接过来一起和他住,这样他倒觉得很高兴。他才不能理解到那时候楚嫣也该是回自己家了。

    等到楚嫣把原委说与周夫子,并且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夫子,为么景哥哥要娶妻呢?他不能就这样和我一直呆在一起吗?”

    周云听得楚嫣的话,有些好笑,“你还小,不懂得一般人自然都是要娶妻的,你景哥哥也不例外,你以后也得这般。”

    楚嫣很是不解,“可是夫子并没有娶妻,也没有生子啊。”

    周云有些无奈又有些怅然,“像夫子这样的,总是少的。而且夫子希望你以后可以生儿育女,家庭美满幸福,不要像夫子这般辛苦寂寞。”

    楚嫣一头扎进了周云怀里,撒娇道,“夫子,你还有我呢,我很喜欢夫子,夫子不要寂寞。”

    周云摸了摸楚嫣的脑袋,不禁想要叹气,有时候,即使万般辛苦,世人鄙弃,却还是如自己的意才好,若非自己所愿,又何谈幸福呢——只是太难了。有时甚至连己心所愿为何都是如此的迷茫。

    转眼已至萧肃的十月深秋,在被禁足将近三月之后,太子被解禁,一切看起来与往日相当,只不过陈皇后被废黩了后位。想来轩帝与陈皇后之间以及陈家之间达成某种交易,以后位保住太子之位,不过在他人看来,也不过多此一举垂死挣扎,太子之位迟早也保不住。

    不过陈家手中定还握有筹码,否则以轩帝斩草除根之势,也不会这般拖泥带水。如今陈家行事也越发小心翼翼,但盯着的眼睛还是只多不少,帝位继承权的吸引力总是莫大的。大概这也是轩帝所希望看到的。

    陈皇后被废黩,实际上也只是继续幽居在凤仪宫之内,常人不能接近,仅太子与厉王子一月才能去得三次。这日太子与玄厉一起去见母亲,如今玄厉出落得更加艳丽,与幽王子在众皇子之中最为漂亮,只不过玄厉的艳丽带着些诡异与几分嗜血的味道,而玄幽则有些离尘的清淡。

    陈皇后如今在凤仪宫内安了一座佛龛,整日诵经拜佛,希图以此得到轩帝与太后的谅解与宽心。兄弟二人来时,陈皇后还跪在蒲团上,一室静寂,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见到两个儿子,便让还留在身边的一个大宫女给摆了素斋。玄厉平日虽有些骄纵跋扈,却很心疼自己的母亲,忍不住问道:“母后,宫里那些不长眼的奴才没有克扣吃穿用度为难你吧?”

    陈皇后看着从小疼爱的幼子,满眼怜爱,“母后还有你们,那些也是最势利的,你哥哥如今怎么着也是太子,母后定不会受了委屈的。只是你们兄弟二人平日行事要更加小心谨慎些,凡事多仰仗你们舅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们保住了,总是有希望的。”

    玄厉还有些意难平,“母后,难道你心中就不怨恨父皇的绝情吗?”

    陈皇后面上带着些死灰般的黯然,“这么多年,是母后太天真太傲气,一直没能看清,才始终意难平。从小母后养在闺中时,就没受过什么委屈,你外祖生了你们舅舅许多年才得了我,从小就宠得紧,书香门第养成美娇娘,出阁又直接嫁与了你们父皇作了皇后,那时全天下再也没有女人有你们母亲这般幸运。”说到这里陈皇后脸上不禁涌出些羞赧的红晕,转眼又暗淡下来,“刚开始,你们父皇也是对我好的,即使后来又娶了那许多妃嫔,可哪个男的又没有三妻四妾呢,对我好也就够了。只是后来你们父皇心却全也不在这处了,我还没有早早看清,听信了宫中那些不怀好意的奉承和怂恿,才着了心魔,非要你们舅舅去出那口气。”

    “到如今,母后才算真正看清了,人心都是虚妄的,争那些也都是枉然的,只要你们好就好了。”

    太子把母亲手掌放在手心里,抚慰道,“母后,孩儿会更加小心行事,您就不要再过多担心了。今日来,还是想告知母后,邓夫人在太后跟前为五弟向冯家女儿求了亲,太后也答应了,若这门亲真结成了,到时候怕会更加岌岌可危。”

    陈皇后安慰道,“月老在天上牵的红线,真结了亲我们也是没有法子的,为今之计,可千万要记得别做傻事!世事多变,更何况这集权利富贵于一身的皇宫,莫要乱了手脚,徐徐图之就好。”

    不过陈皇后与太子都没注意到一旁玄厉从担忧到不平再到莫测的神色,因而也没记得多再叮嘱玄厉几句。

    作者有话要说:  33:嫣儿,叫俺亲娘,俺就给你除掉冯家小姐!

    楚嫣:(谄媚状)亲娘!

    33:(叉腰得意状)!

    ☆、灯市

    最近长安城里很是热闹,不仅轩帝的五皇子来年就要大婚,而且几个皇子也要相继在雏凤里开府,一时间雏凤里往来礼官、工匠络绎不绝。太子早已娶了太子妃,还住在与玄宫相对独立的太子东宫启元殿内。从二皇子玄幽到八皇子玄肃,都已是十三到十七八的少年,都还没有成亲。虽说玄景之上还有三位兄长,可冯太后看上玄景倒也很自然。二皇子玄幽母族势力不及邓夫人,而且性子比较冷淡,做个闲散王爷倒是福分,运气不佳,沦为政治牺牲品也很可能。而三皇子玄鲁与四皇子玄定,性子都有些拙鲁,相较而言,无疑玄景倒是最佳人选。邓夫人如此上道,自然很符合冯太后的心意。

    玄幽并未有成亲的心思,程夫人向来随自己儿子的心意就好,鲁王子闲散惯了,有些贪玩,轩帝更未曾觉得自己儿子都长得这般大,也没心思管束,侯门世家贵戚群臣中也并非没有人起了心思,只是上面没有意向,下面也不敢妄动。如今趁着玄景成亲,除了太子与九皇子还留在宫中,让几位皇子一并开府,一来轩帝图个清静省事,再来也是向天下释放信号,几位皇子也要娶妻了,下面看着办。因而待雏凤里开府后,可以想见其中热闹程度。如今坊肆里早已是沸沸扬扬,不过一般百姓也就图个热闹,排个鸳鸯谱或者排个皇子颜值榜或综合榜之类万民同乐又无伤大雅的娱乐。虽说一般百姓也从未见过几位皇子,但道听途说却总是不缺的。在未识其人的情况下,厉王子与幽王子的颜值总是最高甚至难分伯仲,因而颜值榜倒也分为以厉王子与幽王子为首的两类,不过这些都是琐碎,暂可撇过不提。

    在如此欢庆的氛围下,总有几人不那么欢快的,楚嫣无疑即是其中之一,除却他外还有名满长安的秦公子。秦公子暗慕玄景已久,虽艳动京城,也知道自己终究不过是一个被捧出来的身份卑微的清倌而已,一直以来某种无谓的坚持仿佛再也没有意义,秦公子选择了妥协,以符合老板期许的方式选择在玄景大婚后择日竞价待沽。而消息还未放出去,只走漏些许风声,整个长安城不禁又轰动起来,垂涎已久的达官贵人们早就蠢蠢欲动起来。

    而对于楚嫣而言,他思考了许久,还是觉得玄景大婚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令人恐惧的事情。那意味着他的景哥哥要被另一个人占有,而自己连分享都谈不上。但是谁也不能理解他,兄长和老阿嬷认为五皇子成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身边的知秋也不过觉得好玩,认为是小孩子的占有欲罢了;虽然夫子每次那种神情貌似能理解自己,可最后总会来一句,“还不过是小孩罢了”。楚嫣虽然很认真地对待自己难受的心情,可没有人把他这种心情当一回事;他想着,来年,他就在十一岁里面了,到时应该就能明白了吧。

    至于玄景,如今也难以顾及这种小孩子般的忧郁,邓夫人每日得让他过目许多事项,随着年纪的增长,书经、骑射课程也在增多,最近轩帝也让每个皇子更多地参与政事了。每日回到椒风殿累得不行,怀里抱着软软暖暖的楚嫣,嗅着熟悉好闻的味道,催眠得不行,便也不曾记得安慰有些忧郁的小孩。

    转眼已至十五元宵,正是人约黄昏后,树上柳梢头的良辰美景,冯太后与邓夫人为了促进小年轻的感情,便作主约了个时间地点,安排两人约会。玄景揣着消极应对的心理,便带上了准备煞风景的电灯泡楚嫣。邓夫人看出玄景的勉强,也就没有反对,便让跟着的知秋见机行事,创造机会什么的优秀管家必备技能。

    长安城内灯市如昼,七彩花灯形态百异,挂在树梢、廊檐、城墙角楼、货摊,还有赶热闹的行人手中。排却那些花灯依附悬挂的人物,就像万点灯火悬浮在夜中一般,从高处而下,亮的灯火,黑的夜,从最为集中的长安集市到星星点点的乡村郊野,带着诡异离世的美,也带着人世喧嚣的意愿,看着这一副图景,仿佛将万里山河、亿万众生都存于心中,即敬且畏,亦爱亦悯。

    楚嫣到如今,并非年年都来过灯市,前几年和兄长阿嬷来的时候,也不能太过肆意。府中收支都是账房一一做好,再向云中主母报账,兄长和老阿嬷也没收入,主母派下来的银钱实在不能说很充裕。不过让楚嫣心喜的是,他作这个陪读,吃穿皆是玄景包了,轩帝每月还发给一笔俸银,而且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父亲后来还开了尊口,这俸银就给他作了零花,不让主母扣了去。这一举可算让楚嫣心花怒放,加上平日得的一些礼物和赏赐,如今他也觉得自己有一笔可观的小金库,这简直不能让他更有安全感了。

    这次逛灯市,自然是不需要楚嫣掏自己的荷包,自己拿了两只花灯,知秋帮拿了两只,玄景要顾着他,便也只拿了一只。等到再看到喜爱的,楚嫣也只能忍痛割爱,欣赏欣赏便罢。灯市过半,也未看到冯家小姐的身影,玄景心中有些生疑。正于此时,知秋附到玄景耳边悄悄道,“殿下,刚刚收到黑甲消息,冯家小姐今日大概不会来了。”玄景挑了挑眼梢,瞧了瞧知秋,眼神里带着些询问,知秋会意点了点头,玄景面上不禁显出些喜意来。

    玄景朝身边的楚嫣道,“嫣儿,把花灯从河里放出去我们就回去罢。”

    楚嫣很是惊喜,“我们不用再等冯姐姐了是吧?”

    不禁又自言自语了一句,“如果景哥哥的亲事也像今天一样就好了。”楚嫣以为说得小声,不想却被某个有心人听了去,某人感觉还不错,稍稍有点飘的感觉。

    如今楚嫣早褪去了幼时那一身婴儿肥,不过脸颊还是有一些肉嘟嘟,但一向被玄景收拾得很是精致,站在那,也算翩翩折枝弄梅少年一枚,不过在玄景眼中,还是那个有些愚笨糊涂容易被人愚弄的小孩。听清楚嫣自言自语的那句话,玄景仿佛才真切感受到,原来这再也不是只为吃食和玩具喜乐的小孩了,他已经有了更多忧愁而又占了心思的人和物,而自己无疑是其中很重要很重要的。这一发现让玄景很满足,心中也不禁生出了更多想法。

    玄景亲事定在秋爽的九月,那时府邸也重新装饰完毕,不过在成亲之前轩帝选在了五月给玄景行冠礼。玄景虽只是普通皇子,但向来慵懒的轩帝却亲自给皇子行冠礼,而玄景又要与太后家族联姻,其中意味实在太明显,一时百官心中早有定论。礼毕后轩帝与百官赐宴,甚为隆重。

    那晚,冯太后也将冯家小姐接进宫来,一来嫁人后再进宫的机会就少了,二来那些长辈尤其上了年纪的女性,硬是不放过所有促进小年轻感情的机会。群宴过半,冯太后命身边的小太监宣玄景到长宁宫,玄景虽有些不耐,但也不显出来,为了某些可能出现的意外,玄景便邀了鲁殿下和自己一道,冯太后见着定也欢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