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

作品:《化宋

    然后,轻笑出声。

    裹好斗篷,他漫步墙头,缓缓离开。

    这人间锦绣,就是独属于他的,最好的年节。

    ……

    除夕夜过后,就又是元旦大朝会,宴请各方宾客。

    大家都穿着新朝服,赵士程一身绯色罗袍裙、白罗中单,腰束大带,革带上系着绯罗蔽膝,脖子上还挂着方心曲领白罗饰件,头戴梁冠,站在皇帝下位。

    他其实不太喜欢这身衣服,放量太大,所以系紧的腰带的时候,就显得他腰特别细,绯红的颜色对比度太高,会把他脸衬得特白,尤其他面无表情的时候,特像个冷血动物。

    不懂母亲为什么每次看到他穿正装,都满意骄傲地想翘尾巴,还有事没事在老赵面前秀优越说:“看,我生的!”

    朝会完后,皇帝赐宴群使,赵士程也算是完成任务,去老母亲那联络感情。

    种氏一边抱怨着我儿又瘦了,一边努力给他夹菜。

    主菜是一条东北来的鲟鳇鱼,听说是高丽使者从东北弄来的,以如今的运输条件,只有冬天才能吃到。

    厨师巧用妙手,又做出龙筋又弄出龙骨,也是很让人佩服了。

    赵士程赞了两句后,种氏大手一挥,把这次高丽进贡来的十条龙鱼里的八条都给东宫送去,让赵士程不由得感慨赵家人父子兄弟情薄,但母子还是情深的啊。

    可惜这情深没有维持多久,当种氏试探地提起你多久可以成亲,有没有意中人等问题。

    但在反复试探也只得到“下次一定”的回答后,种皇后可没那么好忽悠,闻言立刻就把儿子扫地出门,饭碗都给他抢了,徒留他在宫门外大喊娘亲。

    老赵听闻后儿子被收拾后光速赶来,笑得拍手弯腰,帽子都差点掉了,并且后悔没能看全这场热闹。

    行吧,赵士程只能无奈地当这是娱亲了。

    老赵还不忘记煽风点火,说这鱼,你怕是也吃不成了。

    赵士程笑了笑,他要是愿意,只需要给舟儿或者斡本说一声,他们能送一船过来。

    只是没必要而已。

    同一时间,辽东也在过新年。

    北方的天气极寒,滴水成冰,冬季都窝在屋里,坐在坑上,陈行舟已经来了十多年了,每年冬季还得给脚上涂抹羊脂膏,不然脚会被烤干出裂口来。

    撒鸾坐在他旁边,和他一起围着桌子吃着羊肉小火锅。

    晋王敖卢斡也坐在一边,这个刚满二十的王子一脸乖巧,吃起饭来像个姑娘家。

    “阿舟,你想想办法啊,我要被烦死了。”私下里,耶律雅里抱怨道,“每天都有人请我去燕京登基,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么,还有敖卢斡,他耳根子软,要不是我看着,早就被人拐走了。”

    敖卢斡更乖巧了,一口肉埋着头吃了好久。

    陈行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敖卢斡要真那么傻,怎么可能每次有人劝他都被你撞到,这是拿你这小傻子当挡箭牌呢!

    “要想去,你们都可以去的,”陈行舟随意道,“有我在,至少能保你们平安。”

    耶律雅里叹息道:“大辽都这样了,我怎么敢去继位,他们都在商量怎么把大辽剩下的地方卖给大宋,让我去背这个亡国之名呢,敖卢斡,你觉得呢?”

    敖卢斡放下碗,认真道:“兄长说得对。”

    在与大宋盟约后,大辽剩下的权贵豁然发现,他们好像是有退路的,于是很多人开始变卖家产,把家眷迁往大宋,剩下几个身居高位的权贵则想要更大的权力,把整个辽国都打包过去。他们的意思是,当一个臣国也没什么意义,不如投奔大宋,换一场富贵,最好是像西北府州的折家军一样,世代当府州刺史,为大宋抵御外敌。

    这样,大宋的支持就会变大,他们也不会有如今这样大的压力。

    而萧德妃与魏王当然是不愿意这样的,如今燕京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想投降大宋,大辽的宗室一派想维持国祚,只是依附大宋。

    随着魏王病重,想投降的权贵势力便更大了。

    宗室一脉急需领头人,其中最好人的人选,当然就梁王晋王兄弟两。

    尤其是梁王,有陈行舟和辽东做后盾,绝对能镇住那些投降者们。

    “阿舟,你倒是说句话啊,我都听你的。”撒鸾催他。

    “最好别去,去了,不会是什么好结局。”陈行舟叹息,“我能护住你的命,但却不一定护得了你的心。”

    耶律雅里垮下肩膀,他知道,阿舟如果全力助他,那守住最后一块故地,应该是可以的。

    “不可以,燕京是死地,”陈行舟明白他的意思,“宋辽都不会放弃那里,转圜的余地太小了,我最多能支持三年,三年之后,就没了。”

    “怎么会,你那么厉害。”撒鸾小声抱怨。

    “我有什么厉害,”陈行舟摇头叹息,“辽东有今天,全是那位殿下的大力供养,他就算换一个人,也一样的能做到,这根本不是我的本事。”

    撒鸾低下头:“那我们就等着辽国被灭么?”

    “也不一定,”陈行舟摸着下巴,“你或许,可以把它卖个好价钱。”

    撒鸾瞪他。

    “我认真的,”陈行舟戳了他一下,“别人换,也就能换些权势田产,你来换,或许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去别的地方重新延续大辽国祚。”

    有他在,帮撒鸾,或许,还能给师尊多省一些钱。

    撒鸾哀叹道:“这祖宗故地都没有了,别的地方,那还是大辽么?”

    “那算了,这事你别管了,看着他们卖吧。”陈行舟低头继续吃羊肉。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吃肉的声音。

    过了好久好久,敖卢斡突然小声问:“先生,你说那个别的地方,是哪里啊?”

    撒鸾瞪弟弟。

    敖卢斡却没有像先前一般乖巧,他低声道:“耶律家祖地在五百年前,不也是从别家抢来的,苏仙有语,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人在,又何必管是什么地方呢?”

    撒鸾一呆,这角度太刁钻,让他一时无法反驳。

    敖卢斡继续道:“只要有片土地继续祭祀宗庙,别的,你我兄弟便管不得太多了,交给子孙吧,你说是否?”

    陈行舟忍不住笑了出来,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水,一饮而尽。

    第266章 不是那么重要

    这个年节, 在宴请诸国使臣这事上出了一点问题。

    按规矩,辽国和高丽两国的使者, 是由皇帝单独宴请, 因为这两个国家和大宋联系最为紧密。

    但今年,金国使者上书皇帝,称辽国将灭于金国之手, 希望把辽国使者的位置撤下,换金国上去,这样才是德配其位, 希望大宋皇帝考虑一下。

    虽然大宋皇帝在考虑之后拒绝了这事, 但辽国使者被这样的当众打脸,几乎立刻就和金国使者打了起来, 场面十分激烈, 以至于新年第一天双方都见了血,更惨的是,前者还惨败于后者。

    这事很快登上了各大小报的头条, 在娱乐匮乏的年代, 加上过年大家都有空闲,认字率特别高的东京市民们对这事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讨论。

    “唇亡齿寒论”和“落井下石论”打得难解难分,前者说辽国亡了就是大宋了, 后者说辽国几年时间就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这个唇就是纸糊的,亡不亡这牙齿都会寒。

    赵士程很喜欢这样的大讨论, 专门让人匿名发了些稿子, 在两边煽风点火, 还让人做了几期专题, 把女真起事到的辽国如今的境况全书于纸上, 也算是给国民长长见识。

    天气稍微暖和,他又收到辽东的来信。

    陈行舟告诉赵士程,辽国如今的情况很不好。

    按理,冬季不利于行军,可是金国这个冬季却没有闲着,他们以三五千一支的小股部队,四处出征,所到郡县,辽国官军无不望风而降。

    辽国的奚王还诈降然后大军围困金军,却反被金军大败。金军如今一路向西,已经打穿中京,前去西京,以他们的速度,估计几个月时间就要打通西京,夺取朔州大同,请师尊万万小心……

    赵士程看完书信,微微叹息。

    果然,还是开始了,金人一但越过了大兴安岭,东边便是辽阔的内蒙古戈壁草原,现在那里叫漠南,辽国曾经的龙兴之地。

    这个地方没有一点险关可守,金人的骑兵几乎可以说是来去无阻。

    所以,必须加强朔州的防御,绝对不能让金人借朔州的飞狐道攻打燕京,否则辽国这小朝廷,就真的要凉。

    历史上,朔州被金人十天就打下来了,不但打下来了,还把朔州的老弱驱赶到太原阵前,支援太原的朔州军看亲人就在眼前,当场哗变——朔州与辽国接壤,两边一起躺平百余年,说不堪一击都是轻的。

    赵士程盘算着手中的士卒战力,新军还在训练,只能依赖西军了,种师道的种家军和金人比起来水是水了点,但比河北诸军,还是要强很多的。

    另外守城的话,张孝纯和王禀都是守城的名人,把他们支到山西去,绝对错不了。

    就是要小心,不要像历史上那样,被金人围点打援,把大宋能动弹的军队基本全送掉了。

    虽然在赵士程的计划里,这些旧军肯定挡不住金军,但他们的失败速度,关系到的是新军能训练出多少,关系到大宋的战线。

    罢了,先派人过去,把那边工事修缮一下,否则等金军过来,就太晚了。

    好在辽国朋友们这次带来的钱还有不少,应该够了。

    ……

    新年过后,天气回暖,赵士程规划的小铁路也提上了日程。

    汴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从江南连通东京城,是每年供应的粮食、布匹等大综货物最便捷的通道,自然也承担着最大的压力。

    铁路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压力。

    这年头没有蒸汽轮机,自然也就没有火车头,铁路上的货箱是用牛马来拉,甚至枕木的距离,都是按牲口的步幅长短确定的。

    从太原调来的专业轨道修筑人员,相比需要上上下下的矿坑轨道,陈留到东京城的这条铁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几乎召集太原城所有的轨道工人。

    同时,各种规格的铁制件也开始向铁坊下单,这种货量一家肯定是吃不下的,招标会上,有七家铁坊中标,当时他们欢呼声几乎要掀掉屋顶。

    而这项工程,能拉动上下游的铁坊、铁矿、煤矿、交通等上下游产业,也上了各大小报的头条,京城人都在热烈地讨论这得花多少铁、能不能扛一截走等问题。

    赵士程给铁路设下的各种规定与法律也随着一起扩散开来,做为法制宣传。

    不过他有预感,这件事情,或许不会那么简单就完事。

    因为,这条铁路,目前面临着基建永远避不开的痛——拆迁。

    大宋的上层消息就像个筛子一样,他和手下才刚刚确定这个计划,沿途的地价就应声上涨,听说很多大户都在筹集资金,想把沿途五十里路的地皮都买下来。

    这些人真是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难道是觉得他做为大boss的功绩还不够恐怖?想再来给他刷刷业绩?

    那他可是不会客气的啊!

    ……

    天气转暖,京城的各家书铺也热闹起来。以往,因为制板困难,书铺的各种画本十分昂贵,而如今,因着油印的推广,画本的成本直线下降,甚至许多小报上的,都开始配一些简易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