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作品:《化宋

    赵士程笑了笑,认真道:“那就说好了,以后,你就本公子的自己人了,好不好?”

    陌蝉温柔又腼腆地低下头:“好。”

    “来,我们击掌为誓!”赵士程认真地向他伸出手,那手白白胖胖,还带着小窝窝。

    陌蝉伸出手,却不敢重击,而是轻轻地贴在那肉肉的小手上。

    温暖,柔软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到心底,那种主仆之间挥之不去的隔阂,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

    这世上,怎么会小公子这样好的人啊。

    在搞定小蝉之后,赵士程便先让她跑自己和宗泽之间的联络。

    而小蝉在给宗知州送出书信后,又禀告了公子一件事情,有一位叫张择端的书生求见。

    赵士程心想这家伙回老家后就一直没消息,如今可算是来了,于是立刻去隔壁撬了母亲一块茶饼给下人,让人安排了茶水、请客入室。

    他则拉着小蝉去翻箱倒柜——先前他曾让山水购入一些优质颜料,山水当时告诉过他放在哪里,但是他忘记了。

    不过书房里的东西都是分门别类地装好,很快就找到了画匣子,里边用陶瓷罐放着一罐罐颜料,粗粗估计,有三十来瓶的样子。

    啧,古代的颜料品种还很多啊,记得当年他跟着表哥上暑假美术班的时候,买的颜料差不多就是这么多的颜色。

    不过这一匣颜料很重,但小蝉看着单薄,提着实木匣子举重若轻,很快便送到了门口,赵士程让小蝉在门外等着,等会听到他的呼唤,就把东西端进去。

    陌蝉当然应是,于是赵士程便走进了偏厅。

    张择端正在品茗,做为一名京漂,他在京城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这种做为贡品的团茶,是他平时根本接触不到的东西。

    赵士程进去时,张大画家还在回味,连小孩子进来都没被发现。

    赵士程等了数息,张择端才反应过来,不由苦笑道:“小公子啊,用这等贡赐之物待客,实在让在下受宠若惊。”

    赵士程看着那茶桌上的玉水注、黄金碾、细绢筛,淡定道:“这只是密云龙团,又不是瑞云翔龙和白茶,喝就是了,在画院那么久,你应该知道,从前两年起,这就算不上什么贡品了。”

    张择端不由得苦笑,密云龙团已经是上上品的茶水,一饼值十贯钱,二十年前还是神宗皇帝的独享,但当今官家喜茶,各地漕臣便想方设法精益求精,采茶只取一叶一芽,甚至只要不足米粒大小的细芽制茶,花费自然也是天价。

    至如今,原本的珍品密云龙团之上,已经又有了五种更昂贵更珍稀的茶叶。

    想到此处,张择端便觉得面前茶水似乎也失了几分味道,便转换话题道:“公子不是说想要汴京景色之画么,这些日子,在下于乡中画了一卷,还请公子一观。”

    说着,将身边的画匣打开,拿出一卷绢画,去到书桌边打开。

    赵士程爬到椅子上,手撑着桌子,看着那笔墨尚新的书画,这一是宽一尺,长一丈的画卷,满满都是人物和景色。

    老实说,他的书画水平比较匮乏,只能看出这些画上的人物线条利落,表情挺生动的,画的房子、船,都很细致,其它的,就看不出来了。

    但捧场还是要的,于他故作惊叹道:“真是与汴京别无二致啊!”

    张择端摇头:“庸俗之作罢了,与画院的翰林们相比,远远不如,还需要继续苦练才是。”

    赵士程不知道怎么从技术上去夸奖,于是曲线救国道:“那些画师都有数十年的苦练,你才十年不到,未来大有可期,何必妄自菲薄。”

    张择端微笑道:“小公子此言,倒是说到我心上了,在下亦是如此想。”

    于是一大一小都笑了起来。

    赵士程看气氛不错,便道:“张大哥,你今年留在密州过年么?”

    “不敢当大哥之称,”张择端先是婉拒,然后才道:“这是自然,如今已近立冬,雪天行路易出意外,再者,我还要将祖坟休憩一番。”

    赵士程热情道:“那不如在我赵府做客些时日,我也好请教书画之道。”

    张择端不好意思道:“这般打扰贵府,不合适……”

    赵士程招了招手。

    小蝉将颜料的匣子搬了进来,又无声地退下。

    张择端是识货的,一眼就认出了这些颜料的瓶子,本能地就捂了一下胸口。

    “这些就是见面礼了。”赵士程也不谈什么理想,微笑道,“我想建一个小画院玩玩,缺一位山长,我知张大哥你还是一心向画,所以也不会耽误太久,花上几个月,将这架子搭起来,便算帮我一个忙了,张大哥,你看如何?”

    他有很多话并没有说出来,比如必有厚报、将来可以帮你在京城画院立足,用赵家人脉等等,但这些话,一旦说出来,就会显得很生份,他相信张择端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选择。

    说得不好听一点,赵家大腿虽然不怎么粗,但那也是大腿啊,本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抱的,尤其他是学书画这种杂科,素来是要低科举士子一等的,朝中诸公皆不放在眼中,觉得官家玩物丧志,反而是赵士程这种不能科举的宗室,更青睐书画,更能帮着让他们的书画进入官家的眼中。

    所以,张择端几乎没有怎么纠结,便笑着应道:“既然小公子这般信任在下,自是义不容辞。”

    赵士程感动道:“那我就先谢过了。”

    张择端自然回复不敢不敢,两人都很满意,觉得自己赚大了。

    一边的陌蝉不由得感慨,这世上,真的是没有人可以拒绝公子啊。

    他给的,太多了。

    第96章 告于段落

    回到密州后, 赵士程的生活便回归了正常节奏,每天早起早睡,练练种家舅舅教的拳法, 学学琴和书画, 每天按时去给爹娘请安,指使着小蝉把山水送来的各种文书浏览一遍。

    稍微上点心的, 就是请张择端搭起架子的小小书院了。

    为了这事, 他请动了宗泽,让这小小的学校建在神宵宫的旁边, 除了张画师之外,还聘请了一些泥瓦匠、木匠、船匠、铁匠,各带了一些学徒, 弄了一个简单的技校。

    同时把自己那位翻译西方数学的大食奴隶丢到学校里, 暂时教教数学。

    招生很简单, 选一些手脚灵活, 脑子转的快的少年, 包吃住,学三年,出师要在七里坡干上三年才可以恢复自由身。

    这个条件是非常丰厚了, 若是去给外边的匠人当学徒, 那不但要给师父当仆人, 打骂由心,能学多少, 还得自己想办法, 如今能有这么个学校, 学个一技之长, 还能管饭, 很多贫家子弟都心动得不行,报名点十分拥挤。

    在一番如选美般的挑挑拣拣后,师父们每人选了二十多个学生,开始了简单的教学生活。

    这种不教书文的技校一度引起了州学学正的不满,认为匠作之法,如往常一般师带徒便好,将这些匠人聚集于一处,打着兴学之名教导,如此粗卑、不教经义的学校有悖蔡相的兴学之风,因当取缔。

    赵士程懒得和这种老古板较劲,让下人撺掇了一些学生的父母,告诉他们,因为一个老头反对,学校可能被取缔,让他们去求求那位老学官。

    这可不得了,京东路一带本就民风彪悍,好不容易能给儿子找个出路了,居然还有人找事?于是一群父亲老乡拿着粪叉锄头,上百人便吆喝着去那老儿家评理,这种阵仗可把那位学正吓了个半死,躲在院子里,把大门堵得死死的,半步不敢出来。

    后来还是巡逻的捕快们过来了,连哄带劝地把这些人吆喝走了。

    这事过后,这位学正再没提过什么有辱斯文的话,反而表示圣人曾说过,有教无类,那学院之中教什么,也是天道自然,他是十分支持的。

    毕竟法不责众,就算抓了那么几天带头闹事的,可谁家没有亲戚,他老胳膊老腿,何必去惹这种麻烦。

    于是学院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

    十一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冬雪初晴,白雪铺就满地,马车在土路上碾出深深的车辙。

    赵士程穿着一件厚厚的毛线披风,从马车上跳下来,小蝉紧紧地跟着他身后,与他一起走进了一处新筑的院子,院门牌匾上写着大大的“第一科学院”五字,字体用的隶书,十分端正,十二分的匠气,看起来就像个草台班子。

    院墙是两米高的篱笆墙,走入其中,便看到一座两层的庞大建筑。

    这个院子修的非常快,因为赵士程看着这里排水不错,便让人用了土砖——过了筛的细致粘土,拌上5%的草木灰水泥,用砖块模具重压成形,不需要烧制,放上一两天,就是可以用来盖房的土砖。

    当然,框架还是用的水泥,柱子里还加了铁条,原木木料做二层的地板,墙壁里他修了烟道,用于冬季的供暖。

    两层的四合院,上层学习,下层用来教学实践,赵士程对这个学校,是抱了很大期待的。

    赵士程因为年纪太小,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自己的便宜师父。

    今天到这里来,也是林灵素的提议。

    如今,到了目的地,这位便宜师父的尾巴便露了出来:“好徒儿,既然这里的是教人一技之长,不如把我那院中的鸽子也放到这来养育好了。如此,也算是给这些学子多学一样特长,教导学生饲养禽类之道。”

    真正的原因是养鸽子味道很大,还很占地方,这学校离神霄宫不远,简直是上天送来的地方。

    赵士程心中当然门清,但这也是好事,便故作迟疑道:“可是,师父你平时有空来教人驯养鸽子吗?”

    林灵素裹着皮裘,斩钉截铁道:“这是当然。”

    “那师父,你不如在这里把炼丹术也教了……”赵士程提议。

    然而,他还没说完,便被便宜师父一口打断,林灵素不悦道:“徒儿你是脑子被雪冻住了么,这可是你我吃饭的家伙,如何能随便给予外人?这种神术,我那些仆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只能给你的真传,真传,懂么?”

    赵士程心说我当你的真传岂不是要自己去教,那是万万不可的,于是拒绝道:“但是师父,这是你吃饭的家伙,不是我的,你还是早点换个真传吧,放我手里,必定是会失传的。”

    林灵素不由抱怨了“你怎么能如此说话”、“孽徒”、“伤了师父心”等等。

    赵士程充耳不闻,反正他也没骗他。

    林灵素最后也不得不妥协:“教徒这事还是要看缘分,罢了,我就在这里找几个洗瓶子的的徒弟,先看看有没有那个天赋吧。”

    赵士程很满意,看看,这师父多有主观能动性啊。

    两人走入其中一间屋子,屋里是一位老师傅,正在教学生识字——语文数学,是个这学校的基础课,所有人都得学。

    学徒们都听得很认真,大宋虽然各地都有县学、州学,但如今县学州学已经成为了八行取士的途径,贫民要进去,那可是得有祖坟冒青烟的天赋才能做到,加上百年宣传的兴学之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赵士程的学校虽然又小又差,选到的也绝对是本地州学之外,最优质的生源了。

    与屋外的冰天雪地不同,房间里很暖和,却没有看到一个火盆,林灵素左看右看,对这房子赞不绝口,想到最近在道观里实验,手都冻肿了,便强烈要求徒弟给他也建一个这种屋子。

    赵士程叹息道:“师傅啊,我便是给你修这么一个屋子,你也住不起啊,你知道这么大屋子,一年下来,供暖费得花多少么?”

    林灵素不以为然:“能有多少?”

    于是赵士程带他去后院,走得越近,便越能听到叮叮铛铛的打铁声。

    而进了房间,便感觉一阵扑面而来的闷热,许多健壮的铁匠光着膀子,拿着铁锤,在屋子里对着铁胚有节奏地锤击,那孔武有力的臂膀肌肉饱满,几乎个个都能跑马。

    “打铁的院子离得远些,怕影响了那些学生学习。”赵士程一边走边解释,“墙是空心的,修有烟道,打铁炉子的烟气是顺着烟道,连到的墙里,你要确定要用这个屋子么?”

    林灵素当然舍不得,他是赚了不少钱,但也不能如此挥霍,便道:“那你看这样,我在这占一个屋子如何,若是遇到一个看得顺眼的,便收下当普通弟子了。”

    赵士程摇头:“一个哪够,你怎么也要教十个!”

    “你还不如去抢,最多三个,不干拉倒!”林灵素断然拒绝。

    于是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林老师决定教五个普通弟子,但自己的炼丹术肯定是不会传的,最多教他们做做苯酚、弄弄硫酸之类的普通东西。

    这对赵士程来说已经够了,谁稀罕他的九转大还丹术啊,于是爽快地做下约定。

    然后林灵素又对铁匠屋的东西起了好奇:“徒弟啊,他们是在打造什么武器啊?”

    “他们是在做齿轮、滑杆,还有研究怎么炼铁,弄出来的钢水最好。”赵士程向他解释,“这个学院不只是教学生,我还设立了悬赏。”

    “什么是悬赏?”林灵素疑惑,“我怎么没听说过?”

    赵士程微微一笑,带着师父,来到房子的进门处,那里贴着一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