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作品:《化宋

    刘二沉默不语,这时,大门打开,两个守卫一一检查了他们的铭牌,对照了铭牌上的名字年龄,才放他们进去。

    走过一个小院,便进了一处干干净净的房间,这房间很大,用砖和泥灰垒成柱子,让房间显得又高又宽敞,周围的砖墙抹了一层白灰,窗子开得很高,也很多,让整个大屋都亮堂堂的。

    一排排砖石垒成的桌子上摆着各种器具,刘二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细心地把滚针组装到轴圈里。

    这很花功夫,有时怼不进去,得上钉锤用些蛮力,但又不能用太大的劲,否则,会把轴圈打坏。

    刘二动作很快,他才工作几天,就已经被工头表扬过了,说他做得又快又好,能拿第一。

    他很喜欢这些小东西,做完自己今天的份量,他又领了一些齿轮,拿回坐位打磨,工坊里给工钱都是按做的东西数量来算,他做得越多,收入就越多。

    他打磨得很细心,这些小小的东西,在他手里变得光滑明亮,每一个齿都相同大小,他的心里就泛起一种快乐,他从小就不喜欢种地,不喜欢推磨,喜欢做手工,在这个时候,他会忘记其它的苦闷,一心一意地沉浸自己的世界时。

    听说密州那边,有一位木匠弄了纺纱机,得好多的奖励,一辈子吃喝不愁,要是他也能做出这些东西,那该多好?

    “咚!”工头在门口的铁环上敲了三声,“下工了,开饭了。”

    于是工坊里的工人们纷纷放下手上的工作,一涌而出,那速度,可比上工时要快一百倍。

    瞬间,空旷的房屋里剩下的一个工人,就显得很显眼了。

    工头大步走过去:“你咋还坐着?”

    刘二头也不抬地道:“手上这件还没磨完,弄好就去。”

    “你倒是个勤快的,”工头面带欣赏,道,“正好,坊里准备抽几个机灵的,去做一个叫‘铁轨’的东西,我看你不错,就算你一个吧。”

    刘二疑惑道:“铁轨是何物?”

    “我咋知道,听说去那边的,还要算学,”工头随意道,“应该是个麻烦事物,工钱比这轴承还高,你不怕麻烦,就去吧。”

    刘二感激道:“谢谢您。”

    ……

    清晨,海浪从天光破晓之处涌来,带着腥咸的海风,还有码头的号子声。

    赵士程和老爹踏上了去市舶司的海船。

    他还是第一次坐海船,这船很大,足有三十几米,宽有六米,上边挂着和船一样长的大帆,乘风破浪而行。

    密州在山东半岛的东南部,这里漫长的海岸线的曲折而复杂,小岛繁多,行船需离海岸线远些,而到了市舶司所在外海湾时,海湾外有许多礁石,要穿过很狭窄的湾口,方能顺利进入河口,去到市舶司所在。

    密州市舶司赵士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虽然已是秋季,这里依然一派繁华,各种番商来来往往,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番国小孩,奔跑追逐在市舶司的街道里。

    按赵老爹说法,这些商人大多是从大食而来,他们每到一个港口,都会置下家业,娶妻生子,而生下的孩子就等于是他们商队的分店,会继承港口的产业,就这样一代一代迁移,将子孙开枝散叶,分散到天南海北,他们在大宋的所有港口都有一条自己的番街,由他们自己推举番人来管理,大宋只收他们商税就好。

    这时,他们走到一处街角,发现这里正在大兴土木,宽阔的地基都是上品的石头砌成,想是要修什么重要建筑,赵士程好奇道:“这是要修什么衙门吗?”

    赵仲湜勉强算是见多识广,不由笑道:“不是衙门,这是大食番商的番寺,他们也不供奉神像,都是由老人在里边讲经,好像他们的神叫、对了,叫安拉。”

    好家伙,人都多到能修一座清真寺了。

    赵士程看着那住满阿拉伯商人的街道,眨了眨眼睛,跟着老爹走了。

    他如今还小,便先算了,等他将来收拾山河,这些番商,个个都得给我编户齐民,别想自治。

    赵仲湜走了过番街,并没淘到什么好珊瑚,便有些兴趣缺缺,带着儿子去了市舶司衙门。

    做为常客,赵仲湜都不用递贴子,直接刷脸卡就被人热情地迎了进去,未过几息,便听一个爽朗的笑声传来,一位大腹便便,身穿大红官袍的中年官吏神色热烈,声音洪亮:“巨源兄,许久不见,风采依旧啊,今年来得倒晚了许多时日。”

    赵仲湜漫不经心的神情也瞬间切换成感动,与对方说起了“好久不见”“你也好久不见”“我知道你知道我好久不见”之类的废话,把气氛弄得很是热切。

    赵仲湜还主动给对方介绍起了自己的儿子,被对方一番夸赞,这人叫蔡安,是本地提举市舶司,主管着整个密州甚至北方诸路的海运,包括三个市舶务和七个市舶场,自称是为朝廷开源。

    两人并没有直接聊什么钱权交易,而是一番叙旧后,这位提举将赵家父子带去博买处,看各种朝廷专营的物资,宝石香料珊瑚犀角象牙都是应有尽有。

    赵仲湜随便挑选了一件看得过眼的珊瑚手串,算是意思一下,便和这位蔡提取说起了希望收拢一只商队为他所用。

    “巨源兄想做回易?”蔡安摸了摸胡须,“这倒不难,只是这回易风险不低,稍有不慎,便是倾家荡产,你又何必掺这浑水?”

    赵仲湜微笑道:“这不是最近闲来无事,又想起了年轻时候,也算是了个心结吧。”

    蔡安哈哈一笑,大包大揽道:“此事容易,本朝回易都是靠得沿海船户,都是另编的户籍。这名单我给你找找,你自己选合适之人便可,只是不可太过,若是影响了岁入,小弟可不好给蔡相公交待。”

    “哈,”赵仲湜笑道,“平宁误会了,这事,我准备让我儿士程来做。”

    蔡安一呆,不由疑惑地看了小孩一眼:“巨源兄,您这不会是来消遣我的吧?”

    赵仲湜傲然道:“你有所不知,我这孩儿是天生的经商奇才,自然得从小培养,他得花多少钱,我给便是了。”

    蔡安不由笑了起来:“既然如此,那等会我便让勾当公事去招待小公子,你我许久不见,不如试试下边新送的鲜鱼。”

    赵仲湜笑了笑,摇头道:“那就不必了,这几日肠胃不适,吃不得寒凉,来虎头,谢过的蔡提举,以后你若有事,便可来寻他了。”

    赵士程奶声奶气地谢了这位大官。

    这时,有小吏前来蔡安耳边耳语一句,后者温和点头,道:“巨源兄,这大食新来了商船,说是公凭丢失,我得先去处理……”

    赵仲湜当然听懂了,温和地与他告辞,牵着小孩走了。

    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蔡安轻哼了一声。

    就算他的靠山蔡相暂时失势,也轮不到一个闲散宗室拿捏取笑。

    更何况,如今蔡相失势,闲赋在家,若是他能寻得奇珍,助蔡相复位,那又岂只是一个五品的提举,说不得便能如梁子美好般,连升数级,直入中枢。

    再说,官家准备派遣使前往高丽,已诏令船坞造了两艘巨舰,一艘命名为“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一艘命名为“循流安逸通济神舟”,皆是六千料大船,比如今最大的客舟都要大三倍,两舟耗费近百万贯,五处市舶司都得筹集钱款,他可没时间给那赵仲湜带孩子。

    “提举,那蒲氏船商愿意认捐三千贯,就不愿多出了。”旁边有小吏苦着脸出言,打断了他的思路。

    蔡安冷笑一声:“这些番邦商人,真是不知好歹,不感天恩,去,查他们私入港口的证据,查出来,便给我关入大牢,我倒看看,还有谁敢不捐。”

    小吏立刻点头称是,飞快退下,他要的就是这句话,只要人抓起来,经手的都能捞到不少好处。

    至于海商的损失,那算什么,做这一行的,运气是比经验更重要的东西,既然遇到,当然就只能认栽。

    第94章 充分利用

    赵仲湜这次的行为是敷衍的, 他根本没有给儿子牵线拉桥的意思,只是带去见了个面,便当起了甩手掌柜。

    他根本不相信在没有自己的帮助下, 儿子能把事情做成——成他看来儿子聪明归聪明,但是太能折腾了,得给他一个教训, 让他知道人心险恶,让他知道他之所以能混得风生水起, 都是因为家里人宠他,可不是因为他自己有多厉害。

    赵士程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被老爹牵着回去的路上就开始激将道:“爹爹, 那个提举居然不把你放在眼里啊!”

    赵仲湜哈哈一笑, 摸了摸儿子狗头:“他无求于我, 我也动不了他, 那你说,他为何要将我放在眼里?”

    赵士程问:“爹爹, 他姓蔡,是蔡京的人吗?”

    赵仲湜感慨道:“现在朝廷里有几个不是童贯蔡京一党, 自从崇宁年间, 蔡京改革学政, 各地兴州学、县学, 又重立了提举学政司, 如今天下的学子,便差不多都算他的学生了。”

    “不是说朝廷里还有很多反对他大官么?”赵士程好奇问。

    “如今科举废除, 取士是以县学升州学, 州学升太学, 八行取士而来, 重品德而非重学业,”赵仲湜摇头道,“这以德取士,要拿捏起人来,可就太过简单了,正因如此,如今蔡京暂时罢相,朝廷的反对之人,都在试图废除这学政。”

    赵士程听明白了,也就是说,蔡京相当于掌握了一个升迁渠道,从学政取来的士子,基本上都是他的人,难怪北宋那么快就到末年了,这种情况下,优秀的人才不依附权臣,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啊。

    “那这位提举,肯定也是想尽办法去贿赂上峰吧?”赵士程头头是道地分析,“市舶司是膏腴肥厚之地,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每年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孝敬上去的。”

    赵仲湜赞许地点头道:“不错,那蔡京在京城中一处宅子,便耗费百万,总会是靠朝廷的俸禄买来。”

    赵士程于是道:“那我要怎么孝敬他,才能让他帮我找船呢?”

    赵仲湜不悦道:“你爹在你面前,也没见你孝敬几次,如今却对外人如此殷勤,你这是想让老父泣啼么?”

    赵士程撇了撇嘴,换上满面笑容,拿小拳头殷勤地上前给老爹锤背:“爹爹啊,虎头还不够孝顺吗?你看先前你说给我留下一成的钱财,帮我保管,虎头我可有哪次寻你索要过,还有那珊瑚珠,不都是虎头给你找来的么?”

    赵仲湜轻哼一声,拿乔道:“这点小钱,还不够买你给你娘送的一罐脂粉,连你五嫂都有价值百万的大园子,你说说看,是不是老爹对你而言,最不重要?”

    赵士程心说老爹还挺有自知之明啊,口中却大声道:“爹爹啊,你怎么可以冤枉孩儿!还是你怕麻烦吗,我想送你富贵,你昨天是怎么说的?”

    赵仲湜被说得有点心虚,轻咳一声,斥道:“吵什么吵,没大没小!”

    赵士程用力捏着老爹的脖子,怂恿道:“爹爹啊,咱们家虽然是近宗,可是过了我这一代,就出五服,成为远宗了,不趁着有点权位时积些家财,你看那西外和南外的宗族们,过得多拮据啊!连京城都待不下去了,你舍得自己的儿孙将来过这种日子么?”

    赵仲湜心中一动,扭头看了儿子一眼,嫌弃道:“你这才五岁的小鬼头,就已经开始惦记自己的孙儿了?”

    他的话语虽然带是在反对,但其中已经有了不少动摇之意。

    赵士程于是捏得更加殷勤,宋画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把远宗从城京全赶走了,安置到洛阳和商丘两地,待遇低了很多不说,也不许入仕,日子过得比较惨,宗室之间,因为这事,普遍起了忧虑,都在趁着和皇帝关系还近,大肆圈地占田。

    不过,等到十几年后的靖康年间,这种情况就反过来了,京城的近亲被一锅端走,反而是洛阳和商丘的两支宗室活了下来,赵构在确定自己生不出儿子之后,还把皇位还给宋老大一脉。

    赵仲湜沉默了一会,还是叹息道:“虎头,这钱财,够用便可,若是积累太多,等到无官爵位护身时,反是取祸之道。”

    赵士程知道老爹心动了,于是继续怂恿:“这我当然知道,但是咱们赚钱,也不一定要在中原之地惹眼啊,爹爹你想,若是把田地、钱财、船坞都置在福建两广,不惹人注目便好,而且若有海运之利,也算给子孙一个生计啊!”

    赵仲湜还是摇头道:“南方太远,又有瘴疬,尤其是福建路乃是蔡京家乡,你想得未免太容易了。”

    这个老爹也太谨慎了,赵士程轻轻磨牙,不再诱之以利,而是换了个办法:“爹爹啊,你就帮我搭个架子,后边的事情,我就自己来,好不好?”

    赵仲湜摆手:“我说过了,这些小事,你自己作主,别来烦我。”

    赵士程幽幽道:“真的吗,那我就去找母亲,让她入股,然后把家里的钱和你今后所有的私房钱,都用来投海运。”

    赵仲湜大惊失色:“你、你,这种话你怎么说得出口,你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亲爹!”

    赵士程淡定地扑在老爹怀里:“没办法啊,你知道母亲的性子,如今她暂时拿不出太多钱,若是她心动了,肯定得在您这里找补,也不是什么大事,爹爹,为了这个家,您两三年不玩珊瑚,应该忍得住……吧?”

    赵仲湜很生气,就想把儿子抓起来修理一顿,但看儿子乖巧无辜,还很内疚的模样,又舍不得下手,于是气得吹了胡子:“三天,我帮你三天,要是做不了你就别折腾了。”

    赵士程强烈反对:“三天?我又是神仙,怎么着也得三个月啊!”

    赵仲湜冷笑:“三个月,你爹我虽然喜爱珊瑚,却也不是没有珊瑚活不下去,你想都别想。”

    于是一番讨价还价后,赵仲湜答应帮一个月的忙,再多就一拍两散。

    赵士程已经很满意了,不但捏肩锤背,帮着端茶倒水,还指挥着仆从,给老爹煮了一锅白水虾,剥好了给爹爹送到嘴边。

    看在小儿子态度如此殷勤,赵老爹原本有些不忿的情绪飞快消失,当父母的,总是很难对孩子生气,于是便摆高了姿态,询问儿子,想要个什么样的商队,要做多大。

    赵士程思考了一下,小声道:“爹爹,要不然,你不太擅长这个,能成就成,不能成,你就把我带着一起去,如何啊?”

    赵仲湜先是冒出一个疑惑的表情,随后明白了,自己的儿子,他看不起自己!觉得他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赵仲湜冷笑一声,甩袖走了,并且无情地拒绝了儿了一起去的要求。

    只留下小孩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

    山水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全程一言不发,如今看到老爷走了,不由有几分担心:“公子,老爷回过神来,会不会生气啊?”

    赵士程笑了笑,骄傲道:“老爹只是懒得动,但绝不傻,给他一个在儿子面前表现的机会,他其实也是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