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医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第342节

作品:《满级医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老板也望着茶铺外面,幽幽道:“大景还有哪个顾侯爷!”

    曾经,别人说起定远侯顾侯爷,第一个想到的是随太祖皇帝建立大景朝的第一代定远侯顾尧,而现在则是顾策。

    以顾策对大景的功绩,足以超越其祖,却蒙冤九年。

    中年行商连忙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我也出去迎一迎顾侯爷。”

    他快步冲出茶铺,来到了官道边,挤在人群中朝南方望去。

    官道的尽头,白影晃动,一道道白幡齐涌,宛如雪浪翻滚而来,渐行渐近。

    “顾侯爷,魂兮归来!”

    人群中,有个青年扯着嗓子、拖着长音高喊道,紧接着,其他人也喊了起来:“顾侯爷,魂兮归来!”

    百姓们的喊声渐渐地重叠在一起,整齐划一,那洪亮悲恸的声音仿佛连天地都为之一震!

    自四月的那场逼宫之后,先定远侯顾策的冤案就随着康王逼宫的事传遍了整个大景。

    康王谋反被擒后,三司会审,判其斩立决,之后皇帝便下诏将当年顾策降敌的真相告之于众,百姓才知原来九年前顾策以少胜多,在距离台陵城十五里的上岭设伏,大败南越军,杀敌近两万。

    当年顾策本可将南越大军打出大景的疆土,凯旋而归,可是康王为一己之私打开了台陵城城门,不仅使得满城百姓死于越军手中,还令顾策腹背受敌,壮烈牺牲。

    事后,越国圣人为了安定民心,激励将士,隐瞒了越军在上岭的败绩,只对外宣称顾策开城门降敌,而先帝为了维护康王也就顺势而为。

    真相传遍大景后,举国震惊。

    顾策这一生只有短暂的三十几载,却战功显赫,惊才绝艳,足以名载史册。无论是十五年前,还是九年前,他都为大景守住了扬州这道国门,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大败越人。

    要不是先帝一己之私,九年前,扬州不会败,大皇子也不至于被送去越国为质八年。

    顾策为大景牺牲了性命,却背负了足足九年的冤屈,被世人所唾骂,实在是令人痛惜。

    也正因为此,百姓们的心情十分复杂,对顾策既崇敬,又愧疚,更多的是惋惜:要是顾策还活着,大景就多一员足以震慑四方的神将。

    “顾侯爷,魂兮归来!”

    那声声喊叫中,一个身着霜白色衣袍、腰系麻绳的俊逸青年扛着一个白幡策马而来,距离尚远,众人看不清青年的眉目,只感觉到他周身散发着一种冷厉而悲怆的气息。

    他的身后是十几个同样身着白衣的男子护着一辆披白布的马车,马车上赫然放着一具棺椁。

    任何人都能猜出来这棺椁必定是顾策的棺椁。

    护送灵柩的车队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两边欢迎顾策回京的队伍全都自发地跟到了车队的后方,这支队伍不断壮大中,白幡如云翻涌,纸钱似雨点般挥洒不断,整条官道上一片悲壮的白色……

    突然,扛着白幡的顾渊勒住了缰绳,马儿停在了茶铺前。

    紧跟着,顾渊身后运着棺椁的马车也停了下来;再之后,马车后方的扶灵队伍也一个接着一个地驻足……时间似乎静止。

    两边夹道的百姓都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众人全都噤了声,没过多久,这原来喧闹的官道变得寂静无声。

    身着白衣的两女一男不紧不慢地从官道边的人群中走出,直走到了扶灵队伍的最前方,拦住了顾渊一行人的去路。

    路边的那些百姓皱了皱眉头,有人不快地喊了声:“喂……”

    下一瞬,站在最前方那名大眼睛的白衣少女对着棺椁屈膝福了下去,两眼发红地说道:“女儿来迎爹爹回家了。”

    顾燕飞右手边的顾云真也屈膝行了个福礼,另一边的楚翊则躬身作了一个长揖。

    “侄女恭迎大伯父回家!”

    “楚翊代父迎定远侯回京!”

    马背上的顾渊也是两眼发红,面上难掩憔悴之色,他怔怔地看着顾燕飞,用沙哑的声音哽咽道:“妹妹,爹爹回来了!”

    几个人的声音不算特别响亮,但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周围好些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中年行商当然认得顾燕飞三人是刚刚与他拼桌的茶客,再一次目瞪口呆,一时哑然无声。

    茶铺的老板震惊地失声喊道:“顾二姑娘!”

    京城中无人不知顾二姑娘的本事,自打顾策平反后,众人更是感慨虎父无犬女!

    看着顾渊与顾燕飞这对兄妹,有人唏嘘地叹道:“哎,真是可怜,顾侯爷战死的时候,顾大公子与顾二姑娘也才没几岁,小小年纪痛失双亲……”

    “是啊是啊,龙生龙,凤生凤,顾侯爷幸好有这一双儿女为他洗清冤屈,他也该瞑目了。”

    “……”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扶灵的队伍继续上路。

    庞大的扶灵队伍继续沿着官道往北而行,在一炷香后终于穿过南城门。

    城门后,夹道欢迎的百姓更为壮观了,大都是来吊唁顾策的,那些百姓纷纷自发地抛着纸钱,烧起元宝,还有人往棺椁抛撒着一把把白色的菊花……

    沿途都是哀痛的百姓,可无需禁军清道,那些人就有序地站在道路的两边,扶灵的队伍一路畅通无阻。

    顾渊、顾燕飞一行人没直接带着灵柩回顾府,而是先去了承天门。

    那些相送的百姓被守卫宫门的禁军拦在了承天门外,唯有扶灵的队伍穿过承天门,一直到了午门广场。

    皇帝出现在午门的城楼上,下方是文武百官站成两个队列。

    顾渊、顾燕飞等先给皇帝行了礼,皇帝表达了一番对顾策之死的悲痛,接着就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先定远侯顾策誓死守卫扬州,战功显赫,功在社稷,每每念其为国捐躯,朕心甚哀,着追封顾策为信国公,配享太庙。”

    “爵位由其子顾渊袭。”

    皇帝的最后一个字落下后,众臣不由哗然。

    不仅是因为皇帝封了顾策为四大国公外的第五个国公,更因为“配享太庙”的荣誉。

    配享太庙是异姓臣子死后最至高的一种荣耀,想要获得这份荣耀,就必须对国家社稷立有大功,就是现任的四大国公也未必有这个资格。

    “臣代先父谢皇上恩德。皇上万岁万万岁!”

    顾渊恭敬地对着城楼上的皇帝躬身作揖,顾燕飞、顾云真与他站在一起,也齐齐地行了礼,一起谢恩。

    皇帝又交代了一番,让顾渊、顾燕飞兄妹好好安葬顾策,就在众臣的恭送中离开了。

    皇帝离开后,周围的气氛一松。

    文武百官有的直接离开,也有的上前与顾渊寒暄了一番,让他节哀顺变,又问了停灵、吊唁的事宜,这才离开。

    很快,午门广场就空旷了不少,强劲的秋风吹得白幡猎猎作响。

    此时,顾渊的情绪已经平稳了不少,转头对着顾燕飞微微一笑,“燕飞,爹爹和娘亲终于可以合葬了。”

    娘亲一人在顾氏祖坟里已经等了爹爹许久许久了,他们终于可以团圆了,可以在地下相守在一起了。

    “嗯。”顾燕飞点了点头,目光深深地看着两月不见的兄长。

    顾云真拉了拉顾燕飞的袖子,低声道:“燕飞,大哥,看。”

    她以眼神示意顾燕飞与顾渊往后方看了过去。

    只见承天门的方向,以族长为首的顾氏族人就站在承天门外,一脸讨好地看着他们。

    顾渊面无表情,连眼角眉梢也没动一下。

    从前,他们说顾策叛国,是顾氏的耻辱,不允许顾策入祖坟。

    而现在,他们却是得求着。

    顾策现在是顾氏最大的荣耀。

    “大哥,我们走吧。”顾燕飞道,声音淡淡。

    顾渊点点头,眼眸明亮锐利,兄妹俩谁也没有理会顾氏族人。

    顾策的一生意气峥嵘,战功彪炳,光风霁月。

    而现在,他会延续父亲的荣耀!!

    (番外01完)

    第358章 番外02

    明德七年,夏。

    六月初二,刚满五十七岁的皇帝楚祈在万寿节那天正式下旨,义正言辞地表示要效仿尧舜,禅位太子楚翊。

    现任首辅穆晟代表群臣恭请皇帝收回成命,又冠冕堂皇地说了一通称颂皇帝励精图治的话语,认为以皇帝的年龄完全可以等耄耋之年再考虑禅让的事。

    但皇帝坚定地予以回应:朕志先定,难以勉顺群情。

    群臣全都下跪,齐呼万岁。

    三天之后,礼部就与钦天监一起拟了三个禅位大典的日期供皇帝与太子选择。

    最后,禅位大典择中定在了金秋十月。

    消息传出,举国欢庆。

    不仅是大景,连四方的其他国家也都得知了这个喜讯,各国纷纷派使臣来京城参加十月初一的禅位大典。

    九月中旬起,各国的使臣陆续抵达了京城,群情振奋的京城百姓自发地跑去城门口欢迎这些使臣,京城已经好些年没这么热闹了。

    这一日的城门口又聚集了不少百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到处都是嘈杂喧哗的人声:

    “兄弟,今天怎么这么多人?”

    “你不知道吗?今天南越有使臣来了!”

    “南越使臣有什么稀罕的?!南越使臣从前又不是没来过京城!”

    “这回不一样!我听说,这次来的可是南越的那位摄政王!”

    “那位摄政王兼天圜司尊主夏侯卿吗?”

    “听说今天连太子殿下也会亲自来迎越国的摄政王呢。”

    “……”

    一提起南越的摄政王,城门附近的人群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南越的这位摄政王夏侯卿可是一位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