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第76节

作品:《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原来是祖传秘方。”

    “啥祖传秘方?”有个老太太,提着一筐水灵灵的菠菜过来,正好闻见还散发着热气的香味儿,忍不住凑过来。

    黄大娘吃了卫孟喜的肉,自然要做点人情,“哟,王干部来买菜呐,这小同志做的卤肉还怪好吃,听说是祖传秘方配的卤水。”

    王干部是个退休老干部,每天来广场上溜达,完事顺便把菜买回去,做好饭正好小孙子也放学了。她退休工资高,身体健康,婆媳相处也和睦,唯一的烦心事就是小孙子的胃口。

    全家人捧在手掌心的宝贝蛋啊,千好万好就是挑食不好。

    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她是绞尽脑汁的,换着花样的做饭,各种时令小菜,新鲜瓜果,鸡鸭鱼肉蛋奶,市面上能买到的她都买了,还没哪个菜是小孙子说“好吃”的。

    熟食店也去过,小子也不爱。

    此时听人说这家的卤肉好吃,她就想:能有多好吃啊?反正她孙子肯定不会夸好吃。

    黄大娘吃人嘴短,尽情吆喝,“王干部你别不信,来尝尝?”

    卫孟喜用干净筷子夹起一块猪脸肉,切下薄薄的一片,“王干部您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王干部将信将疑,也拒绝不了卫孟喜那张小脸,谁知刚放进嘴,下一秒眼睛就亮了,“是跟国营店里的不一样。”

    老人家嘛,口味清淡些,国营店里的经常卖不完,怕变质就得多放盐巴和调料,喧宾夺主,肉味儿都吃不出来了。但这个小女同志卖的不一样,既有卤料独有的香味,还有肉质本身的香,两种香味相得益彰,互不干扰。

    “给我来半斤。”老太太直接说。

    “好嘞!王干部您看您要哪一块,有的可能比半斤少点,有的多点,如果您嫌太多的话,我可以切。”

    王干部挑了一块瘦多肥少的,上称一看,快一斤了,卫孟喜正准备切,她忽然说:“别切了,一整块我都要。”

    卫孟喜当然高兴,问清楚不用切片,那更轻松,直接用油纸袋一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人都有从众心理,见新冒出来的小摊有人光顾,其他人出于或好奇,或真想买的心理,也都簇拥过来。

    这小女同志穿着干净,就是说话也比一般年轻人爽利,关键还特大方,那值老钱的肉啊,她居然眼睛也不眨的就切了一堆薄薄的片儿。

    “各位叔叔婶子,都尝尝。”见者有份啊。

    这时代的人还是很淳朴的,总觉着尝了不买会不好意思,毕竟肉价那么贵,人家的肉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是这么好吃的卤肉,这个半斤那个八两的,倒是毫不吝啬。

    就一会儿的功夫,卫孟喜的手就没停下过。

    她只有两只手,两只都得挑肉切肉,又没一次性薄膜手套,摸过钱的手也不好再来切肉,干脆就让大家把钱放一个红色的塑料桶里,“大家自个儿补钱行不行?”

    自己补钱?!这也太信任大家伙了吧!

    这么多双手在桶里找分币角票的,真的不会丢钱吗?

    可卫孟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人顾不过来,她有啥办法?摸了钱又来切肉,就是顾客不恶心,她自己也恶心。

    看来,还是得带个帮手来才行啊,生意的好出乎她的意料。以前觉着在矿区守好摊子也能买房买车,可来了市区才知道,这人流量不一样,人群层次不一样,购买力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在矿区,工人们买是买,但孤身在外的男人也舍不得花太多钱,三四个人合买个半斤算平均水平。来了市里才知道,这些老头老太花起钱来没那么多顾虑,一人最少半斤,多的一斤两斤,都是一整块的买。

    有时候看她补钱不称手,差个几角几分零头的,都直接爽快的让她加两片肉凑个整数,他们就不伸手进桶里掏了。

    是避嫌,也是嫌麻烦。

    哪个做生意的不喜欢这样的顾客啊?钱多事儿少还爽快,她巴不得天天都能遇到这样的优质客户!

    这些老头老太不仅买卤肉爽快,就是卤鸡卤鹅也爽快,半大只鸡眼睛不眨就给买走了。

    等到停下来,卫孟喜都怀疑,自己今儿来的真是金水市,而不是省城吗?省城人有钱人多,她能理解,毕竟重工业发达嘛,拿工资的人多,但金水市,除了有个金水矿,她一时半会儿还真数不出几个大单位。

    倒是黄大娘提醒了她,“你选的地方好,这附近就是市委机关大院,马路对面是市医院家属院,不远处那边,看见没,那儿是钢厂家属院。”

    卫孟喜恍然大悟,不是金水市市民有钱,是她来的地段好,都是福利待遇不错的单位的家属区啊!

    上辈子等她涉足金水市餐饮的时候,这一片已经拆迁了,即使不拆迁的,很多现在崭新的三四层家属楼也成了著名的老破小。

    她早来了十几年,见到的就是不一样的金水市。

    忙过买菜那阵,时间很快到中午十二点,小菜街上基本就没人来买菜了,卫孟喜清点一下,发现自己带来的五个猪头三副下水和十只卤鸡卤鹅,只剩三分之一了。

    当然,才第一天嘛,想两个小时就全卖光那是不可能的,就这个销量和速度已经是矿区的双倍了,她已经很满意啦!

    手里有钱,她也不亏待自己,直接上斜对面的国营饭店要了一碗牛肉面,多加牛肉,再来一碗牛肉汤,付了钱打声招呼,服务员会帮她送到摊子上。

    快餐车的大伞撑开,人坐下头,凉凉的,既有面吃又有汤喝,别提多舒服啦!

    正吃着,对面饭店里的食客看见服务员去送面,总得问一句她是卖啥的。毕竟这么漂亮的女同志不去百货商店上班可惜了,怎么会来抛头露面卖小吃呢?

    这时代的百货商店售货员,那是妥妥的肥差,妥妥的美女聚集地。

    服务员就是几天前卫孟喜跟她搭话那个,姓刘,卫孟喜叫她刘姐。今天趁着买面的时候给她尝了点,刘姐很喜欢那味儿,说要买一块钱的,她大大方方直接给切了一块五的。

    有这份人情在,服务员也要说几句好话,“卖卤肉的,味道不错,我都买了。”扬了扬油纸包。

    这年头大中午能来下馆子的,也不是穷人,对吃的也舍得花钱,闻言自然要买半斤来尝尝的。

    现在的国营食堂还不像后世的饭店,没规定不能自带外食,说是要两块钱的,卫孟喜为了打出名声,多出来一角两角的零头都给抹掉,就当结个善缘吧。

    第一天嘛,她就没想着要挣多少钱,先来个试营业,大致了解一下市场需求,才能决定下一次要带多少货进城。这来一趟是真不容易,舟车劳顿不说,最主要她看书时间又没了。

    但愿家里的生意没耽搁吧。

    刘桂花打了两个喷嚏,幸好没在卤肉窗口,而是在院里,她摸了摸耳朵,也有点烫,谁在想她啊?

    “当然是我妈妈呗!”卫红嘴里呲溜着细面条,每天回家妈妈都在,今天不在还真不习惯。

    刘桂花想起这几个娃一进门就问他们妈妈在哪儿的场景,也有点好笑,小卫这一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倒是瞒得挺紧,就连他们家里人也不知道。

    虽然好奇,但她知道分寸,小卫是非常有主见的人,她要说保密的事那就是真保密,别人再怎么追问也没用。反正她只需要好好帮忙卖卤肉,有工资拿就行了。

    三十块呐,比男人满勤工资还高,她就偏不说,到时候拿到钱了再狠狠打狗男人的脸!

    因为工资给的高,她中午还帮忙给孩子做饭了。

    本来,这种活是该保姆做的,毕竟苏奶奶啥也不用干,就每天带着小呦呦,肚子饿了泡奶粉,尿了拉了收拾一下,仅此而已。

    但老太太居然理直气壮的说,她不!会!做!饭!

    在刘桂花有限的认知里,这世上还有不会做饭的女人吗?看着也是有儿有女的,不会做饭那她还毛遂自荐当保姆,这不是逮着小卫当冤大头坑嘛!

    刘桂花替好朋友鸣不平,心里对这老太太也十分警觉,怕她虐待孩子,一直不错眼的盯着,悄咪咪看看孩子肚子和腿上有没有掐痕,就连吃饭,她也特意把肉盘子端到孩子跟前,然后就数着,苏奶奶吃完一碗饭要夹多少肉!

    苏奶奶白她一眼,“你能不能有点出息,我不会把你朋友吃破产。”就你做的肉,要不是实在饿了,她还看不上吃呢。

    刘桂花的手艺是公认的不行,做饭仅限于能做熟而已,黄家人吃惯了也无所谓,可对于吃惯了妈妈手艺的崽崽们,那真是像吃药一样。炒肉没放辣椒,不香,土豆丝烂了,不好吃,就连烧的白菜汤也不行,菜叶子都是黄的。

    更别说苏奶奶,几乎是全程皱着眉头吃完的。

    可偏偏小呦呦很喜欢这位苏奶奶,主动往她碗里夹肉,还把自己最喜欢的小筷子让给她用,“奶奶吃。”从早上一睁眼,她就想把自己的好东西分给苏奶奶,笨拙而可爱。

    可就是这么可爱软萌的小姑娘,苏奶奶却一点好脸色也没有,“吃饭的时候少说话,自己的筷子不能伸别人碗里。”

    像一个苛刻的地主婆在训斥丫鬟——刘桂花脑海里冒出这句话,赶紧摇摇头,造孽哟,这都新社会三十多年了,哪还有啥地主婆和丫鬟。

    可奇怪的是,就连四个大的也不敢造次,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大呼小叫,一顿饭吃完衣服也没以前脏了,这哪是请的保姆哦,怕不是女阎王?

    刘桂花也不敢与她对视,只埋头刨面,卤肉卖了一半,她吃完饭可以回家休息一会儿,下午三点半再过来开工,希望小卫晚上回来不会嫌弃她卖得少。

    她一开始挺紧张,怕顾客只认小卫,万一看见老板换人了会不会担心味道变了,谁知“美味卤肉店”现在的名声很大,而且是矿区独此一家,以前流动小摊可能还担心会有人假冒,这都固定门面经营的,人家只认位置,位置就是味道,而味道就是品牌!

    当然,现在的刘桂花女士还不知道啥叫品牌,她只是发现,顾客们看见不是小卫,也只是微微愣了一下,该买的还是买,甚至有熟客还打趣小卫是不是出门玩儿去了。

    她原本准备的一肚子解释的话,忽然就压根派不上用场。

    陆广全中途回来过,吃了面跟孩子说两句话就走了,苏奶奶虽然看卫孟喜和刘桂花都不顺眼,但看这后生倒是不错,说话也客气不少。

    “真是看菜下碟!”

    看菜下碟这样的话杨干事正好也在心里吐槽,对象却不是苏奶奶,而是矿后勤处的副主任郝中军。

    郝中军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半秃的头顶,肉乎乎的脸颊,仿佛多说几句话汗水就要从脸上掉下来。自从杜林溪空降金水矿以后,他一天要往杜工跟前跑三次,一会儿问人家宿舍安排,一会儿又问还缺不缺啥,一会儿又请吃饭的。

    杜工有背景,早就被矿上这些长了狗鼻子的人闻到了。所以,杜工刚来矿上半个月,不仅一切工作顺利交接,还分到了一套四十平的大宿舍,以前有人住过,这群狗鼻子在人来之前就打扫干净,准备恭迎的。

    而同样是矿上的职工,陆广全就没这个福气,都工作好几年了,也没听说分个房啥的,一家七口还在窝棚区挤着呢。

    这世道就是这样,你手里没点权利,身后没个靠山,又不会说话做人的话,连个管后勤的都要区别对待。杨干事咬了咬舌尖,提醒自己以后千万别跟他们一样,沦落成这种人。

    “老郝,忙着呢?”他换上一副笑脸。

    郝中军看见是张副矿的乘龙快婿,赶紧站起来,“哎哟杨干事来了,有啥事你让人带句话就行,咋还亲自跑一趟呢?”

    嘴里客气着,手里迅速递上大前门。

    杨干事不抽烟,客气的谢过,“是张副让我来问问,小陆家的房子问题能不能通融一下?毕竟他们家孩子多,挤在窝棚区也怪可怜的。”

    郝中军脸上的笑一点没变,“是是是,这事我们一直记着呢,可惜不凑巧,本来刚腾出一套四十平的,分给杜工了,你看要不让他再等等……”

    杨干事早知道是这套说辞,他今天来主要是告诉他们一声,捧高踩低别太过分,该上心的还是得上心。“是这样的,小陆这不参加初考了嘛,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到时候要真考上大学,半脱产念书去了,咱们也得安顿好他的大后方不是?”

    其实他心里也不敢想象陆广全能考上龙国矿大,没把话说太死,只敢说“考上大学”,到时候大不了考矿业中专呗,反正也算大学,还能跟严工杜工平起平坐。

    哦不,硬考进去的跟保送的可不一样,更硬呢。

    谁知郝中军却没听出他的意思,居然哈哈大笑起来,“他要考大学?可拉倒吧,这大学又不是谁想上都能上的,我小舅子考了三年,分数还没过专科线呢,小陆他刚考了初考是吧?能过线不?”

    杨干事一噎,想说初考算啥,肯定能过,但一想到陆广全是一个字书都没看,裸考去的,他也不敢把话说太死。对,他一开始来的时候是因为成绩出众被特招的,可这都多少年了,小杨自己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快忘光了,他不信陆广全还能记得多少。

    要说郝中军怎么这么看不上陆广全呢,其实二人也是有渊源的。当年陆广全在井下当挖煤工人,因为灯房发错头灯的问题大闹一场,惊动了当时的革委会,革委会当时正要抓典型做政绩,不就把当天的灯房女工给开除了嘛。

    而那个女工,正是郝中军的亲妹妹,郝忠梅。

    虽然后来革委会是解散了,被下放的很多领导都官复原职了,但郝忠梅这个被开除的女工,却依然没能回岗位,至今还在外头待业呢。

    郝中军自己当着副主任,也想把妹妹安排进来,哪怕去不了灯房,那来后勤处洗洗碗打扫卫生也行啊,偏偏张劲松铁面无私,说现在煤矿效益不好,尽量能不招人就不招人了,请客送礼说好话,郝中军都试过了,但张劲松表面看着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其实是水泼不进的。

    而张劲松又正好是陆广全现在最大的靠山,郝中军有理由怀疑,张副一直不肯点头答应,就是陆广全从旁撺掇的。

    于是,新仇旧恨加一起,他能给陆广全分房子才怪!

    对啊,领导是发话了,有房子要优先考虑陆广全,可具体怎么操作,还不是他们后勤处的事儿?你不让我好过,我自然也有自己的门路卡你脖子。

    杨干事铩羽而归,心说要打这群人的脸,只能等小陆的成绩出来了,高考还有两个月,暂时不说,但只要初考能考个好成绩,至少也能让他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点。

    陆家那几个孩子嘴巴是真甜,每次见到他远远的就叫“叔叔”,一蹦一跳的过来问长问短,像一群小大人似的,但一想到这么好的孩子每天在小窝棚里烟熏火燎的,身上都熏出一股卤肉味儿,他心里又不是滋味。

    杨干事自从当了准爸爸后,以前觉着烦人的小屁孩们,现在是怎么看怎么喜欢。

    卫孟喜不知道后勤处发生的事,她现在满心满眼都是赚钱,下午三点不到卤肉就卖光了,她干脆叫上高开泰又往书城去了一趟,这次拿的货跟昨天早上的一样多,差点吓坏了刘香。

    “小卫你确定还要这么多?”

    卫孟喜笑着点头,“刘主任您放心,昨天拿的今天都卖完了,我得回家赶紧卤上,明天差不多这个点儿还来找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