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233节

作品:《七零之佛系炮灰

    顾三叔一听农忙的事儿,果然将钱知一抛到了脑后。

    “对,还是春种的事情最重要。”

    说完拉着顾明东就往田里头走,等看见原本被雨水覆盖的水稻田,经历了一早上已经被放得差不多,顾建国才露出几分笑容来。

    河水这么一淹不是没好处,藏在地里头的虫子都淹死了,唯一要担心的是土地的肥力会被带走,不过他们申请到的化肥比去年还多,倒是不用太担心。

    “看着这两天就能育苗了,老天爷开眼,总算能赶上。”

    之前他还担心一直下雨,到时候秧田不好弄,没想到暴雨很快就停了。

    两人在田间转了一圈,偶尔还能看见社员一边干活儿,顺便把被堵在稻田里的鱼捞起来。

    一瞧见顾建国过来,社员们纷纷将手背到身后,憨笑着看着他。

    顾建国挥了挥手,只当没看见。

    虽说稻田里的鱼也该是公家的,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春天上山挖野菜采蘑菇,夏天下河捉鱼,只要不过分,或者拿出去买卖,这种给家里头添个菜的行为,顾建国才不会管。

    私底下,顾建国还对大侄儿说:“你说上头也是奇怪,自古以来就没见过不让农民上山打猎,下河捞鱼的。”

    反正这事儿他看不明白。

    顾明东笑着说道:“如果人人都觉得有问题,那这样的政策迟早都会调整。”

    算算时间,再过几年也该松动了,到时候这个小山村就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吧。”顾建国叹了口气,心底不是很看好。

    “咱们这儿还好,每次去镇上总觉得心里头慌。”

    其实这两年比已经比一开始好多了,那时候才叫人心底害怕,三天两头的闹腾,就连乡下地方也不能幸免,王麻子和吴老三可没少吃苦头。

    后头下放的四个人也是,刚开始三天一**,连生产都差点耽误了。

    顾建国也只提了一嘴,很快就回到了种地的事儿上,去年他们生产队大丰收,得到了公社的奖励,顾明东还作为代表,去周围生产队宣传经验。

    这可是上河村生产队从未有过的荣光。

    一直到现在,顾建国出门遇见别的生产队的人,他们都要提一嘴去年的事情,顺便夸他家大侄子能干,让顾建国心底很是骄傲。

    再有今年还没开始,王书记就把顾建国叫去,专门嘱咐过让他们专心搞生产,绝对不能骄傲自满。

    顾建国琢磨着,就算不能比去年更好,也得保持那个水准,不然上河村的脸可丢大发了。

    两人正商量着呢,三个男知青哭丧着脸找过来了。

    “大队长,男知青的房子塌了,被埋了的家什挖出来倒是能用,可没房子,我们住哪儿啊?”杜明愁眉苦脸的问。

    顾建国这才想起来,男知青所已经塌了,看那惨样肯定不是修一修的问题,钱知一没回来,可知青所还有三个男知青没地儿安顿。

    他一时也有些头疼:“要不这样,你们先在社员的家里头住一段时间,等忙过了春种,大家伙儿能腾出手来,再帮你们重建知青所。”

    耽误春种是不可能的,春种期间,谁有那闲工夫帮人收拾屋子。

    杜明无奈的叹了口气:“能有社员愿意吗?”

    男知青其实心底也不乐意去住社员家里,当地人家里头人口多,住进去难免有磕磕碰碰的。

    当初刚来上河村的时候,知青们还嫌弃知青所居住条件太过于简陋。

    等后来跟其他生产队的知青们联系上,他们才知道对比起来,有单独的知青所那是碰上了大运。

    隔壁下河村就没单独建知青所,知青到了地方,都是直接安插到当地社员的家里头居住。

    城里来的知青跟乡下的社员从小的生长环境不同,日子能过到一起才怪,遇上好说话的一些还好,遇上糟心的家庭,那叫一个生不如死。

    男知青还好,如果是女知青,那遇到的事儿就更多更麻烦了。

    听完了其他下乡知青说的奇葩事儿,上河村的知青很是知足。

    他们也知道,当地的社员打心底嫌弃他们,瞧不上他们,认为他们干啥啥不行,顾建国为了避免冲突,肯定还是希望他们单独住,免得产生纠纷。

    可惜现在正遇上农忙,杜明几个心底也明白,生产队是不可能单独抽出人手先帮他们修房子的,只能先忍忍再说。

    杜明兄弟对视一眼,开口道:“大队长,那麻烦你了,帮我们找个好说话的人家。”

    不用他们开口,顾建国肯定不能找乱七八糟的人家,不然到时候出了问题,还不得他这个大队长出面解决。

    这住所的问题不能耽搁,顾建国先找上了年前造了新房子搬出去,原本老房子有空屋子的人家。

    谁知道那几家社员一听,连忙摇头。

    “大队长,你是知道的,我们家实在是人太多,住不下了,这才咬牙借钱造了新房子,现在哪儿有地方给男知青住。”

    “大队长,我们家三个闺女,这还都没嫁人,让男知青住进来成什么样子了?”

    “新房子我们自己住,他们要是愿意的话,老房子倒是随便他们住。”

    顾建国看了看这家的老房子,在前几天的暴雨中被冲塌了半边墙,哪里是能住人的。

    倒是也有人乐意,但转身就问:“大队长,不是都说知青有补贴吗,他们要住我家的话,那补贴是不是能给我?”

    顾建国给气乐了:“你哪儿听来的瞎话,这批知青从下来到现在,就压根没发过补贴。”

    也许最开始那两年,主动下乡的知青是能拿到补贴的,但过了两年国家发不出来,补贴就消失了。

    钱知一他们那一批就没拿到过补贴,更别提后头再来的那群了。

    一听没有补贴,主动邀请男知青们入住的社员立刻变了口风:“那算了,我们家房子太小,实在是腾不出地方来了。”

    顾建国气得够呛,要不是他家两个儿子的新房子还没造好,家里头实在是没地方,他肯定就带着男知青回家住了。

    临了,顾建国又想起来顾明东家的老房子。

    等他过去一看,老房子虽然破旧了一些,但当初造的时候用料好,果然还完完整整的。

    “阿东,你家老房子……”

    话音未落,顾建国就瞧见吴巍从里头走出来,看见他便拘束的笑起来。

    “这,他们怎么在你家老房子里?”顾建国顿时拧起眉头来。

    顾明东一拍脑袋,忙解释道:“三叔,我忘记跟你说了,昨晚上咱山脚下滑坡了,把他们几个的屋子全给压得严严实实。”

    “得亏我担心生产队的猪崽子,过去看了一眼才发现,这才把人救出来了。”

    “要不然就他们几个老的老,小的小,还不得活生生被压死在下头。”

    顾建国也被吓了一跳,忙道:“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不早说啊!”

    虽说是下放的臭老九,可到底也是人命,再说吴巍也帮了村里头不少,顾建国是绝对不想让他们出事的。

    “那不是刚撞上知青所也塌了,我想着等你处理完再说,就给忘了。”

    顾明东是真的给忘了。

    顾建国叹了口气:“你让他们住这,生产队怕是会有闲话。”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露宿街头吧。”顾明东坦然的说,他可不怕别人的闲话,生产队关于他们家的闲话还不够多吗?

    顾建国去看了看山脚下那地方,只看到一片小土包,可想而知昨晚上有多么惊险。

    相比起来,知青所那边倒是小巫见大巫了。

    倒是猪圈没事儿,这让顾建国心情好了一些。

    “算了,暂时也没工夫给他们盖房子,让他们先住着吧,等忙过了春种再说。”

    只是这么一来,男知青们住哪里又成了问题。

    比起事儿多的知青,顾明东很庆幸自己先下手为强,让郑通四人先搬了进去。

    要不然他们家屋子空着,顾三叔肯定得把人先安排进来。

    这人要是进来了,再想让他们离开可就难了。

    瞧着顾三叔因为知青们的事儿为难,顾明东建议道:“三叔,其实社员们不想让男知青住进家里,除了家里头有女儿,新媳妇的忌讳,其他家都是怕知青粮食少,也没补贴,住进去之后还得吃用他们家的。”

    顾建国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

    知青所塌了,被子之类的抢出来晒干了还能用,可粮食泡了水总会有损失。

    顾明东继续说道:“知青所塌了,生产队肯定是要负责的,不如从生产队抽出一部分钱来作为补贴,这样社员们得了好处,肯定就愿意了。”

    生产队的公账是顾明东做的,所以知道账上有盈余,还能负担起这部分。

    顾建国听了,果然觉得有道理。

    “也对,队里头可以先给补上,等忙过了这一波就给他们修房子,也花不了多少钱。”

    说完转头打算再去问问。

    让顾建国没想到的是,一提出有补贴,社员们就开始争着抢着让男知青去自家住。

    有女儿的也不担心了,屋子少的都说能挤一挤,弄得顾建国一个头两个大。

    他索性问几个男知青:“你们想住哪家,自己选吧。”

    杜明三人面面相觑,如果有条件,他们还是喜欢住一起,毕竟几个人有革命友谊,相互之间也已经习惯了。

    可社员们的屋子有限,根本不可能容纳三个人一起住。

    就在这时候,王麻子忽然跳出来:“大队长,要不然让他们住我家。”

    顾建国一愣,心想着王麻子虽然名声不好,还有前科,但他们家屋子有两间,他就一个人,自己住一间,三个男知青住一间,倒是也算合适。

    杜家兄弟却是知道王麻子的“丰功伟绩”的,皱眉有些不乐意。

    跟这样的地痞无赖住一起,他们睡觉能安心吗?

    社员们显然也这么想,刘三婶在人群中嘲笑道:“王麻子,就你那人品,人家知青住进去能安心吗,可不得天天晚上都得提心吊胆的。”

    王麻子也不是好招惹的,直接喷回去:“你他娘有功夫管别人家闲事儿,倒是先管管自家女儿吧,好好的姑娘上赶着倒贴人男知青,你也好意思出门。”

    刘三婶被这混不吝的话气得浑身发抖,再想到不听话相亲,偏偏跑去跟男知青鬼混的女儿,一时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王麻子呛了回去,又说道:“大队长,三位男知青,我知道自己以前名声不好,你们肯定也信不过我,这样,你们住那屋子,我搬出去,但补贴的钱还得给我。”

    顾建国被他弄糊涂了:“等等,你搬出去?你搬去哪儿?”

    王麻子往人群中一扫,又挺直了后背:“大家伙儿也知道,我媳妇跑了好多年,小柱他娘也没了男人,如今他们家也没个男人,我就琢磨着给她当个上门女婿。”

    “啥玩意?”

    顾建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