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177节

作品:《七零之佛系炮灰

    她不但能养活自己,多出来的工资还能养活家里人,根本不需要别人施舍。

    慢慢的,顾三妹觉得自家大哥说得对,能靠自己赚钱为什么要靠别人,这世界上能靠得住的男人太少,不是每个人都跟他们家姑父一样疼老婆,更多的是隔壁刘大柱。

    尤其是有了稳定工作后,虽说如今还是临时工,但干满一年就能直接转正,顾三妹有了底气,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或者说,顾三妹一直是功利主义者,嫁人,也不过是她达到进城目的的手段之一。

    现在目的已经达成了,嫁人对她而言反倒是鸡肋了。

    听着大哥的话,顾三妹沉默许久,才抬头说了句:“至少要比我强的。”

    说完,顾三妹低下头,抠着自己的指甲说:“大哥,我是不是太市侩了。”

    要是传出去,外头的人肯定会说她嫌贫爱富,但她实在是瞧不上比自己都不如的。

    顾明东笑了一声,伸手敲了一下她的脑袋:“哪儿市侩了,哪个姑娘放着好日子不过,一心一意要跟着男人吃苦,那叫犯傻。”

    就像是钱晓茹中意顾明南,但钱师傅和钱夫人多有担心,顾明东就觉得很合理,世界上但凡是有女儿的人家,谁会想着把女儿嫁给穷小子的。

    真的要嫁给穷小子的,也是看看对方家庭是不是和睦,有没有拖累,人品如何。

    别看现在越穷越光荣的口号喊得挺响亮,真谈婚论嫁的时候,谁家不是先看条件。

    得到了大哥的支持,顾三妹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

    丢掉了心里头那点负担,顾三妹托着下巴说:“大哥,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啥样的,但我觉得至少得自己有能力,知道上进,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谁也不用拖谁后腿,除此之外他还得对我好,不嫌弃咱家,跟我一样尊重大哥。”

    “大哥,我这要求高吗?”

    顾明东评价道:“不高,但要找到恐怕也难,太好的人家也瞧不上咱家。”

    主要是以顾明西现在的生活圈子,想要找到这样“高质量”的对象真的不容易。

    顾明东觉得自家弟弟妹妹都不错,但老顾家条件也就这样,他很有自知之明。

    顾明西笑着的说:“那我就慢慢找呗,总能找到合适的吧,要真是找不到,那我就不找了,这叫宁缺毋滥,总归大哥不会赶我出门的。”

    说着笑嘻嘻的伸手搂住顾明东的胳膊,颇有几分撒娇的意思。

    顾明东挑了挑眉,只是笑了一句:“你自己想清楚就好。”

    他与现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不同,觉得随随便便找人嫁了,那还不如单身一辈子,嫁错人可比不嫁人可怕多了。

    顾明西抱着大哥的胳膊,靠在他肩头,心底美滋滋的,她觉得就算亲爸亲妈还活着,对她也就这样了,甚至还会逼着她嫁人,就像姑姑逼着表哥表姐快点找对象一样,哪能有他们兄妹几个现在的自在。

    另一头,正被二叔拉着看画卷的顾亮晨,眼尖的瞧见三姑正跟他爸撒娇呢。

    顾亮晨连忙哒哒哒跑过去,拉着顾明东的另一条手臂:“爸,三姑送我的画可好看了,你快来看。”

    顾明东顺着力道走过去,顾三妹恢复了好心情,笑吟吟的跟了过去。

    摊平在八仙桌上的是一副牡丹图,顾明东走近一看,倒是微微吃惊。

    顾亮星跟他二叔一模一样,对着这幅画评点道:“世界上哪有蓝色的牡丹花,这画不好看,看起来绿油油的一片。”

    顾明南得到了赞同,立刻高兴的说:“阿星这眼光,跟二叔一模一样。”

    谁知刚巧被顾明西听见,一人赏了一颗板栗:“臭小子,跟你二叔一样没眼光。”

    “阿晨,这画儿是三姑特意为你挑的,你来看喜不喜欢?”

    顾亮晨拉着顾明东过来,听见这话就露出笑容来:“谢谢三姑,我觉得特别好看。”

    顾亮星委屈巴巴的说:“确实是绿油油的一片不咋好看,小芸儿,你觉得好看吗?”

    顾芸瞧瞧这个,看看那个,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点了点头。

    谁知顾亮星瞧了,立刻说:“你看,小芸儿也赞同我的观点。”

    急得顾芸连忙摆手示意。

    顾三妹无奈的捏住大侄子的脸颊:“小混蛋,就会跟你三叔一块捣蛋,瞧把你妹妹急的。”

    顾亮星在她手下无法逃脱,一个劲的求饶。

    顾亮晨没搭理搞怪的哥哥,拉着顾明东问:“爸,你觉得好看吗?”

    “很不错,你三姑有眼光。”

    顾三妹笑着说:“大哥,你瞧上面还有字呢。”

    顾二弟凑过去看:“百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看,春来什么什么主……这些的啥字啊,也太难认了。”

    “是百宝阑干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管领群芳是牡丹。”

    顾明东吟诵的四句诗,倒是让在场的孩子都是一愣。

    顾二弟首先回过神来,用力鼓掌:“大哥念的好。”

    啪!顾明东拍了一下他的额头:“别耍宝。”

    他弯下腰仔细看这幅画:“三妹确实是捡到宝了,这幅金线蓝牡应该是张大家的作品。”

    “张大家?”顾二弟惊讶道。

    顾三妹奇怪的看着他:“你知道?”

    “不知道啊,我只是觉得这名字好,又是大又是家的,是个好名字。”顾二弟评价道。

    他们也才上到初中,而且最后一年正逢动乱,这些“封建残余”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教。

    顾三妹又想锤这个哥哥了:“那你瞎咋呼什么,我还以为你知道是谁。”

    顾明东倒是提起几分兴致来,毕竟这位画家在后世可谓是赫赫有名:“你们看这里,大家居士,指的就是张大家。”

    “张大家是现今极为有名的一位画家,在山水画方面尤为出色,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说的就是他。”

    结果一抬头,大大小小都满脸疑惑。

    顾二弟更是摇着头说:“听了,没听懂。”

    顾明东无奈一笑:“很有名,人还活着,旅居国外,这样听懂了吗。”

    顾二弟连忙点头。

    顾三妹倒是说:“原来人画家还在国外,怪不得人家要丢到回收站来,万一被发现了可得挨**。”

    这么一说,顾二弟也说:“那咱可得藏好了,别被人发现了。”

    顾亮晨点着小脑袋,将画卷整整齐齐的收好了,想了想塞进了床底下。

    顾三妹还说:“我还以为是古画呢,结果画家都还活着,估计放上十年都不值钱。”

    顾明东笑着说了句:“那可说不准,指不定放个十年八年,就价值连城了。”

    “怎么可能,我就没见过还能值钱的画。”顾二弟表示不相信。

    顾明东没有继续解释,毕竟他为什么知道张大家,还能认识他的画,这都是没法解释清楚的,既然画都带回来了,那就好好收藏着就是了。

    对于老顾家而言,就算是知名画家的画也不过是个小插曲,这时候的人认识不到一幅画能价值多少,也体会不到文化的魅力。

    物资紧缺的年代,除了填饱肚子的大事儿,一切都得往后站。

    画卷往床底下一塞,第二天,该干活的干活,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点不耽误。

    顾明东没想到的是,时隔几日,郑通忽然找上门来。

    开春之后,顾建国又去申请了六头猪,养猪的重任自然又落到了顾明东头上,每天都能例外拿到三个工分,到了年底猪够肥的话,还能有额外的奖励。

    为了吃猪肉,顾明东对养猪也十分用心。

    这一日,顾明东正好喂完猪,就瞧见郑通背手站在身后,正似笑非笑的瞧着他。

    顾明东一愣,迅速回想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

    吴巍那边欠着的粮食都还清了,顾芸读书也都好好的,成绩不好不差,至少比顾亮星用心多了。

    “郑老先生,您能不能别这么盯着我,挺瘆人的。”顾明东淡淡提醒道。

    郑通嘿嘿一笑,原本的仙风道骨散了一半:“听说你家弄到一副张大家的画儿?”

    顾明东听了也不奇怪,顾芸常常来看外公,跟郑老头也有特殊的沟通方式。

    “怎么,老心思也喜欢他的话,想问我借来瞧一瞧?”

    郑通却问道:“是不是一副金线蓝牡,上面写着明代冯琦的牡丹,下头还有一个大家居士的红印章。”

    顾明东微微惊讶:“您见过?”

    郑通笑道:“何止见过,这幅画就是老夫看着他画下的,只可惜时过境迁……”

    他说得感慨万千,顾明东只觉得奇怪:“你这是来找我叙旧说古?”

    郑通哈哈一笑:“你这后生,别急啊,老夫特意走一趟,是来告诉你,你家的那幅画是假的,赝品。”

    “赝品?”顾明东疑惑起来。

    他虽然从画上字句和印章看出来那是张大家的画,但本人艺术修养也就那样,真的假的确实是很难分辨,只是下意识的觉得三妹捡漏而已。

    郑通却说:“因为老夫知道真的在哪儿,所以你那副肯定是假的。”

    “你要不信的话回去仔细看看,真品的雄健灵秀、整体协调,赝品笔力软弱,呆板无神,尤其是他画牡丹的时候,先用淡青色扫出大体,再用绿色层层渲染,十分特别,很好区分。”

    这一次,顾明东很想套用顾老二的一句话,有听没有懂。

    顾明东倒是也不太在意,只说:“假的就假的吧,本来也是捡来的,孩子看着高兴就好。”

    郑通见他洒脱的很,一点没有懊恼沮丧的模样,赞许的点了点头:“老夫不服别的,就服你这股子大气,这位的真画可是能当传家宝的。”

    顾明东笑了一声,他哪里是大气,只是穿越两世,身具异能,后山上还有十个藏着重宝的大箱子,所以才不会因为一幅画的真假而大起大落。

    忽然,顾明东看着郑通问道:“郑老先生,方才你说这幅画是你看着画下的,那你还记得当时是几几年吗?”

    郑通显然对此印象深刻:“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

    民国三十五年?

    顾明东心头一跳,猛然想起了那个袖珍笔记本,上面的年份是民国三十六年,只比这幅画晚了一年。

    这难道是一个巧合?

    带着这样的心思,等到夜深人静,顾明东从床底下取出那幅赝品的金线蓝牡画卷。

    画上的蓝色牡丹栩栩如生,即使顾明东自觉审美一般,也觉得这幅画好看的很,并不是寻常画家就能画出来的。

    也许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顾明东越看越觉得确实是有几分呆板,就是传说中的形似而不神似,总觉得赝品缺了几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