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30节

作品:《七零之佛系炮灰

    顾二弟看着两个侄子,到底是咽下了一肚子的话,发誓绝对不会把这个秘密告诉第三个人。

    老顾家的小风波就这么过去了,村里头却因为一桩婚事热闹了好久。

    刘寡妇家因为穷,一直娶不到媳妇的老大,居然要娶媳妇了,这媳妇还是城里人。

    一时间村里头议论纷纷,都不敢相信,但刘寡妇信誓旦旦,说年前就会把媳妇娶进门。

    平日里不爱出门的刘大柱,这会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老喜欢在人多的地方溜达。

    刘大柱最喜欢的,自然是有人叫住他问:“大柱,你真的要娶媳妇了?你媳妇还是个城里人?”

    每当这时候,刘大柱便露出得意的笑容:“是啊,小花家住县城,父母还是双职工。”

    “那她怎么就看上你了?”

    刘大柱面露不满:“小花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女人,她看中的就是我们家底子干净,贫农家庭,而且我人品好。”

    顿时有人嗤笑:“她傻不傻啊,人品还能当饭吃?”

    刘大柱不屑的瞥了他一眼:“有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那人也不是个脾气好的,被刺了一句,立刻道:“瞧把你得意的,好好的城里姑娘往乡下嫁,谁知道是不是有毛病,说不定娶过来是个瘸腿断胳膊的。”

    刘大柱脸一黑:“闭上你的狗嘴,小花那是有觉悟。”

    说完不再搭理他们,转身趾高气昂的走了。

    剩下的几个男人都有些瞧不上嘚瑟的人,纷纷觉得这姑娘肯定有点啥毛病。

    这时候也有人说:“也不一定,说不准城里头的姑娘思想觉悟就是高,不看彩礼,以前阿东家那媳妇不也是城里人。”

    “这能一样?谁家小伙子有阿东长得高,卖相好?”

    “就是,就刘大柱那矮矬子,人姑娘看上他什么,看中他们家穷,吃不上饭?”

    “害,要不咱们也多去城里头走走,怎么就没有姑娘看上我呢?”

    “想不明白……”

    不说村里社员们想不明白,刘寡妇自己也想不明白,那天王媒婆来了之后,她先是高兴的蹦起来,随后夜里头却总觉得不安稳。

    刘寡妇忍不住拉着儿子问:“大柱,你说着白小花是不是真的有点什么毛病?”

    刘大柱脸青了:“妈,你在胡说什么,我见过小花,她模样好着呢。”

    刘寡妇欲言又止:“那……那万一是看不见的呢……”

    刘大柱怒吼道:“没见过你这么当妈的,好不容易我时来运转,能娶到一个城里媳妇,你不为我高兴还跟着那些长舌妇说三道四,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妈?”

    “大柱,妈就是为你着想,这才心里头担心……”

    “妈,你是不是恨我没帮王麻子?”

    这话让刘寡妇心底一凉,张了张嘴什么话也说不出。

    其实刘寡妇心底怀疑,白小花是不是谈过朋友,弄坏了名声,所以才不得已往乡下嫁,更甚者已经不是黄花大闺女了。

    但看着儿子难看的脸色,她不敢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口。

    隔壁刘大柱的婚事,对老顾家毫无影响。

    村里头发生的另一件事,却让顾明东察觉到几分危险。

    交公粮那一日,瘪老刘便打听到附近几个村子遭了灾,粮食大量减产。

    但因为大河村生产队大丰收,瘪老刘听了这消息,心底总觉得再差也不能够比去年差,总不至于饿死人。

    谁知秋收才过一个月,瘪老刘嫁到隔壁村的女儿,居然就上门来借粮了。

    瘪老刘一打听才知道,连着两年收成不好,今年大家都靠着野菜撑着,都眼巴巴的等着秋收。

    偏偏秋收大暴雨,使得不少村子都遭了灾,最惨的一个村子收的晚,一晚上过去稻子全被打倒在地里头,第二天就发了芽,压根不能吃了。

    粮食毁了,公粮却不能不交,可剩下的那点哪里够社员填饱肚子。

    一开始还能用野菜撑着,但随着天气也来越冷,山里头的也才也都快被挖绝了。

    刘家大女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拉着瘦的不成人形的儿子哭诉,瘪老刘媳妇心疼女儿,到底是给了她一袋粮食带回去。

    谁知这倒好,开了个坏头。

    一夜之间,附近都知道上河村大队还有余粮。

    十里八乡的都沾亲带故,谁家没有个亲戚,远一些的还能狠心拒绝,亲女儿亲外孙,媳妇的亲爹妈上门,哪能真的狠心一点粮食不出。

    一时间大河村生产队热闹万分,有上门借粮又哭又求的,也有不肯借粮撑着大门骂人的,甚至还有几家亲戚因为这个吵得不可开交,闹到要断亲。

    就连亲戚少的老顾家,也有两个远房亲戚找上门来,都被顾明东打发了。

    但这一天,却来了个不好打发的。

    顾明东面无表情的坐着,听着对面的人叭叭叭说个没完没了。

    顾二弟是个耐不住脾气的,忍不住打断那人的话:“大舅,我妈死的时候你都没上门,这会儿还来做什么,我们两家早就断亲了。”

    来人正是他们死去母亲的嫡亲哥哥,顾母在的时候,两家是有走动的,顾母一走,顾家大舅孙涛不说照顾着外甥一些,连逢年过节都不来往了,生怕被这几个外甥缠上。

    孙涛看着老相,是个黑痩的男人,听了外甥的话脸色更黑。

    “阿南,你这话就不对了,我是你们亲舅舅,这血脉哪能轻易断了的,这几年大家日子不好过,少来往了一些罢了,哪里就是断亲了。”

    “你这孩子就知道瞎胡闹,断了亲你们可没舅舅了,谁来帮你们一群孩子撑腰?”

    顾二弟却不给他面子:“我妈死后第一年,大年初一大哥带着我们去拜年,你可是躲在屋里头,连门都不肯开。”

    “再说了,我们有叔叔在,谁要你来撑腰,等你撑腰,我们几个骨头都烂了。”

    孙涛忙喊道:“那天我真不在,谁知道你们小孩儿气性那么大,阿东,你也管管你弟弟,有这么对长辈说话的吗?”

    顾明东淡淡道:“阿南说的都是实话,有哪句不对?”

    孙大舅脸色更难看,没想到一直心软的大外甥,居然也这么不给面子。

    他想到今天的来意,忍着怒气道:“罢了罢了,我也不跟你们一群孩子计较。”

    “阿东,舅舅今天过来是有件事情想求你,家里头已经断粮了,你表哥表弟饿的都起不来床,我知道你们生产村今年收成好,能不能先借给舅舅一些粮食,等来年秋收我肯定还。”

    顾明东微微挑眉,问道:“你想借多少?”

    顾二弟一听急了:“大哥!”

    孙大舅却得意的笑了:“还是阿东懂事儿,咱们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还是一家人,舅舅要的也不多,一百斤就够了。”

    “一百斤,你怎么不去抢。”顾二弟愤怒的脸颊通红。

    “大人说话,小孩滚一边去。”孙涛恼怒的瞪了他一眼。

    顾明东气笑了,看着他道:“大舅,阿南是我弟弟,也是这个家的主人,你在我们家让他滚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孙大舅见他态度不对,连忙道:“舅舅不是那个意思,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咱俩说话他老在旁边插嘴。”

    “阿东,你看这粮食……”

    顾明东站起身,淡淡道:“你等着。”

    孙大舅放心的笑起来。

    顾二弟一路跟进去,急得抓耳挠腮:“大哥,你不会真要借给他吧,就他们家那厚脸皮肯定不会还。”

    顾明东拿了个袋子,往里头塞了几颗红薯。

    顾二弟一看觉得不对劲。

    顾明东却已经到了外头:“舅舅,我们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家里头只有我一个壮劳力,还得养活三个弟妹,两个儿子,别说吃饱了,能保证人不饿死就不错了。”

    “不过既然舅舅开口了,就算挨饿我也得想办法,这些是从外甥嘴巴里头省下来的,舅舅你也别嫌少,拿回去切一切,多放点水煮一锅,吃饱了就带着表哥表弟上山挖野菜摘野果,好歹能熬到明年。”

    一番话说的着实漂亮,但挡不住那一眼能数清楚的红薯。

    孙大舅现在哪里还不知道大外甥的意思,气得大骂:“好你个顾明东,我还以为你是个好的,就这么几块红薯,你是打发叫花子呢!”

    顾明东眉头一挑,冷冷的看着他:“大舅,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年外甥我饿得快死了,上门想找你借几颗红薯,你连一个都舍不得给。”

    “现在你上门借粮食,我还舍得给你一小袋,已经是我念着去世的妈的面子。”

    “不过她要是在地底下,知道自己一死,亲哥哥连门都不肯给儿子开,肯定会爬出来问问你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

    孙涛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这个——”

    愤怒的手指差点戳到顾明东的脸上,顾明东猛地一踹板凳,凳子直接击中了孙涛的膝盖,痛得他退出好大一步。

    就在这时候,顾三妹拿着扫把冲出来,论起来就扫:“滚,你给我滚出去。”

    孙涛被赶到门外,气得直跳脚:“你们这群不孝的东西,连亲舅舅的死活都不管,一群黑了心肝的白眼狼。”

    顾二弟气得想冲上去揍人,看身高,孙大舅可不是他的对手。

    谁知顾三妹扫把一撑,扯着嗓门在门口骂:“我呸,你也配当我们舅舅,当年我们都快饿死了,大过年的上门你连门都不开,两家早就断绝关系了。”

    “有你这样见死不救的舅舅,我们才是倒了八辈子霉,明知道我们家干活的少,吃饭的多,自己都养不活自己,你还有脸上门借粮,你死了有脸见我妈吗?”

    “外甥家困难的时候就断亲,想借粮的时候倒是一口一个舅舅,天底下的好处都被你占去了。”

    孙涛再厚的脸皮,被人围观着看外甥女指着鼻子骂,也没脸再留下,灰溜溜的跑了。

    顾三妹大获全胜,回头道:“他要是再敢来,看我不狠狠收拾他。”

    “当我们舅舅,他也配!”

    这些年谁家不难,三叔和小姑家不难吗,但多少都看顾着他们一家孩子,就这个舅舅生怕他们缠上,连面都不露。

    顾二弟比了个大拇指,夸张的说道:“老三,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厉害的时候。”

    顾三妹一甩辫子:“那当然,粮食都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凭什么给他吃,我就算喂猪喂狗也不给他。”

    等顾建国听说了消息,急急忙忙上门的时候,就听说孙大舅已经被赶走了。

    他松了口气,随即又说:“他到底是长辈,你们直接把人赶出去说起来名声不好听,以后他要是敢再来,你们就来喊我,我来跟他说。”

    顾建国心底发愁,男孩倒好,三侄女这么彪悍的名声传出去可不好嫁人。

    顾明东知道他这是好意,笑着道了声谢。

    见顾建国要回去,顾明东开口叫住他:“三叔,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

    “这两天来村里头借粮食的人越来越多,我怕这么下去刹不住车,到时候大家伙儿都得闹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