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殿春 第100节

作品:《深殿春

    “阿树,”沈观鱼喊他,“我们乘船出海吧,过两三年之后再回来。”

    “好。”

    做下这个决定之后,二人就往渡口去了,但手上的通关文书已经不可用,害怕通缉文书出来,沈观鱼和夏昀又做了另一番乔装,悄悄溜上货船。

    船在江上飘摇了半个月,终于要到入海的白鳞港,由此乘坐如山般的大船,就能到海外去。

    “这几日的雪下个不停,北地的港口只怕已经冻上了,幸好出来得果断。”沈观鱼望着那个高高圆圆的窗户说道。

    她的肚子已经微微鼓起来了,和她纤挑的身子其实不大相衬,但裹在冬日的厚棉袄里,根本看不出来。

    “咱们去的是南方的入海口,倒是不会结冰。”夏昀看她裹得跟一颗元宵一样,十分安心。

    “白麟港到了!”外头船夫嘹亮地喊了一声。

    夏昀和沈观鱼下了船就在港口的食肆里用起了饭,这里用饭的都是些搬货的工人,沈观鱼在此处实在不便,况且他们还要去钱庄取银子。

    拿着凭证进了钱庄,沈观鱼才知道徐脂慧实在是太够意思了,这里边的银子都够他们舒服地活几辈子了。

    “阿姐,咱们取完吗?”夏昀问她主意。

    “换成银票,一次取完。”沈观鱼果断地说。

    若是赵究注意到这个账头,他们三年之后回来生活,这钱就不能再动了,不然简直就是直接告诉赵究,他们回来了。

    幸而这里依着东海大港,是仅次于京城的大钱庄,这些数目对沈观鱼他们来说很大,钱庄却轻松就能拿出来。

    临走了伙计还会叮嘱一句:“客人,切勿露财。”

    沈观鱼和夏昀道谢离去了,夏昀说道:“去这里最大酒楼用饭吧,阿姐要吃得好一点。”

    她点了点头,“大酒楼消息也灵通。”

    正是用饭的时候,酒楼汇聚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本地富户、文人。

    他们边吃饭边说着各地最新鲜的消息,跑堂的提着冒热气的水壶,来回地各桌的茶壶添热水。

    从冷风里一走进这扇门,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有几分热火朝天的感觉。

    一路穿过几张桌子,就听见有小官员和书生模样的人似乎在说宫里的事,隐约听到几句“钦天监”“皇后娘娘”之类的话。

    沈观鱼和夏昀对视一眼,在靠边的位置坐下,不至于离得太近,也不会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

    那小官说:“我看了最近的邸报,皇后娘娘为今年雪灾,自请去延山修行祈福了。”

    书生问:“这才入冬不久,哪里就有雪灾了?”他一辈子都在南方,有些难以想象。

    “上头说是皇后娘娘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做了个胎梦,梦里神仙说,今年因为端午之变,前废皇子犯了谋天之怒,才要降下灾祸,但皇后娘娘的爹爹,已逝的海晏公不忍黎民受苦,求了神仙恩典,托梦告知于皇后娘娘,让陛下能早做准备。”

    跑堂地过来擦桌,顺道问两位客人吃什么,夏昀见沈观鱼听得入神,就自己做主点了几样菜。

    “鬼神之说不可尽信,但在雪灾未到之前有所准备,会少死不少人呢,而且国朝要有储了,这也是件好事。”那书生关心的倒是家国大事。

    小官摇头晃脑:“如今陛下治下的大靖国运蒸蒸日上,要是来一场雪灾,未免不美,当初娶侄儿媳妇这事听着不好,但没准是那是齐王世子福气根本压不住,你看陛下一娶,不就见出好处来了嘛……”

    赵究这些举动代表着什么,沈观鱼看得明白。

    他还是不肯放弃,皇后在延山祈福多久,取决于赵究什么时候找到她。

    第69章 三年

    那小官和书生说到陛下和雪灾的事, 又聊到了陛下提前囤粮平粮价,又让各县镇组织人手通知孤村早做防备,帮助修缮房舍之举。

    完全没察觉隔壁桌就是在延山“修行祈福”的皇后娘娘。

    他们桌的菜上来了, 沈观鱼还在听着,夏昀动手先舀了一碗乌鸡汤, 递到她的手上:“阿姐,趁热喝,小心烫。”

    沈观鱼稍稍回神, 冲他笑了一下, 吹着手里的瓷碗。

    一直到小官和书生吃完走了,二人都没有说一句话,沈观鱼慢慢地喝着乌鸡汤,有些神思不属。

    “阿姐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吗?”夏昀扒着饭说道。

    如此情深几许,能不能抵消掉那些无意的强势和忽冷忽热呢。

    沈观鱼抬眼, 见他吃得马虎,夹了一片蜜汁火腿到他的碗里去,又拿帕子擦了擦他的脸。

    夏昀有些不好意思, 方才问话的冷淡也不见了。

    沈观鱼决意要做他的阿姐,她从前怎么照顾沈落雁的, 现在也怎么照顾他。

    她笑着说道:“我自然知道他什么意思, 阿树, 我没法不在意他, 他也是孩子的爹爹,有时候很好, 有时候又真的可恶……”

    饭菜的热气在冬日里熏蒸着人脸, 她的神色模糊又温柔,

    “但情爱从来不该是一个人的全部, 我原先觉得家人都死了,这世间已经没有值得留恋的,若有不顺意的,把余下的人安排好,死了也就干净,但是现在有了孩子,还有了你,你们都是我的家人,那我就该好好活着,把祂好好养大,给孩子做个榜样……

    “阿树,你想做些什么?”

    “我想陪着你们,就过寻常的日子。”其他的,都是不足说的。

    “阿树也是孩子的好榜样,”沈观鱼眼睛笑得跟月牙儿一样。

    夏昀的脸莫名其妙就红了,说道:“咱们接下来不知道要在海上飘摇多久,赶紧吃完了,去买点备着吧。”

    说罢低头扒饭,沈观鱼一想到船上的日子,心有戚戚,也珍惜起这顿岸上的饭菜来。

    三年之后。

    皇城里蔓延着战火,几座宫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照亮了大半座皇城,篡位的乱军在宫道上长驱直入,将挡在面前的人全部杀掉。

    “妙璃……你怎么在这里?”文太后被人从慈宁宫里拖出来,在见到文妙璃骑在马上那一刻,有些不敢相信。

    熊熊大火将她的脸晃得光怪陆离,文妙璃轻声说道:“陛下去延山看皇后了,不然妙璃也进不来。”

    文太后没了仪态,从地上艰难地拍起来,痛心疾首地说道:“你可知道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快去跟陛下……”

    话还没说完就被身后的士兵踹了一脚,扑倒在地上,文太后何时受过这种对待,又气又惧,同时感觉到了文妙璃有一丝不对劲。

    也是摔在了地上,她才看清身旁的死人竟然就是徐太妃?

    看清她脸的那一瞬间几可说是魂飞魄散,多年的宿敌就这么死了,不知道被哪个闯宫的士兵拖出来杀死了。

    文太后不想也这样死掉,她顾不得自己是长辈了,哭着求道:“妙璃,快救救哀家!”

    文妙璃却笑着温善:“姑母该想到有今日的,我这两年忍辱负重,为的就是这一天,文家人已经死光了,是我带人亲自杀光的,姑母也该上路了。”

    听闻她杀了文家所有人,文太后瞪大了眼,疯了吗?她是疯了吧,竟然杀了自己全家!

    “你不怕天打雷劈吗!”

    见一向稳重自持、仪态万方的姑母吓成这个样子,文妙璃哈哈地笑着,心里畅快极了。

    管他天打雷劈,就来劈死她好了。

    不过在这之前,文太后得比她先走一步。

    文妙璃温婉的皮囊下藏着无人得知的疯癫,从文家人把她当物件一样和各家人相配盘算得失的时候,那股子疯癫就被唤醒了。

    她偏执又疯狂地,要将所有对不起她的人全都杀个干净。

    这般想着,她举起了剑,文太后唤不到护驾的人,忙要爬起身来逃跑。

    可她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马,很快就被文妙璃追上,在精贵的衣料也挡不住剑锋,文太后很快割破了血肉,一路逃跑的路上滴满了她的血,最终力竭倒地而亡。

    长公主本是追随白徽进宫的,没想到一路下来文妙璃的举动根本不似常人她心中震撼不止。

    这个女人是突然发疯还是一直没有正常过?

    文妙璃见有人盯着她,转头看了过来,长公主被文妙璃诡异的眼神盯得心头一寒,掉转马头去找白徽去了。

    此时白徽正在将抵抗之人全部诛杀殆尽,但因为有长公主帮手,今日值夜的禁军统领是他们的人,所以并不费多少力气。

    此刻只要关闭宫门,去御书房伪造诏书,阻止各地军镇驰援京城,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写好的诏书就放在桌上,他们正大肆翻找着玉玺。

    长公主过来,文妙璃也跟着过来了,直接说道:“长公主流的可是赵家的血,赵家人都是要杀光的,留她一个像什么话。”

    莲钰猛地看向文妙璃:“你敢对本宫说这样的话!”

    这文妙璃当真是猖狂了,当日甘愿给未婚夫和她搭桥的女人,今天张口就敢说要杀她,这般能屈能伸,当真让人刮目相看。

    白徽抬眸看过来,眼中没有半点温度,他们行的是谋朝篡位之举,长公主确实不应该留,成庅作为旁观的,更是一言不发。

    见白徽没有反应,莲钰这才慌乱了起来,想到文太后方才的死状,她忙色厉内荏道:“梁知虎可是我找来的人,你们敢杀我,难道不怕……”

    “他已经是反贼了,”文妙璃只挥了挥手:“提到外头去杀,别脏了诏书。”

    真有人上来擒住了莲钰胳膊,她没想到会变成这个样子,挣扎着不肯出去:“白徽,”

    白徽说道:“伺候了你这么久,长公主也该知足了,现在殉国也能给你留下个好名声。”

    这三年下来,他被文妙璃潜移默化地影响,想要救沈观鱼出宫的念头慢慢发生了偏移,既然他有本事争位,何必要偷偷摸摸救人呢,这至高无上的位置,哪个男人不想坐一坐。

    到时别说是沈观鱼,整个天下没有到不了手里的东西。

    正好赵究一再给他实权,成庅和长公主的助力更是让白徽越发有了本钱去肖想,知道赵究去延山这一日,禁卫统领换成了他们的人,这是个难得的时机,他怎么会错过呢。

    成庅这三年共一直做着兵马司指挥使,并未升迁,两人一拍即合,等改朝换代之后,由白徽坐上皇帝的位置,他为辅佐。

    今夜找到传国玉玺,再把诏书一下,他就是这片国土的皇帝。

    莲钰才被拖出去,“报——!”

    有小将冲进来禀报:“皇帝……皇帝回来了,此刻已过广安门!”

    众人皆是心头一跳,互相对视一眼,白徽长袍一甩,率先出了御书房骑上马,其他人随后跟上。

    而本该在延山探望皇后的赵究,驱着骏马缓步走在鲜血四溅的金銮殿前的广场上。

    身后的黑甲军队如重山般气势凶悍无匹,整齐划一的踏步声让灵魂都震颤不止。

    皇帝上一次穿甲胄还是在三年多前,在端午之变的时候。

    此刻阖宫燃烧的大火都驱不散赵究周身凛冽的寒意,他整个人似一柄煞气毕露的寒枪,墨暗的眸子里跃动着嗜血的火焰。

    白徽等人也出来了,一时间,两军对垒。

    赵究抬手,文太后、徐太妃等人的尸身被抬了上来,留在宫里的贵人们全都死了,莲熙公主随着豫太妃出宫祈福,才堪堪幸免于难,但若国君更替,她们只怕也没有活路。

    看着那些尸身,赵究眼神未有一丝波澜,状似遗憾地叹了一声:“可惜啊,来晚一步,未能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