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殿春 第31节

作品:《深殿春

    齐王妃怀疑自己听错了,问话的声音变得尖锐许多:“你凭什么提和离?”

    沈观鱼寸步不让:“婆母不慈、夫君无耻,我为何不能提?”

    “你失心疯了?和离了你是什么,是下堂妻,当你沈家还有人吗,我告诉你,你只配被休弃,往后嫁个贩夫皂隶可就笑死人了。”

    齐王妃的指尖都要戳到沈观鱼的脸上去了。

    “贩夫皂隶、吃糠咽菜也好过见到你们这些宗室显贵阴私腌臜的做派!若不肯和离,我就去请官府公断,与赵复安义绝!”

    今朝有制,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纪纲乱之大者,衙门可判夫妻“义绝”。

    “你敢去告!你真的想让天下都知道,你就不怕……”

    沈观鱼抢断她的话:“王妃不觉得丢人吗?我是不怕名声臭,更不在意名节了,替赵复安背这不能生的骂名也已两年多,他是男人,该他自己担起来。”

    “沈观鱼!你要是敢!你敢说!我就要你沈家所以人都死个干净!”齐王妃被踩到了痛脚,尖利的话恨不得变把刀子,捅向沈观鱼。

    可惜这威胁撼动不了沈观鱼分毫,她冷笑道:“我沈家人已经死光了,就我一个,王妃自便。”

    “你能怎么说,哼,还义绝?你以为衙门会信你红口白牙的话吗。”

    “衙门信不信,我也要把话说出去,若齐王府不肯和离,等着丑事被全天下知道吧!”沈观鱼说罢这句转身就走了。

    回齐王府的马车上,齐王妃怒得砸了一个定瓷茶盏,老嬷嬷忙往一边躲,完了才凑上来。

    她说道:“王妃,绝不能同意世子妃和离呀,她沈家什么都没有了,靠什么过活?不就是拿捏着世子爷的事,既要自在过活,又要王府供养,时时受她掣肘吗。”

    王妃心烦得很,冷硬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这女人能走得这么干脆,要么是不喜夫君,要么是没有孩子,世子妃如今两样的占了,自然去意决绝,依老奴看,不如先假意答应她,骗她回王府之后直接关起来,再不准她出去或见人,直到生下孩子为止,到时就算是服帖了。”

    老嬷嬷说的确实可行,齐王妃慢慢冷静下来,不如暂且答应她,等她放松警惕被攥在手心里,还不是任她拿捏。

    皇宫里,飘了满京的纸条让世人对赵究登基产生了疑问,赵究却不甚在意,只要没有一个能威胁到帝位的人存在,那些非议消失只是早晚的事。

    手腕够硬,世人只能心里想,连交头接耳都不敢。

    他如今正紧锣密鼓地在朝中拆除吴党的人马,万事俱备,只待一击。

    最后锦衣卫查明了纸条的来路,在朝议上将吴谟勾结叛军,里应外合之事公之于众。

    之后又屡有官员进奏,参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吴谟鱼肉乡里、勾结党羽、放跑三皇子,更言其与大理寺卿之死也有干系。

    数罪并罚,吴谟暂时被关押入大理寺,等待三司会审。

    这案子要定下来,还要费不少力气,吴党群龙无首又不能置之不理,动作越多破绽越多,赵究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着,一次将吴党摁死。

    “齐王府那边如何了?”闲时,赵究开始算起了齐王府的账。

    康业忙应:“回陛下,夏昀那边消息,齐王妃去寻沈小姐回王府,沈小姐似是要和离,但王妃不肯,齐王世子那边的伤虽险,好好养着倒能养回来。”

    “齐王妃的那个刁奴找个机会处置干净,她先留着,至于齐王世子……楚十三如今可在京城?”

    这不是问康业的,一名暗卫出现,回道:“楚神医就在京城,但有些神出鬼没,找出来要费些功夫。”

    他垂眸看奏章,随意摆手:“无妨,找着了照朕说的吩咐,好好医治齐王世子。”

    “是。”

    之后怎么治,再慢慢想就是了,总之齐王府不会再好过了。

    知道操持完落雁凭云的丧事,齐王府的答复都没有来,大理寺那边却传召她去当证人。

    那夜扶秋回齐王府带析春出来,就是打定了主意小姐不肯再回王府,所以重要的财物和张凭云那些证物口供都带了出来。

    沈观鱼不须再往齐王府走一趟,素容着孝的就迈进了大理寺的门,她本不必为妹妹戴孝,但沈家没有人了。

    头顶大理寺的牌匾庄严肃穆,赵究交代过她,只需将张凭云一案申诉清楚,其余的就是他的事情了。

    从前未嫁时,沈钧身居大理寺卿,忙起来废寝忘食,沈观鱼作为长女常来大理寺给父亲送饭,父亲满身疲惫地出来,见到她时会笑一笑,问上几句家中好不好,然后又进去了。

    沈钧死后,她只为了张凭云的事来过一遍,如今再踏入,沈观鱼的人生面目全非。

    赵究不在堂上,主审的是刑部尚书兼内阁学士齐云斋,两边分坐着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堂内阁老正襟危坐、气氛肃穆。

    吴谟就站在堂下,被剥去了乌纱和仙鹤朱袍,高高在上的威势不在,单薄苍老地站在堂下,他浑浊的眼睛不时往左侧屏风看,那里有人在听着。

    朝中官员参吴谟之事已经审得差不多了,一开始吴谟还能辩驳,甚至有官员帮腔,重重证据之下甚至是推人出来认罪,吴谟只领了一个老眼昏花、识人不明的罪过。

    在赵究的眼皮子底下使这些手段,他心态稳得很,然而一案杀一卒,也有杀尽的时候,直到赵究吩咐将登州空印案一齐合并审了,他的面色开始绷不住。

    皇帝敢推空印案到他身上,只怕已经掌握了十分的证据,他前头那些罪过能推的都推了,如今也是无人挡在面前,前朝大案终于要压到他身上了吗?

    这一局棋是从下令官印改制那日就开始了吧,逼他不得不在改印前助三皇子调兵,否则文书作废,再调不动一兵一卒。

    不!只怕更早!登州的事一传进他的耳朵里,赵究想的就不是查清案子了,吴谟想借这个案子动摇赵究,皇帝也有想法拔除自己掌权最大的阻碍。

    心机深沉至此,不愧是天生的帝王。

    众官听到空印案忍不住对视,这其中竟然也有吴谟动的手脚不成?

    这时,传唤声响起,一身孝衣的沈观鱼迈了进来。

    数双眼睛齐齐落在她的身上,有认识的低声传了一句:“这是齐王府的世子妃,也是沈钧之女。”

    曾经的大理寺卿沈钧被誉为当世青天,还是有不少人认识的,可她一个宗室妇,竟来此审理国之大案的地方指认吴谟,实在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一个深宅妇人,能把话一五一十地好好说出来吗。

    沈观鱼的身影出现屏风外,赵究放下茶盏,换了个姿势坐着,全部的心神才算彻底放在了外边的堂审上。

    那些久居官场的大员目观沉稳、老练、有如千钧压身,等着要寻沈观鱼的破绽,要她心怀忐忑,不敢撒谎,

    “臣妇,为登州指挥佥事张凭云喊冤!”

    她声音沉稳利落,将那几件里衣和绣娘、绸铺老板还有当初捣衣娘的口供呈上高举过头。

    其中捣衣娘口供直言当时张凭云的里衣是苎麻衣,可他的四件绣了名字的苎麻衣都好好放在家中,也有当初为衣裳绣名字的绣娘为证,这四件里衣确实没有偷换。

    张凭云穿苎麻衣会起红疹之事有登州大夫为证,绸铺老板的账册也可证明张凭云在其铺子裁制里衣已有两年。

    衣筐里被拿走那件苎麻衣一定不是他的,跟不可能带到值房之中换下放在衣筐里,此事实属诬陷。

    沈观鱼口条清晰响亮地陈述完之后,众官员一齐查看了这些证物和证词,眉目严肃地问了沈观鱼几个问题,她都一一作答。

    此时,登州指挥使罗丰棠亦出现在了堂中,登州空印案也牵连到了他,自然要到场。

    张凭云无辜不代表罗丰棠无辜,他得洗清自己的冤屈:

    “齐大人,这指挥使的印是假的,有人借今朝新模,假造臣父亲的旧印鉴,以污蔑圣上当年准备起兵逼位,父亲当年印鉴在此,从未在那空印文书上用过,更未与陛下有夺权之心,齐大人多印几个或寻当年造的其他印鉴便知其中差别,且收拾张凭云衣篓的小厮前不久意外死了,在他房中火盆周围找出了一小片残存的绸片,同张凭云这两年在绸铺做的里衣乃是同样的料子。”

    吴谟手猛地一抖,忍不住背到身后藏住。

    有罗丰棠的证言,只要再加以查证,那空印案确系污蔑,与整个登州军镇无关。

    且张凭云死亡当夜,那口供就能写出几万份来撒遍京城,必是提前准备,大理寺卿违律弄死张凭云后又畏罪自杀,这两件事只可能是一人所为。

    能逼死大理寺卿、仿造假印、污蔑皇帝的,朝中环顾上下,除了吴尚书还会有别人吗?

    若此罪定了,就是谋大逆,灭九族都不为过,吴谟到如今还没有多大罪名落到头上,此案不知能不能定到他的头上。

    锦衣卫自然不会错过此时,申敛匆匆上堂,将造印司的官员押到了堂上来。

    见到那官员的时,吴谟面色如死灰,他吴家……终究是要完了。

    锦衣卫无孔不入,不仅找到了吴府书房中的密室,与登州、大理寺卿来往的文书早被处置了,但许多金银往来的账册都在其中,甚至是几张睿宗时清剿过后却保留了下来的空印文书。

    一件事做下,便有万千蛛丝马迹供豺狗们嗅见。

    申敛沉声道:“当初为三皇子进言去皇觉寺的,正是方才为吴大人顶罪的方大人,三皇子到了皇觉寺后,不单得吴大人帮助逃离了皇觉寺,更是得他相送的和污蔑登州军镇一样的空印文书,假传帝令赴京清君侧,关宁军指挥使利欲熏心与你们同流合污!才有了端午之变。”

    他如鹰隼般的眼睛盯住吴谟,铁证如山,空印案主使,甚至是三皇子谋反主事者已没有别人,吴谟能推个什么人出去挡这么大的案子。

    听罢证词,堂下无一人说话,吴党根深,方才一个个案子压下来,都撼动不了,众官还以为赵究得把吴谟请回去重新做首辅呢。

    如今看来终于要彻底倾覆了。

    最后是齐云斋站起了身,震声问道:“吴谟,先是造假印栽赃登州军镇,后勾结前大理寺卿用假口供为三皇子造势,污蔑当今圣上,桩桩件件,你可还有话要辩驳?”

    事已至此,吴谟知道自己是保不住了,赵究先前的小打小闹,不过是逼他一个一个剪除自己的羽翼,不然数罪并罚他也讨不了好。

    然而如来佛的掌心终究太大,也怪他多年来藐视皇权,为了彻底斩除赵究这个“不听话”的小皇帝才如此行事大胆,到底是将刀递到了他的手上。

    他跪下,沉痛道:“臣,愧对陛下,愧对百姓!万事皆是臣一人之过,利欲熏心,罪不容诛,但求陛下留得幼子老妻……”

    赵究自屏风后走了出来,环视了一圈众官,众人皆是低垂着头,起身迎候圣驾。

    跪地的吴谟还在哭诉,彷徨老人须发皆白,和街边老乞无异,令见者心酸。

    赵究道:“朕承继大统以来流言不断,内外因此事蠢动不安,如今乾坤已然清朗,吏部内阁首辅吴谟背离君主,挑起万民动乱,罪大恶极,将其罪责昭告天下!

    吴谟,你恃多年劳苦,求朕放过你老妻幼子,然此乱国之举,何尝不是戕害天下人的老妻幼子,过往功绩换得高官厚禄,却填不住你的贪名图利之心,不引以为戒,人人皆可叛国,朕以何治天下?传朕旨意,着吴家九族斩首于午门!

    指挥佥事张凭云无辜殒命,其军户升为千户,由其弟张乘风继承,其妻追封诰命,夫妻送归故乡安葬。”

    在堂众人无不齐齐下跪,高呼圣上万岁。

    为张凭云辩冤的话说完,沈观鱼就退出了堂外,但为防再次传唤,沈观鱼在外边等到了案子结束。

    当叩拜声响起时,沈观鱼才知道原来赵究也在,三司会审并无审判权,最后还要皇帝拿主意他亲自坐镇,看来是迫不及待要将吴谟彻底打倒。

    沈观鱼心头巨石落地,心底皆是空茫,如今张家的冤屈已散,她再和齐王府促成了和离之事,也该回江南老宅去了。

    案子审完了,官员们纷纷退了出来,沈观鱼落在最后,也迈步正想离去。

    康业公公却出来阻住了她的去路:“世子妃,陛下有请。”

    沈观鱼迟疑地看着康业,到底不能违抗圣命,转头又进去了,堂中已经无人,她被引入屏风之后。

    “见过陛下。”

    赵究上前扶住她的手臂,沈观鱼垂手避开,始终盯着自己的鞋尖看。

    他也不恼,让沈观鱼坐下,由着她拿那细白的一截颈子对着自己。

    “朕对张凭云和你妹妹的安排,可还满意?”

    说到妹妹,沈观鱼眼见低落了下来,“斯人已逝,死后哀荣也看不见了。”

    她不是沈落雁,更无意为他们争什么哀荣,赵究又何必问她满不满意。

    “可知朕为何召你进来?”

    沈观鱼眸光一颤,缓缓摇头。

    “夏昀被你打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