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小辣媳:我家大佬有金矿 第254节

作品:《八零小辣媳:我家大佬有金矿

    落葬也很简单,找了村里壮劳力,抬了棺材上山,和杜月梅的娘合在一起下葬。

    落葬时,武广旭让杜月梅买了很多“狗头金”撒在棺材里,也就是金纸折的金元宝,也被人俗称为“狗头金”。

    同时也在山下给他烧了整整一千个“金元宝”。

    从杜凤生临终前说的那些话,他也大概明白了,就是他和媳妇猜的那样,杜凤生想还“阴债”,不管说迷不迷信吧,这也是他生前的一个执念。

    真正的狗头金没办法给他陪葬,烧些折纸的还是可以的。

    至于他临终前说的那些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真真假假也就那么回事了。

    武广成拿着试金石让武广旭教他看。

    武广旭擦干净试金石,找出家里几种不同成色的金子给他做实验。

    拿着不同成色的金子挨个在试金石上面划着,每一个成色划出来的颜色上都有细微的差别。

    “平看色,斜看光!”武广旭拿着试金石对着光线晃动着,“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看到这一道了吗?颜色偏黄,这个含金量大概就在八成,这一道颜色偏青色,含金量大概就在七成……”

    武广旭又拿过那个对金牌,对金牌使用起来更加简单,就是拿着手里的金子去挨个和对金牌比对。

    每一条对金牌都标着相应的含金量,金子色泽和哪个对金牌一样,含金量也就是对应的。

    旧时的典当行或者收黄金的人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辨别金子的成色。

    “哥,这个东西给你不是更有用吗?”武广成觉得这个试金石和对金牌放在他这有点浪费。

    他又没什么金子需要辨别的。

    武广旭摇摇头,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不需要这个,我会看!”

    武广成:“……”

    这句话绝对是赤裸裸的炫耀!

    都是武家人,天赋咋可着一个人遗传呢!

    也不对,武广阳那小子在这方面天赋也不低。

    武广旭拍拍他的肩膀,“好好琢磨一下打金的手艺,将来一定会用得到的,那本打金的书好好看看!”

    武广成和杜凤生只是学了几个月,还差得远呢,想当年杜凤生的祖上可是宫里的金匠,这手艺是一辈辈传下来的!

    那本书不仅仅是手绘的金饰样式,还有打金和镶嵌的技巧,可谓是杜家几辈人的技术传承。

    所以说武广成叫的那一声“师傅”不但不亏,还赚大发了!

    还有杜凤生留给武广成的那一套打金的工具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那对玉佩虽说是上好的翡翠冰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死物,而技术却是可以不断增值的。

    “这套打金的手艺你一定要学会了,我这的金子随便你练习,说不定啥时候咱们国家就允许开私家金店了,到时候你就有用武之地了!”

    武广成笑得有点憨,“行,我好好练习!”

    相对于金把头看金脉的那一套,他觉得对这个打金首饰更感兴趣,最起码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在看金脉上有天赋多了。

    杜凤生教的那些他一看就会,武广旭教的时候他是咋看都不懂。

    第381章 金子越来越多不放心

    村里的农忙一过,挂锄的时候,董志成又在大喇叭里喊话,“现在是挂锄的时候,咱村小学的学生也放假了,我们村的武广旭和柳月芽夫妻俩为我们村小学热心捐款,我代表全村人对二位表示感谢!现在希望我们村的年轻人能够踊跃参与村小学的改造工程!为孩子们装暖气,加固校舍……”

    大喇叭一播出,来参与的人还真不少,几乎家家都有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村小学冬天教室里什么样,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自家孩子也得积极参与!

    吴善全也从滨市学习回来了,开始教村里人种木耳。

    一个木耳段的投资大概在一块左右,林场每段柞木收费两毛,加上菌种,有的家里条件不好的就整个两三百的木耳段,试着种一下。

    还有整五百一千的,两千的。

    条件好的像是严家这样劳动力多,钱也厚的,一下整了五千的木耳段!

    没办法人家五个大儿子呢!一个比一个能干,家底又殷实!

    正好这段时间是农闲,从种到收都不耽误地里的活。

    家里没钱想多种的,就上董志成这来开介绍信去信用社贷款。

    胆子小的坚决不贷款,就可着自己家里这点钱种,胆子大的贷个一千块回来就能多种点木耳段。

    吴善全做的菌种,一点滴瓶卖十块左右,发好的菌种大概就是两块一包,一包大概种四五个木耳段。

    大家几乎都是来找吴善全买菌种,这个菌种要是自己做不好了,发不出来就白干了,所以宁愿花点钱也愿意。

    董志成乐得嘴都快成瓢了,在村子里一走一过,看着大家在给木耳段钻孔、塞菌种,钉菌帽,“都好好干啊,争取明年咱村都是万元户!”

    董志成家也种了两千个木耳段。木耳段就是在初期下菌种的事会比较麻烦。每段柞木差不多在一米二左右长短,需要在木耳段上打上小孔,塞上菌种,再将菌帽扣上就可以了。(菌帽:相当于一个盖子,把菌种封在木耳段里面)

    大家种这个木耳肯定是稳赚不赔的,虽然需要自己投资,但是人家吴善全签了合同要回收的!

    吴善全像领导视察一样,背着手,时不时地停下来指导一番。

    “菌帽多消消毒啊,放在锅里多煮会!”

    “没事多翻翻面啊,记得喷水!”

    “你那个木耳段别贴着地,都整埋汰了,容易生细菌!”

    “你以为这是野生的那么抗造?细心点照顾着!”

    大家都私下里议论着,“看看人家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懂得真多啊!”

    “就是啊,你看看这老武家、老吴家这两个淘小子都出息了!”

    “你不是当初还说谁嫁给这俩玩意倒大霉了吗?”

    “我啥时候说了?你别胡说八道!”

    “你看看人家柳月芽和武文秀,这俩也是原来遭人嫌弃的,这嫁的一个比一个好!”

    现在大家只有羡慕的份,当初不被大家看好的四个人凑成了两对!

    还是全村最有钱的两对!

    武文秀骑着三轮车回来,吴善全老远看见了,一路小跑着到了武文秀面前,“媳妇,你下班了?累不累?我来推着,咱俩回家!”

    武文秀也没客气把车交给吴善全。

    吴善全屁颠屁颠地推着车跟她后面一起回家。

    村里的几个人看见了都叹口气,再厉害也是个怕媳妇的,回头又看见武广旭满脸带笑地拎着两条鱼往家走。

    现在武广旭不像以前每天冷着脸,大家也敢和他说话了,看他有了笑模样,大家也都乐着和他打招呼,“广旭下工了?今晚吃鱼啊?”

    “对,我媳妇说想吃水煮鱼了,我回去收拾一下等着她回来做!”

    等着武广旭走远了,几个妇女撇撇嘴,“有钱咋样?一个个不是还让媳妇管的溜溜的!”

    “就是呢,当年的两个活毛驴子呢!现在咋活的这么憋屈……”

    “你们哪只眼睛看见人家憋屈了?一个个的不想着干好自己的活,就知道在那扒瞎话!”董志成冷着脸突然窜出来看着几个妇女。

    那几个妇女一看董志成来了赶紧一窝蜂的散了。

    最近村长有点魔怔,谁要是三五一群的凑在一起说话,他准出现,神出鬼没的!

    “谁要是再让我看见在那扒瞎话,我就让吴善全不收你们的木耳!”董志成吓唬几个妇女。

    都签了合同,吴善全怎么可能不收,但是这些妇女平时传老婆舌在行,真遇到事了就胆小了。

    这菌子都种上了,不收的话就坏菜了,一个个都猫起来不敢再传瞎说了。

    看着这些人散了,董志成觉得心里舒坦了,文明村,文明村嘛,就要清清静静的!

    董志成突然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村长有点失败,应该早几年就这样,说不定早就把金碾子村建成县里的模范村了。

    柳月芽下班回来的时候看见武广旭已经把菜都洗好了,鱼也收拾完了,她只要做一下就好了。

    她掀开锅一看,米饭也焖好了。

    最近这男人越来越像样了!

    柳月芽拿出发好的豆芽菜,把鱼切成片做了一个水煮鱼,又炒了几个青菜。

    武广旭让武广阳看着两个孩子,自己过来帮着柳月芽端菜。

    等着大家都坐下来以后,武广旭看着柳月芽,“媳妇,和你商量个事,我想带着小阳去滨市玩两天!”

    武广阳这次县里的象棋比赛拿了个亚军,之前武广旭答应他,要是他能够进入前三名,就领他去滨市的儿童公园玩。

    “行,你们去吧,把相机带上!多拍点照片!”

    武广阳之前虽然去过滨市,但是就待了几天,赶上柳月芽正在待产,也没领他出去转。

    都十一岁了,是该领着他到处见见世面了。

    武广旭走的时候,有点不放心,“媳妇,要不要我让刚子过来住几天?”

    “不用!”柳月芽瞪了他一眼,知道他是担心他们这一家老少。

    但是他不在家整个大老爷们住家住不是找闲话呢吗?

    武广旭想想也确实不妥当,但是他现在是真怕之前的事发生。

    柳月芽想了下,“你放心的领小阳去玩就好了!我到时候让秀儿他们两口子回来住!”

    “那也行!”现在家里的金子越来越多,他要是不在家是真不放心!

    吴善全带着秀儿回来住正好还可以陪着爹,之前他们两口子去滨市的时候也是他们一家三口在这边住。

    第382章 “媳妇”死了

    武广旭带着武广阳走了以后,柳月芽就去和武文秀商量让她和吴善全回家住。

    这事武文秀当然不会拒绝,和吴善全抱着孩子就回来了,虽然家里少了武广旭和武广阳两个人,但是多了这一家三口也热闹不少。

    武大勇每天从鱼塘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陪着孙子、孙女和外孙女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