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07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呃……

    这就有点尴尬了,包括齐政在内的几位集团高层面面相觑,一时竟是被问倒了。

    要说问集团的资产、收入、利润等家底,他们就算没有最具体的数据,起码也有个大差不离的答案。但说到技术应用,嘉谷农业的老谢倒是知道集团的作物育种技术世界一流,嘉谷农牧的老李倒是知道集团的畜禽育种技术起码国内一流,齐政则是知道集团的不少“技术”牛叉到能上天……但究竟有多丰厚,嗯,这是个问题。

    这也说明了一点,虽然站在高位上确实能看得更远,但对于庞大体系下的枝枝叶叶,却也愈发陌生了。

    不过有一点倒是能确认了,顾维钧这家伙与历史上同名的那位外交家比起来,情商上的差距确实差的不是一两点——兄弟,你面前的都是集团大佬啊,这么问,置大佬们于何地啊。

    好在嘉谷管理层对于有本事的人才,是真的宽容。何况这样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才,在嘉谷实验室一抓一大把,噎着噎着,也就习惯了。

    他的直属上司丁显就笑骂道:“行了行了,别卖关子了,赶紧往下说。”

    顾维钧童鞋毫无所觉,甚至还有点兴奋,眼睛放光道:“这么多年下来,集团从未停止过各种农业技术的研究、改良和应用。时至今日,已经留下了一笔很丰厚的财富。我做过专门统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内涵式充分利用资源,即厉行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培育和推广良种,改良耕作和植保技术,以提高单产;二是外延式扩大资源范围,如改造中低产农田,还利用森林、海洋发展新型农业,甚至在戈壁沙漠也可开发;三是利用全新的发展模式,如大量采用循环经济运行形式,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规律……”

    没人打岔,顾维钧自然兴冲冲的说下去:“我说得太泛,大家可能没有直观体会,举个具体例子吧。”

    众人侧目,哟,这厮居然还有点逼数。

    顾维钧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大佬们的看法,侃侃而谈道:“就拿‘生态培肥地力’来说,你们知道吗?就算放在全世界来对比,我都没发现有谁比我们嘉谷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

    “谢总和杜总应该比较了解,我们公司现在所说的施肥,已不仅仅是施入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化肥、有机肥,而是全面均衡的照顾到土壤与作物系统的所需,使土壤环境与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向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制造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保水保肥的土壤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达到高产。”

    “虽然改善土壤质量说起来貌似也没什么神秘的,不就是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等概念吗?但如果有一个概念就能解决问题,人类早就冲出地球了。集团在这方面丰厚的积累就体现在,能抓住土壤不断变化的主要矛盾,随机应变的找到相应的耕作、生物、物理的措施,使施入的有机、无机肥料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外来物’进行消化吸收变成土壤‘自己的’,从而达到高产土壤的条件……”

    齐政听得微微咋舌,没想到这位居然为了制定产业集群计划,将集团的技术“家底”研究得这么透彻,不禁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这么听着,大家也都觉得,自家公司确实牛叉到了一定的程度。

    高产优质土壤形成需要上百年,所以农学家总是说“要充分尊重土壤生命的演进规律”。

    嘉谷体系内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地养地结合,轮作种豆科绿肥等作物,实施科学施肥……每一项单独拎出来,都不算出奇;但能按照相对统一的指标与规范,形成一套高效率的技术体系,那就十分不一般了。

    在这个过程中,嘉谷人不仅要明了施肥耕作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还要摸清土壤质量与“生命”的演变规律、农田面源污染与治理、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复杂关系。

    这可不是在实验室就能完成的,还包括了嘉谷在大量实践中的积累,譬如对盐碱地、沙漠等天然低产田的改造;又譬如对坍塌矿区土地等后天性贫瘠土壤的改造。

    之所以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无人能匹敌,就是有类似嘉谷科研实力的科研单位,却没有类似嘉谷的实践积累;有类似嘉谷的实践需求,却又无法像嘉谷一样将技术与实践无缝对接……

    顾维钧兴致勃勃道:“大家知道将这套技术在豫省推广开来意味着什么吗?豫省耕地中,高产稳产田约占三分之一,中低产田占近三分之二。如果应用嘉谷的‘生态培肥地力’,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田,高产田变为吨粮田,仅凭豫省一省之地,能轻松供应全国15%的人口饱腹所需。”

    “我还算过一笔账,豫省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0%,大体还需要450万亩土地。以现在豫省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来看,挪出这批土地难度不小。但如果全面实现地力培肥,不但可以轻松实现增产任务,城镇化土地供求平衡也能轻松实现了……”

    大伙儿张张嘴巴,连豫省的城镇化用地因素都考虑到了,这厮的项目设计眼光,足以让人忽视他的低情商。

    而听到现在,所有人也理顺了顾维钧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的家底确实挺丰厚的。

    其他人可能还不太懂其中的玄妙,齐政又怎么会不明白。

    就农业本身来说,哪怕是进入了21世纪,依然是弱质产业。农业效益低下并增收缓慢,是长期形成的。

    但这种弱质性不是永恒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发生强势性的变化。这一点在有人能开挂的嘉谷,表现得更加明显。

    科学技术不能完全控制和抵御强自然灾害,齐政能;生命的生长发育不能完全抵御病害造成的衰微,齐政能;市场不能改变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齐政依旧能……而这三者,足以让嘉谷的农业生态迈向更高形态。

    另一方面就是齐政的氪金不止了。刚开始,齐政在科研上投入,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灵阵金手指,但投入着投入着,根本停不下来了。因为科技在金手指的反作用下,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这是可复制且光明正大示人的——前期还未显,但到了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突破,科技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金手指成了锦上添花。

    相比之下,其他农业公司的竞争力就弱爆了。

    顾维钧的农业产业集群计划,就是意欲通过开放嘉谷的雄厚家底,吸引投资和合作者,从而尽快形成气候。

    嘉谷农资的老杜挑挑眉毛,不解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开放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扩大嘉谷农资的规模,自己吞下这块蛋糕?”

    “不行!”顾维钧脸色一下严肃起来:“我先不说利益群体允许集团独吞蛋糕的可能性,只说效率。嘉谷农资服务于集团自身以及依附嘉谷体系的合作社,就已经够忙活了。如果再臃肿下去,管理难度成倍增加,而工作效率是成倍降低。”

    “还是拿土壤改良举例子,外面的客户可能只需要平衡一下土壤酸碱度,但嘉谷农资的团队配置,是为了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培肥地力、达到质变等一条龙服务的;这种‘小单子’,不需要,也没有资本要求一条龙服务……”

    齐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所以计划中你最看重的,其实是农业生产服务产业群。”

    “对。”顾维钧与齐政目光对视着说道:“其实,我是想借此在豫省打造一个‘农谷’。我国不少地方都学习美国的硅谷,建立中国的硅谷,但还没有一个农谷及专门研究农业及其产业链的高新技术经济集中区。而豫省作为粮食第一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还有相当数量及质量较高的农企,如能适当加以集中、协调,完全有可能形成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成气候的农谷。”

    其实,最早他是想在嘉谷的总部附近打造“农谷”的,但总部所在的安市,在科研机构、高校、农业集群等方面,都不占任何优势。

    从农业资源禀赋看,没有地方能比得上豫省。除了是粮食生产第一大省外,豫省还是畜牧业第一大省——畜牧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肉蛋产量超过六大牧区之和……

    硅谷前期是依附斯坦福大学建立。而“农谷”的前期,完全可以依靠嘉谷,在良种培育和推广、土壤改良、中低产田开发、水土保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发展生态与循环农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链的组织形式。

    “但这样做,我们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吧?”老杜不舒服的扭动了一下脖子。

    “从短期看,确实是嘉谷付出更多。”顾维钧看看齐政,简短地解释道:“虽然技术授权可能收不回技术研发的投入,而且收益也不比我们自己投资。但长期看却好处多多,起码降低了集团的管理难度,而且……嘉谷的行业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我们现在的行业地位也没谁能动摇啊,这又是出技术,又是出人力,弄不好最后还是要砸钱……有必要吗?”还是有人提出了异议。

    顾维钧一如既往的耿直,耸耸肩道:“那就要看你是想在一个水平不太高的行业当老大,还是想在一个世界最高水平的行业当老大了。”

    此言一出,他的直属上司再次忍不住扶额了。

    “那我肯定是选后者。”齐政也是笑了,一摆手道:“做事,不一定要眼前能获得多大利益!我要的是也不是今天明天,而是未来!现在,国内农业正处于第二个飞跃阶段的前夜,我想,如果能成为其中的重要推动力量,那一定很爽。”

    邓公曾说过: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主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也是很长的过程。

    ——当下的“去库存”、“调结构”,都是在向邓公所说的第二个飞跃迈进。

    身处历史洪流,要想成为构成和推动历史发展的英雄人物,又怎么能只想着不吃亏呢?

    齐政此时无比的冷静,这么多年来攒下的家底,不就是为了在想要挥霍的时候能尽情挥霍吗?

    ……

    第717章 盟军在……蹭光

    齐政向来很佩服国内民营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胆量的,这不,没几天的工夫,就有人为了豫省农业产业集群找上门来了。

    带头者,是牧原股份的秦营林董事长。

    牧原股份是嘉谷在生猪养殖领域合作程度较深入的一个“盟军”,嘉谷农牧的养猪版图几乎避开了豫省这个畜牧业产值最高的大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是牧原股份的地盘。

    秦营林用熟悉的口吻向齐政介绍道:“齐董,豫省有一些朋友,对加入嘉谷的产业集群计划很感兴趣,拜托我为他们引荐。我想着,这对于嘉谷的计划也是有帮助的,就杀过来了……”

    齐政自是欢迎之至。

    正如顾维钧所计划的那样,豫省本就有一批涉农企业,或是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或是面临着转型的需求,他们有资本有人脉,有嘉谷的帮助,把所谓的“夕阳产业”变为真正的“朝阳产业”,傻子才会无视呢?

    牧原股份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自然知道哪些才是最有实力也最诚心的老板,不用齐政说什么,自个就“拉帮结派”来了。

    兰化农资的唐老总一坐下来,就迫不及待地求证道:“齐董,我听说进驻农业产业集群的公司,能获得嘉谷的相关技术授权,对吗?”

    兰化农资是豫省一家资历较厚的农药企业,覆盖了豫省18%的基层农药市场。但唐老总敏锐地判断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身体健康的时代,公司想要长久发展,必然需要转型。

    他瞄上了土壤改良。

    豫省作为农业大省,很多地方用肥过剩,造成土壤板结、作物减产,也就让改良土壤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也不仅仅是豫省,这个市场还覆盖了全国。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改造中低产田,变得那么迫切。

    改造中低产田蕴藏着多大的增产潜力,看看嘉谷就知道了。嘉谷的自有农业基地,几乎全是由中低产土壤治理改良而成,要不然,哪轮得到嘉谷圈地?

    业界内有传言,嘉谷对中低产田的改造,至少贡献了嘉谷总产量30%的增收,由此可见嘉谷土壤改良配套技术的价值有多高。

    齐政笑笑道:“你说的没错。产业集群将集聚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专业化的相关企业,覆盖种植、养殖、水产、林果、食品加工等领域,为配合特定的市场分工体系,嘉谷的配套技术开放范围从产前、产中等生产领域向流通、加工、贮藏和销售领域延伸。”

    “超级白腐菌制剂、超级纤维素分解菌制剂等生物能源化产品,也对市场开放?”另一位老总脱口而出。

    齐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连具体产品都瞄准了,这位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对,也在开放行列。”

    “如果我拿这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国粮集团,嘉谷允许吗?”

    齐政再次惊讶地看着他。

    这位老总咧嘴而笑:“我想投资秸秆能源化项目,而且有把握包下国粮集团农业基地的秸秆资源。如果嘉谷不允许,那我只能用嘉谷的秸秆能源化技术,在偏远县投资小型秸秆能源化基地。我猜,以齐董的眼界,偏远地区的农作物废弃资源只是鸡肋吧。”

    齐政能说什么?

    能攀上国粮回收秸秆,是人家的本事。

    而且他也说到点子上了。嘉谷的农作物废弃物能源化基地选址,农业生产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偏远地区的农业集中程度低,属于建设成本高,回收投资慢的类型,对嘉谷来说,确实如鸡肋一般。

    齐政轻咳一声,道:“服务谁都可以。既然是市场化合作,嘉谷就不会在客户要求上设置什么障碍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唐老总闻言眼前一亮,按捺下兴奋之情问道:“那,嘉谷开放授权的条件是什么?”

    他比齐政还积极。

    齐政并不意外,不紧不慢道:“主要有两种合作形式。一是嘉谷给你们授权,按照专利收费形式;二是嘉谷以技术入股,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顿了一下,齐政补充道:“不管选择什么哪种形式,你们要答应一点——所有的技术服务都要接受嘉谷的标准。”

    唐老总等人都愣住了。

    接受别人的标准,在任何时候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嘉谷的标准能变成行业标准,那也就罢了;但如果不能,他们辗挪的余地就很小了——嘉谷也许能凭借着庞大的体量硬撑,但他们却可能被压缩到死。

    唐老总也坐不住了,有些焦躁的道:“齐董这个……是不平等条约啊。”

    齐政笑着没说话。

    进驻产业集群的话,不仅有嘉谷提供关键性技术,还能享受到税收、融资等政策优惠,如果不唯嘉谷马首是瞻,嘉谷为什么同意他们的申请?

    眼看着齐政的决心不可动摇,唐老总几人低声商量了起来。

    为他们引荐的秦营林悠闲的坐在齐政身边,喝着魏明泡的茶,笑呵呵道:“他们会同意的。”

    就凭他们都是秦营林的熟人,都了解牧原股份在与嘉谷深度合作后的脱胎换骨。

    嘉谷农牧的养殖管理能力为行业领先者,成本不断与行业拉开差距。牧原股份引入嘉谷农牧的资源后,在猪种选育上,能在保证生殖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瘦肉率;在养殖粪便“无害化、资源化”上,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死淘率上,将死淘率降低至4%(往年正常死淘率为8%)……

    坊间有人言,嘉谷是农业领域的“苹果公司”,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不少农技细分领域,嘉谷就是先驱。能攀上嘉谷,就像电子零配件企业能成为苹果公司供应商一样,是可以拿出来吹吹牛的。如果是上市公司,来一波涨停也是轻轻松松的。

    齐政也颇为轻松,挥霍资源的是他,没理由还要求着别人的。

    “我的秦老板,你跑来我这喝茶,不仅仅是为了引荐朋友吧。”

    秦营林嘿嘿一笑:“齐董火眼金睛。一来嘛,好歹是盟友,过来给嘉谷捧捧场;二来,也过来蹭蹭光。”

    “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