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8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总编意外地抬头,看到了小武眼中毫不掩饰的野心。

    他沉默了几秒,取下眼镜,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小武沉稳道:“我是想着,我们做了一期抹黑嘉谷的报道,事实证明,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嘉谷就算不明确针对我们,心里不喜是肯定的。我们不如主动示好,做一些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做好了,没准还能让嘉谷选择在我们媒体投放广告呢。”

    “媒体对嘉谷的正面报道这么多,你怎么做出彩?”总编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点,这也是他之前为什么同意报道嘉谷黑料的原因。

    小武自信地将资料递给总编,道:“我跟着裴哥走访了嘉谷不少部门,收集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小武是一个有理想的记者,他是不会一直给裴胜当副手的。不过,要想独当一面,他要有出彩的报道,才有选择的机会。

    不同于裴胜,他是挺喜欢嘉谷的,而且这种喜欢随着对其的了解加深,逐渐变成了崇拜。

    所以在走访过程中,裴胜只关注黑料,他则将嘉谷出彩的地方都记录了下来。

    作为一名记者,哪怕是菜鸟记者,小武觉得,嘉谷身上可挖掘的亮点实在是太多了。

    如何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从一家偏居一隅的小小民营公司,跃居农业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嘉谷的成长奇迹令无数人关注。

    小武的总结是,嘉谷快速成长的两大秘密,一是尊重技术的力量——嘉谷实验室至今仍是国内最大的生物研究实验室;二是结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嘉谷体系内大规模的员工激励分红,还有与合作社的合股分红,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他认为,正是凭借着这两点,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这个所有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都会经历的问题,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公司感受到森森的市场寒意之时,嘉谷得以异军突起。

    依靠成本优势以及优于所有竞争对手的品控,一边开疆破土,一边技术积累;外部环境越是恶劣,竞争越是惨烈,嘉谷的优势越是明显。

    同样的道路还被复制到海外——在国内积累的优势足够大后,嘉谷从五年前摆开了海外业务进攻的姿态,在海外发出了猛烈攻击的炮火声……

    总编看着小武整理的资料,不自觉地点头。

    小武微不可察地露出笑容,立刻抿着嘴,免得干扰到了总编大佬。

    总编将资料全部看完,沉吟起来。

    目光瞥到站立的小武,轻咳一声,笑道:“我记得你叫武镭是吧,来,坐下来聊。”

    “您叫我小武就行。”武镭童鞋差点热泪盈眶,他终于有大名了。

    总编颔首道:“嗯,小武,你收集的资料不错,但对于一篇报道来说,内容似乎有些太多了。”

    武镭兴奋的略微提高了声音,道:“我是觉得,可以做成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

    “对,我看了其他媒体对嘉谷的报道,多是集中在某一条方面单独报道。但您也看到了,嘉谷崛起的因素,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从来没有人做过系列报道,全方位阐述嘉谷成功的原因。”

    总编却没有马上同意。

    系列报道,意味着将占据不止一个版面,哪怕他是总编,也不好说给就给。

    “可以写成系列报道,但是不能连续发表。先发第一篇,如果反响好的话,后面再给你版面。”最后,总编如此做出决定。

    武镭先是高兴,然后眼珠子一转,忙道:“总编,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不妨从嘉谷的沙漠开发项目上着手。”

    “哦?”

    “一来,现阶段国民对嘉谷的沙漠开发较关注;二来,同样是长达数年的蛰伏、等待和深耕,然后一举爆发,嘉谷的沙漠开发,就是嘉谷每一个开拓行动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穿插报道,让内容更加丰富。”

    总编微微点头:“想法不错,但你的内容够吗?”

    “我还可以再去嘉谷采访。”武镭果断道。

    总编眼神一凝:“你不怕被人家打出来?”

    武镭挺胸:“不怕,我有办法。”

    没有办法也得说有办法,他此举相当于背叛了裴胜,如果不趁此机会出头,以后的路就不好走了。

    “那你去吧。”总编也是爽快放行。

    ……

    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难

    武镭再次来到嘉谷绿洲基地的时候,看到嘉谷大boss齐政正在和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在交谈。

    带他进来的绿洲负责人魏明走到齐政身边,对他轻轻耳语。

    齐政抬头打量了一下武镭,微微点了点头。

    魏明返身回来,小声对武镭说道:“你稍等一下。”

    武镭如释重负,识趣地跟着魏明坐在角落里,同时麻利地竖起耳朵倾听。

    只听那领导模样的人用劝说的语气道:“齐董,我们阿拉鄯盟的畜牧业就等着你们的牧草救助了,你得帮帮忙啊。我们禁牧的压力不小,如果有嘉谷的草料,不仅能大大缓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也能让退牧还草的政策执行到位……”

    听他的话,应该是阿拉鄯盟的主要领导。

    “退牧还草”,武镭也是有所了解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草原放牧牲畜激增数十倍,草原严重超载退化成为我国严重的生态问题,阿拉鄯盟的天然草原也在其中行列。

    国家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退牧还草”,并对牧民进行粮食和饲草料补助。这位领导显然是瞄上了嘉谷的牧草。

    接着看到齐政无奈地摊开手,道:“不是我不想,但是我们生产的紫花苜蓿,已经被农业部指定为升级奶源的专用饲料,除了嘉谷乳业自用,我们还与伊力、猛牛等国内乳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实在是没有余量了。”

    当地领导叹了一口气,也不好强人所难,转而又提要求道:“那嘉谷给我们提供新型苜蓿品种,我们自己建设人工草地,总可以吧。”

    齐政颔首:“这自然可以。不过我也实话实说,您看到我们绿洲里这么高的产量,一是水资源管够,沙漠的治理,关键在水嘛。如果在水分没那么充足的地方建设人工草地,实际上是地表绿化、内里失水,不知道能够走多远。”

    “二来嘛,还需要充足的有机肥。但我们公司的有机肥供应也很紧张……”

    “嘿,您就不能给我个好消息是吧。”当地领导笑骂道。

    齐政也笑了,想了想,决定透个底,道:“其实,嘉谷打算在两年内,将绿洲规模扩大一倍。”

    “扩大一倍?”领导听到这里,思维已经僵直了。他之前可是做过功课的,此时不禁道:“那岂不是几百万亩?又投入两百多亿?”

    “那倒不用这么大投资了,前期是空白摸索,包括道路、管道什么的都是从头建起,投资就大了点;后面的开发有了基础,相对轻松点。”齐政顿了顿,接着道:“不过人工倒是个问题。其实你们可以将分散在荒漠草场上的牧民搬迁过来,这边水利开发条件好,承载几万人简直是轻而易举。”

    “搬迁啊,我倒觉得可行,但牧民们不一定习惯。”领导若有所思。

    齐政微笑道:“为难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参详。对于牧民,我们嘉谷是衷心欢迎的……”

    后面的话,武镭已经没心思听了。

    他难以置信地扭头,低声问魏明:“你们接下来两年又要开发六七百万亩沙漠?”

    魏明在沙漠里待了六七年,一手主导了嘉谷绿洲的开发,分外能够理解武镭的心情,他笑了笑,小声解释道:“这原本就是我们的开发路线图啊。”

    “开发沙漠来种草?”

    “种牧草,是的,大部分区域种草。”

    武镭眨眨眼:“你们的牧草有这么好?”

    “当然。”魏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武镭的表情仍然怪异,投入这么大,就是为了种草?恕他难以想象。

    魏明瞥了他一眼,笑道:“我这么说吧,我们的新型紫花苜蓿中含有2%~5%的苜蓿皂苷、1.5%左右的苜蓿黄酮以及苜蓿多糖等功能性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在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上有重要作用。”

    魏明还隐蔽地指了指当地领导:“不然你以为领导为什么找上门来,就是因为能帮助牧民增产增收。”

    武镭的表情稍微正常了一些。

    魏明继续道:“三聚氰胺事件没忘吧,正是从那时起,奶业界开始普遍认识到低质的农作物秸秆是生产不出优质的牛奶产品的,甚至低质的牧草都不能。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等优质牧草,才是提质增效、发展牛奶产业的根本出路。”

    “目前我国90%以上的高产奶牛饲喂了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就是我们嘉谷的紫花苜蓿,嗯,虽然还有一部分需要从我们的美国农场进口。”

    出于职业习惯,武镭马上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

    魏明扫了一眼,也没阻止,接着道:“不过,在沙漠里种草,草产品还不是我最看重的。”

    面对武镭疑惑的眼光,魏明嘿嘿一笑,才给出答案:“沙漠绿洲化最关键是什么?水和土啊。新型紫花苜蓿能极大的帮助‘变沙为土’,这才是我们刚开始大部分区域用来种草的原因。”

    武镭眼前一亮。

    但魏明没有如他的意,话语一转道:“不过长期种草其实也不错。”

    “你知道么?大自然赐予了人类两件宝物,一是豆科牧草,二是反刍家畜。前者可生产丰富的蛋白质,后者可通过瘤胃——天然发酵罐,将人类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质。所以,完全没必要用大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粮食,进行动物蛋白质的转化。”

    “如果能形成以阿拉鄯沙漠区为核心的大西北优质苜蓿生产带,有望改变国内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作为草食动物的主要食粮和消耗粮食为代价饲养单胃动物的主要生产模式,向‘粮草兼顾型’农业转型,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更能得到保证……”

    武镭看着魏明跃跃欲试的目光,久久无语。

    他本来的意思,是嘉谷辛辛苦苦治沙来种草不怕亏惨吗,听到人家的规划,这个话就说不出来了。

    世人皆知治沙难,却不知嘉谷打算将其玩出花来。

    这心气,别人不服,他小武大写的服!

    ……

    第684章 无声的报国

    齐政送走阿拉鄯盟当地领导后,才回过头来打量武镭。

    武镭有点紧张,但还是口语清晰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简单来说,就是他打算抱嘉谷大腿,吹彩虹屁。

    齐政很是惊奇,这刚干完抹黑嘉谷的事,转过头来又若无其事的示好,这脸皮厚度也委实少见。

    不过想想媒体人的尿性,齐政又理解了。

    他再次上下打量武镭。

    面对嘉谷的真大佬,菜鸟记者武镭童鞋紧张得身体都绷紧了不少。

    “我会给你这个机会。从08年到现在,六年多的时间,最多时差不多有两万人同时在沙漠里披荆斩棘,与风沙为伴,甚至晚上睡到一半,都会从梦中惊醒……所以,他们的付出理应值得尊重,值得被公正看待。”齐政已经想清楚了,采访这种事情总是避免不了的。

    而且,几经质疑的沙漠治理开发工程,也需要认同和帮助。选择一个有能力的记者,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采访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武镭是不是一个有能力的记者,尚未可知。但冲他这份勇气,齐政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得罪人后马上回过头来跪舔的。

    武镭确实是个聪明人,他按捺下兴奋之情,保证道:“在完稿后,我会首先让嘉谷公关部过目的……”

    至于如果他所在的媒体再次出幺蛾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齐政不提,武镭也不吭声。

    但他能够想象得到。上一次抹黑,嘉谷没吭声,只能说是根本不放在眼里;但不代表着嘉谷没有脾气,如果这次敢再来,有钱有关系的嘉谷公关部,可不会如现在这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