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83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在中国,任何事情都能发生,但是,中国人,多困难的问题,都能解决,不是吗?”不知何时,发改委胡副主任出现在了齐政身边,饱含感情地感慨道。

    齐政嗯了一声,轻声道:“凡事就怕认真。如果我们国家,如果我们政府,如果我们人民,能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我相信,中国人是一定能做成这件事的。”

    齐政浑身散发着信心。

    胡副主任亦是浑身散发着信心。

    周围人亦是竖着耳朵听两人的对话,听到这里,一股独属于中国人的,中国国情的,中华民族的情绪,在众人心底发芽,痒痒的,蓬勃的,韧性十足而顽强不屈的发芽。

    周围有四五十岁的官员和企业代表,曾经披荆斩棘;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官员和企业代表,正在披荆斩棘。但不管是青年还是中年,根植于基因里的民族韧性是大差不离的。

    荒山人工种树难吗?肯定是难的。但是,相比国人曾经战胜的困难,相比国人未来将战胜的困难,一县之开发,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齐政向前走了两步,再慢慢的转身回来,看看胡副主任,还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道:“各位可能会觉得我说风凉话,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笑一笑,摇头道:“说句不客气的话,一棵树,有了抗旱节水的特性,才能扎根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一个产业,只有在最贫瘠的土地上锻炼成长,才能在任何地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来。”

    “我们嘉谷敢在最困难的地区起步,靠的从不仅仅是嘉谷自身的力量,还有被团结起来的人民的力量。大家不要看分出去了多少利益,而要看身边团结了多少力量。”

    如果换一个场合,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将齐政的说教听在耳里。

    但在这种直击人心的氛围下,没有人能反驳齐政的话。

    在场的大小都是管理人员,自然明白,发工资能让人努力工作,但要让人涌起这种战天斗地的情绪,靠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同。

    胡副主任暗暗点头。

    能让他发自内心支持嘉谷的,也是因为这一点。

    世界上最贵的,无非是希望罢了,但希望从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

    他看向不远处山头,不时可见身穿橘色的人员穿梭其中。

    那是嘉谷派遣的种树技术指导人员。

    一把尺、一本册、一张图、一张表,是他们走村入户背的宝贝。

    胡副主任专门了解过:一本册子囊括了技术指导人员要向社员讲解的种植技术和合作社政策,一张图纸清晰显示负责的地势方位,一个本子记录每个片区的详细进展,一把尺子帮助丈量植株行距宽距、基地改造面积以及修路的标准等等。

    对于渴望脱贫,向往着小康生活的人们来说,这些技术指导人员不仅仅是嘉谷的员工,他们还代表着希望、未来、发展、人生、事业、快乐……

    就在这时,齐政打断了他的思绪:“胡主任,您千里迢迢过来,不是想看我们种树种得怎么样的吧?”

    “齐董。”胡副主任静静地看了一会,叫了齐政一声,却比之前更加的郑重。

    齐政抬头,问:“怎么说?”

    “领导做了批示,发展是为了惠及广大民众,政府支持嘉谷组建专业合作社参与到晋省能源林的建设生产和经营中去。”

    齐政懂了,不禁笑了起来,这可比当面表扬还来劲!

    ……

    第675章 生态贡献最大的企业

    晋省的能源林计划被正式批复。

    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局的最新规划中,晋省正式被列为能源林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政府应该选择适宜于种植能源树种的地方,统一规划与推广,在全省进行大规模地种植。以林业管理与开发为中心,成立农场、公司,通过政府招商、合资、或者是自营等形式,争取在八年内造成4000万亩以上的能源林原料基地。

    ——嘉谷是目前我国从事能源树种植推广和生物柴油开发最成熟的一家企业,已经有了一批科研成果与技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他们的做法与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与能源树种植项目相配套,在地方政府的统一筹划下,在能源树种植中心附近或者是有条件建厂的地方成立一批收购、提取生物柴油、制药等相关企业,形成一条龙服务与生产。

    ——对于种植能源树的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地方政府应在圈地、交通、电力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能源林基地建设。

    ——在发改委统筹的基础上,成立“能源林种植与生物柴油产业化推进领导小组”,建议扶贫办把此项目作为让晋省广大山区解贫脱困的首选……

    按照实施路线图,到2020年,晋省将生产至少千万吨生物柴油,在种植环节创造不少于200万个工作岗位,在收果脱粒环节每年创造上千万个工作岗位,使数百万户农村家庭脱贫。

    规划一出,晋省的煤炭去产能进程都陡然加快了。

    国有七大煤炭集团最先出手,与嘉谷签订了七份百万亩麻疯树能源林建设合作协议。

    此前他们去产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淘汰资产难以脱手,员工难以安置,新投资难以获利……但能源林规划一出,他们的棋局就活过来了。

    劣质矿区正好复垦种树,矿工转业为种植合作社社员;一旦实现原料生产规模化,形成生物柴油、甘油、饲料、有机复合肥、农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后,不但投资获利匪浅,还可以安置更多的员工就业。

    三桶油也不甘示弱,他们一方面与晋省七大煤炭集团合资建设生物柴油加工厂,另一方面分别进驻晋省几大国家级贫困县,与嘉谷签订了三份百万亩文冠果能源林建设合作协议。

    十份能源林基地的合同,五年内的总价值超过200亿元,最重要的是,嘉谷还拥有所有文冠果油未来二十年50%以上的优先购买权。虽然是随行就市的价格,却是为嘉谷粮油业务加上了又一重保险。

    食用油是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食用植物油供应对外依赖度相当大,如果不是嘉谷引导的国产大豆复兴,早已超出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

    也是因为国产大豆复兴,大豆油自给率勉强上升至40%,加上嘉谷的技术服务商的身份,齐政才能获得文冠果油50%的优先购买权。随着全球性粮油供应趋紧,这些特种食用植物油的优先购买权也会变成很不错的筹码。

    除了七家晋省的地头蛇以及掌握生物柴油销售渠道的三桶油之外,当然还有更多企业看到了商机,跑来与嘉谷接洽,包括民营资本。

    虽然一个百万亩能源林的建设成本不亚于一个油田,很多民企无法自行承受,但不妨碍他们组团跟在后面喝汤。

    齐政倒也没有一口拒绝,但是培育树苗是需要时间的。未来三年,嘉谷林业的能源树树苗产能几乎被十份合同包圆了;人手也是问题,现在嘉谷林业事业群即使精英齐出,还是满足不了人手需求,为此马定文已经给齐政递上了扩招申请,一次性要增加3000人的编制,吓得人力资源部差点骂娘。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外国投资商跑过来希望合作。英国一家生物柴油生产商想引进嘉谷的超级麻疯树品种,在非洲加纳合作种植;印度一家投资商,也想与嘉谷合资在印度大规模种植超级麻疯树。

    无一例外的,齐政统统拒绝了。

    发改委胡副主任对此还颇为意外:“我还以为你会趁着这个机会,将能源树推出国门呢?”

    齐政撇撇嘴,道:“如果是其他地区,我还可能会考虑考虑,在印度和非洲推广能源林?实在是敬敏不谢。”

    齐政这一副避之不及的态度,着实让胡副主任好奇了:“这怎么说?”

    “您是不知道啊。嘉谷旗下的清源啤酒不是在印度建厂了吗?老实说,如果不是利润率还行,咱早就不想伺候了。”齐政苦笑道。

    “我举个例子吧,印度有一部《劳资纠纷法》,其中一条款要求雇主必须在协议上写明岗位职责的细枝末节。这种规则乍看合理吧,但要知道,越是具体的规定,越容易在执行上‘走一些弯路’。譬如我们在印度投资的啤酒厂,操作岗位被分得明明白白的。有一次,一个负责在前端加料的工人缺勤了,同一条流水线剩下的其他印度员工都心安理得地带薪发呆;就算有备岗员工,也不能让他顶替——因为他的岗位职责里没有这一条……”

    相比起来,随时会停电什么的,都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情况了。

    胡副主任听得无语。

    工业投资尚且如此,农业投资齐政更是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时至今日,印度政府都没有统一掌握地权,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征地,在印度绝对是一个根本性难题。没有大片土地,谈何基建,谈何投资?

    加纳的情况不太一样,但一样的难搞。

    嘉谷虽然还没有正式踏足非洲,但关注很早就做了。

    在非洲很多国家做投资做工程,用事倍功半来形容基本都属于夸奖。

    不管是基建还是开矿,首先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环评工程——扯淡的是,那还是欧美制定的高标准的环评工程标准。

    所谓的环评工程,增加成本不说,还会无限的提高工程难度和时间。即使如此,来自欧美或者非洲本地的环境保护组织,依旧可以不顾合法的环评是怎么说的,他们只关心野生动物妈妈能不能喂饱自己的三只小崽子。

    至于非洲的人类妈妈是否能够喂饱自己的三个孩子,那是人类保护组织的事,专人专责,各管一摊,堪称伟大的系统!

    当然,如果齐政愿意花费十倍于国内投资的心力,或者拉上一些本土或欧美的资本合作,倒也不是不能推进,但他疯了才会为了“世界人民的权益”劳心劳力。

    只不过,齐政想不到的是,即使他专注于在国内种树,也受到了“环保主义”的质疑。

    ……

    在能源林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后,一位瘦长脸庞的林业专家,拦下了齐政,劈头就问道:“在晋省大规模种植能源林,我觉得是对水资源的极尽浪费,齐董事长,您觉得呢?”

    “浪费?我只知道大规模种植能源林,有利于保护水土。”齐政顺口回答,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来人却是全身蓄力,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道:“晋省之长在于煤,晋省之短在于水。走遍三晋大地,最明显的感觉是缺水。土地是黄色的,山峦是荒秃的,河流是干涸的,就连稀疏的树木也是泛黄的,与南方相比缺乏一种有水的灵气。如果硬要在这些地区栽树,只能人工浇水。有时,即使浇水也浇不活,或者当时活了,一旦不浇水或不下雨,还会死掉。这样,既存不住水,更别谈什么生态效益了,齐董不觉得能源林计划是不应该的吗?”

    哦豁?有股子找茬的味道。

    然而,齐政并不打算接招,或者说,就算要撕,也犯不着由他跟人撕。

    齐政挑挑眉毛,轻描淡写道:“这是经过国家论证的计划,应该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吧。”

    “但主流观点并不代表正确观点。”

    齐政依然是轻描淡写:“那就让时间证明吧。”

    齐政本以为到此为止了,但第二天看到媒体上的标题——《能源林是晋省生态“毒药”!》时,颇有些一言难尽。

    “这是哪来的愣头青?”

    说这话的时候,齐政正站在晋省的水利厅的数字中心的巨型模拟沙盘前面。

    “正常。做实事哪里会没有质疑声?现在还有人说载人航天劳民伤财呢!”胡副主任一点也不将其当回事。

    当然,不是他听不得意见,也不是报道的质疑毫无道理。

    坦白来说,晋省缺水是毫无疑问的。

    南北长约680公里,东西宽约380公里,由南到北气候条件从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由东向西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纵贯,阻隔了东南暖湿气流的西升北进。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晋省干旱灾害频繁,几乎年年有旱。

    采煤更是对水资源破坏严重。采煤导致煤矿周边水井报废、泉水断流。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晋省有“千泉之省”的美誉,如今却很难看到泉水。

    在缺水干旱区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还是进一步破坏生态,迄今还没有一个共识。也难怪部分媒体或专家会对晋省的能源林质疑之声不止了。

    真正给了胡副主任以信心的,是两人面前的晋省大水网工程。

    巨型模拟沙盘上,在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地表图上,一条条由点到线的“大水网”工程布局一览无余。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山水齐用,气势磅礴。

    具体而言,山西大水网主要就是通过建设一批连通工程,也叫调水工程,把黄河、汾河、桑干河、漳河、沁河、滹沱河6条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连通起来,也就是将之前在“六河”上建好的水库连通起来,就等于晋省大部分老百姓就临水而居了。

    同时,启动100座小型水库的更新建设,既作为晋省大水网的末级蓄水工程,也是小水网的龙头工程,使之形成一张大水网和小水网交错纵横的宏伟蓝图。届时,晋省缺水的局面将为之一变。

    而在水网工程建成之前,晋省的能源林生长用水怎么保证?

    晋省水利厅厅长拍着胸膛保证道:“齐董,胡主任,这一点尽可以放心。我们省已建成3个飞机增雨作业基地,有增雨飞机3架,可开展全年增雨作业,事实上,我们每年向天空‘要水’30多亿立方米,为农业丰产、防灾减灾和森林灭火起到重要作用……”

    胡副主任满意地点点头,这也是能源林计划的保障措施之一。

    齐政却笑而不语。

    事实上,他对于晋省能源林的生长用水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如果有心人统计一下,就会发现,自2011年以来,国内再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他齐某人建立的另类“四横两纵”跨域调配水汽体系,就是这么牛叉——今年6月,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本应先后出现大到暴雨,6个省区市17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但迄今为止,上述省份也就雨水比正常年份多了些许,而西南、华中地区相继迎来了解渴的甘霖。

    嗯,气象部肯定发现了,这几年西北、华北等传统干旱地区,降雨量比往年明显增加,夸一句“风调雨顺”毫不为过。

    当然,其他人没开天眼,自然也不知道这种改变将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晋省水利厅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飘忽不定的降雨上,而选择相信人工的力量。

    除了人工降雨,对晋省水资源最大的补充,还是——引黄入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