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6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不是,你好歹也等国足有资格进入世界杯才说这话吧,现在做什么白日梦呢?”齐政毫不留情地打击道。

    换来会议室里相当整齐的叹息声。

    清源啤酒将成为嘉谷体系内第一家上市的子公司,在总部经过管理层的小范围讨论后,达成了共识。

    但说起让清源啤酒奠定国际地位的“啤酒荒”和恰逢其时的世界杯后……前者还好,嘉谷人都眉飞色舞;后者加上国足,中国人都眉眼耷拉。

    何长川甚至说,如果今年国足能在世界杯登顶的话,他能把清源啤酒在全球卖疯了。

    这话还真不是瞎说。60年代德国黑啤的大火,80年代比利时修道院的风靡,都是足球带来的最明显收益。

    因为他们的国家队在世界杯赢了,获得了一大部分粉丝,与此同时,支持他们的粉丝就会购买他们的啤酒喝,类似在音乐节乐迷购买音乐人周边的行为。

    然而……国产啤酒现在还是靠着人家的世界杯卖酒吧。

    “算了,说点开心的事吧。清源啤酒第一季度营收为247亿元,净利润为34.5亿元,对比去年同期暴增40%……但每年第二、三季度才是啤酒的消费旺季,今年更是有啤酒荒和世界杯的助阵,我们的业绩很值得期待啊……”何长川轻咳一声,笑道。

    有人“嘿呦”一声,引起轻轻的笑。

    王昱业也笑吟吟道:“这样看来,要不了一两年,你们自己就能把今年的收购支出赚回来了。”

    为了拿下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等国际啤酒巨头出售的资产,清源啤酒今年的收购支出达到史无前例的近百亿美元,虽然大部分有银行团融资,但能早点看到赚回来的希望,还是身心愉悦的。

    虽然与百威英博这样的国外航母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但清源啤酒已是令人生畏的“战列舰”,完全可在世界啤酒之海与跨国公司博弈。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全球亿万球迷的盛事,也是啤酒厂商提高品牌知名度、收获利润的季节。在巴西这个主场,清源啤酒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我们在巴西的整体市场占有率飙升至11%,随着巴西啤酒厂的扩产形成,份额依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同时拿下了在世界杯球场卖酒的权利。”何长川昂首说道。

    齐政“咦”了一声:“那百威英博还不得气死了?”

    众人哈哈大笑。

    从03年开始,巴西就实施“球场禁酒令”,体育场及周边200米内,禁止销售任何酒精饮品,杜绝借酒闹事的球迷。

    但百威啤酒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为保障大金主的利益,fifa(国际足联)软硬兼施。一会儿是秘书长强调球场卖啤酒是必须的,东道主不答应就“踢他们屁股”;一会是主席上门道歉,继续泡蘑菇。最终巴西政府还是屈服了,世界杯期间,球场内暂时允许百威销售其品牌啤酒。

    赞助商老大花了多少钱,下了多少力,才让巴西球场开放卖酒?没想到清源啤酒趁机搭顺风车也挤了进来。而且,相较于“毫无特色”的百威啤酒,齐政有一百个理由相信,自带“冰镇”效果的冰源系列啤酒销量将比百威好得多!

    何长川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在这个条件上很强硬,最终百威英博还是捏着鼻子同意了:“由此可看,百威英博收缩的程度比我们预想还要果断,问题可能也比我们预估的还要严重。”

    前面说过了,前几年美国啤酒花的生产也不理想,导致百威的啤酒花实物存货消耗严重。虽然通过利益交换,嘉谷同意供应部分啤酒花;但就算得到了嘉谷的补充,也无法弥补百威英博的短缺。

    归根到底,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本次世界杯就发生在啤酒行业经历残酷的减产、竞争格局大动荡之时;各大巨头尚未来得及品尝世界杯经济带来的喜悦,就为减产操碎了心。

    这也给了中国系啤酒品牌全力追赶的契机。

    清源啤酒上百亿美元这样的资金支出,这样的收购项目、这样的成本,对其他国产啤酒商来说是很难想像的。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扩张之道。

    青啤利用自己多年来尝试国际化培养出来的国际化人才,收购东南亚和南美洲几家经营不善或破产的中小啤酒厂,用当地品牌迅速进入新市场;

    雪啤没有太多的国际化经验,但通过母公司华闰的关系网,将雪啤品牌商业化的权利授予欧洲啤酒商,通过合资在海外开辟市场;

    燕啤最苦哈哈。无论是资本还是人才还是渠道,都比不上前三家,更多的是填补了喜力啤酒和嘉士伯在华市场空出的部分份额,加强本土攻势……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国产啤酒商正享受着来自全世界的订单,一台台机器全速运转,一瓶瓶啤酒被快速送至全球消费者手中。酒滚滚而出,钱滚滚而入的盛世,让老一辈啤酒业内人,都联想到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的国内啤酒市场,同样如雪片般的订单,同样疯狂涌入的资本。

    当然,还有好日子之后残酷的汰弱留强。

    清源啤酒内,经历过上一个美好时代的人并不多,但眼光更长远的新时代嘉谷人,已经在考虑度过“啤酒荒”带来的美好岁月之后的局面。

    何长川收敛笑容,略显严肃地汇报道:“我们要在世界杯期间,让清源啤酒的商标、味道、理念攀附在球迷舌尖上、肠胃里、脑海中;销量目标居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在首——球迷们的胃不可能因为世界杯而急速变大,但世界杯的感情因素却可以绵长久远。这一届的世界杯很有可能将成为影响啤酒行业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

    王昱业赞成地点点头:“起码在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市场,今年是应该奠定地位了。”

    齐政思索片刻,提醒道:“在世界杯的后期,不妨加大一下欧洲方面的投入。”

    “boss你是觉得,今年的世界杯冠军会是欧洲球队?”何长川反应很快。

    齐政一边点头一边腹诽:我可不是觉得,我就是知道。

    “不会吧,巴西队那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很有可能会在本土捧杯吧。”

    “也不一定,欧洲强队这么多,上一届就是西班牙,我猜冠军还是属于欧洲……”

    高层里的“懂球帝们”也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齐政同情地看着看好巴西队夺冠的老王——18分钟内连丢5球、东道主创造世界杯半决赛历史上最大分差输球纪录;纵然是再有想象力的编剧,都写不出1:7的剧本,但现实就是发生了。

    届时这厮的心情会怎样,齐政不关心,但巴西的啤酒销量肯定会有所影响——因为巴西人在输球后,借酒浇愁的会有,但更多的肯定是流泪自咽。

    不过齐政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其他人也表现很轻松。

    反正都是凑别人的热闹,反正嘉谷的生意已经搭上巴西世界杯这趟顺风车,就没有不赚的道理,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

    第649章 爱上中国味道

    五月中旬,巴西。

    清源啤酒位于圣保罗州的最大啤酒厂完成了扩建,将产能扩大了一倍,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00万千升。

    假如说,这堪比再建一个新啤酒厂的工程,仅仅在半个月内就完成了,尚在嘉谷一众预料中的话,那作为监管部门的巴西农业食品供应部,却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这种事。

    因此,当清源啤酒的公函递到巴西农业食品供应部职工亨里克的办公室里的时候,对方还以为是在开玩笑。

    以巴西人的认知,半个月时间,别说新建一个啤酒厂了,能正式开工就不错了。

    君不见,拿下世界杯主办权后,所有承办比赛的球场都应该在去年12月31日之前交付使用,但在12座球场里,只有2座按照国际足联的要求按时交工——巴西人的“拖延症”,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暴露无遗。

    再三确认后,亨里克才意识到中国人是认真的。

    他没有惊讶,反而怒了。

    都知道世界杯将近,巴西现在啤酒供不应求,早一天投产就早一天收益,在他看来,清源啤酒大概是为了尽快投产,不惜牺牲质量标准了。

    这个想法在得知扩建的生产线是中国国产设备后,更是实锤了。

    出于对清源啤酒的不信任,亨里克带了足足十名质检人员,赶赴啤酒厂进行全面的检查——作为世界第三大啤酒生产国,巴西农业食品供应部对啤酒生产的监管已经标准化,建立了一系列质量监控标准来检验巴西啤酒的卫生条件和技术工艺。尽管是在“啤酒荒”时期,巴西也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啤酒行业的监管。

    清源啤酒厂从澳大利亚调派至巴西的宋厂长听说后,云淡风轻地接待了他们。

    半个月的工期,听起来是夸张了点,要想赢得信任,也只能接受更苛刻的检查。对此,他是有心理准备的。

    当这家啤酒厂还属于百威英博之时,亨里克来过;如今再来,突然觉得变化很大。

    “……我们不仅是扩建了,还按照一流工艺,一流技术,一流设备的国际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造升级,使其硬件达到了生产清源啤酒的标准。”宋厂长用一口流利的葡语对亨里克介绍道。

    “这就是你们的新生产线?makeinchina?”亨里克神色难明道。

    虽然中国制造已经开始走向高端,但对于崇尚欧美名牌的巴西人来说,要想第一时间认可中国品牌,还是有些困难的。

    宋厂长仿佛没有感受到他的轻视,点点头道:“除了个别检测设备及灌装机外,这套全自动化啤酒灌装生产线均为中国制造,设计产能高达每小时18万罐……”

    亨里克嘴巴微张。

    他是以百威英博的啤酒厂作为参照的。

    这样的单位产能,毫无疑问是达到了啤酒酿造设备的国际顶尖水平;何况,不仅仅是产能,譬如在灌装环节,为了使啤酒更新鲜,就要避免酒液与空气接触,也就是防氧化。中国灌装设备的密封性、抽真空都实现最优状态,能让消费者喝到的啤酒像刚刚下线一样。

    仔细审视了一圈,亨里克不得不承认,从整体水平来看,起码在硬件上,中国啤酒生产线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平。

    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是中国啤酒装备制造企业最新的一代产品——嘉谷体系一贯支持国产装备,同等条件甚至稍差一点的条件下,大多会选择国产装备。有着中国最大的啤酒商作为稳定客户,国产啤酒装备制造企业的升级速度并不慢。

    国内制造业就是这样,只要有稳定的市场,哪怕利润较低,也能稳稳地升级。最怕就是像国产芯片那样,几乎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太多升级的动力;只有等到被逼上梁山了,才能甩开膀子追赶。

    当然,这种工业升级的爽感,不是靠卖资源发家致富的巴西人所能深刻体会的,亨里克也只是咂咂嘴,惊叹两声,就继续检查下去了。

    一直到最后的污水处理系统,亨里克来了兴趣,好奇地问道:“你们的污水治理能做到什么水平?”

    宋厂长想了想,平淡地说道:“经过深度处理后,排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从每升500毫克下降到每升50毫克,氨氮浓度从每升35毫克下降到每升5毫克……也就达到了‘景观用水’的标准排放吧。”

    也就?亨里克怪道:“这不是说,你们比原百威啤酒厂做得还好?”

    宋厂长一哂,道:“不怕老实说,百威英博虽然是世界第一大啤酒商,但不是说方方面面都是世界第一。在污水治理上,我们的水平还真的比百威强。”

    “在我们国内,我们啤酒厂的污水甚至能做到‘饮用水’达标排放,但那要用到水生植物配合治污,暂时没法引进巴西……”

    “这个技术成本很高吧。”亨里克指出了关键之处。

    宋厂长却是一笑,道:“其实还好,在我们集团,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世上本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句话。我们不仅在经营着啤酒生产这条产业链,对于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都要作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实际情况比他说的要复杂一些,但也复杂不到哪里去。

    除了能够自体循环以实现废弃资源的回收以外,也因为清源啤酒是真正以国际化标准走出国门的。

    如今这个时代,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哪怕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往往也会紧抓环保问题不放。这既是现实的逼迫,同时也是所谓的绿色壁垒。清源啤酒现在是在风头浪尖上,总部给出的预算也是高于普通标准,绝对不在环保问题上露出破绽。

    亨里克没想那么深,但对清源啤酒的好感却实实在在地加深了。

    虽然口头上欢迎投资,但没有人喜欢看到外资将污染带到自己的国土上;虽然可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也比被薅了羊毛,还留下一个受尽污染的烂摊子要好一百倍吧。

    亨里克已经准备承认,清源啤酒厂,不仅在建设速度上,还在质量标准上,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至此,他的工作可以说是完成了。清源啤酒厂确实完成了扩建,而且扩建的质量标准,也大大超过了监管部门的要求,亨里克只要如实上报就行了。

    但让他在报告中对清源啤酒厂的美誉溢于言表的,是宋厂长邀请他品尝了在市面上难有机会品尝到的“冰源”原浆啤酒。

    ——原浆啤酒是直接从啤酒发酵罐中分装的啤酒原液。与其他啤酒相比,原浆啤酒在酿造过程中未过滤,不经高温巴氏灭活工序,呈朦胧状原浆的新鲜美味及丰富营养亦被完全的保存下来。

    虽然看上去有些浑浊,但原浆啤酒的口味,从鲜活指数上来说,简直是爆表了。

    亨里克从灌下去的第一口,就在内心狂叫不止:爱了爱了!

    这种“深爱”是那样的浓烈,以至于让这位平时只会写干巴巴公文的公务员,像吟游诗人般洋洋洒洒地在报告里撰写出对“冰源”啤酒的极致欣赏——我品尝了东方的佳酿,味道让我深深着迷……我愿向上帝发誓,如果这就是中国味道,没有人会不爱它!

    亨里克的上司作如何感想不可知,倒是在政府之外,有一批人,对亨里克的描述,倍感兴趣。

    ……

    第650章 这是什么开局

    五月下旬的一个周末,百威英博巴西分公司负责人厄普,与喜力啤酒巴西分部负责人汉斯趁着下午茶的时间聚到了一起。

    “你听说了?”厄普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