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24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从并购的成功率来说,旺达对amc的并购相对更高,但后期整合的风险也不低。

    企业并购的风险既有并购价格、行业周期的风险,更存在整合之后的风险。原来100块钱买的资产,如果整合不力,挖掘不出潜在价值,最后可能变成20块钱,甚至10块钱都有可能。

    而相比旺达集团,嘉谷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加分项。不说国内,嘉谷在海外已经有了成功的企业并购整合经验——嘉谷糖业完全是建立在海外并购的基础上的,而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不仅偿还了所有债务,还稳住了世界第三大糖企的地位。

    进出口银行支持企业的海外并购,也是希望能伴随着“出海”的企业一并成长,如果业务没有持续性,那就有点尴尬了。

    从这方面来看,嘉谷对于高鸿的并购,在业务上也更有持续性。

    虽然经营农产品可能不如经营电影院线等文化事业赚钱,但是,世界人口仍在增加。从长期来看,食品价格将会上涨——人可以不看电影,但是总不能不吃饭吧。

    而且,相比于勉强可以说是“文化走出去”的美国影院公司收购,嘉谷对于高鸿的并购,是实实在在的拥有粮食贸易的自主权。

    目前国内进口的粮食,都是经欧美粮商之手;一船一船运来的粮食,实质上是被环环抽利。

    作为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领头羊”,嘉谷一旦拿下了高鸿,即能跨过欧美粮商之手,在美洲地区与农民直接交易粮食,不管是不是运回国,起码是拥有了粮食贸易的主动权。

    但嘉谷并购高鸿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成功的几率不高。

    此前嘉谷在美国遭遇到的舆论恶评和打压,都被进出口银行看在眼里。在那种形势下,任嘉谷再有雄心壮志,进出口银行也不看好嘉谷在美的并购成功率。

    但就在宣总经理的合作意向慢慢倾向于旺达集团之时,美国的新消息传来,嘉谷面临的舆论形势大变,以及嘉谷金融部在大宗期货市场上斩获不菲。

    没说的,评估报告重做。

    舆论形势的突变,以及可能超过十亿美元的金融市场获利,足以改变颠覆整个评估报告。

    这一次,宣总经理得到了不太一样的结论。

    “嘉吉等美国本土粮商欢迎中国同行的竞争?这是在开玩笑吗?美国人什么时候会这么好心了?”翻着最新的评估报告,他匪夷所思地问道。

    秘书小声地回答:“听说嘉谷在美国的公关卓有成效,美国本土粮商大多对嘉谷并购高鸿不反感。”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秘书感到为难了。事实上,进出口银行也不知道嘉谷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只是通过某些渠道,得知嘉谷在美国本土获得相当大的支持,并在与岛国丸红商社的直接竞争中取得了较明显的上风。

    宣总经理也不指望秘书给出答案,他直接翻到结论:“所以,就凭这一点,评估组就认为嘉谷海外并购的风险低于旺达集团?”

    刚说完,他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一句蠢话。

    那么恶劣的舆论形势,嘉谷都能悄无声息地翻身了,难道还不能说明嘉谷在美国的影响力?

    虽然不太明白这种影响力是怎么产生的,但足以让进出口银行调高了对嘉谷并购的预期。

    银行对于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评估,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企业在收购之前是否真的有长远经营的打算,是否真的做好了整合准备。

    嘉谷的表现,表明了其不但有了完整的设想,甚至都不止是想法,可以称得上完整的行动方案了。

    一旦嘉谷的海外并购风险评估低于旺达集团,营收和利润均远逊于嘉谷的旺达几乎是毫无优势。

    这让宣总经理的心已经无限倾向于嘉谷了。

    他摆手让秘书出去,就抱着评估报告,去跟银行其他高层开会讨论了。

    集思广益的结果也很符合预期,进出口银行将优先为嘉谷对美国高鸿的并购提供金融支持。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后,宣总经理马上打电话联系嘉谷的总经理王昱业:“王总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银行同意了为你们的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宣总。”电话里王昱业的声音似乎有些朦胧:“非常感谢贵行的青睐,但是,我们又有了新的资金来源,现在正在设计新的整体融资方案……”

    宣总经理握着手机愣住了,这一刻,他的内心在咆哮:是谁,是谁抢走了我的嘉谷?

    ……

    第577章 狗大户来了

    一架自羊城起飞的波音747飞机,降落在了沙特利雅得机场。它看起来一点也不特别,直到舱门打开:里头装着120头“三秦牛”,活的。

    整个旅途中,这批牛被放置在高围栏的包装箱里,箱子底部铺设了能够吸收排泄物的垫子。这批垫子还是沙特专供的,据说,牛站在上头,挺舒适的。

    到达目的地后,沙特的检疫人员先是确认了中国官方出具的《动物健康证书》以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等文件之后,才准许这批牛下机。随后,120头活牛被立即运往了隔离检疫场。在那里,它们将得到定点隔离检疫饲养。在此期间,沙特相关部门还会对这批牛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检疫,确保它们符合相关标准。

    齐政也随同这批牛到达利雅得,当然,他是乘坐集团的公务专机而来的。

    好歹作为一名世界级富豪,而且嘉谷还与沙特进行了农业合作,齐政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沙特王室最热情的款待,也让他真正见识到了中东土豪的奢侈生活。

    王室宫殿内,缎面装饰、水晶吊灯、东方地毯、豪华沙发等,还有一个衣柜大小的黄金钟。巧克力被放在精美的碗中,每个咖啡桌上都放着鲜花,真的就像电影中的场景。

    接待齐政的主力,是沙特王储以及一众王子们。

    对,就是王子们——沙特是一夫多妻制的,所以沙特开国国王有38个正式老婆,有127个孩子。而且在沙特,儿子是王子,女婿也是王子,所以经过80多年发展,沙特王室的王子已经超过了5000多个。

    嗯,嘉谷在沙特的“熟人”萨尔曼不在其中行列,但是也与王室有着血缘关系。

    十几个人的宴会,上百个菜,从沙漠里的烤骆驼,再到海里的鲨鱼,天南地北的美味佳肴汇聚一堂,当然,还有嘉谷的“三秦牛”牛肉。

    在美国爆发疯牛病疫情后,沙特已全面禁止美国牛肉产品进口,还加紧了对美洲牛肉的审查力度,“三秦牛”牛肉趁机成为了沙特贵族最喜欢的牛肉。

    尤其是沙特王室,为了钟情的“三秦牛”牛肉,还专门拨付了一架专机,往返于中国和沙特之间,运送“三秦牛”。

    不过,齐政此趟出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三秦牛”,而是之前就已经抵达沙特隔离的一千多头嘉谷荷斯坦奶牛。

    必不可少的觥筹交错之后,齐政才得以向萨尔曼了解嘉谷奶牛的现状。

    “放心吧,我们已经将嘉谷奶牛在萨菲牧场内安顿好了。”萨尔曼轻松道。

    第二天,从利雅得出发往东南行,百余公里的汽车行程后,眼前出现生命的迹象绿树。排列成行的枣椰树后,就是萨菲奶牛场。

    有人说,沙特人可以不喝水,但不能少喝奶。牛奶及奶制品历来是沙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而萨菲牧场就是沙特人的骄傲。

    萨尔曼按捺不住向齐政介绍道:“‘萨菲’在阿语中是‘纯洁’的意思,萨菲牧场由王室家族拥有,是中东地区条件最好的牧场……”

    以齐政观察所看到的,萨菲牧场也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谁都知道,奶牛离不开水和草。

    沙特沙漠中,几百公里没有绿色,上千公里难寻水源。萨菲牧场就位于大漠深处。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修建奶牛场,在常人看来有如天方夜谭,至少是拿黄金往地上铺,嗯,沙特人就这么做的。

    农场所需的草籽,全部从澳大利亚和英国进口。灌溉用水由海水淡化而成,成本是普通淡水的几十倍。草场的灌溉设备是清一色美国货,喷出的水十分均匀,犹如下毛毛雨一般,对青草生长非常有利。草场呈圆形,一个连着一个,长得郁郁葱葱,宛如镶嵌在大漠中的颗颗明珠。

    “不过,这样的牧草,偶尔让嘉谷奶牛换换口味还行,主要饲料还是要从嘉谷进口。”齐政微笑道。

    “这个没问题,嘉谷奶牛的一切养殖准则,都会按照你们的技术人员说的来执行。”这些都是合同里规定的,萨尔曼自然没有异议。

    为了运送这些特殊乘客,沙特政府同样是租下好几架经过改装的大货机,用专机把它们接过来的。花费了这么大的财力物力,当然是希望这些家伙能在沙特服帖地安家落户,生产出蕴含“高能生长因子”的牛奶。

    虽然说牧场里其他的奶牛,全部是从欧洲和加拿大进口的纯种奶牛,头头身价不菲,但萨尔曼恨不得一夜之间将它们全部换为嘉谷奶牛。

    不过,在此之前,萨尔曼还得担心嘉谷奶牛能否适应沙特的环境。

    如果只看萨菲牧场里“骨瘦如柴”的奶牛,根本就一点都不符合它们不菲的身价。但这是因为在沙漠高温下,即使得到了最好的降温条件,肥胖高大的奶牛也会变蔫,没精打采,食欲下降,最终停止产奶。

    所以,萨菲牧场奉行一条“黄金原则”——“瘦的留下,肥的杀掉。”

    在萨尔曼看来,越是珍贵的奶牛,就越是娇气。“肥胖娇贵”的嘉谷奶牛能否适应沙漠高温的环境,还真的是个问题。他可不希望最后只能落得被杀掉的结局。

    但齐政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的话,很快你就能喝上在沙特生产的嘉谷牛奶了。”

    “是吗?那就太好了!”

    齐政笑笑不语。

    他准备在此布置一个简单的一阶“三星聚灵阵”,让嘉谷奶牛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异国他乡的环境——毕竟是嘉谷奶牛出征海外的第一仗,总不能第一仗就拉稀吧。

    得到了齐政承诺的萨尔曼暂时放下了担忧,状似不经意地问道:“我听说,嘉谷正在谋求并购美国第三大谷物贸易商?”

    齐政心里一动:来了,愿意送钱的狗大户来了!

    现在的沙特,依然是钱包鼓胀的沙特。

    虽然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度让石油价格急速下坠,但还不到一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摆脱,国际油价也迅速反弹,并升至高位区间。

    而至少还要两年,高油价盛世才会灰飞烟灭,沙特人也会经历油价持续低迷的痛苦,消费观念和投资观念变得相对谨慎。

    但在此之前,只要沙特人感兴趣的项目,都能较轻松地从他们的钱包中掏出钱来,无非是多少的问题。

    ……

    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你的消息挺灵通的。”齐政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是在收购美国高鸿没错。”

    “是一笔大生意啊。”萨尔曼微笑着,却主动道:“如果齐董事长有意思的话,我们愿意投资。”

    “你们?”

    “是的,我们沙特准备牵头联合海合会国家,成立一家农业投资基金。嘉谷对美国高鸿的收购,我们可以参与投资以及为嘉谷提供融资。”萨尔曼笑眯眯道。

    “如你所说,这可是一笔几十亿美元的大生意。”齐政故意强调道。

    “没问题,农业投资基金背后站着的,可是我们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穿着传统白色长袍的萨尔曼,轻轻地抖了抖披着的镶金边披风,只差没在脸上写着“我们有钱”。

    不过,他也值得表现出这份骄傲。

    齐政知道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嗯,因为它的大手笔。

    记忆中,在2015年之前,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绝大部分钱流向了沙特本土的基础建设。但到了2016年,它一举向岛国的软银愿景基金注资450亿美元,不但成为了后者最大的出资方,更令软银愿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支基金,其1000亿美金的资本量令所有老牌硅谷风投机构黯然失色。

    可以说,你怀疑什么,都不能怀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没有钱。

    “你们有什么条件?”齐政干脆利落地问道。

    沙特人钱是多,但人绝对不傻。齐政可不认为他们会平白无故地“资助”嘉谷。

    萨尔曼与齐政并排,轻声道:“我们可以投资10亿美元,获得美国高鸿30%的股份,除此以外,投资基金可以向嘉谷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用美元或农产品偿还都可以。如果是用农产品偿还的话,价格随行就市,并低于市场价10%。”

    齐政微微眯眼,心想:沙特人还真是打了个好主意。

    之前说过了,沙特已经放弃了粮食自给自足的计划,而就和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等其他海合会国家一样,这些在油气资源上成长起来的国家,都受限于国内粮食资源的短缺。

    短期来看,海合会国家凭借丰厚的油气收入承担更高的粮食价格完全不成问题,真正推动其作出改变的,其实是对粮食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新世纪的粮食危机,加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和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都让粮食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体会到了深深的不安全感。

    在现代商业资本的运作中,沙特人在海外租地购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复杂的现实因素,往往将这种商业活动裹挟进“资源掠夺论”等公共舆论与现实政治,引发民间的不满与政治上的反对,让投资者无功而返。

    在这方面,沙特,或者说海合会国家,都不如岛国会玩,也缺乏这样的耐心——即使是岛国人,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布局,才在全球范围内掌控了从粮食收购、仓储、运输、进出口贸易的较完整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