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22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美国医药公司联盟却是愁坏了。

    他们都还没来得及划分好各自的利益,回过头来,就发现,夭寿了,一票竞争对手黑压压地冒出来了。

    外国公司的介入,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坏处,而无一点好处。

    竞争者多了,嘉谷因此而提高价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少女同学网

    还有那该死的沙特合作项目,沙特人凭什么先拔头筹?

    先拔头筹也就算了,你这又是全额出资的,又是白送股份的,你是怕后来者不吃大亏是吧?

    皮埃尔等人都坐不住了。

    他知道,这是齐政在向自己施压。

    事实上也是。

    嘉谷牛奶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落地沙特,是齐政亲自推动的。一来是沙特人确实够“壕”,不喜欢多哔哔,就喜欢干脆利落地奉上支票,这样的合作者,谁不喜欢?二来,这就是为了向皮埃尔等人施压。

    关键是他们还真的无法坐得住。

    虽然嘉谷牛奶的生产对外开放了,但嘉谷奶牛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牛犊子又不是复制黏贴得来的,哪怕嘉谷再多签一个项目,后来者可能就要晚上两三年才能得到嘉谷牛奶了。

    两三年的时间,谁又知道“高能生长因子”的研究会不会有所突破?

    于是,皮埃尔不等国内的联盟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就动身前往嘉谷总部。

    第二次面对齐政,皮埃尔苦笑:“齐董事长,我希望能够和您认真谈一谈。除了之前的条件,嘉谷还有什么要求?”

    呵,一听,就知道这是个明白人。

    面对明白人,齐政也就“实诚”地说了:“你知道的,我们嘉谷在美国的公司,之前受到了一些很不好的冲击,让我对美国的投资环境很是怀疑呐……”

    来了!

    皮埃尔就知道,嘉谷不会让人白整的。

    虽然他认为,如果没有在美国施展的打压手段,大概也就没有现在与嘉谷谈判的机会。

    但欠的债总要还的。他能下黑手,自然也要允许人家秋后算账。嗯,前提是不过分。

    他不知道心黑的某人已经很过分了,顺手就将他的国家坑得一脸血,直接间接损失不知几许。

    他语气诚恳地问道:“那么,您有什么建议?”

    这时候,他最希望的,就是嘉谷要钱。

    对于大资本家来说,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任何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其资本厚度能以一己之力支撑两三个嘉谷美国分公司的损失。

    看他这么上道,齐政笑得露出洁白而锋利的牙齿:“其实也很简单,我希望,你们能帮助嘉谷收购美国第三大谷物及能源交易商gavilonholdings!”

    皮埃尔:“……”

    gavilonholdings,简称“高鸿”,在全美拥有约140个谷物收购点,在巴西、澳洲、乌克兰等美国以外的主要粮食产地,也配备有基地。如果嘉谷能拿下这些资产,嘉谷国际谷物贸易的全球采购和销售体制将一步完善。

    让手眼通天的美国大型医药公司联盟,为嘉谷的开疆拓土开路,想想都带劲!

    ……

    第573章 后起者向上爬有多难?

    “你觉得,他们会同意我们的要求吗?”在王昱业的办公室,两人看着皮埃尔离去的身影,王昱业转头向齐政问道。

    齐政向皮埃尔提出医药公司联盟支持嘉谷收购美国谷物贸易商高鸿的要求,显然出乎了皮埃尔的意料,以至于他一时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这就要看他们对于嘉谷牛奶的渴求程度了。”齐政说话还是留有了一定的余地。

    但其实他还是挺有信心的。说到底,蕴含“高能生长因子”的牛奶就是他最大的底气。美国医药公司联盟此前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才将嘉谷“逼”上谈判桌,想想也知道不可能这么轻易放弃了。

    而王昱业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我们坚持将这条件作为谈判底线,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对他们来说,这条件虽然麻烦了点,但并不算困难。”

    齐政颔首赞同。皮埃尔他们的出现,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恰到好处,尤其是美国高鸿露出破绽之后。

    嘉谷国际早就盯上高鸿了。

    高鸿是集谷物采购、存储和销售为一体的粮食贸易商,经销网络遍及北美全域、加勒比海诸国、中美、南美及欧洲,而这些地区几乎都是嘉谷集团发展的“盲区”。

    去年,高鸿通过收购另一家大型粮食贸易商debruce后,成为了仅次于adm、嘉吉的美国第三大粮食巨头。

    但正是这一笔收购,让高鸿陷入了困境。

    收购本来就让高鸿资金紧张,紧接着,高鸿还误判了今年美国粮食的收成。它怎么也想不到,美国今年的干旱如此严重。尤其是在高鸿的粮食收购区,几乎惨到颗粒无收的地步——这当然少不了某人的推手。真当齐政对美国的下黑手仅仅是为了出气吗?

    总之,内外形势的夹击下,高鸿背负了不轻的债务,也就给了外人收购的机会。

    而齐政要医药公司联盟做的,就是为嘉谷收购高鸿提供支持。这个支持,更多是政治上的支持。

    “如果没有得到皮埃尔他们的支持,我都不敢说对收购高鸿有多少把握。”王昱业喟然道。

    齐政耸耸肩:“我明白,这也是我没有对公司的这一笔收购施加压力的原因。”

    别看嘉谷之前在澳洲,在巴西收购了两家规模不小的糖厂,算是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但与高鸿相比,体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者的收购金额,可能会突破40亿美元,更别说它在美国粮食贸易界的地位了。这也注定了嘉谷对高鸿的收购会受到更多的阻拦。

    后起国家要发展起来是有多难?

    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世界永远是一个金字塔的形态。

    现在这个时代,金字塔的顶层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建立的国家结成同盟,分享世界资源并保持国家领先优势。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旁边站着微微笑的犹太人,他们一起手挽着手,吃着火锅唱着歌,控制着世界的石油、金融、顶尖军事科技、话语权。他们一副救世主的神圣表情,偶尔向底层国家或民族扔一两块肥肉,下面就听到一片相互撕扯的欢腾之声。

    世界资源只有这么多,不可能大家都爬上塔尖,第一层的人端着枪在上面走来走去,充满警惕,谁敢往上爬多一点,他们就会开上一枪,将后面的人打下去。爱看书吧

    曾经挣扎在最黑暗的底层的中国,能从一穷二白往上爬,是靠着顽强拼搏的人民,是靠着不受塔尖之人的蛊惑,最后还靠着会装孙子……才爬至今天的位置。

    但爬至金字塔中层的中国,已经无法被上层忽视了——中国的体量太大了,只要往上爬上一小步,就有一大票国家,跟下饺子似的纷纷往下掉。

    资本主义体系主导的“全球化”,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我们国家需要进口高技术,但却受到发达国家的严格控制;本来我们国家就具有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却被发达国家以倾销为由加以严厉制裁;发达国家要自由进入我们国家的所有产业,却严格限制我们国家的资本进入他们的重要产业……

    当中国从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转型成为资本过剩的国家,从而让资本出海的时候,外人只看到那些出海的资本(大部分是国有资本)纷纷折戟沉沙,然后开启“大嘲讽术”,或痛骂主导者浪费资源——他们并不懂得其中的难处。

    齐政承认,那些失败的海外收购当然是有不少不当之处;但他更清楚,很多时候,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资本与全球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是典型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嗯,说人话就是“任何经济学上的交易,必然包含或者产生出政治上的意义。”

    其他领域先不说,就拿粮食贸易来说好了。

    在没有嘉谷的平行时空,作为国内粮商领军者的国粮集团,出海并购的对象,基本集中在欧洲,这与岛国国际粮商的主要并购对象集中在美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是国粮集团不想进军美国吗?

    当然不是。谁会拒绝进入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呢?

    除了没有合适的机会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粮集团很难突破美国的“政治壁垒”——作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收购美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都给予特别关注,动辄把企业并购等经济问题政治化,打压中国资本的扩张。

    譬如美国有个cfius,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享有对境外并购方投资美国基础设施、技术或能源资产的交易的自由裁量权,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说你不行就是不行”!

    ——嘉谷对于高鸿的收购,因为涉及到仓储、码头等基础设施,同样避不开cfius这个“拦路虎”。

    嘉谷的情况要比国企好上不少,但齐政肯定不敢赌美国人的“良心”。

    这样的话,就免不了要花钱游说贸易委员会,甚至还要公关两院。

    如果仅仅是花钱,齐政真的不在意,但怕就怕在,提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嘉谷在美国的势力还是太嫩了。

    这种时候,就凸显美国医药公司联盟的作用了。他们在美国政界的恐怖影响力,是嘉谷在美国并购通过最重要的安全审查关卡的有力保障。

    “当他们与我们作对时,他们的影响力越恐怖,我们的压力就越大。但当他们是站我们一方时,又希望他们的影响力越大越好了。”王昱业摇头道。

    “还不一定是站我们一方呢?”齐政笑着提醒道。

    王昱业撇撇嘴:“他们也有求于我们没错吧,再说了,我们这次的直接竞争对手,不是美国人,而是岛国人。”

    ……

    第574章 头大的丸红商社

    岛国,丸红商社的大楼内。

    丸红商社谷物部部长兼执行董事若林哲在通道内一路畅通无碍,碰上的员工无不鞠躬问好。而他,只要严肃地点点头就可以了。

    施施然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的目光,很快就被一份最新情报吸引住了——“中国嘉谷集团有意并购美国高鸿”。

    这让他心头一跳。

    在岛国排名前六的商社中,丸红规模为第五位。在资源领域,它难以望三菱和三井的项背。因此,丸红将发展目标定在了“赶住(友)超伊(藤忠)”上,选择需求日益高涨的粮食业作为商社发展的中心,决意要在粮食领域做岛国综合商社的第一。

    整个计划的核心执行人物就是若林哲。

    在职权范围内,若林哲已经是丸红商社数一数二的角色了。但即使是以他的骄傲,也不敢忽视嘉谷的名头。

    收购美国高鸿,是丸红吹起进军国际级粮商的号角。当“高鸿”与“嘉谷”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若林哲心里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马上叫来了情报部的太田明夫。

    与三井商社一样,丸红通过上百个经营部室的组织机构从事着几万种商品的经营业务,自然也有自身的情报机构。

    “部长。”太田明夫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若林哲的办公室。

    若林哲微微点头,一副严肃的模样:“你详细说一下嘉谷集团有意并购美国高鸿的情报。”

    “嘉谷”这个称呼,又勾起了太田明夫的回忆。

    曾经的他,也是商社谷物部的一名得力干将,但现在被调派到情报部,按照丸红内部的部门等级来说,这已经是一种贬斥了。

    而造成这种失落的,是太田明夫折戟于嘉谷的经历。在与嘉谷竞争俄远东大豆开发失败之后,随后几年,中国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水泼不进,美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基地“超级杂草”丛生,导致他没有在非转基因大豆业务上为商社取得任何进展,曾经的地位也稳不住了。

    这一份刺痛,也使得他进入情报部后,不断地提高对嘉谷的关注度,成为商社内有名的“嘉谷通”。

    脑子里的回忆不过一瞬,太田明夫就谦卑地回答道:“……我们得到消息,嘉谷集团以在美国生产嘉谷牛奶为条件,换取一些美国大型医药公司对其收购高鸿的支持……”

    话音刚落,若林哲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了下来,太田明夫连忙低下头。

    本来若林哲还不是很担心的。

    嘉谷的名号虽然日渐响亮,但是在美国,丸红已深耕多年。看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