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11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她仿佛嗅到了空气中松动的因子,不安地望向抗议队伍。

    果然,有人的态度动摇了。

    “就是一个个绿色的土地,总比黄沙好得多吧?”在经过沙尘暴的“毒打”之后,队伍中不少人,觉得原始的沙漠它实在是太不“可爱”了。

    克丽丝心里一个咯噔,绷着脸说道:“不不,大家不要被眼前的景象迷惑了。别看有水有树,但水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抽取深层地下水获得的?这可是沙漠啊,蒸发量有多大,大家都知道。这里种植的植物,没准明年就变成柴火了。其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对沙漠来说,大家应该能想到意味着什么。”

    话音刚落,马上有人附和道:“对,我们绝不能任由这种‘人定胜天’的落伍思维在作祟。”

    “是啊,一时好不等于永远好啊!”

    “三北防护林不就是这样吗?等后面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树木生长需要,树木就大批量干枯死亡了……血淋淋的例子啊。”

    见状,克丽丝才脸色变缓。

    “就是这个道理。万物讲求一个平衡,对待自然事物,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沙漠,再怎么改造,种再多的树,其终究会回归到原来的状态。说不定让人一折腾,最后稳定时的状态比原来更差。”克丽丝握紧拳头发言,这一刻,她仿佛在放光:“沙漠就应该是沙漠,是干旱的沙漠,是天空万里无云缺少水汽来源的沙漠……”

    发言戛然而止。

    众人抬头望天,有云层在翻滚。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克丽丝的脸都差点扭曲了。这是什么鬼?刚才还晒得中暑,咋一转眼,就风起云涌了?

    “噗嗤……”有笑声传来,打破了现场的沉默。

    克丽丝将愤怒的目光射过去,却是一个面容憨厚的嘉谷员工。

    “咳,我来通知你们一声,要下大雨了,最好找地方避一避。”嘉谷员工从容提醒道。

    下雨?在沙漠里?尽管有乌云翻滚,但是众人还是一脸懵逼。老天啊,这是一个怎样玄幻的世界啊?

    尽管过来提醒的嘉谷员工是一副少见多怪的模样,但他们还是半信半疑。

    不过,经历过沙尘暴之后,他们已经没有硬抗沙漠大风雨的心气了。

    何况,这名嘉谷员工实在是太能哔哔了。

    “听说你们是过来反对治理沙漠的?你们是不是傻?看你们的模样,是碰上沙尘暴了吧?我是从牧民转为嘉谷员工的,过去没有治理沙漠的时候,一刮风就都是这模样……”

    “我不懂什么灾难不灾难的,难道连根草都不长的沙漠不是灾难?我只知道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减少了,日子好过了……”

    “你们这些小年轻啊,就是吃饱了撑的。这么多专家在这边看着,要是有问题,还能让我们公司继续开发下去……”

    抗议人群中有人沉默,有人不以为然。

    沉默的,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是为了正义而来,但没想到,站在当地民众的角度来看,是完全站到了他们对立面的;不以为然的,则是认为这边的民众果然是封闭愚昧,见小利而忘大义。

    但不管怎么想,在大雨突降之后,他们的脸都是疼的。

    他们难得目睹了沙漠降雨的一幕:在茫茫沙海上空,大雨如瓢泼一般狂泻而下,地面沙粒被粗大的雨点打得四处飞溅,雨水快速在平坦的沙漠上汇集成滚滚洪流。

    媒体记者默默地记录着这一幕,其他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克丽丝。

    克丽丝揉揉眉心,只觉心累。

    一时间,她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绿和组织一直宣称的,是沙漠化的本身就是地球为了保存它的地下水而自卫行为,当地球把地下水降低到一定程度,上面的植物它就无法存活,所以就形成了沙漠。

    真正能够实现沙漠绿化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沙漠的地下水位。当沙漠不再缺水的时候,不需要你人类去植树,自然界会有办法让沙漠绿化起来的。

    脑子里只有环保主义一种思维模式的克丽丝,是绝对坚信这一理论的,沙漠里下雨又怎样?她不相信这是常态,这点雨能支撑得起沙漠的开发吗?

    但是,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太太坏了!来到沙漠这边就没有顺心过,她能保持斗志,但这让绿和组织的成员怎么想,让追随而来的媒体怎么想?

    该死的,在中国果然没有上帝保佑。

    最后,基于自我标榜的傲慢姿态,克丽丝沉声道:“……这是不正常的,我们要坚信,一切的反常都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

    但齐政口中的“傻白甜们”,大多目露迷茫。如果……这是大自然的正向反馈呢?

    这一次,没有得到多少回应。克丽丝的心不禁沉了下去,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

    第552章 拿着尚方宝剑要资源

    正如齐政所说,绿和组织的抗议团队“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有回去就成了笑料。

    嘉谷公关部第一时间就将拍到的“抗议治沙,却被沙尘暴毒打”的视频和图片放到网上,成功地娱乐了吃瓜群众。

    他们的抗议,不但没有引起旁观者对嘉谷治理开发沙漠的反感,反而增加了治理开发沙漠的合理性——充满生机的绿洲,与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谁更得人心,还用说吗?

    总之,绿和组织的抗议团队是灰溜溜地离开的。

    他们前脚刚走,嘉谷沙漠开发基地就迎来了真正的客人。

    国家发改委胡主任,以及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的总干事以及生态学家、气候学家等人联袂而至。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的人员,是齐政通过相关部门发出邀请的。来之前,发改委胡主任还特意问齐政,这么大张旗鼓地让他们前来考察,真的没问题吗?

    齐政懂他的意思。阿拉鄯沙漠地区的开发计划,因为绿和组织的推波助澜,已经引起了巨大争议。让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前来考察,可能会带来国际声望,但也有可能会带来国际丑闻。

    如果不能保证是前者,那还不如继续苟着“发育”。

    但齐政毫不客气地回道:“没问题。”

    事实上,他巴不得联合国的专家们来“找茬”。毕竟,很多成就,落在外行人眼里只是看个热闹;但落在内行人眼里,才知道有多牛叉。

    事实上也是如此。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团队第一次直面嘉谷开发出来的绿洲时,满满的是不能置信的眼神。

    有迎风而转动的白色风机,将会引起沙尘暴的风力转化为绿色能源……

    有碧波荡漾的湖水,轻歌曼舞的芦苇……

    有成群栖息的野鸭,展翅翱翔的天鹅……

    中式楼房拔地而起,谁还记得这里曾经荒无人烟?飞鸟牛羊屡见不鲜,谁还记得这里曾经寸草不生?

    这水光林色,哪里像沙漠?反倒像世外桃源、塞上江南。

    当然,他们不是没见过这样的绿洲,相反,他们见过更美更震撼的绿洲景观。但是,他们没有忘记一个关键——这是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改造而成的!

    这是何等的奇迹!

    观察到他们脸上的表情,齐政嘴角溢出一丝笑容。

    他一直不太担心当前恶劣舆论的原因,就在于“眼见为实”这句老话。

    嘉谷开发的绿洲,毕竟不同于“转基因”,在大多数人心中只是一个概念。绿洲实实在在地杵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熠熠生辉。

    “我看到他们虽说是种树了,但不是乔木,主要就是梭梭、骆驼刺等灌木和小灌木,还有种草,这个选择说明决策者很清醒,都是选用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

    “改变环境可不是靠绿洲巨大的植被面积,前提是有水……”

    “有道理,水的循环问题最重要的……”

    各种口音的英语响起来,而负责与他们交流的,是一直驻扎在基地内同步跟踪研究的中科院袁院士。

    袁院士对于他们直指治沙的核心早有准备。

    都是行家,自然不会被表面上的现象糊弄了。

    治沙的核心在于沙漠地下水。所谓沙者,水之少也。你看,中国古人的造字智慧里,就隐含着“水”与“沙”的辩证法。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抽取地下水造植被,通过强化植被固化光能,减少蒸发量,能达到一个水资源补充(降雨径流等)和蒸发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要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衡状态,沙漠也不至于成为沙漠了。

    袁院士却是神采奕奕地道:“根据我们持续的水文跟踪研究,在嘉谷启动对这片沙漠的治理开发后,本地年降水量逐年增加,现在已经稳定在300毫米,如果将夜间的大雾折算,相当于年降水量达到800毫米,足足翻了八倍有余……”

    “不可能。”有专家下意识地反驳道:“你们开发的绿洲才多大啊,也就三四百万亩吧,这么狭窄的一片空间,靠自身治沙改造,能改变气候?难道你们在沙漠上空盖了一个能锁住水汽的大棚?”

    “是有降水天气系统经过吧。沙漠地区下雨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只不过大多时候水汽会畅通无阻地飘移过去,但偶尔也会被其他气流截阻而放慢飘移速度或停滞不前,从而以降雨形式倾泻到沙漠上。”有气象学家分析道。

    袁院士打开随身携带的气象图,笑眯眯道:“还真不是,事实上,降水增加基本是本地水汽蒸腾的影响。”

    “怎么可能?”

    “难以置信!”

    其他专家的眼睛都瞪圆了,袁院士则不紧不慢地道:“我们觉得,是与这片沙漠地区独特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有直接关系,应该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跟在后面的齐政闻言,差点笑出声来。

    神特么的独特地形和大气环流,不过是被一个“五斗云雨阵”锁住水分而已。科学家真的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不管什么情况,他们都能找到貌似合理的“科学”解释。

    身边的发改委胡主任虽然也觉得神奇,但看到许多人的表情越来越夸张,忍不住低声向齐政问道:“嘉谷绿洲这一特点,很出乎意料?”

    齐政忍笑点头:“已经不能用出乎意料来形容了。按照袁院士他们的研究,随着我们对沙漠的开发范围扩大,折合的降雨量不说与蒸发量持平,但也极大地缩小了差距,这意味着我们真的能和老天扳扳手腕了。而沙子里含水量的增加,以及浅层地下水水位的上升,都体现了这一点。”

    发改委胡主任如梦初醒,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攻击沙漠开发的“罪状”,都很难成立了?

    他可是知道,把沙漠变成绿洲,实际上这种想法很多国家都有,可是考虑到实际的困难性,这些国家也只有想想,最终没能够完成这个心愿。

    但齐政现在的意思,是我们不仅能想,还能把这个想法百分百化为现实,难怪那些国际专家眼睛都绿了——他们大半是出生于中东地区,别的没有,沙漠绝对不缺。

    发改委胡主任心里有数了。

    纵观中国北方这条漫长的沙漠带,从西往东数,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从西面、北面、东北三个方向逼近首都。

    荒漠化,如同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高悬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生命线上。

    而阿拉鄯沙漠区,正是位于这条沙漠带的中间位置。如果将其变为了绿洲,相当于将这把“达摩克利斯剑”给折断了,阻止了东西输沙带的“握手”,何等壮哉!

    想起嘉谷当前面临的舆论形势,以及齐政邀请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过来考察的用意,胡主任缓缓开口:“那么,嘉谷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齐政精神一振,道:“资金,人员,最好还有国家的背书。”

    “没问题。”想着来之前顶级大佬对他的嘱咐,结合袁院士他们的结论,胡主任当即拍板了。

    齐政真诚地笑了,这种拿着尚方宝剑要资源的感觉,爽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