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06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再一想想,也不无可能。

    作为大管家,一切来钱的路子都让他双眼放光。大概是此前的想法还不成熟,亦或是时机未到,才没有提出来。现在被正式提上议程,岂有不赞同之理?

    看得出来,两大boss都做出了决定,丁显也不赘言:“我们战略部做了一个计划,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应该不同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纯商业投资,也不同于传统的财政无偿投入;而是以价值型投资为主,追求长期增值。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

    “团队没有问题。”金融部大佬苏放马上接话道。

    金融部旗下的“刺客”对冲基金,这几年貌似不温不火,但每年都能创造近十亿美元的利润,是嘉谷集团最大的现金奶牛之一。

    除却对冲基金,金融部还执掌了期货风险部,对嘉谷涉及的大豆、豆粕、大米等多种大宗商品进行套期保值,在资本市场融资投资管理上可谓人才济济。

    “农业产业基金归根到底也是一种资产管理,从项目搜集、尽职调查、项目估值、交易结构设计、项目谈判到对被投资项目进行投后管理、项目退出等各个阶段,我们集团已经完全可以具备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虽然只是刚接手金融部负责人的职位,但苏放可以说是全程参与了金融部的成长,因此信心十足道。

    刚加入嘉谷的马定文内心是震撼的。

    他还没来得及一窥嘉谷体系的全貌,但仅仅是眼前展现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就让他对于加入嘉谷这个团队再无疑虑。

    马定文的内心波澜无人知,但“嘉谷农业产业基金”的设想在众人的评估中慢慢完善。

    战略部丁显继续分析道:“那么,接下来就是确定基金的投资策略了,包括项目的筛选和投资者的筛选……”

    首先,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产业基金投资的。

    起码像是嘉谷体系内已经形成成熟模式的粮食、油料以及奶牛养殖、生猪养殖项目,不但进入了收益周期,而且收益率相当高,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不消说,也舍不得拿出来被人分一杯羹。

    但如果是一些投资周期长、回报低的传统农业项目,就算嘉谷的名号再响亮,也不好使——还是那句话,投资人又不傻。

    好在,正如王昱业所说,嘉谷体系内优质的有潜力的项目还真不少。而且这些项目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虽然回报高但投资周期长。

    “红豆杉项目将作为产业基金的第一个投资项目。”齐政对马定文颔首示意道。

    马定文不自觉地露出微笑,其他人也没有意见。

    这个项目可谓是完美地符合产业基金的定位——嘉谷已经掌握了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种;商业模式较成熟;预期回报不俗;最妙的是,某种程度上,这不算是嘉谷体系的主业。换句话来说,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当然,没有人会觉得失败。

    齐政双手抱在胸前,缓慢道:“产业基金一期募资50亿元好了。但我要申明一点,投资者可以拥有项目的股份,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换言之,投资者只能根据其持有的基金份额分享基金的资产和收益,而不能对项目管理决策指手画脚!”

    马定文嘴角抽了两下,这么苛刻的条件,还“50亿好了”?

    其他人也面面相觑。

    现在都讲究说有钱就是大爷。

    但在齐政话里,有钱也没用?

    一时所有人都将怀疑的目光投向齐政。

    齐政摊开手,语气坚定道:“有钱当然是有用,但是,我就是要定下一个基调,在我们的产业基金内,嘉谷才是大爷!”

    ……

    第543章 带你赚钱可以,别哔哔

    事实上,齐政定下的基调,不仅让嘉谷高层一脸懵逼,也让有意向的投资者怀疑人生。

    嘉谷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资金总规模达50亿元,分为100份投资额度,计划一年内募集完成。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投资优质农业项目。

    消息一放出,极短的时间内,就在资本市场传开了。

    一时间,前来与嘉谷接洽的投资机构络绎不绝。

    其中,第一个找上门来的重磅角色,是中信农业投资部。

    作为一家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房地产等诸多领域的国有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中信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板块的投资力度。当然,基于其资本运作的优势,中信农业投资战略一向是以产融结合为导向。

    而在国内,说到优质农业资产,嘉谷旗下的资产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了。

    但是,嘉谷以前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得很小,中信一直没有找到与嘉谷合作的机会。这不?现在嘉谷一打开窗口,他们就在第一时间找上门来了。

    “齐董,我们公司对嘉谷成立的农业产业基金,还是很感兴趣的。”来人是中信投资部的副总陈坚,而且是通过关系直接找上齐政,“我们一直希望与嘉谷进行合作,对于嘉谷的产业基金,我们有意认购10份投资额度。”

    一份投资额度5000万元,中信一出手就是5亿,不可谓不大手笔。

    “欢迎欢迎!”不管是先声夺人,还是真的看好嘉谷,齐政都露出了真诚的笑容,谁看见来送钱的人不开心啊。

    陈坚也笑了起来,问道:“对了,我忘记问了,参投了10份投资额度,我们需要安排多少名管理人员进入基金董事会,或者投资委员会?”

    齐政却是想都没想,道:“没有董事会,嗯,投资委员会有,但不接受外来高管。”

    “啥?”陈副总表示没听明白。

    “就是说,嘉谷农业产业基金,只接受投资,但是,您没有决策权,只能根据持有的基金份额分享基金的资产和收益。”齐政明明白白地解释了一遍。

    陈坚却是听得傻掉了:“参投多少额度都没有决策权和管理权?”

    “没有。”

    “知情权,或者说监督权呢?”

    “当然会有知情权。监督的话,我们会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投资进行监督。”齐政无比纯良地笑道。

    “也就是说,我投了钱,投资的项目任由嘉谷来决定,我无法反对,也无法亲自监督,甚至无法退出?”陈坚此时也琢磨过味了,脸有些绿。

    齐政微笑:“当然可以退出,不过在年限上有要求,这也是必要的,对吧?”

    陈坚差点气极而笑:“那我能得到什么?”

    “你能以不算大的风险,得到丰厚的回报。”齐政笑容微敛,认真地回答道。

    “嗯?”陈坚一下子愣住了。

    这时候,又听齐政道:“其实,这就是一种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我们的权利、义务在基金契约中约定,你们按照所持基金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国内的产业基金很少有这种形势,但我认为很值得尝试。”

    “钱随便你花,你当然觉得值得尝试啦。”陈坚愤愤嘟囔道。

    其实,如果放在金融类基金上,这种形式的基金不算难得。但在产业基金上,就很少见这种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了。

    一般来说,国内的产业基金,是公司型基金,有着与一般公司相类似的治理结构,基金很大一部分决策权掌握在投资人组成的董事会,投资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较大。

    而齐政给出的这种基金管理架构,其实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双层股权结构”有些类似,即“同股不同权”。当然,表现形式上更为过分,实质上就是持有股份但没有任何表决权,这在互联网上市公司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也难怪陈坚一时接受不能了。

    事实上,陈坚觉得齐政没疯的话,自己就要疯了:“嘉谷这样苛刻,就不怕筹集不到资金?”

    “没有什么怕不怕的,投资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如果陈总觉得无法接受,那就放弃好了。”齐政却是不想多说,一副洒脱的样子。

    陈坚却觉得不洒脱了。

    他是很想拂袖而去,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虽然说中信看好农业未来发展的机会,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农业领域都可以成为他们投资的对象。

    目前国内农业型企业的状况都不是很好,真正适宜投资的不多,真正的好公司更少,且同质化现象厉害,又缺少技术壁垒。

    哪怕不管产品的发展潜力,农业公司在管理上都没有几家能符合中信的投资要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

    一般来说,农业企业的财务规范性是相对薄弱的,哪怕看得懂财务数据,你也不知道它的水有多深。

    因为大部分农业型企业都有各种政府补贴,所以虽然说它的营业额不高,但是财务报表显示的利润率却可能很高。问题是,这种因为政府补贴而产生的利润率是没有办法体现企业真实情况的。

    相对来说,别看嘉谷一副坚决不上市的模样,但嘉谷是少有的创业之初就在财务规范性下足功夫的农企,这也让嘉谷资产的吸引力相当大。

    “好吧,决策权我就不说什么了,但亲自派代表进行监督,这不过分吧?”陈坚还想争取一下。

    “有契约,有第三方监督,我认为足够了。”齐政的主意拿得很正。

    他掌握的,是“超凡”的技术,是几乎稳赚不赔的项目。这样的机会,能让外人有参与的机会,已经够大气了,为什么还要妥协受气呢?

    他今天想知道自己的钱用在了哪里,明天就想知道能不能用得更有效率,后天还会搞出指手画脚的幺蛾子。

    就拿红豆杉项目来说好了,十年的树比五年的树值钱,二十年的树又比十年的树更值钱,如果投资者有决策权,哪怕是部分决策权,在十年的时候就要砍树,那嘉谷是砍还是不砍呢?

    齐政可不想要一个董事会压在嘉谷头上。

    说得直白点,就是——给钱可以,不许废话;带你赚钱可以,不许哔哔!

    “抱歉,陈总,我们的产业基金就是这样的条件,如果谈不拢,我也没办法了。”齐政的脸上,却看不出抱歉的表情。

    陈坚很想吐槽一句,这样的条件,谁也谈不拢啊!

    然而,他最终还是在齐政所说的“丰厚的回报”面前“卑躬屈膝”了。

    “那么,齐董,好歹先让我了解一下产业基金要投资的项目吧?”陈坚只恨自己在金钱面前折腰,无奈叹气道。

    “当然,这个要求是合理的。”齐政笑得风轻云淡。

    ……

    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点

    嘉谷红豆杉种植基地,晶莹剔透的果子挂满枝头。

    走马上任的嘉谷林业业务板块负责人马定文,带着一批投资机构的代表,徜徉在红豆杉树林中,为自己主持的第一个项目拉投资。

    随着嘉谷设立农业产业基金的消息进一步扩散后,嘉谷收到的投资意向更加密集。但在苛刻的条件面前,大部分想着占便宜或者碰瓷的投资机构,都望而却步了。

    剩下的,是一批有实力且有较强投资意愿的代表。

    这里面,既有中信这样的综合性投资集团,也有联想、恒大这样的跨行企业。此刻,他们的代表都围在马定文身旁。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红豆杉新品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的紫杉醇含量提高了5倍!”马定文咬字清晰,不紧不慢地介绍道:“我们通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发中心,使得红豆杉提取物的提取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如大家所见,我们仅凭借着不到三万亩的红豆杉,就已经成为了国内紫杉醇类行业的支柱企业之一,也是全球紫杉烷类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之一,我们生产的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和10-dabiii约占全球总量的11%,约占国内总量的30%。”

    “我们知道紫杉醇的价格昂贵,但这是因为它的稀缺性所决定的。如果嘉谷的量上去了,谁能保证还有如今的市场行情?”中信投资部的副总陈坚理直气壮地质疑道。

    马定文干脆利落:“无法保证。紫杉醇作为癌症良药当然不会没有市场,但供应量增加了,价格可以预见下降。但是,我们又不是只靠紫杉醇。”

    在场的投资机构代表眼睛都亮了起来。

    马定文笑眯眯道:“我们用提取紫杉醇后剩余的红豆杉树叶提取浸膏进行再提取,制备了植物源抑菌剂,不仅具有光谱抗菌的活性,同时还对糖尿病足的康复具有独到的功效……”

    “另外,还从红豆杉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产漆酶菌株,是自然界目前被筛选出的酶活最高、生长最旺盛和降解能力最强的漆酶菌株。”

    “漆酶?”有心急的代表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