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8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嘉谷实验室具备了成为世界级实验室的外在因素,差的也就是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了;但具备了“高能生长因子”,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成就世界级的伟业。

    到了那一天,嘉谷实验室举起的王旗之下,又将是何等的吸引力?

    而且,看势头,嘉谷集团最强悍的时刻明显还没有来到!

    那恐怖的前景……

    众人在浮想联翩,以至于陈建章现身后,迎来了一道道极其热切的目光。

    陈建章:“……”

    老实说,应邀前来的科研机构之多,已经超乎了他的预期。

    但随即笑逐颜开,这可是好事!

    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计划,一方面,是集聚的科研机构越多,就越方便于推动国家科研经费用于有利于嘉谷的方向;另一方面,就真的是集团切切实实的科研合作需求了。

    在科研界,一个项目组内,有价值的角色往往只有一两人,剩下的研究员只是懂技术的实验室工人而已,也就是俗称的“科研狗”。

    科研实验室里,有着太多太多的重复性工作,换句话说,“科研狗”需要承担的,就是这样的脏活苦活了。

    从宏观上来说,科研狗有的是,尤其是在嘉谷实验室这样的地方,敞开了收人,几天就能攒一箩筐。

    可单就嘉谷实验室的环境来说,却又不能真的敞开。

    首要问题,是嘉谷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真正称得上专家的项目组领头人。没有“狗王”,再多的“科研狗”,都是哈士奇,毫无战斗力可言。

    而另一方面,分布全国的科研机构,又有一批“欲求不满”的颇具科研能力的专家。他们手头上的资源,不足以支撑自己爬上去;但又因为具备了一定的资历,缺乏离开单位的魄力。

    这导致嘉谷实验室的“挖角”工作慢慢变得不太顺利。

    既然不能挖过来,那么,将他们变为实验室的“编外”专家,也无不可。

    来此的农业科研机构负责人们,面对陈建章审视的目光,似乎突然感觉到了一股“寒气”,感觉自己被挂在屠宰场上似的。但细看,陈建章的态度又再是和蔼不过了。

    “诸位,我就长话短说了。我们组建的评定委员会,会对大家提交的项目目录进行审定,符合我们标准的,我们愿意提供资源,双方共同就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合作。具体合作要求会细谈,我只能保证,嘉谷是不会让大家吃亏的。”陈建章微笑道。

    “应该的,应该的。”

    “我们要不是相信嘉谷,也不会来了……”

    “都期待与嘉谷的合作呐……”

    能受邀前来的,大多对嘉谷实验室竖起王旗没有意见,自然也只能接受嘉谷的要求了。

    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陈建章带头的评定委员会,开始了对项目的筛选。

    根据项目的大小、开发周期、难易程度、经济效益等,确定合作与否,或者投入多少资源。

    不得不说,我们的国家之大,体现在科研上,也是巨大的空间,似乎再偏僻的领域,都有人在研究。

    譬如对粪肥的研究,怎么提高粪肥的效力是最常见的;怎么设计一款全新的粪肥也是热点;但连吃点什么能产出更好的粪肥,都有人投入研究。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资源,项目可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说得再不好听点,就是在混日子。

    陈建章也没有贪心,重点在作物关键基因挖掘、作物分子聚合育种技术、高效固氮生物学、作物高光效育种、农业新材料、农情信息智能获取等领域超前部署,着实筛选出了一批嘉谷实验室投入较薄弱的科研项目。

    筛选出目标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合作怎么进行,成果怎么分配,怎么向国家申请更多的经费投入,可能要慢慢地磨几轮才会有结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被嘉谷选中合作的项目,嘉谷会投入真金白银来支持。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机构加入嘉谷实验室的合作名单,嘉谷实验室的名气在业内已经有溢出的迹象了。

    所谓王旗朝朝,云者景从;王旗烈烈,四方朝拜。

    而王旗之下,是冒尖的粮草!

    ……

    第515章 全线飘红的业绩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嘉谷实验室为何能支撑起“收买人心”的大手笔支出?

    原因就在于嘉谷集团当下全线飘红的业绩!

    对于公司的管理员来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是公司出爆品。看到自家的产品销量大涨,在各种渠道被各种安利、分享,那份感动啊,就像老母亲十月怀胎生了个天才的娃。

    而嘉谷体系在今年,仿佛生了一连串的“天才娃”。

    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在岛国核泄漏事件之后,简直具备了“爆品”的一切基因。

    消费者主动去复购、去分享,一定是产品的内核满足消费的需求——无论是仙茗大米还是嘉谷牛奶,质优好吃是基本属性;其次,产品提供了超实用的价值,譬如防辐射、防衰老等,满足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对健康的需求。

    今春,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无疑成为了整个行业最受关注的品类。

    最近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因缺货遭到全民呼唤而频上热搜;商超刚上架早被抢购一空;数百万人在微博呼唤喝牛奶自由……

    朋友圈里的炫富方式都由“秀iphone”变成了“秀大米”和“秀牛奶”——“哦豁?我囤了五件嘉谷纯牛奶,喝不完怎么办?”、“好不容易抢购到的仙茗大米,居然没几天就见底了?”、“以前为买iphone而卖肾,如今为养肾而买嘉谷牛奶”……

    之前抢购食盐,有人会骂脑残;但如今,抢购到仙茗大米,只会问,亲,愿意转手吗?

    无论是仙茗大米还是嘉谷乳制品,都开启了预约订购;但嘉谷的反馈是,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预约用户,即使是预约也不能保证拿到产品,只能先到先得。

    全国缺货的现象,也让黄牛泛滥,甚至还有黄牛将“魔爪”伸向嘉谷推广学生奶计划的学校,囤积嘉谷学生奶——嘉谷为此首次发出黄牛警告,并联合教育部规定嘉谷学生奶不准带出学校。

    而为了限购,各大商超也是奇招迭出。同是嘉谷体系旗下的永惠生鲜超市,将仙茗大米和嘉谷食用油打包成“嘉谷大礼包”,捆绑销售,瞬间迎来了众多效仿。

    抱怨不少,但意外地,追捧也不少。

    很多消费者表示,自己之前不知道哪些是嘉谷系产品,这样打包起来,倒是方便了他们的选择。

    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领衔,带动了嘉谷旗下其他大米、食用油、啤酒、甚至猪肉的销售——很多人抢购不到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就“怒”而选择其他嘉谷系产品,反正,都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差不到哪里去吧。

    业界也人心浮动。

    国内饮料界尤为大佬曾说过,食品饮料行业不过时,永远是朝阳产业。不管在哪个市场都是长跑冠军,也是一片兵家必争之地。

    但嘉谷这种一带一、一带多的带货能力,实在是太耍流氓了!就像你和对手本来同场竞技,公平竞争,突然他来了个土豪爹,直接甩你九条街……

    太过分了!没得玩了!

    ……

    “哈哈哈,我对这一财季的表现非常满意!”嘉谷2011财年q1季度的总结会议上,总经理王昱业自信地表示道。

    让他自信满满的,是集团q1财季的成绩单。1053亿元的营收,比去年同期的693亿元暴增了50%。

    此前,公司预计该季度将创造780亿元至850亿元的销售额,主要是基于猪肉的涨价。但最终,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预期。

    更让人惊喜的是,该季度的利润超过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有余。

    惊人的增幅,是因为集中出手了一批仙茗大米所致——“高能生长因子”公开后,或食用或研究,明里暗里要采购一批仙茗大米的海内外势力接踵而至。为了不全面树敌,嘉谷有选择地出售了一批囤积的仙茗大米。

    当然,价格也同样暴涨就是了。

    就像iphone之于苹果,全面涨价后的仙茗大米已经是嘉谷集团最大的现金奶牛。

    “下一季度是猪肉传统上的销售淡季,但同时也是啤酒的销售旺季,我们预计,下季度营收依然保持一定增长,在1100亿至1200亿元之间。利润可能有所下降,但依然可观!”王昱业乐呵呵道。

    “今天是总结会,同时也是祝捷会。大家应该都想到了,没错,如果没有意外,我们今年的营收会超过五千亿,净利润也有望突破五百亿……”他环视一圈,在众人屏住呼吸之际,笑道:“这都是大家的努力,想必,今年的分红,也会让大家相当满意!”

    齐政率先鼓起了掌,一片掌声中,更多的是嗡嗡的说话声。

    嘉谷有点像互联网科技公司,管理层享有期权激励,而这个期权激励,除了本身的价值外,还有每年不菲的分红。

    此外,员工也会根据其为集团做出的贡献,在公司净利润率超过5%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分红。

    当然,每年的盈利,实际上,有超过50%的资金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和科研开发上,用于分红的额度只在20%到30%左右——但这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在座的嘉谷高层已经开始拼命地计算自己可能获得的分红了,然后,无不眉开眼笑。

    譬如何长川,去年清源啤酒因为海外扩张投资,导致盈利少了一些,他“仅仅”分到了1.3亿。但今年,翻倍是可以肯定的了。

    注意,这个并不是包括工资和奖金在内的,而仅仅是分红。

    这是什么概念?像集团刚购买的两家公务机,六千万元一架,何长川仅凭今年的分红,嗯,大概可以开两架扔两架了。

    金钱的魔力尽显无疑。哪怕在座的都可以说不差钱了,面对暴增的上亿元的分红,仍然免不了陷入片刻的陶醉。

    齐政拿起话筒,先笑了笑,旋即道:“大家先别只顾着乐,解决了现实才能畅想未来。目前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依然是受制于供不应求的问题……”

    众人大笑,这真的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供应不足,就说明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瓶颈。而且,集团已经加大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了,未来在望。大家要做的,还是老话题,扩张,扩张!”

    又是一片嗡嗡的说话声。

    还能怎么办?为了“小钱钱”,撸起袖子干呗!

    ……

    第516章 行业整合之始

    第一季度的旗开得胜,让嘉谷上下都充满了干劲,由此拉开了2011年的扩张之路。

    而嘉谷体系这一轮的扩张,又不同于以往的埋头苦干,大建快上,而是更倾向于做一个“整合者”。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每一个大企业的成功背后,都是成百上千中小企业受到的巨大冲击。这在国内农业领域尤为明显。那些“散、小、乱”的小作坊式企业,在嘉谷这样的龙头企业面前,是不折不扣的落后产能,挣扎求生。

    凭借客户基础、技术研发、成本管控、产业布局等多重优势,嘉谷已经由大型企业向着巨型企业迈进。在环保安全、质量安全审查趋严的形势下,嘉谷开始通过一系列在国内的并购重组,让行业市场份额向嘉谷头部集中。

    率先拉开行动的,是嘉谷农牧的养猪业务。

    其实,如果不是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今年的意外爆红,嘉谷猪肉应该才是支撑起今年嘉谷业绩上扬的主要“明星”。

    2011年,可谓是迄今为止,生猪历史上最星光灿烂的一年了。

    往年,春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价开始下降,而今年却是不降反升。第二季度一般是年度间猪价最低,眼下却反常地进入了猪价飙升期。

    ——受制于前几年的低迷行情,养殖户生猪补栏积极性不足;加上去年受疫情、饲料成本大幅上涨影响,今年一季度之后就出现了生猪出栏紧张的局面。

    猪肉价格快速攀升,出现疯涨的局面;随着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普通仔猪价格也从一月份的每头200多元一直上涨到现在的每头400元,嘉谷农牧的仔猪价格更是达到了每头500多元。